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成教授临床应用“和法”经验探析

2015-03-21 08:13张津玮孙熙罡
河北中医 2015年7期
关键词:方中表里小柴胡

张津玮 孙熙罡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天津 300150)

中医学认为,阴阳平衡则人体健康,失“和”则失去健康。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中医以调和、调理为手段,使人体重获平衡,恢复健康。

和法,是通过和解、调和作用,疏解邪气,调整脏腑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和法作为中医治疗八法之一,常用的和法有和解少阳、和解肝脾、和解肠胃。和法源于主治少阳病证的和解少阳法,以小柴胡汤为代表方。《伤寒明理论》提出:“伤寒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内不外,半表半里,即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小柴胡汤为和解表里之剂也。”和解少阳是治疗外感热病邪在少阳半表半里之间的方法。和解肝脾是治疗肝气犯脾证的方法。肝气犯脾又名肝脾不和,表现为胁胀或痛,肠鸣,大便稀薄,性情急躁,食欲不振,舌苔薄白,脉弦细等。和解肠胃是用温中、清热药物治疗肠胃不和、调整胃肠功能的治法,适用于邪犯肠胃、寒热夹杂之证,证见脘腹痞满,恶心呕吐,肠鸣腹泻或腹痛,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

李永成主任医师在传统和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解寒热、和解表里、和解虚实及和解升降4法,分述如下。

1 和解寒热

此类寒热多为少阳病误用下法,徒伤中阳,寒从中生,外邪乘虚内陷而成寒热互结之痞证。主要表现如胃中痞满、呕吐下利等。此类病证病机多以中焦气虚为基础,寒热互结,气机郁滞,升降失常。“寒”的病机主要表现为患者不能饮冷食凉,食后不舒,或痞胀或下利;“热”的病机主要表现为患者不能进食辛辣,食后则胃中有烧灼感、嘈杂感、舌质红、舌苔黄厚腻等;“中虚”的病机主要体现在因长期胃中不适,脾胃运化乏源而出现食欲不振,乏力,脉弱等。治当调其寒热,开其郁滞,复其升降。临床常用代表方剂为半夏泻心汤。方中半夏苦辛温燥,善能散结消痞,和胃降逆;黄连、黄芩苦寒清降,清泄里热以和阳;干姜辛热温燥,温中散寒,助半夏温胃消痞以和阴;人参、大枣、甘草健脾益气,补虚和中。全方寒热并重,辛苦合用,补泻兼施,虽仅一方而实有和解寒热、升降、虚实三功。半夏泻心汤是一首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经典高效方,现临床多用来治疗口腔溃疡、急慢性胃炎、慢性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病毒性肝炎等,效果较好。

再如,临床所见胸中烦热,欲呕吐,腹中痛,肠鸣泄泻之症,乃系胸热胃寒而致升降失司。本证属伤寒,寒邪入里,其深入胸中者,传而为热,故致“胸中烦热”;深入胃脘者,传而不化,寒邪凝滞中焦,故致“腹中痛,肠鸣泄泻”。临床常用黄连汤平调寒热,和胃降逆。方中黄连苦寒以清胸中之热,干姜辛温以祛胃中之寒,二药合奏清上温下、平调寒热之功;半夏和胃降逆,桂枝温阳升清,二药共用,使升降复司,胃肠安和;党参、大枣补中益气,扶正以祛邪;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使寒消热消,中焦得和,阴阳升降复常,痛呕自愈。

2 和解表里

此法代表方剂如小柴胡汤。吴谦《医宗金鉴》曰:“在半表者,是客邪为病也;在半里者,是主气受病也。邪正在两界之间,各无进退而相持,故立和解一法,既以柴胡解少阳在经之表寒,黄芩解少阳在腑之里热,犹恐在里之太阴正气一虚,在经之少阳邪气乘之,故以姜、枣、人参和中而预壮里气,使里不受邪而和,还表以作解也。”小柴胡汤经主在少阳,邪正交争于半表半里,汗吐下皆不可得,惟用和法解之。方中柴胡苦辛微寒,性轻清而升散,透达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散,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两药外透内清,共解少阳之邪;半夏降逆止呕;人参、大枣益气健脾,扶正祛邪,并兼防邪内陷。小柴胡汤证特征具有不典型性,有是证便用是方,紧扣病机。《伤寒论》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临床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皆可用之。

又如,临床用治高热长期稽留不退之达原饮。达原饮方出自明代医家吴又可《瘟疫论》,“瘟疫初起,先憎寒而后发热,日后但热而无憎寒也。初得之二三日,其脉不浮不沉而数。昼夜发热,日晡益甚,头疼身痛。其时邪在夹脊之前,肠胃之后,虽有头疼身痛,此邪热浮越于经,不可以为伤寒表证,辄用麻黄、桂枝之类强发其汗。此邪不在经,汗之徒伤表气,热亦不减。又不可下,此邪不在里,下之徒伤胃气,其渴愈甚。宜达原饮。”原为瘟疫初期或疟疾,邪伏膜原而设,亦为和解表里常用方。膜原者,外通肌肤,内近胃腑,为三焦之门户,居一身之半表半里之处。湿瘟之邪从口鼻而入,踞于膜原,水液输布失调,聚为痰浊,气机受阻,三焦不畅,湿浊痰热结滞,故见憎寒壮热,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舌苔白厚如积粉,脉弦、滑、数。方中重用槟榔、厚朴、草果,其中槟榔下气破结,疏通壅滞;厚朴燥湿除满,下气化浊;草果辛烈气雄,功擅辟秽化浊,燥湿止呕。三药相合,直达膜原,使邪气速溃。现代临床中多用达原饮合柴葛解肌汤治疗流行性感冒发热较甚者,疗效甚好。从温病考虑,若患者见发热,恶寒,周身憋痛难忍,头痛如裂,口燥咽干,舌苔厚腻等,多属疫病,可用达原饮治之。

3 和解虚实

此法临床较为常用,如痛泻要方。《医方考》曰:“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痛泻要方为土虚木乘之痛泻证而设。肝脾生理病理关系密切,肝脾协调,则气机调畅,运化自如。若脾气虚弱,肝强太过,脾受肝制,运化不及,升降失常,可致腹痛、腹泻。患者常见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减,症状常受情绪影响而反复发作,并常伴食欲不振、脘腹作胀等症。本证病机为肝强疏泄太过,脾弱运化不及,清阳不升,治宜敛肝柔肝,补脾助运,兼行疏调气机,升阳止泻。方中白术补脾燥湿以扶土虚,白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两药合用,补土虚而泻木实,以达“扶土抑木”之效;陈皮理气燥湿,醒脾和胃;防风舒脾升阳兼散肝疏肝。四药相合,寓升于补,寓疏于敛,柔肝健脾,缓急止痛,升阳止泻。

4 和解升降

此法常用于临床肝胃不和之证。患者平素性情抑郁,加之情绪波动较大,常致肝气郁结,肝郁而化热,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可见两胁胀痛,善太息,胃脘胀满,胃中嘈杂,口苦咽干,呕吐呃逆,嗳气频作,或伴腹胀腹泻,或气机传导失司而致大便不解。本证主要病机在于气机郁滞,升降失常。治疗重在调畅气机,使有形无形之邪去有退路。临床治疗此证,疏肝和胃药中常配伍大量理气药,多用木香槟榔丸加减治之,效果甚好。临床常用木香、槟榔行气化滞,消脘腹胀满;陈皮、青皮行气化积,疏理肝胃之气;木香、香附通行三焦气滞;枳壳下气宽肠;煅瓦楞子、延胡索和胃止痛;佛手、大腹皮、香橼行气宽中;半夏降逆和胃;再加白豆蔻、干姜、砂仁温胃理气,顾护中焦之气。腹痛甚加白芍药、川楝子;大便不通加大黄、火麻仁、郁李仁、桃仁;肝郁化火加牡丹皮、栀子;泄泻重加茯苓、车前子;兼有食积,呕吐酸腐加焦山楂、神曲、鸡内金等。

小结和法不同于汗、吐、下3种治法以专事攻邪为目的,也不同于补法以专补正气为目的,而是通过缓和的手段以解除外邪,通过调盈济虚,平亢扶卑以恢复脏腑功能的和谐。临床中寒热、虚实、升降、表里同病,均可“因其所得而攻之,使欲通者通,欲涩者涩,寒热平调,升降相宜,表里同治,虚实兼补”,此即为“和”也。

(指导老师:李永成)

(本文编辑:董军杰)

猜你喜欢
方中表里小柴胡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柴胡汤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机制
山河“表里”——潼关,岂止是一个地理的“关”
“基于心,准于行” 党建与企业发展相融共生
五味子酒助眠
咽干,喝甘桔冰梅饮
对北洋政府新闻出版立法表里二重性的分析
从经方小柴胡汤谈跟师孙光荣教授心得
从肺肠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
ERK2和PI-3K在小柴胡汤抗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
细辛在经方中的应用规律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