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实践

2015-03-21 07:34王满莹
河北水利 2015年7期
关键词:资金投入水保防线

王满莹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不断拓深小流域治理的内涵和拓宽流域治理的外延,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建设的通知(水保〔2006〕623 号)及省市有关通知精神,易县于2007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在旺隆水库(县域水源地)上游的柴厂小流域开展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建设。按照“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目标要求,主要采取以打造“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的总体思路。

1. 建设内容

1.1 实施封禁治理,建设“生态修复”第一道防线

为减少人为活动、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该流域的高山、远山实施封禁治理470km2。在实施封禁治理过程中,一是加强宣传。广泛宣传《水土保持法》,发放明白纸到流域内的每家每户,做到家喻户晓;二是健全制度。流域内各村统一出台实施封山禁牧的村规民约,制定严格奖惩制度,确保封禁收到实效;三是强化监管。在封禁区主要路口极显著位置建设封禁标志碑8块、铁丝围栏5km,设专职管护人员6名,加强封禁区监管。

1.2 实施综合治理,建设“生态修复”第二道防线

为建好“生态治理”防线,一是加强坡面治理。在该流域的低山、坡脚、采取鱼鳞坑、隔坡水平条田整地,同时栽植水保防护林、经果林833km2,形成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配套的综合防护林体系,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二是强化沟道治理。在主河道两岸修建干砌石护岸坝15km,实施河道清淤6万m3,建跌水坝13道;三是加强绿化美化。在道路两侧栽植垂柳、金叶女贞、紫叶小檗、红瑞木、桧柏等绿化美化苗木10.5万株;四是强化便民设施。新修水泥路5km,修便民桥5座,配套建设休闲公园2处。

1.3 采取调控结合,建好 “生态保护”第三道防线

为建好“生态保护”第三道防线,一是调整种植结构,控制面源污染。引导农户改变过去种植需水量大,化肥、农药施用多的传统农作物,大力发展化肥、农药施用少、需水量小的绿化种苗产业。目前,流域内80%以上的耕地用来种植苗木,可实现年节水5.4万t,减少化肥用量60t,农药505kg。有效节约了水资源,控制了面源污染;二是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在流域内推广普及新能源,新建沼气池37座。

2. 建设成就

2.1 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据调查,通过实施人工造林和生态修复措施,流域内的林草覆盖率由建设前的不足50%提高到80%以上,效果显著;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调查显示,流域内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 1500t/km2·a 下降到 500t/km2·a 以下;水质明显提高,通过控制面源污染,流域内水环境明显改善,水质显著提高,为保障县城供水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设后的流域和在村庄,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生态清洁小流域为成为当地一道新的靓丽风景线

2.2生产生活方式明显改变

依据良好的生态和人居环境,流域内各村开始发展农家游。据统计,截止目前,流域内共创办农家院32个年创收600万元,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村民整体素质得到提升。通过试点工程建设,村民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对转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倡导现代生活方式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对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3. 实践体会

3.1 领导重视是前提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必要的水保措施外,诸如垃圾、苗木新品种引进、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厕所改造、新能源普及利用等涉及水利、农业、林业、环境、科技等多个部门,单靠水保一家很难完成。因此,只有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各个部门,形成工作合力,才能有效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3.2 资金投入是保障

一方面,流域内人口居住分散,垃圾、污水等污染源点多面广,集中收集处理成本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另一方面,生态清洁小流域初步建成后,日常运行管护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撑。由于没有专项资金,加之地方财政困难,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标准难以达到生态清洁小流域要求,建设成果难以巩固。因此,只有破解资金投入的瓶颈,多渠道募集资金,才能保障建设顺利开展。

3.3 群众参与是关键

群众参与积极性的高低是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败的关键。一是创建过程中,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需要群众义务投工投劳;二是日常运行过程中,需要广大群众自觉维护建设成果。因此,只有通过强化宣传、建设长效管护机制,提高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维护建设成果的自觉性,才能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建设成果长期发挥效益。

4. 结论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都提出“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推进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加快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因此,搞好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是水土保持适应新形势需要,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县域清洁小流域工作的开展,主要根据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通过改造提升当地整体形象,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从而起到更强的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资金投入水保防线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做好三道防线,孕育完美“天使”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加大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推动老区经济快速发展
浅析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探究
路桥施工优化研究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