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疼痛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5-03-22 01:59庄乾玉
当代临床医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病人评估疼痛

庄乾玉

(山东省莒南县人民医院 276600)

疼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和就诊原因之一,它是指人体精神和(或)肉体的一种不良或不自在的感觉或状态。疼痛是一种复杂的主观感觉,而且伴有一系列生理变化和行为改变,是人类最具特点的一个感觉经验,是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不舒适。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疼痛确定为继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本文结合在本院疼痛专科病房护理实践,浅谈笔者在护理疼痛患者中的体会。

1 疼痛评估

对患者疼痛的评估,在临床工作中是最重要的一环,只有准确地评估患者,才能及时有效的针对症状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1]。借三级医院评审的契机,我院在体温单测划疼痛评估分数基础上,又落实实施了疼痛评估护理记录单,及时准确评估为做好疼痛护理提供了有力保障。疼痛是一种主观且高度个体化的感觉,所以准确评估疼痛有一定难度,而目前对于疼痛评估没有统一的标准测量方法,这就需要护士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极高的工作责任心。相同程度的疼痛,在不同个体所出现的反应并不同,疼痛的体验会受到知觉、情绪认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2],影响个体对疼痛反应的因素还有年龄、性格、个人经历、文化背景、注意力及支持系统等。所以在评估患者时应该充分综合地考虑多种因素对患者疼痛影响的程度。实际工作中,疼痛评分工具并不被所有患者接受,操作性有待加强。很多患者表示不能准确地根据评分表图表达疼痛分数,个别患者甚至对护士提供的评分表图有抵触情绪。而一些护理人员在评估疼痛时单纯依赖疼痛评分工具,很少甚至没有联系到病人的生理、行为、身体运动等多个方面,也造成评估结果的误差,直接影响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

美国卫生保健政策与研究署(AHCPR)关于急性疼痛处理的指南是:“关于疼痛(及相关的其他不适)存在及其强度评估的唯一可靠的指征是病人的主诉。”疼痛完全是个人的主观感受而不能被他人证实或否定。病人的行为、生命体征、亲属的估计、医护人员的意见等都不如病人的主诉可靠,不能代替患者所言[3]。而现在很多医护人员在评估疼痛时仍保留老观念,只有在自己认为病人强烈疼痛时才考虑镇痛治疗,增加患者的痛苦,降低了生活质量。因此,应摒弃旧观念,积极学习应用疼痛新理念新知识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在实际评估疼痛过程中应充分倾听患者主诉并相信患者所言,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减少不必要的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2 疼痛护理

疼痛的治疗原则是尽早、适当地解除疼痛[4]。早期的疼痛比较容易控制,因此一旦确定患者存在疼痛,应及时采取各种措施来帮助患者减轻或去除疼痛。

2.1 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是治疗疼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医护人员必须具有同情心和爱心,能换位思考,真正想病人之所想,才能更好的为患者解除病痛。观察、评估患者疼痛的同时注意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互动,建立良好的信任,有积极的正性信念的患者会有较高的治疗效果,患者疼痛没有完全得到缓解的原因之一是与患者的疼痛信念及态度有关。个人对疼痛的信念及态度会影响其对疼痛的反应、应对方式及遵医行为[5]。应用松弛术、想象、分散注意力、暗示疗法等方法均可促进患者减轻疼痛,收到较佳的治疗效果。

2.2 止痛措施 治疗措施有药物治疗、针灸镇痛、物理止痛、神经阻滞治疗等。护士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加强与医生的合作配合,并加强与疼痛治疗相关新知识新理念的学习,及时细心的观察病人反应及治疗效果。例如:在应用药物治疗疼痛时,护士应掌握各种镇痛药物的药理知识及其不良反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正确使用药物,药物应用剂量个体化,使镇痛药物发挥最大药效,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伤害;还应根据药物的半衰期给药,使血药浓度维持一定水平以持续镇痛,维持疗效。在镇痛治疗中,把握镇痛时机也很关键。在临床工作中,应积极掌握疼痛患者的疼痛发作规律,最好在疼痛发作前用药,镇痛效果较疼痛发生后给药效果好,患者疼痛感觉减轻,自我感觉舒适。现在已证明癌痛患者早期干预效果颇佳,在急性疼痛、术后疼痛中也可以实行早期干预,以提高镇痛效果。在不影响疾病治疗的同时以增加患者舒适感,增强治疗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2.3 个性化护理 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准确评估患者疼痛性质和疼痛强度,如急性、慢性、锐痛、钝痛、电击样疼痛、微痛、剧痛等,还应根据不同患者情况或者同一患者疼痛的不同阶段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及治疗方案。护士应尊重患者,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交流沟通,满足不同病人的生理、心理需求,提高其疼痛适应能力,以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

2.4 疼痛患者的健康教育 无论在就诊初期还是在疼痛缓解或治愈后,都应重视患者的健康教育。比如,应向疼痛患者宣教疼痛的原因、发生机制、减轻或解除疼痛的技巧等;再如,应指导三叉神经痛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合理休息;饮食有规律,选择质软、易嚼烂食物,不宜食用刺激性食物;吃饭漱口、洗脸动作宜轻柔;注意头面部保暖,避免局部受凉受潮,不用太冷、太热的水洗脸;应保持情绪稳定,不宜激动等。在临床工作中根据不同疾病,为不同的疼痛患者给予与其相适应的健康教育。

总之,在疼痛管理中,应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疼痛治疗护理新理念新技术,结合临床实践,为疼痛患者提供系统性治疗护理措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争取早为患者缓解或解除病痛,减轻焦虑痛苦,促进舒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王岚,李杨.疼痛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20 -22.

[2]王婷,王维利,洪静芳,等.疼痛信念及其相关评估工具9的4发-9展8.与期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49(1):[3]陈梅芳,吕振琪.有关患者疼痛诉求处置的新观念[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7):311.

[4]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55.

[5]王婷,王维利,洪静芳,等.疼痛信念及其相关评估工具9的4发-9展8.与期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49(1):

猜你喜欢
病人评估疼痛
谁是病人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病人膏育
评估依据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