增强独立学院食品类专业学生就业适应力的策略探讨

2015-03-20 22:54蔡锦源熊建文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毕业生

蔡锦源 熊建文

【摘 要】综述近年来有关增强大学生就业适应力的研究,基于这些研究,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对如何提高独立学院食品类专业学生就业适应力提出策略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 食品类专业 毕业生 就业适应力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C-0178-0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食品行业对食品类专业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大,但是食品工业对人才需求的岗位类型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对食品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类专业知识结构应主动适应世界经济、现代食品加工业的发展需要。然而,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培养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出现较大缺口,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设置与就业、创业的适岗能力错位等问题,造成食品类专业学生就业对口率低,就业质量差。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立学院,其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问题。因此,探索如何改进教学,以增强食品类专业学生就业适应力,是独立学院食品类专业取得发展的关键。本文拟以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讨增强独立学院食品类专业学生就业适应力的策略。

一、大学生就业适应力研究概述

就业适应力即就业适应能力,属于就业能力的一种,是学生在就业阶段顺利找到工作并迅速融入工作环境的一种能力。针对当今中国大学生就业难、工作不稳定等问题,不少专家对大学生就业适应力做了研究。沈健指出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适应度低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人才需求的快速变化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对专门人才需求与现行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所培养的人才不相适应的矛盾;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不成熟,导致高校毕业生结构和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匹配、不符合、不适应”之间的矛盾;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导致政策鼓励和导向与政策落实之间的矛盾;个体就业偏好与现实需要之间的差异,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聘难”两难并存的现象等。

魏风军等提出以“准企业”为基地,为包装专业的学生提供贴近企业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力。刘申辉也针对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就业适应力提出了心得教学模式,即准企业培训模式,并对准企业的运作及效能做了详细的描述,提出通过在这种准企业的实践,一方面能使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步入社会前对各种因素能有一定程度的认知,这样学生在毕业求职时就不会那么困惑和盲目,在走进工作岗位后也容易进入角色。

吴敏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如何增强国际旅游专业的就业适应力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赖斌研究了情商培育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适应力的影响,他认为情商培育是适应就业市场检验,适应旅游职业性质要求的必由之路,对落实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尤为重要。此外,秦霞玲对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就业适应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社团组织对大学生就业适应力具有积极影响。

二、增强独立学院食品类专业学生就业适应力的具体策略

基于上述已有研究,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笔者就如何增强独立学院食品类专业学生就业适应力,提出如下方面策略建议。

(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是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而开设的一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规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职业道路、明确教育计划和发展计划,并给予学生科学的就业指导,以促进学生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是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力的重要手段。为更好地开展该课程,可考虑将该课程的40学时分成1-4学期每学期8学时,5-6学期以就业讲座的形式进行,每学期4学时。通过这样的课程安排,可实现该课程不间断教学,让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均接受职业和就业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稳定性。

(二)加强学生毕业教育,消除学生迷惘情绪

毕业教育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最后一门课程,此时学生或在找工作,或已进入企业见习。未找到工作者容易产生迷惘、焦虑等情绪,进入企业实习者则容易出现对工作岗位产生不满或工作怠倦等问题,不利于毕业生就业稳定性。因此,在此期间需要利用毕业教育对学生进行更专业更有效的思想指导,消除学生的迷茫和职业倦怠,安抚学生工作情绪,使学生能正确择业,稳定工作。为更好地指导学生毕业教育,可以由各教研室主任和辅导员负责食品专业毕业教育,并任命教研室主任为毕业班的班主任,对毕业生进行毕业辅导,消除学生就业恐慌,给学生以正确的就业指导,并为就业困难的学生提供就业信息等。

(三)邀请企业专家进校授课,让学生了解企业需求

大学生毕业适应力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校园太安逸,缺乏社会历练,不清楚社会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与企业严重脱节,因此,在大学期间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企业需求,与企业专家亲密接触。在此方面,一些好的做法值得借鉴。例如,作为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鹿山学院,大力支持各专业积极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到校进行授课,授课方式多样化,如开设系列讲座、宣讲会、微课程、教授部分专业课等。通过邀请企业人员到校与学生进行直接接触,学生可以尽早了解企业需求和企业文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认知与企业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四)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提前参加工作

大学生毕业适应力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一直在学校,缺乏专业岗位实习实训的机会,总认为自己所学知识无用或者从事专业岗位能力不够,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毕业后择业就业的稳定性,即降低了就业适应力。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在学生毕业前,以学校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根据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仿真或者真实工作环境的实习场所,让学生在实习基地上真正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岗位当中。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有利于学生毕业时对自身专业能力树立信心,从而消除择业时或工作后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就业适应力。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充分利用广西区域特色,与柳州爱格富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古岭龙集团、柳州三元天爱乳业有限公司、柳州市万宇餐饮有限公司、柳州雅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在大一下学期,便由专业教师带队,到柳州相关食品企业进行为期1周的认识实习,旨在让学生从大一开始便能了解食品企业的工作环境及企业文化,明确今后学习目标。大四时则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为期至少3个月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如2010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4名学生全部安排在广西古岭龙集团进行生产实习,经过3个多月的实习,学生增强了吃苦耐劳的能力,也积累了药酒生产的知识,为毕业后择业或工作稳定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为更好地突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卫生与检验方向)的办学特色,强化学生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本专业还与广西药用植物研究所建立了深入合作关系,每年安排该专业的学生在研究所进行实习,并在研究所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调研分析表明,学生在研究所实习后,企业对学生的食品检验检测能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此外,在研究所实习的32人当中,有2人直接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招聘为事业编制,1人被质监局录用,另有考取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公务员4人,事业编制2人。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毕业教育、邀请企业专家到校授课以及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在毕业前提供一个工作平台等措施,可以很好地消除学生择业就业的倦怠思想,增强学生的就业自信心,更能让学生明确本专业就业形势和今后工作情况,从而增强学生就业适应力,可为独立学院食品类专业更好地办学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沈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提升大学生就业适应力[J].中国教育报,2012(1-2)

[2]刘申辉.浅谈增强大学生就业适应力的新模式[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2)

[3]吴敏.国际旅游专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就业适应力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

[4]赖斌,杨丽娟.论情商培育与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适应力[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7(1)

[5]秦霞玲.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就业适应度的影响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09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C204)

【作者简介】蔡锦源(1987- ),男,广西平南人,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食品与化学工程系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医药化工与食品;熊建文(1981- ),男,湖南湘潭人,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食品与化学工程系副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食品教学与研究。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201名新大中专毕业生入职昌飞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