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意识:浏阳河文化产业园的发展驱动力

2015-03-24 13:14王义彬潘迎珍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浏阳河浏阳烟花

王义彬?潘迎珍

摘 要:浏阳河文化产业园根源于浏阳地区,是当地居民共同拥有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民间习俗、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园区发展立足于地方意识,以浏阳山水为依托,结合地方文化资源特色,把凸显地方意识作为园区发展的核心定位。同时,从地方居民的需求出发,服务地方群众,凝聚人民群众对园区发展的认同感,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行动力,吸引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园区建设,有效实现地方创造,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浏阳河文化产业园;地方认知;地方认同;地方参与;地方创造

浏阳河文化产业园是由深厚的地域情结及地方文化积累所孕育的,其发展离不开浏阳园区对地方环境的认知和定位,更离不开当地民众的认同与参与。以地方特色、地方条件、地方人才为基础,以地方自身福祉为出发点,以满足地方民众的需求为目标,从地方内生性动力与潜力来思考浏阳河产业园的发展方向,是浏阳河文化产业园定位的基础和发展的驱动力。

一、地方认知:突出地方性与差异性

浏阳河文化产业园结合地区山水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出“水上、岸上、天上”同步呼应、山水融合、天人合一的立体文化产业格局,突出地方性与差异性特征。

湘东古县浏阳,处于罗霄山脉中,因其县城在浏水之阳而得名。浏阳城山水相依,浏阳河穿城而过,周围青山环绕。浏阳河十曲九弯,清波荡漾,两岸青山翠绿,紫霞丹花。浏阳被誉为“湖湘宝地”、“生态旅游城市”、“宜居宜业的魅力城市”。早在明嘉靖四十年的《浏阳县志》中,就有关于“浏阳八景”的最早文字记载,即枫浦渔樵、中洲风月、相台春色、鸿阁斜阳、药桥泉石、吾山雪霁、巨湖烟雨、鷃亭芳草[1]。

浏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凝聚着魅力无限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湖湘精华文脉。谭嗣同、胡耀邦、王震、欧阳予倩、宋任穷等历史名人,是浏阳人“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精神体现;浏阳文庙、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石霜古寺等历史遗存,是浏阳厚重文化底蕴的精彩诠释;菊花石雕、浏阳夏布、传统湘绣等民间传统工艺,是浏阳民间工艺水平的历史见证。周其凤、何继善、陈文新、黎介寿、黎磊石等院士,“中国90后作家掌门人”林卓宇,获得“中国回想巨匠”称号的周祺等,正展示着当代浏阳人卓越的才华与无穷的魅力。古人的遗迹,今人的辉煌,都是浏阳人的骄傲。

浏阳得以闻名世界,是自然造物的善果,更是浏阳人民智慧的结晶。一曲《浏阳河》唱遍大江南北,家喻户晓,成为浏阳地区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文化名片。浏阳烟花响彻五洲四海,瑰丽无比。“浏阳花炮响天下,天下花炮数浏阳”,千年的风雨历程和千年的品牌铸就了浏阳“中国花炮之乡”的美誉。“浏阳河”和“浏阳烟花”不仅是浏阳人民共有的认知符号,也是浏阳市最具特色的两大文化品牌。浏阳文化产业园以风景秀丽的浏阳山水为依托,以城区浏阳河为主轴,东起双江口、南至石山下、西临双枫浦、北抵花炮广场,核心区面积达10.2平方公里。园区突出浏阳地区的两大文化品牌特色,形成了“按照差异发展、特色致胜的理念,实施一核心、两品牌、三平台、四基地、五板块的产业发展战略”[2]的园区定位,以期实现地域差异化、文化特色化发展。(见图1、图2)

二、地方认同:体现群体性与共享性

浏阳河文化产业园依河而建,因河筑梦。园区通过以群众视角,全民思维为导向,建立起“浏阳河”文化价值新体系,突出服务群众意识,旨在满足民众生活文化需求,以形成地方认同,体现群体性与共享性特征。

“欢乐浏阳河”是一个为群众提供体验、享受、参与、创造的文化活动平台。园区通过开放位于浏阳河畔、天马山下的浏阳河广场,使其成为一个永不谢幕的、充分展示百姓生活的活动舞台,旨在丰富大众的文化生活,激活居民的文化热情,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群众在文化体验中尽享欢乐。园区每月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如具有地方特色的花鼓戏、湘剧;自编自导自演的团体舞、小品;民歌、快板等,让来自全市各乡镇街道的群众文艺团体轮番登台,尽展风采。

“智慧浏阳河”是一个“智汇、碰撞、提炼、融合”的文化产业高端思想和实践平台。园区规划以大通时代广场文化商业综合MALL为中心的文化产业辐射圈,吸引文化创意、休闲娱乐、文化传播等类别的企业和门店入驻,以培育特色文化街区,引领未来消费时尚,形成以“智慧浏阳河”为核心符号的文化消费集聚带。同时,园区每月定期举办的文化产业沙龙活动,建立起“智汇浏阳”创意青年会,为浏阳市汇集人才、激活思想、创新思路提供了活力迸发的平台和机制。

“浪漫浏阳河”是一个文化旅游共享平台。一首歌、一条河、一座城,“浏阳河”既是一个经典音乐的美好意向,又是一种声名远播的共同情怀。园区立足于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挖掘浏阳河红色旅游和绿色休闲的文化内涵,围绕烟花文化、工艺美术、新兴创意等主导产业,开启“心中那首歌,美丽浏阳河”的“名河旅游”新时代,让人们尽情体验浏阳河畔焰火,浏阳河上漂流,浏阳城里娱乐的多彩活动,如连续举办了两届的浏阳河七夕文化节、浏阳河音乐周等,以引起大众的参与渴望和情感共鸣,满足当下人们追寻闲适浪漫的情绪需求。

三、地方参与:提出服务性与互动性

浏阳河文化产业园为实现园区与地方居民的互动,建立欧阳予倩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智慧浏阳河文化创意孵化基地、长兴湖文化商贸产业基地、环西湖山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园区的发展建设,打造服务性和互动性的地方参与特色。

园区为民众服务,密切关注浏阳民众日常文化生活需求,以浏阳人民为服务主体,为其提供开放式、多元化的舞台,形成全民参与、立体互动的文化活动氛围。据湖南日报介绍,第二届浏阳河音乐节开创了“群众点菜单,企业当主厨,全民享盛宴”的全新模式,传承“心中那首歌,最美浏阳河”的文化理念,致力于打造“新民星”,把舞台真正交给市民,让市民乐在其中。此次活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吸引了约25万市民参与互动。据浏阳河文化产业园管委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统计,从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欢乐浏阳河”群众文化活动共计36场,节目318个,演职人员11000余名,超过20万的观众,让“欢乐浏阳河”成为浏阳人民的日常生活状态和文化生活方式。

园区与企业互动,构建了一套服务企业、跟进企业、与企业共成长的完善机制,创造了“给园区企业写家书”、“个性服务备忘录”、“企业课研”等特色模式,全方位为企业提供了创业咨询、人才招聘、专业培训、宣传推广、融资争资等方面的服务。据管委会提供的相关工作报告显示,智慧浏阳河文化创意孵化基地已有奇创文化、焰艺科技、辰阳传媒等10家文化企业签约入驻,在前11期的文化产业沙龙活动中,共有1200多人参加,收集创意思路和建议263条,其中“新媒体运营微信平台”、“菊花石营销应借助会展效应”、“烟花绣创意如何突破湘绣思维”等建议已经通过实践,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已有27条讨论成果已经实现转化,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间接产业增加值500多万元。水岸尚街也已引进茶室、清吧、咖啡厅、休闲会所等20多家,形成了较为浓厚的休闲文化氛围。[3]

在浏阳市政府的支持下,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与企业、民众建立起良好的参与互动机制,并推动着浏阳地区的发展。据资料介绍,2013年浏阳市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扶持项目共23个,扶持资金达150万元[4],其中以文化创意类、文化休闲类项目为主,占所扶持项目引导资金总额的56.7%,包括“智慧浏阳河”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浏阳烟花绣”艺术展示馆、“雅韵三湘美丽浏阳”经典剧目免费看、“浏阳河之夜”周末剧场等浏阳河文化产业园区内的文化企业和项目。目前园区有各类文化企业565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45家。园区运行以来新引进文化企业26家、文化中介机构2家,招商引资文化项目4个,在建文化产业聚集街区3条,投入文化项目建设资金1.2亿元,2012年园区实现文化产业生产总值150亿元。[5]

图3:2013年度浏阳市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拟扶持项目[6]

四、地方创造:实现创新性与独特性

浏阳河文化产业园把握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形成“浏阳河”、“浏阳烟花”两大核心品牌,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之路。在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中,园区不但要坚持独特性的原则,凝聚地方认同意识,注重地方特色,发挥核心品牌优势。而且要树立创新性原则,与时俱进,打造更加完善的产业价值链,推动浏阳文化产业的永续发展。

园区在构建核心品牌产业链的实践路径中,可从产品和服务的角度增加其附加值,通过产业间的碰撞融合、跨界发展,以期实现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智慧浏阳河”是浏阳市的创意智库,通过依托浏阳市各方的人力、物力、才力,以实现激发创意和创意落地。在“智慧浏阳河”首届文化产业高峰论坛中,浏阳烟花绣被浏阳市文化产业园授为“重点文化品牌创新项目”,将浏阳烟花的绚烂瞬间定格在富含传统文化的湘绣中,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文化品牌。另外,笔者认为园区还可通过文化植入、创意服务,开发浏阳烟花的延伸产业链,如在大众休闲娱乐方面,可通过举办烟花创意产品设计比赛、烟花创意产品市集展示、烟花艺术品拍卖等,丰富大众的娱乐生活。在群众饮食文化方面,可打造烟花主题餐厅、烟花概念美食等,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在烟花文化传承方面,可以创建烟花文化博物馆、烟花艺术品展馆等,形成产业经营;也可以开办烟花制作工艺艺术表演培训机构,提高园区软实力和竞争力。

根据图3可知,浏阳市所扶持的文化项目[7],数字资讯项目仅占总额的15%,而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则占到总比重的60%。由此看来,浏阳市所扶持项目主要以文化服务类项目为主,其服务程度比较高,但文化产品的开发还比较少,且以浏阳烟花的相关产品为主。然而,市区的数字化程度比较低,技术研发、网络平台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园区的发展离不开环境、技术、人才等的支持。笔者借鉴理查德·弗罗里达曾提出的创意经济发展3T 原则,提出浏阳河文化产业园的4T创新发展原则,即人才(Talent)、技术(Technology)、宽容(Tolerance)、变化(Transition)。第一,人才原则。园区的创新服务需要依赖浏阳居民、工匠或艺术家等注入独特的心思与创意,也需要依靠浏阳政府、地方企业或组织机构的相关成员在运营管理机制上予以支持和配合。第二,技术原则。浏阳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并非标准化、统一化的,而是带有文化生活性和人文精神价值内涵的,需要依靠地方科技研发力量来推动。由奇创文化传播公司研发的纽卡产品,利用新媒体运营平台为浏阳市民的提供了一个衣、食、住、行、游、乐、购的信息,实现便民服务。第三,宽容原则。园区要实现文化产业的可续性发展,就需要充分考虑地方资源的承载力,树立地方文化产业的生态发展观,避免资源的浪费。如浏阳河旅游业的开发,就可以与浏阳烟花、表演艺术、影视传媒等行业结合,形成文化旅游体验消费,而不是以破坏自然生态系统来实现经济效益。第四,变化原则。在产业化、多元化、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浏阳园区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市场环境的变化,把握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引领地方文化企业的健康发展。

注释:

[1]浏阳日报社编,《走读浏阳》;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5,第12页。

[2]资料来源:由浏阳河文化产业园管理委员会罗定坤副主任提供,2014年2月10日。

[3]同4。

[4]同4。

[5]同4。

[6]同4。图表由潘迎珍根据《2013年度浏阳市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拟扶持项目》的信息绘制而成。

[7]同4。

参考文献:

[1]浏阳日报社编,《走读浏阳》[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5。

[2]郭鉴,《地方文化产业经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5。

[3]李炎,《中小城市的资源集聚与创意空间》[J].《THINKTANK Culture文化》;2012年2月,50-53。

作者简介:王义彬,男,汉族,安徽合肥人,厦门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民族音乐学)博士,工商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文化产业)博士后;潘迎珍,女,汉族,湖南浏阳人,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2013级艺术管理专业硕士生。

猜你喜欢
浏阳河浏阳烟花
钢琴作品《浏阳河》的演奏版本研究
浏阳河畔播火人 潘心元
浏阳花炮
绿叶(浏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放烟花
烟花
浏阳河的气质与灵魂
浏阳蒸菜:一直不变的是小碗
烟花
长沙三一大道浏阳河大桥全桥合龙 今年底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