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现状及实现路径——基于辽宁省TC市的调研

2015-03-21 15:36刘淑华李京诺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民间资本

刘淑华,李 鸿,李京诺

(大连民族大学 a.国际商学院;b.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 ,辽宁 大连116605)

一、问题提出

增强国家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中国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且极具特色,文化产业已成为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和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小、资源消耗少的绿色朝阳产业。在由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要素构成的文化产业链中,资金短缺问题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当前,中国民间资本总量越来越大,投资机制灵活,运营效率高,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引入民间资本投资,是文化产业乃至全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经之路。

1.民间资本界定

目前学界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民间资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非国有资本和非外商资本的总合,是掌握在民营企业以及股份制企业中属于私人股份和其他形式的所有私人资本的统称。通俗地讲,只要是在国有资本和外商资本之外的,均可以算做民间资本。

2.文化产业界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2003年9月,国家文化部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2012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定义,国内文化及相关产业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活动、文化用品的生产活动和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活动。其中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构成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主体,其他三个方面是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补充。

二、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现状及特点

1.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规模

调研发现2013年TC市文化产业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5 070万元,较2010年增长283.9%。上述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资本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较2010年实现了大幅增长,该市民间资本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强度显著加大。但是2013年同期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以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四项数据合计计算)达到5 957 116万元,是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169.9倍;该类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资本的贡献率为57%。2013年同期的批发和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也达到268 985万元,是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7.7倍;在批发和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资本的比重约占59%。而2013年该市文化产业实现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0.34%,显然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过小。对比分析,民间资本尽管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强度显著加大,但与工业乃至传统服务业相比,投入额度仍然偏小。

2.民间资本投入文化产业的领域

2012年,国家统计局把文化及相关产业划分成10个大类、50个中类、120个小类。从2013年该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该市民间资本在文化产业上的投资,已经覆盖了全部10个大类,但只覆盖了36个中类和82个小类,相应的覆盖率只达到72.0%和68.3%。

3.民间资本投入文化产业的去向

从统计结果上看,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主要分布于发行服务领域的图书、报刊批发零售,广告服务,工艺美术品制造的书画创作,娱乐休闲服务领域的歌舞厅娱乐活动、网吧活动,摄影扩印服务,印刷复制服务的装订及印刷相关服务,各类文化用品的销售等传统、低端领域。除书画创作以外,附加值普遍不高。以广告服务为例,该市民间资本投资该领域的主要形式是小型广告企业,其基本上只能承揽牌匾制作、简单平面设计、广告喷绘等传统业务,无法承接广告创意设计、精品广告视频制作等高端业务。

4.民间资本投入文化产业的意向

据对该市中心城区居民进行的随机调查显示,100位已成年的各年龄段居民中,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愿意投资工业企业的占9%、愿意投资从事农业生产的占16%、愿意投资从事第三产业的约占75%。在75位表示愿意投资第三产业的受访者中,倾向于投入金融领域(储蓄、基金、期货、证券、小额贷款公司)的达49位,占68.1%,倾向于投入文化产业领域的只有9位,只占12.0%,并且9位受访者均倾向于投资复印、办公用品零售、摄影扩印三个领域,对其他文化产业领域顾虑较深。

三、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形成现状的原因分析

1.历史观念原因——文化产业领域改革开放时间较晚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政府在管理文化产业时过多考虑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更重视意识形态在文化产业中的影响,结果导致忽视文化产业自身存在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市场规律。在计划经济及改革开放初期,文化产业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政府对文化事业的管控严格,形成了管理模式僵硬和投资主体单一的状况。文化领域一直未能和经济领域实现同步改革开放,直至2002年中共党的十六大首次将“文化产业”写入报告后,国务院在2003年下发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才首次把文化产业领域向民间资本打开闸门。同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相比,文化领域的改革开放滞后了20多年,这是文化产业领域民间资本投资发展不快的深层次历史原因。

2.体制机制原因——符合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市场体制尚未完全形成

虽然早在2010年,国务院便已明确规定面向民间资本开放“广告、印刷、演艺、娱乐、文化创意、文化会展、影视制作、网络文化、动漫游戏、出版物发展、文化产品数字制作与服务、文化设施(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电影院等)建设”等领域,但与其他产业领域相比,文化产业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形成,生产要素还无法在该领域完全自由流通并受到诸多限制。譬如,民间资本虽然可以从事出版物发展业务,但现阶段出版物的准生证——书号,仍然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分配给各出版社(各出版社均为国有企业),这种配给制,使得民营资本从事出版物发展业务必须从国营出版社购买书号才能实现。再如民营资本虽然可以投资制作电视剧,但最重要的播放载体——电视台并未对民间资本开放,这也使得从事电视剧制作业务成为高投资风险行业,市场体制不够健全。

3.产权制度原因——文化产业产权界定模糊

长期以来,中国文化产业都是作为事业来发展,具有很强的垄断性。近年来虽通过一系列的产权改革,将事业部分和经营部分进行了剥离,但毕竟产业化发展时间不长,且事业部分和经营部分尚未有明确的界定,以前的一些制度和政策障碍依然存在,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具体领域和具体定位模糊不清。客观上形成了民间资本的进入壁垒,使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呈现出一种“欲试还休”的尴尬状态。

4.地方政府原因——配套政策尚未完全落实

早在2003年国务院便提出给予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领域的“国民待遇”,创造与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外部环境。但在落实“国民待遇”的过程中,地方由于受多重复杂原因制约,并未形成令民间资本完全满意的配套环境。如各级地方政府为加强财源建设,在开展招商引资过程中“钟爱”能为地方财力带来迅速、稳定贡献的工业项目,“歧视”文化产业项目尤其是本土民间投资的文化产业项目,使得本土民间投资的文化产业项目难以享受到招商引资的一些优惠政策。再如文化企业的产品中无形资产占有相当大比例,其固定资产规模普遍较弱,这直接造成文化企业难以获得抵押贷款等高效融资手段的支持。在此情况下,地方政府应积极设立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和基金,为本土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提供金融兜底扶持。但在财力有限、负债较重的地方,落实专项资金和基金确实存在现实困难。

5.社会引导原因——缺乏有效的项目支撑

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必须要有足够诱惑的项目作为引擎,但是纵观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符合条件的项目着实很少。当前来看,最为创新的项目是各地区正在大力推行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然而,大部分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理念上,处于摸索期,鲜有成功的模式供借鉴。缺乏有效项目作支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积极性。文化产业要想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必须开发出有足够吸引力的可行性创意项目。

6.民间资本自身原因——逐利性和谨慎性

民间资本具有与生俱来的逐利性和谨慎性等属性特点。逐利性,即民间资本与兼顾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国有资本不同,它以追求投资回报为原始目的,时刻谋求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谨慎性,是民间资本的持有者出于稳妥安全、未雨绸缪等原因,相对文化产业,民间资本更愿意进入房地产、股市等领域,因此文化产业在初期很难获得民间资本的青睐。这两种属性决定了民间资本在市场体制不健全、风险因素不确定的情况下,不愿意积极主动地投入文化产业。

四、推进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实现路径

1.构建科学的文化产业市场体系,促进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

各级政府都要全面深化文化领域改革,充分认识到加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摒弃重“工(业)”轻“文(化)”思维,切实把文化产业视为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要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运营机制。要正确处理文化事业与产业的关系,大力破除行业壁垒和体制“路障”,营造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之间、龙头企业与小微企业之间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良好环境。要深入研究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及其发展规律,努力提升文化产业核心层的竞争力、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外围层发展速度、积极拓展文化产业相关层的经营范围,建立健康、充满活力的特色文化产业市场体系,畅通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通道,为文化产业全面加速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2.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

加速推进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开发与建设,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积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一是加大项目立项支持力度。支持更多的文化产业的重点园区和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在建设用地指标审批上给予支持。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增强文化产业发展与扩张能力。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或贷款贴息资金,对文化产业重点园区建设、公益性重点文化设施建设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前期规划与设计、品牌塑造与宣传、文化遗址 (遗产)保护以及具体项目建设实施方面给予充分扶持;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三是制定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大型基础性、公益性文化项目,应当由政府投资建设;对于竞争性项目应当尽量让位于民间资本。四是实施多元支持措施。在税收、土地、规划、行政事业收费、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品牌培育等方面对文化产业企业予以倾斜。提升文化企业的盈利水平,可以对民间资本产生更大的吸引和示范效应。

3.积极培育文化市场扩大消费需求,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

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是文化形成产业效应的基本前提。要把扩大文化消费上升为地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相结合的原则,切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社区“半小时文化圈”和农村“十分钟娱乐圈”,依托重大节会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努力培育文化市场。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增强文化消费能力、优化文化消费环境、培育文化消费热点,填补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化带来城镇居民大幅增加带来的文化消费需求缺口,把群众对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和消费愿望,转化成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引导群众文化消费需求和民间资本投资需求的有效对接,实现群众和投资者双赢。

4.完善地方各项配套政策机制,帮扶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

加速落实国家关于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各项规定,抓紧研究制定地区各项配套扶持政策、服务机制。一是认真落实完善地方配套政策。在现有文化产业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政策实施内容,增强可操作性。二是高效保障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所需的基础资源。要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实现工业项目和文化产业项目两碗水端平,杜绝重“工”轻“文”现象,认真落实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所需的用地、基础设施、资金等基础资源。三是创新金融产品,破解文化产业融资瓶颈。创新文化无形资产质押担保制度,积极探索以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版权等无形资产开展质押贷款试点,畅通文化产业“绿色贷款通道”,完善文化投融资服务平台,鼓励各类金融机构面向文化企业开发不同规模和层次、符合行业特色和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破解融资瓶颈。四是建立完善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机制。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做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快培养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尤其要重点加强专业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为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提供卓越人才支撑。

[1]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5-01-09].http://www. scio. gov. cn/zxbd/wz/Document/1351283/1351283.htm.

[2]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EB/OL].[2015-01-18].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3]郑俊芳,邓修明.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路径探析[J].会计之友,2013(2):46-47.

[4]孙柏楠.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理论界,2013(9):47-48.

[5]王慧.大连地区民间资本合理利用的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15):170-171.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民间资本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资本策局变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