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来县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15-03-22 08:46杜晓梅
黑龙江水产 2015年1期
关键词:河蟹渔业水产

杜晓梅

(泰来县水产总站 黑龙江 泰来 162400)

泰来县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杜晓梅

(泰来县水产总站 黑龙江 泰来 162400)

为加快泰来县渔业经济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我们利用一个月时间,深入到泰来县大兴镇、汤池镇和胜利乡等八个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及资源状况。泰来县渔业历史悠久,水域资源广袤,水生生物资源丰富,鱼类品种繁多。一江五河纵横,泡沼湖泊星罗棋布,有着不可多得的天然渔业生产优势与深厚的水产业发展基础。全县自然水域总面积达到40万亩,其中可利用养鱼面积为29.4万亩,加上宜渔低洼沼泽湿地和浅苇塘,可养鱼资源面积超过40万亩。

2、合作社发展情况。截止2014年8月31日,全县有养殖户329户,养殖水面23万亩。全县登记注册的渔民专业合作社有8家,注册资金总额1500万元,入社社员人数120人,养殖面积8.78万亩,全年水产品产量4200吨,分别占全县渔民总数的1.4%、养殖总面积的38%、水产品总产量的35%。其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一)养殖品种优化。本着顺应现代高效渔业生产发展需要,转变生产经营思路,养殖品种也由传统四大家鱼发展到武昌鱼、泥鳅、鳌花(鳜鱼)、河蟹、大白鱼等多种名特优混养。比如平洋镇玉珍渔业合作社,2013年7月,通过县水产总站联系黑龙江水产科学研究所,为9户会员引进新培育鳌花鱼种40万尾,现长势良好,平均体重已达到三两以上,预计明年就能达到1斤以上,按成活率10%、100元/斤计算,仅此一项,就能给养殖户带来收益400万元,扣除成本与人工费,纯利润200万元以上。

(二)基础设施完善。要想发展好水产养殖业,基础设施是关键,薄弱的基础设施难以抵御自然灾害。泰来县现有鱼池大都是八十年代修建的鱼池工程,由于年久失修,很多鱼池保水性很差。为此,6个合作社组织人员对入社养殖户鱼池堤坝进行了加固,并把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请来,现场指导施工,更新了进排水设备,完善了机泵管带配套。汤池镇金鳅养殖专业合作社,不仅投资10万元对原有引水工程进行改进,又投资4万元修建了鱼池与村主要公路连接部分,改变了过去雨天汽车进不来,出不去的局面。

(三)生产销售一体化。过去泰来县养殖户虽然有发展养殖业的传统和经验,但大都单打独斗,信息闭塞,养殖技术落后,生产盲目性大,导致在价格上往往要吃亏,经济效益很低。针对上述问题,合作社按照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化接轨的目标,实行了信息、培训、技术指导、鱼苗采购、商品鱼销售等一体化经营的生产管理体系。比如大兴镇河蟹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的探索制定了“四统一分”制度,即:统一品种、统一购苗、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分户经营,因养殖的河蟹个头大、质量好、价格高,每亩节本增效90元以上,全年人均增收超过15000元。目前,该合作社产品已远销至江苏、浙江等中国南部地区。

(四)经营方式多样化。合作社的养殖地点大都分布在水库、江边区域,不少还与嫩江、托力河等自然水域直接相连,出产的成品鱼绿色无污染,并在周围县市具有一定知名度。有5个合作社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结合地域特色和市场潜力,在养殖的同时,发展垂钓、餐饮、娱乐结合型为主的休闲渔业,增加了收入,提高了效益。比如泰来县胜利兴隆合作社在每年冬捕的同时,大力发展垂钓业,仅此一项,一年就多收入50万元以上,使1000多亩的水面成了聚宝盆。

(五)辐射作用显著化。我县合作社多为养殖大户创办领办,特点是依托养殖大户的管理经验及资金、技术、销售等优势进行带动。比如汤池镇乌诺村有新立堡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吐木台屯北泡子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渔业专业合作组织,就是通过朱万库、王正凡2个养殖大户牵头发展起来的,现在全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螃蟹村”。去年河蟹养殖面积更是发展到15310亩,占全县河蟹养殖总面积的10.21%;总产量达到126700斤,占全县总产量的21%;现在的乌诺村有多少个养鱼的,就有多少养蟹户;有多少养鱼水域,就有多大河蟹生产面积,鱼蟹共舞,谱写了泰来县水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泰来县水产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但由于管理没有规范到位,因而在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管理不够规范。目前,泰来县水产专业合作社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规范化建设。社员参与意识不强,对开展正常工作所必须建立和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关注较少,尤其是民主决策、风险控制、利益分配等机制运作不够规范。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日常经营决策往往由理事长一人拍板决定,导致合作社的整体运作随意性较大。

2、大局意识淡薄。传统养殖型人才较多,专业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等专业人才几乎是凤毛麟角,虽然有个别合作社也花资金聘请了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但也仅限于技术指导,难以参与决策。真正懂技术会管理、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从而导致只顾埋头苦干,没有具体设想和长远规划,市场开拓能力不强,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发展的战略意识。有些合作社产销衔接不够紧密,重盈利轻服务,重分配轻积累。难以适应合作社发展壮大的需要。

3、技术手段落后。鱼类病害防治只凭借经验和肉眼来诊断和处理,没有渔业病害监控、解剖、诊断和防治所需的最基本的设施设备,缺乏必要的物资基础和手段。这种原始的、简陋的、缺乏科学手段和依据的监测、诊断防治办法,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和渔业生产的需要。

4、缺乏龙头企业。总体上看,泰来县水产养殖合作社小、散、弱的现象依然突出,缺乏能够辐射带动全县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和销售的龙头企业,水产品质量标准意识、市场开拓、品牌意识等还没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不高。

三、发展建议

1、提高管理水平。抓紧培育一些让养殖户可看、可学的,章程比较规范、组织比较健全、制度比较完善、利益链接比较紧密的示范性专业合作社,通过典型引导,增强养殖户的合作意识,激发养殖户的合作意向。同时,要组织合作社主要人员到外地进行参观学习,学习外地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实行重大事项决策民主化,逐步提高社员的整体素质和照章办事的自觉性,增强合作社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促进合作社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2、提升品牌意识。一是结合实际,制定合作社的近、中、长期品牌发展目标;二是使成员对发展鱼类品牌的长远意义有清晰明了的认识,培养合作社成员长远的发展眼光和专业的品牌经营能力。

3、加大资金投入。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合作社加大政府资金项目扶持力度,特别是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大金融部门的支持力度。而且,坚持“自己投入,自己受益”的原则,充分挖掘自身潜力。

4、积极引导推广。一方面鼓励有一定销售渠道、有一定生产加工技术、一定资金实力和一定市场拓展能力的养殖企业和养鱼大户牵头联合农民创办水产专业合作社。另一方面促进合作,建立互助发展渠道,鼓励现有水产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合或合作,实现水产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河蟹渔业水产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加油!水产人!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休闲垂钓 传统渔业新引擎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