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学术思想探源

2015-03-22 02:01杨必安黄作阵
世界中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周流黄元御一气

杨必安 黄作阵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黄元御学术思想探源

杨必安 黄作阵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清代医家黄元御提出“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独特医学思想。本文从儒道两家经典文献入手,考镜其学术思想形成。发现河图洛书的生化制化,《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的主气司化和从化,《易经》象数思维,及《道德经》以土为母等各家学说,对黄元御学术思想的形成产生根本影响。

@ 黄元御;学术思想;探源

黄元御(1705—1758)名玉路,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山东昌邑人。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医学家。黄元御素有异禀,勤奋好学,“诸子百家书籍,过目冰消,入耳瓦解”。三十岁时,不幸患目疾,为庸医所误,左眼失明。遂“委弃试帖”,告别仕途。悲天怜人,而致力于“岐黄之术”,并发愤曰:“不能为名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1]数年而医名大振,一时有“南臧北黄”(诸城臧枚吉,昌邑黄元御)之称。乾隆十五年(1750)被招为御医,乾隆亲题“妙悟岐黄”匾额赐之[2]。

黄元御学问深湛,著作宏富,先后写成《伤寒悬解》《金匮悬解》《四圣悬枢》《四圣心源》《长沙药解》《伤寒说意》《素灵微蕴》《玉楸药解》《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医著十一部,《道德悬解》《周易悬象》哲学著作两部,共十三部[1]。其医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四圣心源》一书中。本书汇儒道之长,宗四圣之旨,参以己见,特重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提出“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土枢四象,一气周流”学术观点。认为人体得病之机,无非“水寒,土湿,木郁”。该理论不仅在其几十年临床治病中得到充分应用,取得良好疗效,且对后世医家产生深远影响,对今之临床亦有重要参考价值。

研究黄元御学术思想的文献很多,而分析其思想形成来源者较少:如刘桂荣《黄元御“中气升降”浅探》[3]《黄玉路“扶阳益气”说浅探》[4],高长玉等《黄元御扶阳抑阴学术思想探析》[5]等,从《周易》《太平经》《黄帝内经》入手,论中气及扶阳之要;赵文举《黄元御象数医学特色初探》引《关伊子》并插入河图,解天人合一[6];薛飞《黄元御〈四圣心源〉中气论与经方应用研究》结合《黄帝内经》《道德经》《中庸》,升华对黄氏中气论的理解[7]。这些文章仅在某一章节论及黄氏思想形成,内容零散,不够深入全面。侯北辰《黄元御基本医学理论思维模型探析》第五章较全面地分析黄氏“中气升降,和合四维”医学思维模型的来源[8],但以哲学为主,和医学的关联有待深入。

鉴于此,我们在本文将就其核心思想“土枢四象,一气周流”之渊源做较全面考查。

1 河图洛书对黄元御学术思想的影响

河图洛书是中国远古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二者并称为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以及阴阳五行术数之源(见图1)。河图洛书之说最早见于《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后见于《易·系辞传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亦见《管子·小臣》:“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

图1 河图洛书

1.1 河图——生化之道 河图言天地五行生成之理:北方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东方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南方天七生火,地二成之;中央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西方天九生金,地四成之。其中空心表阳,实心表阴。

从阳五行看,天一水生三木,天三木生七火,天七火生五土,天五土生九金,天九金生一水,是奇数顺时针相生。从阴五行看,地六水生八木,地八木生二火,地二火生十土,地十土生四金,地四金生六水,是偶数顺时针相生。顺时针即为先左旋上升,后右转下降。故河图为左升右降之生化之道。

中医讲五行配五脏:北方一六为壬癸水,对应膀胱和肾;东方三八为甲乙木,对应胆肝;南方二七为丙丁火,对应小肠和心;中央五十为戊己土,对应胃和脾;西方四九为庚辛金,对应大肠和肺。

黄元御《四圣心源·天人解》云:“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成水矣”[9]。其描述五行土为枢轴,“清气左旋”“浊气右转”的顺生,与河图的五行生化一致。

黄元御还根据河图五行左升右降生化机理,阐述人体气血营卫的生化现象。《四圣心源·天人解》“气原于胃,血本于脾。盖脾土左旋,生发之令畅,故温暖而生乙木;胃土右转,收敛之政行,故清凉而化辛金。[9]”知气血生于脾胃中土之一气。脾土左升暖养肝血,胃土右降清降肺气。而“肺金即为心火之清降者也,故肺气清凉而性收敛”“肝木即肾水之温升者也,故肝血温暖而性升发”[9]气血之化还需肝左升,肺右降,心肾相交,形成左升右降,一气周流。提出“气统于肺,其在藏府则曰气,而在经络则曰卫;血统于肝,凡在藏府曰气,而在经络则为营。”[9]将气血和营卫生化联系起来。

可见,黄元御借鉴河图五行顺生的关系,及土的枢轴作用,结合木火金水四象及气机升降,阐释人体五脏顺生,一气周流的生化之道。

1.2 洛书——制化之道 河图言生化之道,洛书言制化之道。河图是阴阳五行共十位,而洛书里面只有九宫。河图为方,洛书为圆,天圆地方。河图中五行所行方向是左行,而洛书是右行。洛书中土五,土克水,克下一点阳水,从这一点开始行制化之道:阴水克阳火,阴火克阳金,阴金克阳木,阴木再克中土阳。以阴克阳,阴静阳动,以静治动。洛书表达的是五行制化之道,而五行制化亦须借助中土运转。

《四圣心源·天人解》描述五行生克:“五行之理,有生有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相克者,制其太过也。木性发散,敛之以金气,则木不过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气,则火不过炎;土性濡湿,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金性收敛,温之以火气,则金不过收;水性降润,渗之以土气,则水不过润。”[9]当五行相互制化失常,即“一气周流”生化平衡破坏,就会出现相应的病机:如肾水太寒,土不能制水,寒水则会侮土而生土湿。黄元御深受洛书制化之理的启发,将其应用于人体五行相克的病机之中。

总之,黄氏以河图解释人体生化之道,以洛书阐述病机之理,有生有制,一气流通,这正是黄元御“一气周流”的医学思想形成的来源。

2 五运六气对黄元御学术思想的影响

五运六气是中医理论重要的内容。《素问》之《天元纪大论》《六微旨大论》《五运行大论》等主要论述五运六气。黄元御精通五运六气学说,在其著作《四圣心源》《伤寒悬解》《伤寒说意》等书中处处可见运气学说的影响。

黄元御在《四圣心源·六气解》中指出:“内外感伤,百变不穷,溯委穷源,不过六气。六气了彻,百病莫逃”“六气乃五行之魂,五行乃六气之魄。人为天地之中气,秉天气而生六腑,秉地气而生五脏,六气五行皆于人身。内伤者,病于人气之偏;外感者,固于地气之偏,而人气感之。”[9]强调六气是内外诸病之共因,天地之六气与人之五行相应。

其《伤寒说意·六气解》云:“厥阴以风木主令,手厥阴火也,从母化气而为风……人之六气,不病则不见,病则一经之气见,或自见其本气,或从令者而见从化之气,或从化者而见主令之气,视其经气之盛衰焉。”[10]《伤寒悬解·少阴经全篇·少阴脏病》开卷即曰:“少阴以癸水而化气于君火,无病之时,丁火下降而交水,癸水上升而交火,水火互根,阴阳交济,二气合为一气,故火不上热而水不下寒,及其一病,丁火上炎而为热,癸水下润而为寒,遂成冰炭矣。”[10]

黄元御根据运气学说,提出了自己对伤寒“六经”的理解:“仲景《伤寒》,以六经立法,从六气也。六气之性情形状,明白昭揭,而后知六经之证。”[10]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疗六气的方法,如治厥阴风木法用桂枝苓胶汤加减,治疗少阴君火法用黄连丹皮汤加减等。

黄元御对运气学说的运用,主要表现为以六气统十二经脉:一方面他用“气化”的思想解释了六经的内涵,另一方面他又用“气化”思想分析了六经病的病机,并据此制定了相应的治法。

3 《周易》对黄元御学术思想的影响

《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黄元御于此书用力尤深,著有《周易悬象》一书。其自序云:“丙子三月,偶与玄览处士烛下清言,间及王辅嗣易无互体之论。玄览以《系传》非其中爻不备折之,黯然而退,遂有仰钻之隙。既解《道德》《灵枢》,六月中乃草《周易》。”[11]而断书于丙子(1756年)六月。本书颇得后世好评。清·赵曾向在《重刻黄氏医书后》中谓:“先生博极群书,尤邃于《易》,诸子百家,靡不精熟。”顾复初《重刻黄氏遗书序》中亦云:“昌邑黄坤载先生,学究天人,湛深《易》理,其精微之蕴,托医术以自见。”《四库全书总目》评价亦谓:“在近人《易》说中,犹可谓有根据。”[12]

《周易》的象数思维、太极阴阳演化理论对黄元御“一气周流”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四圣心源·天人解·脏腑生成》中,黄氏谓:“人与天地相参也,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身之太极也,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土也。”[9]

在易经卦象中,由坤开始,一阳占据坤之初爻,一阳升起而遇重阴,变而为震,阳气继续前进,阳包阴变而为离,阳再前进,将阴从中位赶出变而为兑,阳气占满三爻就变为乾,这四象的变迁象征天地之间,子时一阳生,日中阳隆,午后阳降阴升,一阴占据乾之初爻就成为巽,阴气继续增长,阴气包围阳气,变而为坎,阴气继续增长,将阳气从中位赶出,变而为艮,阴气占满三阳复回到坤,由此观之,由震离兑到乾为阳进,阳行降,由巽坎艮到坤为阴进,阴行升。黄氏认为,己土(脾)左旋上奉,木生于水而长于土,上行化为心火,戊土(胃)右转下行,君相之火下降,金收水藏,与《周易》阴阳消长如出一辙,足见其理论深受《周易》启发。

4 《道德经》对黄元御学术思想的影响

《金匮悬解》自叙里说:“百家诸子之论,率皆过目而冰销,入耳而瓦解。”[9]说明黄元御对诸子之书的精熟和颖悟非凡。在《四圣心源》中自创的方剂如兔髓汤、黄芽汤等,这些名词都来源于道家经典,由此可以推论其对道家最重要的经典《道德经》研究颇深,其医学学术思想也深受其影响。

《道德经·章七》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中”黄元御的解释曰“中者,道家之黄婆,在水火金木之交,处戊己二土之介,媒合婴姹,结仙胎而产灵丹,全在乎此……守中即是守母,返本还原。”[11]体现了黄元御利用道家思想对中土为人体气机四象变化的中轴的诠释。

在《道德悬解》一书中,最能体现黄元御立足中土一气周流的思想的是《道德经·章八》的诠释,“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其注解曰:“谷神在中,先天祖气也。人之初生,先结祖气,此气方凝,阴阳未判,混沌鸿蒙,是谓太极。阴阳之内有中气焉,中气左旋而化为己土。戊己运回,阳动而生则化神魂,阴静而降则化精魄,神藏于心,精藏于肾,魂藏于肝,魄藏于肺,脏腑悉备,形体皆完,乃成为人。己土为脾,戊土为胃,中气在戊己二土之间,冲虚灵动,众妙皆含,是曰谷神。脾胃者,仓禀之官,赖谷气培养,使此先天之祖气不至于亏败,是曰谷神……”[11]

黄元御对《道德悬解·章六》对“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诠释为“信为土德,其位当中,众妙之门于是焉在,是以含孕诸有,真实无妄也……土德主化,生物之本,以阅众甫,皆根于此”[11]。由此观之,黄元御深悟老子的土为万物之母的思想。黄氏认为,金木水火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即左路由阴化阳,右路由阳化阴,“合而言之,不过中气耳”,黄氏将脾胃同中气的升降出入固守斡旋作用贯穿于全部学术思想之中。后天中土,化生四象,先天祖气,化生中土。由此可以论证《道德经》的重土的观点启发了黄元御中气为枢的医学思想的形成。

5 结语

由以上梳理看出,黄元御之“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医学思想,是在河图的生化、洛书的制化之道,《黄帝内经》五运六气主气司化和从化,《易经》象数思维和太极阴阳演化及《道德经》中土为母的思想启发下形成的。黄氏立足于传统,而又善于融汇提高,将中医辨证体系化繁为简,丰富扩展了中医学的辨证理论体系,同时也为今人如何继承和创新树立了榜样。

[1]姜绍华.名医黄元御与《黄氏医书十一种》[J].中国中医药远程教育,2009,7(3):158.

[2]张奇文.黄元御生平事迹考略[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0,4(4):70.

[3]刘桂荣.黄元御“中气升降”浅探[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0,14(1):20-22.

[4]刘桂荣.黄玉路“扶阳益气”说浅探[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6,20(4):264-267.

[5]高长玉,杜鹃,王秀珍,等.黄元御扶阳抑阴学术思想探析[J].中医药信息,2011,28(3):9-10.

[6]赵文举.黄元御象数医学特色初探[J].中医药学报,1994(1):4-7.

[7]薛飞.黄元御《四圣心源》中气论与经方应用研究[D].昆明:云南中医学院,2012.

[8]侯北辰.黄元御基本医学理论思维模型探析[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9]清·黄元御,任启松.黄元御著作十三种[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

[10]清·黄元御.黄元御解伤寒[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

[11]清·黄元御,任启松.周易悬象·道德悬解[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12]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015-02-02收稿 责任编辑:洪志强)

The Academic Thought Origin of Huang Yuanyu

Yang Bi'an, Huang Zuozhen

(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

Doctor Huang Yuanyu put forward a special medical thought that the earth element is the dominant element and controls other four elements so that Qi can cycle in the body. Based on classical literature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this research tried to find out the formation of Huang's academic thought. The following has had fundamental influence in shaping Huang's academic thinking: Hetu Luoshu's biological transformation, the five circuits and six qi as well as qi dominant transformation in Huangdi Neijing (Huangdi's Internal Classic), the idea of Xiang and Shu in Yi Jing, the thinking of earth as mother in Dao De Jing

@ Huang Yuanyu; Academic thought; Origin searching

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14YJAZH036)

杨必安(1982—):男,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级博士研究生

黄作阵(1962—):男,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R226

A

10.3969/j.issn.1673-7202.2015.11.014

猜你喜欢
周流黄元御一气
全真一气汤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病验案举隅
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一气周流”理论与针灸补泻手法思路探讨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不附和名医
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
——一气周流新释
曹雪芹的杀卿之笔
从一气周流学说浅析中风病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