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谱C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应用

2015-03-22 03:19岳新建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能谱斜率恶性

岳新建

(河南省周口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 周口 466000)

能谱C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应用

岳新建

(河南省周口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 周口 466000)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4例,采用能谱CT,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动脉期),测量并比较结节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碘浓度值、碘浓度比及有效原子序数,计算能谱曲线斜率,并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2组碘密度值、碘浓度比及有效原子序数、能谱曲线斜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能谱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能谱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甲状腺结节;诊断

甲状腺结节在临床上较常见,术前鉴别结节良恶性对选择治疗方式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其误诊率达40%~70%。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准确度较高,是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定性的最佳方法[1],但甲状腺血供丰富,穿刺活检易导致肿瘤转移,因此术前需借助影像学进行诊断[2]。目前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诊断多关注于结节的数量、边界、钙化等。能谱CT利用单能量成像,对物质进行能谱分析,为物质成分的鉴别提供依据。本研究就能谱CT成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行CT检查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4例,其中男34例,女50例;年龄33~84岁,平均57.3岁;共发现结节114个,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良性83个(结节性甲状腺肿43个)、恶性31个(乳头状癌28个)。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能谱GE Discovery CT750HD CT,模式设置:GSI单能模式(电压为高低能量140kVp和80 kVp,自动调节管电流,螺距1.375,旋转时间0.8s),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范围下颌部至纵隔上部。肘静脉注射碘海醇(350 mgI/mL),流率2.5~3.0 mL/s,剂量1.0 mL/kg体质量。注射后28 s和55 s分别扫描,获得动脉期、静脉期增强扫描图像。采用标准算法分别重建常规混和能量图像和单光子图像,重建层厚、层距均为1.25 mm,在单能量和碘基图像上选择肿瘤最大层面,分别在平扫、动脉期选取ROI,其面积约为病灶面积的2/3,避开坏死、钙化、血管影和因锁骨产生的伪影,获取肿瘤组织的碘浓度;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避免个体因素带来的差异,计算动脉期碘浓度比(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NIC=ROI的碘浓度/同期相颈动脉的碘浓度[3]。将40 keV及100 keV作为2个参考点,对能谱曲线的斜率进行计算,公式为斜率=(CT值40keV-CT值100keV)/(40 keV-100 keV),测量碘-水图与水-碘图上乳头状结构的碘浓度[4]。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s表示,应用t检验对动脉期良恶性结节的碘浓度、碘浓度比、有效原子序数以及能谱曲线斜率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GSI模式下动脉期碘浓度、NIC、有效原子序数、能谱曲线斜率,良恶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能谱曲线斜率随着单能kVp值升高,病灶的CT值不断降低,斜率为负值。

表1 2组动脉期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能谱曲线斜率及碘浓度比的比较(±s)

表1 2组动脉期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能谱曲线斜率及碘浓度比的比较(±s)

组别 个数良性组 83恶性组 31有效原子序数 碘浓度(g/L) 能谱曲线斜率 碘浓度比7.68±0.31 20.31±6.13 -1.28±0.31 0.71±0.19 8.98±0.42 7.58±3.41 -0.57±0.56 0.25±0.11 t值 58.392 68.492 64.392 58.381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影像学检查在甲状腺结节的发现、定量、定性和随访中起重要作用,尤其超声、核素扫描和CT应用广泛,甲状腺结节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上存在“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现象。曾有报道[5]指出甲状腺癌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仅20%;CT对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也存在困难,且具有辐射,患者不易接受。能谱成像为多参数、多能量的复杂成像,在形态、密度上对疾病诊断更加细致,为影像医师对CT图像进行多参数定量诊断提供了方便。

能谱CT成像技术原理是通过高低能量间快速切换,即80 kVp及140 kVp 2组电压的瞬时切换,得到2组含有原始能量信息(即40~80 keV和40~140 keV)的原始数据,并在原始数据层面进行能谱解析,得到水/碘物质分离图像和40~140 keV单能量图像,不损失或平均原始能量信息,使得到的单能量图像更加真实,能更清楚显示微小病灶。国内曾有学者[4-8]应用能谱成像测定正常成人甲状腺碘浓度,为能谱成像碘浓度测量应用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提供了依据。

正常甲状腺有摄碘功能,结节的存在可影响甲状腺浓聚碘的能力,结节性质不同甲状腺内碘含量也不同,利用能谱成像单能量图像和水/碘物质分离图像可鉴别其良恶性。本研究良性组碘浓度高于恶性组,是因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滤泡性腺瘤内均发现含碘的实质成分;而乳头状癌病灶内碘含量为负值,可能与病变的性质有关,良性结节和腺瘤的部分甲状腺滤泡细胞仍可摄碘,而乳头状癌灶内的甲状腺滤泡细胞完全为癌细胞所取代,导致乳头状癌的摄碘能力下降或消失,恶性组碘浓度比亦低于良性组。

综上所述,能谱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效果良好。本研究在扫描时未行静脉期能谱成像模式扫描,以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延长X线球管的使用寿命。有学者[9-11]认为恶性病变较良性病变更易出现钙化,且钙化多位于病灶内部,而本研究尚未对碘-钙等基物质进行定量分析,至于碘-钙基物质是否存在差异,仍需进一步研究。

[1]李铭,郑向鹏,李剑颖,等.甲状腺结节的能谱CT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8):780-781.

[2]李红文,刘斌,吴兴旺,等.能谱C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48(2):100-104.

[3]李铭,郑向鹏,高丰,等.甲状腺结节内出血的能谱CT特征[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3,19(1):11-16.

[4]贾永军,张志远,潘自兵,等.CT能谱成像对常见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价值的初步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3):394-398.

[5]倪鸣飞,王丽君,董越,等.能谱CT成像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9):1642-1645.

[6]薛龙梅,潘自兵,张志远,等.CT能谱成像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2(12):908-911.

[7]郭锬,周诚,陈涓,等.能谱CT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5):712-715.

[8]赵超,纪盛章,宫长水,等.能谱CT在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5):1-4,8.

[9]马云初,李美爱.钙化类型及分布与甲状腺癌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4,(2):195-197.

[10]谭文莉,詹松华,黄俊,等.钙化在甲状腺结节CT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等.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9(5):409-411,414.

[11]刘伟,杨军,张毅,等.钙化征在CT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2):147-151.

2015-01-26)

10.3969/j.issn.1672-0512.2015.05.029

猜你喜欢
能谱斜率恶性
能谱CT在术前预测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椭圆中关联斜率的一个优美性质
物理图像斜率的变化探讨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CT能谱成像在鉴别肾上腺意外瘤:乏脂性腺瘤及嗜铬细胞瘤中的价值
能谱CT对肺内占位良恶性鉴别及诊断价值
扫描电镜能谱法分析纸张的不均匀性
扫描电镜能谱法分析纸张的不均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