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小麦宁麦19在苏中地区种植表现及迟播高产栽培技术

2015-03-21 15:19朱海鹏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早熟种植表现高产栽培技术

华 荣 朱海鹏 王 凤

(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泰州225311)

667 m2,采用等行距( 67 cm)或宽窄行(宽行80 cm,窄行50 cm)种植,播种深度3~4 cm,每穴2~3粒。

2.3加强田间管理

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去弱留壮,在缺苗地段,应在相邻株留大小一致的双苗,以确保留苗密度; 8叶期(拔节期)施攻秆肥,用尿素10 kg/667 m2; 12叶期(大喇叭口期)施攻穗肥,用尿素30 kg/667 m2;在抽雄至灌浆期如遇干旱须及时浇水。

2.4抓好病虫草害的防治

玉米播种时,用60%甲拌磷或50%辛硫磷800倍液拌细砂制成毒土撒入播种行内或播种穴内,可防治地老虎和蛴螬等地下害虫,保证一播全苗;在杂草出土前进行浇水,或降雨后趁地面湿润时,用40%乙莠玉米除草剂0.2~0.3 kg/ 667 m2作土壤封闭处理,可防除杂草危害;在大喇叭口期用呋喃丹1.5~2 kg/667 m2撒入心叶,防治玉米螟兼治蚜虫。

2.5适时收获

目前玉米普遍存在收获过早的情况,致使玉米含水率偏高、容重低,秕粒、破损粒较多,影响玉米产量、品质及价格。漯玉336活秆成熟,充分成熟时,籽粒干重最大,产量最高。适期收获的标准为50%植株果穗中部籽粒乳线消失,一般在苞叶变黄后一周左右。

参考文献:

[3]吴伟华,柳家友,张宏生,等.优质饲用玉米新品种漯玉336[J].中国种业,2010 ( 8) : 92-93

[2]石德全.玉米高产栽培新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5

[1]许海涛,王付山,王光远.玉米新品种驻玉309典型性状及高产稳产规范化栽培技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0 ( 1) : 22-23

早熟小麦宁麦19在苏中地区种植表现及迟播高产栽培技术

华荣朱海鹏王凤

(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泰州225311)

摘要:“宁麦19号”(原编号“宁05-551”)是江苏省农科院农业生物技术所和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宁9144/扬麦158/ /扬麦158,于2008年育成的新品种,201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通过定名。介绍宁麦19在江苏苏中地区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宁麦19;早熟;江苏苏中地区;种植表现;高产栽培技术

收稿日期:2014-12-04

作者简介:华荣( 1981-),男,农艺师,主要从事种子生产经营工作。

“宁麦19号”(原编号“宁05-551”)是江苏省农科院农业生物技术所和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宁9144/扬麦158/ /扬麦158,于2008年育成的新品种,201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适宜在江苏、安徽、河南等省春性小麦地区推广种植。2012年引入泰州小区品比,2012至2013年在泰州、扬州地区推广3 万hm2。该品种具有早生快发、耐迟播、成熟期早等优良特性,丰产性较突出,稳产性较好。

1 种植表现

1.1特征特性

熟期早,与扬麦11相当或略早。幼苗直立,叶片宽长,叶色淡绿。前期发苗快,分蘖力和成穗数中等。株型较松散,耐肥抗倒性一般。长方型穗,灌浆速度快,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硬质-硬质,千粒重高。一般有效穗420万~450 万/hm2,每穗实粒数40~42粒,千粒重43~45 g。

1.2抗病性

经接种鉴定,宁麦19中感赤霉病、纹枯病,感白粉病,抗黄花叶病毒病。

1.3品质

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825.5 g/L,粗蛋白含量13.1%,湿面筋含量28.3%,稳定时间4.7 min。

1.4产量表现

2009至2011年度江苏省淮南区试结果,平均产量分别为7 346.85和7 324.80 kg/hm2,分别比扬麦11增产9.48%和7.16%; 2011至2012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 150.00 kg/hm2,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8.4%。2011至2012年在泰州红旗农场示范10 hm2,11月10日播种,6月3日收割,有效穗432万/hm2,实粒数40.2粒/穗,千粒重44.6 g,平均产量达到7 089.00 kg/hm2; 2012至2013年在海陵区泰东农场示范20 hm2,11 月15日播种,5月31日收割,有效穗446万/ hm2,实粒数41.2粒/穗,千粒重44.2 g,平均产量达到7 312.50 kg/hm2; 2013至2014年在泰州市红旗良种场示范种植100 hm2,11月15日播种,6月4日收割,有效穗453万/hm2,实粒数40.2 粒/穗,千粒重43.6 g,实收平均产量达到7 086.00 kg/hm2。

2 高产栽培技术

2.1精细整地,三沟配套

播种前机械深翻,以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后旋耙破垡,精细整地。待播田块要求四面平整,上松下实,上无蛋垡,下无暗垡,上下都有绒土,为出苗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沟配套是宁麦19防涝、降渍、防病的重要保证,是培育壮苗安全越冬的基础。腰沟统一放样,一般田块50~80 m一条,深度0.4 m,竖沟深度0.25 m。保证进水沟的深度在地表0.8 m以下,排水沟深在地表1 m以下。保证沟沟相通,排灌自如,雨止田干。

2.2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近年来由于直播稻和机插秧的推广,水稻的生育期越来越往后移,对小麦的茬口越来越紧张,小麦的适宜播期在10月底到11月初,迟于11月 10日播种时需要增加用种量。由于宁麦19前期发苗好,在11月15日前播种都不需要增加用种量。采用机条播,行距20 cm,操作要稳定一致,开沟土盖籽要均匀。中等以上肥力田块,基本苗控制在210万~240万/hm2之间。缺肥田及迟播田,基本苗则相应增加。

播种后,长期干旱无雨,应及时洇水,速灌速排,防止低洼地段闷种、烂种,达到苗全、苗匀、苗壮。

2.3科学运筹肥料,协调群体生长

在中等地力上栽培,产量6 760 kg/hm2群体结构是:基本苗210万~240万/hm2,有效穗420万~450万/hm2,穗粒数40粒,千粒重42 g。一般需纯N肥180~225 kg/hm2,P、K肥75~90 kg/hm2。在肥料运筹上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基苗肥,用氮量约占总氮量的50%~60%;平衡肥占10%;拔节孕穗肥用量约占总氮量的30%~40%,倒3叶期施用,控制中后期N肥施用,增施P、K肥。

2.4喷施生长调节素,提高品质

孕穗后结合病虫防治进行根外追肥,促进碳水化合物向籽粒运输,喷施强力增产素225 g/ hm2,或喷硼砂1.5 kg/hm2,或喷磷酸二氢钾1.5 kg/hm2,提高籽粒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改善品质。

2.5防治病虫草害,确保丰产丰收

小麦的病虫害主要在中后期。主要有纹枯病、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及蚜虫。2月底至3月中旬,用5%井冈霉素6 kg/hm2或12.5%纹霉净3 750~4 500 ml/hm2,对水750 kg,喷雾防治纹枯病;白粉病、锈病于拔节期用20%粉锈宁300~375 ml/hm2,对水750 kg喷雾;赤霉病和蚜虫的防治,正常天气条件下,在抽穗扬花期用33% 多·酮可湿性粉剂750 g/hm2或30%戊·福可湿性粉剂1.2 kg/hm2加吡蚜酮对水750 kg喷雾防治2次。如扬花期连续阴雨,适当增加防治次数。

2.6适时收获

腊熟末期及时收割。

猜你喜欢
早熟种植表现高产栽培技术
浅析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施肥管理
寒地西瓜早熟高效栽培技术
徽两优898在贵池区种植表现及直播栽培技术
杂交早籼稻欣荣优5号在兴国县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早熟”少年欧豪:喜欢极端角色,表演起来很high!
超级稻早稻中早39在桃源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深两优0858水稻在玉林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中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遗传算法的改进与参数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