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2015-03-22 18:51惠星宏王秀梅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动物卫生监督所163311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头份出血点病猪

惠星宏 王秀梅 张 亮 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163311

猪瘟是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病毒病。以持续高烧、精神沉郁、拉干粪、出现化脓性结膜炎、皮肤有许多出血点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猪瘟的病原为猪瘟病毒,是有囊膜的RNA 病毒,病毒存在于病猪全身组织中,尤以淋巴结、脾和血液中的含毒量最高。

1 流行病学

猪是CSFV 唯一的自然宿主和重要的传染源。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猪都易感染,病猪的粪尿及分泌物(唾液、鼻液等)中带有大量病毒,通过消化道感染。

2 传染方式

直接接触病猪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场地和饲养用具等造成感染,也可经呼吸道、皮肤伤口和眼结膜感染。该病有高度传染性,发病率高,无季节性,在疫区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老疫区流行缓慢。当怀孕母猪接触到CSFV 时,其传染呈隐性经过,但病毒可以传播给子宫中的胎儿。这种先天性感染常常造成死胎或弱胎,弱胎在出生后很快死亡。

3 发病原因

主要是疫苗质量差,疫苗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温度过高,免疫程序不合理,或免疫剂量不够,免疫方法不科学,疫苗没有注射到肌肉部位而导致免疫失败,医源性感染(注射猪瘟疫苗时,多头猪用一个针头易造成交叉感染),疾病干扰等。

4 症状

潜伏期5~21天。该病分急性型、慢性型和温和型3 种类型。

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至41~42℃,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喜饮脏水。被毛粗乱,背腰弓起,寒颤。出现结膜炎并有脓性眼屎。便秘,粪便呈球形,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后期发生腹泻(灰黄色下痢)。公猪包皮积尿,挤出黄白色浑浊恶臭的尿液。在颈部、耳根部、四肢内侧和腹下等处皮肤有出血点或出血斑。病猪出现呼吸困难、磨牙、运动障碍和痉挛等神经症状。病程迁延9~10天。

慢性型。病猪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不佳,拉稀、消瘦,行走打晃,皮肤有紫斑或坏死。病程1 个月以上。

温和型。病状较轻,病情缓和,死后病理变化不典型,皮肤很少有出血点,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仔猪可引起死亡,大猪能耐过。

5 剖检变化

皮肤、浆膜、黏膜、淋巴结、肾、膀胱和胆囊等处有出血点,以肾和淋巴结出血点最为常见。淋巴结的变化具有特征性,肿大,呈暗红色,切开可见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喉部、扁桃体出血。脾边缘呈紫黑色突起(出血性梗死),这是猪瘟的特征性变化。回盲瓣处见到轮状溃疡(扣状肿),扣状肿在急性死亡病例中不出现,因为它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病理变化过程。先天性CSFV 感染能造成母猪产木乃伊胎、死胎和畸形胎,在死胎仔猪中,最常见的病变是皮下水肿、腹水和胸腔积液。仔猪畸形包括头和四肢发育不良、脑和肺不发育和骨髓发育不良。在子宫中感染,并见出生后不久死亡的仔猪常出现皮肤和内脏器官出血。

6 防治措施

开展猪瘟疫苗的预防注射,提高猪群的免疫水平,是防止发病的重要环节。免疫程序:仔猪生后20天注射猪瘟疫苗,每头猪肌肉注射4 头份,60天再进行第二次注射,每头猪肌肉注射2 头份;成年猪每年注射2 次。母猪在配种前1 周注射,每头猪注射5头份(注:母猪在怀孕期不能注射猪瘟疫苗)。

发生猪瘟时可进行紧急接种,小猪注射5~10头份猪瘟细胞苗,大猪注射10~20 头份猪瘟细胞苗。对疫区内的假定健康猪和受威胁区的猪,立即注射猪瘟疫苗。每头猪一次性单独使用一个针头。

发生猪瘟时应进行封锁,在封锁区关闭生猪市场,停止猪只及其产品的买卖和外运,猪群不准放养。最后一头病猪死亡后或处理后3 周,经彻底消毒方可解除封锁。

对所有猪进行测温和检查,病猪进行屠宰,屠宰病猪的血液、内脏和污染物等应就地深埋达到无害化处理,肉经煮熟后方可食用。污染的场地、用具都应严格消毒,防止病毒扩散。对可疑病猪隔离饲养进行观察,对病猪舍进行彻底消毒。

超前免疫。哺乳仔猪在20日龄前发病或妊娠母猪感染猪瘟时,乳猪出生后立即注射猪瘟兔化疫苗1.5~2 头份,2 个小时以后再哺乳。每头猪一次性单独使用一个针头。

猜你喜欢
头份出血点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秋季要注射疫苗防猪患乙脑
Mutually Beneficial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