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逆淘汰七大怪象

2015-03-23 00:54卞钢达
领导科学论坛 2015年22期
关键词:政绩官场干事

□ 卞钢达

官场逆淘汰七大怪象

□ 卞钢达

当前影响领导干部能否担当的政治生态受到诸多挑战,必须尽快彻底清理中国官场逆淘汰七大怪象,即官场中客观存在的平庸淘汰杰出、劣质淘汰优胜、小人淘汰君子等,致使具有真才实学和道德操守的敢于担当者,遭到冷遇、排挤、打击和压制的现象。

一是清廉的不如腐败的。清廉的被淘汰了,腐败的反而步步高升。很多腐败官员,依靠贪腐获得大量灰色收入,并用于跑官、买官、要官,他们在升迁过程中,以金钱开路,用物质利益打通关系,这种人往往能得到提拔。而为官清廉的领导干部,由于囊中羞涩,没钱打点关系,往往遭到冷落。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买官卖官是最大的腐败,“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已然成为一些地方干部升迁的潜规则,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集体研究等有时不过是走程序、走过场。在这种潜规则支配下,卖官者权力寻租,甚至明码标价,买官者投其所好,钱贿、色贿、雅贿无奇不有,于是“带病在岗”“带病提拔”“边腐边升”现象频现,而不跑不送者的政治发展空间因为这种“不正当竞争”而被大大压缩。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对于清廉的领导干部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而且极大地恶化了官场政治生态。庸官昏官贪官平步青云、受到重用,德才兼备的官员却只能坐冷板凳,这种“逆淘汰”必然会导致优秀人才没有施展空间,如果不能遏制这种现象,必然导致官员整体素质的下降。

二是亲民的不如霸道的。为民、亲民、爱民是为官者理应树立的政德,然而在基层,这样的官员往往被贴上“没魄力”“没能力”“软弱”“搞不定事情”等标签。一些霸道蛮横、甚至无视百姓利益的官员,却被上级视为能人,得到提拔。基层干部本应耐心倾听群众诉求,做不同利益群体的调和者,必然耗时费力。在目前各地“大干快上、只争朝夕”的氛围下,耐心做群众工作的领导干部往往显得“不合时宜”,通过各种手段“摆平”“搞定”,却能赢得有魄力能干事的好名声。许多官员认为,得罪了百姓,百姓无可奈何;得罪了上级,上级随时可以摘掉乌纱帽。因此很多官员想办法摆平群众,迎合上级。这样的逆淘汰,使得基层干群不是鱼水关系,而是“油水关系”。

三是琢磨事的不如琢磨人的。常言道:“君子做事,小人做人 。”这里所谓的“做人”是指琢磨、算计人,拉关系。品行正派的人把精力用在事业上,心术不正的人则把心思用在投机钻营上,“琢磨事不如琢磨人”成了一些人的金科玉律。琢磨领导,了解他的喜怒哀乐,投其所好;琢磨对手,掌握他的弱点软肋,攻其不备;琢磨派系,打听谁是谁的人,谁听谁的话,四处讨好,八面玲珑;琢磨自己,无视缺点,放大优点,心生浮躁,盲目攀比。这种逆淘汰的后果是“正不压邪”的反常现象频频出现。有的同志坚持原则,嫉恶如仇,成为我行我素者的绊脚石,往往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正所谓“你和我过不去,我就让你出局”;有的同志独善其身,不进“圈子”,领导层没有力挺的靠山,同事中没有帮腔的哥们,民主推荐时往往得票不多;有的同志埋头苦干,不混不赌,非但不能成为榜样,反倒成为被挖苦嘲讽的另类;有的同志注重学习,学有所成,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往往不被重用。

四是会干的不如会说的。有责任、有担当、想干事的困难重重;豪言壮语多、实际行动少的投机干部却升迁有道。当下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亟需勇于担当、大胆创新的干部能够直面矛盾、正视困难,敢于上阵、靠前指挥,奋发进取、冲破藩篱。但改革攻坚期的工作错综复杂,不仅难度系数较高,而且还有着失败的风险。很多想干事的干部,要说“讨人嫌”的话,干“得罪人”的事,由此会遭受到各种“明枪暗箭”的阻挠,最终干不成事。于是,一些干部就选择了“另类”的发展之道。对于急难险重的任务,他们推脱躲闪、绕道走;但他们却擅长坐而论道,说空话、假话、套话、大话等。他们往往是说得多、做得少,以说代干,因为喊起来容易,干起来难。说只要动动嗓子、开开大会,就能报纸上有名,电视上有影;而干要到工作一线、生产一线,要甩开膀子、放下身段;说还能推卸责任,出头露脸的事自己干,出了问题干事的人担;干得多的人,容易出现纰漏、出事故,由此出现了很多干事的人被淘汰出局,会说的人平步青云的情况。

五是不站队的不如站对队的。每当党委、政府换届、部门轮岗、干部调动时,总会出现“谁是谁的人,哪个是哪个圈子的”传闻,而一旦出现腐败案件,特别是串案、窝案,有关“官场站队”的官场传闻也会得到证实。比如,备受关注的周永康腐败案件,仅从其六任秘书、多名下属、多名近远亲属违法犯罪事实来看,就可以看出在其队伍里藏着不少的同道中人。缘何官员爱站队,其中的奥妙在于,队伍中的人往往能从中获得好处。在这样的圈子中,是非不分,难办的事变得好办,不能办的事变得能办。只要是圈中人,有了问题甚至错误,大事可以化小,小事可以化了;没有成绩可以帮你造出成绩,小成绩可以帮你吹成大成绩;由此圈中人一荣俱荣、共同升迁;如此必然挤占了默默无闻、不站队干部的发展空间。

六是眼睛向下的不如眼睛向上的。眼睛能否向下看,是检验干部是否勤政爱民的一杆标尺。我们党的事业,需要的正是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造福群众的“眼睛向下”的干部。但一些干部,要么长期不下基层,不接地气,不通下情,与群众越来越疏远隔离;要么对群众呼声听而不闻,对百姓疾苦视而不见;要么把主观意愿强加到百姓身上,惠民举措、民心工程等名不副实,招致怨声一片……如此干部,实属官场害群之马,理应尽快清除出干部队伍。但是,这些干部虽不愿眼睛向下,却深谙眼睛向上之道,他们遇到困难“绕道走”,遇到领导“跪着走”,使出浑身解数,谄媚上级、溜须拍马、曲意逢迎。当下,不乏这样的眼睛向上的干部得到赏识与重用,而真正干事、眼睛向下的官员却被淘汰出局之怪象。

七是实干的不如做秀的。官员升迁要靠政绩,但“政绩”与“政绩工程”是两个概念,绝对不能混淆。一些官员实实在在干事,为百姓谋福利,但政绩却不容易被看到,缺乏可以炫耀的政治资本。很多官员擅长花拳绣腿的功夫,这种所谓的政绩“看得见、摸得着”,颇能装点门面,但却劳民伤财、对百姓无益。事实上,广大百姓是能轻易分辨出哪些政绩是实实在在的,哪些形象工程是水分十足的。但由于官员升迁往往是要靠上级提拔,那些“大气魄、大手笔”的形象工程,往往很具说服力,而事关百姓利益的具体事难以被上级发现,所以往往做秀的升了上去,踏实干事的却原地踏步。这种逆淘汰,不仅恶化了官场风气,更造成了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损害了百姓对政府的信任。

“官场逆淘汰”不仅驱逐了部分清正廉洁的干部,而且正迫使越来越多的干部走向违法乱纪的邪路,危害极大。在一个健康的政治生态中,劣币不会大规模驱逐良币。然而,如果人们发现,很多官员不仅没有因为腐败受到惩处,反而边腐边升,那么依靠贪腐获得金钱,再以金钱开路去跑官、买官、要官的风气就会越来越重。当年国民党败退台湾,躬身反省,最大的教训之一不就是吏治腐败猛于虎,逆向淘汰,精英流失,贪腐成风。打破官场逆淘汰主要应从制度和文化两方面入手。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尽可能地铲除潜规则得以盛行的温床。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使得逆淘汰的现象无处遁形,贪官、庸官、昏官被识破,其谄媚之术、浮夸之技丧失用武之地,为民、务实、清廉和敢于担当的干部才能脱颖而出。

(作者系中共吕梁市农业学校党总支书记、山西省领导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李姬

猜你喜欢
政绩官场干事
争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大干部
把“痕迹”当“政绩”不可以(漫画说纪)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森林城市不能沦为“政绩工程”
为担当者担当,让干事者无忧
干事创业要“五劲”共使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浅析晚清收藏家刘世珩的政绩
“想事谋事干事”的老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