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的护理实践与体会

2015-03-22 01:59倪琳琳
当代临床医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血流量腹水灌肠

倪琳琳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226006)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首要病因是肝炎病毒,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肝衰竭也是病毒性肝炎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病死率高。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们通过对临床收治的58例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实践观察,运用整体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浅谈体会如下。

1 护理措施

1.1 饮食护理 饮食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占总热量的75%,如发生昏迷期间,禁止任何蛋白质摄入,意识转清后给稀粥、面条汤等半流食,当患者恢复正常食量,护理上指导进食豆制品、蘑菇等含植物蛋白质高的食物,住院期间蛋白质控制在每日40~60g/d[2]。按医嘱给予口服乳果糖或生理盐水灌肠,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另外鼓励患者早餐多进食,少量多餐,根据病情合理调整食谱,腹水者给予低盐饮食(每日不超过2g),有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

1.2 心理护理 患者对该病的治疗缺乏了解,如害怕插管时疼痛,并对治疗效果心存疑虑,常表现出恐惧、紧张、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作为护理人员要及时发现其情绪变化,使病人懂得肝衰竭并不是不治之症,采用现身说法、列举典型病例康复的过程,加以说教,消除患者顾虑和恐惧心理,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讲明乐观向上稳定的情绪对疾病的康复大有帮助,可增加机体免疫力,促进肝细胞修复。

1.3 感染的预防 肝衰竭易并发感染,尤其是肝昏迷和病程后期更易发生,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感染又可诱发肺部和腹腔感染,如病人有胸痛、咳嗽、咳痰提示肺部感染,如有腹水的病人,腹部有明显压痛,提示有原发性腹膜炎的可能,深静脉置管处有红肿热痛应及时处理,必要时加用抗菌药物,人工肝治疗的病人应注意置管处皮肤的清洁护理,防止感染的发生,加强口腔护理,给予含漱液漱口,保持会阴部清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由于血清胆红素增高,病人常出现皮肤瘙痒,应帮助病人修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以上这些都是护理上预防感染的重点。

1.4 休息的指导 应重点强调卧床休息,实行重点监护。卧床可增加肝脏血流量,减轻肝脏负担有助于受损肝细胞的修复。中医认为肝主藏血,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西医认为在卧床休息时,肝脏血流量可比运动时增加30%。正常人体当肝脏血流量与供氧等于50%时,尚可以维持各项肝功能活动。静卧可增加肝脏的血流量,减轻肝脏的功能血损,有助于肝细胞修复和再生。因此,运动量越大,其肝脏的血流量越小,故到达肝脏的营养成分和药物就越少,所以休息对于肝衰竭病人的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早期、重症期,除大小便及进食外,要卧床静养。

1.5 并发症的护理 并发肝肾综合征时,严格控制液体入量,避免使用损害肝、肾功能的药物。注意观察尿量的变化及尿的颜色和性质,准确记录每日出入液量。并发感染应加强支持疗法,调整免疫功能。大量腹水:安置半卧位,限制钠盐和每日入水量;遵医嘱应用利尿药,避免快速和大量利尿,用药后注意监测血电解质;每日称体重,测腹围,记录尿量,密切观察腹水增长及消退情况;腹腔穿刺放腹水一次量不能超过3000ml,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对于昏迷患者加护床挡,烦躁患者慎用镇静药,必要时可用水合氯醛灌肠。灌肠可清除肠内积血,使肠内保持酸性环境,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协助患者采取左侧卧位,用37~38℃温水100ml加食醋50ml灌肠1~2次/天,或乳果糖500ml加温水500ml保留灌肠,使血氨降低[3]。肝性脑病者禁用肥皂水灌肠。

1.6 人工肝血浆置换支持治疗的护理

1.6.1 做好监护 人工肝血浆置换支持治疗期间应用心电监护仪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设定参数的变化。随时观察仪器设置,观察动静脉压力及跨膜压的变化,观察血流出、人路是否通畅,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并准备好抢救药品和物品。

1.6.2 预防导管感染措施 病房严格消毒,工作人员严格无菌操作;置管不进行静脉输液,防止感染和阻塞管路,影响再次置换;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穿刺部位敷料被汗液浸湿或穿刺部位有渗血、渗液时及时更换,大小便时防止污染;观察体温变化,监测血常规,病人出现与原发病无关的体温骤升时及时拔管,并做导管尖端培养,按医嘱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1.6.3 预防出血 肝衰竭病人因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抗凝系统异常等,出现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肝素的使用进一步加重凝血功能紊乱。要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皮下血肿,告知病人术后48h内限制下床活动,穿刺部位肢体勿过度用力,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4]。另外肝衰竭病人伴感染。因此,术前要全面了解患者情况,治疗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治疗环境严 格消毒,并对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

2 小结

肝衰竭病情重,病程长,临床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无论是在基础护理,治疗护理还是生活护理方面均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肝衰竭并发症先兆的发生,做到早汇报,早处理,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情的进展,使并发症的损害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以上我们通过对58例肝衰竭患者的护理实践,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或损害程度减轻。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疗指南[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4,7(7):211.

[2]陆海艳.急性肝功能衰竭重症加强护理[J].家庭心理医生,2013,8(32):221 -22.

[3]陆美琴,刘政芳,郑清平.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衰竭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9):89 -90.

[4]黄飞燕,胡燕.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患者的护理[J].健康大视野,2014,22(8):648-649.

猜你喜欢
血流量腹水灌肠
肉鸡腹水咋防治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抖腿是健康行为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泽芪汤联合腹水超滤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43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