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5-03-22 01:59缪石榴欧阳月琴
当代临床医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分泌物无菌气管

杨 敏 缪石榴 欧阳月琴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科 226006)

气道切开术是一种通过切开患者颈段气管置人气管套管来解除患者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异常等造成的呼吸困难的手术方式,该种手术方式可以帮助患者降低呼吸道死腔,增加患者的有效通气量,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是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手术方式[1]。但有研究显示,实施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概率高96%左右,此外术后感染所引发的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则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疼痛,更有甚者引发患者死亡。因此,在术后对患者实施系统、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便显得至关重要。正确的人工气道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可以减少并预防并发症,有利于患者顺利康复。

1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

正常的人体所吸入的气体会经过鼻咽及呼吸道的加温及湿化,建立人工气道后,破坏了正常的生理温度和湿化,患者吸入干冷的气体,若不对吸入气体进行湿化、温化,必然造成下呼吸道失水、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结、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造成排痰不畅、气道阻塞、肺不张和激发肺炎等并发症[2]。临床应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进行气道湿化的护理,对于呼吸状况良好、痰液稀少及咳嗽反应敏感的患者,应给予小剂量、短时间的反复雾化吸入治疗;对于痰液粘稠的患者应给予持续性的雾化吸入治疗,或通过对患者的气管内进行药物滴注治疗,同时应注意在对患者实施气道湿化护理时,应将湿化液温度应控制在33℃左右。

2 人工气道湿化标准

2.1 湿化满意 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引管,导管没有结痂,患者安静,呼吸管通畅。

2.2 湿化不足 分泌物黏稠,可有突然的呼吸困难,发绀加重。湿化不足者应加强湿化,适当增加湿化液滴入的量或缩短间隔的时间。

2.3 湿化过度 分泌物过分稀薄,咳嗽频繁,需要不断吸引,患者烦躁不安,发绀加重。湿化过度者每次滴入液体量应酌情减少,以免呼吸道水分过多而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

3 人工气道吸痰护理

气管切开术后给予患者吸痰护理是维持其呼吸道通畅的必要措施,但在实施排痰时应注意排痰时间、次数、方法的掌握。患者气管切开后密切观察呼吸变化,监测血氧饱和度,加强拍背,鼓励咳痰,当病人咳嗽无力时给予气管内吸痰。(1)吸痰管的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2)吸痰应严格无菌操作,最好带无菌手套进行吸痰操作。(3)吸痰前高浓度吸氧1~2min/L。(4)吸氧负压以不超过50mmHg为宜。(5)吸痰前应先检查导管是否通畅,用吸痰管吸引少许生理盐水,并有润滑作用。吸痰时当吸痰管达到一定深度时,一边旋转一边慢慢退出进行上下吸引,切忌做上下抽吸。(6)吸痰顺序是先吸气,后吸口腔,鼻腔分泌物。(7)痰液过稠不易吸出时,可先向气管内滴入3~5mL湿化液,然后再吸引。(8)吸痰不超过15s/次,吸痰管进出气管次数不超过3次,若痰多一次不能吸净者,先吸氧,待SPO2升至90%后再吸。

4 切口护理

术后为避免患者切开发生感染,应时刻保持患者的切口干燥、清洁。护理人员应定期更换患者的无菌纱布垫,并根据患者切口分泌物的多少及切口敷料的清洁程度对患者实施护理。此外护理人员可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对患者切口做每日2次的清洁,以达到预防切口感染的目的。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的发生。吸痰时使用一次性无菌手套。气管造口处每日换药两次,并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

5 心理护理

环境陌生、医护人员的生疏及监护仪器的使用均会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该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和患者交流,以消除其陌生感及恐惧感。患者气管切开后因为咽部不适,吞咽困难或因为语言障碍无法传递内心的感受。可以告诉患者气管切开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治疗,等颈部创面消肿,喉头水肿消退,就能拔掉套管恢复语言功能。

综上,我院临床面对气道切开术后患者时应用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责任心,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措施,提高气道管理质量,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陈月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7):39.

[2]2刘00桂5英,赵经萍.人工气道的护理[J].社区医学杂志,,3(8):54-55.

猜你喜欢
分泌物无菌气管
无菌空气在烤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根系分泌物解铝毒作用研究进展
眼屎给你的健康忠告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新型多功能气管切开堵管器的制作与应用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花生根系分泌物的鉴定和化感作用研究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