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菊褐腐病的识别与防治

2015-03-24 01:43吴仁锋杨绍丽叶安华
长江蔬菜 2015年11期
关键词:病部菊苣菌核

吴仁锋 杨绍丽 叶安华

苦菊是栽培菊苣,又名苦苣、苦菜、狗牙生菜,为菊科菊苣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苦菊以嫩叶为食,味略苦,颜色碧绿,常用于炒食或凉拌,是清热去火的美食佳品,有抗菌、解热、消炎、明目等作用。

苦菊褐腐病是苦菊生产上的主要病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苦菊的需求量逐步增加,苦菊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苦菊褐腐病的发病区域和为害程度呈上升趋势,对苦菊的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影响。

1 症状识别

褐腐病主要为害苦菊幼苗根和茎,主根变褐缢缩,幼苗立枯死亡。成株期染病,造成苦菊植株的根、茎和叶柄变褐腐烂,植株萎蔫。田间湿度大时,病部可以产生灰白色蛛丝状霉。

2 发生特点

苦菊褐腐病致病菌为立枯丝核菌。病原菌通过菌丝在病部和土壤病残体上越冬,也可以将菌核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当菌核萌发时产生菌丝或担孢子借助气流或者灌水传播,生产上主要以叶片、根茎接触病土或病健接触传播,有时担孢子也可进行初侵染,引起植株发病,在病部产生大量菌丝向邻近植株扩展。苦菊生长期间,田间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容易发病,地势低洼、黏重,种植密度大发病重,水培法生产发病重。

3 防治方法

3.1 种子处理

提倡穴盘育苗,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用30%苯噻氰乳油1 500 倍液浸种6 h,也可用种子质量0.4%的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拌种。

3.2 加强管理

选择地势平坦、疏松透气性好的地块栽培,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保护地栽培及时放风排湿,收获结束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带出田外销毁。

3.3 药剂防治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药,可选用的药剂有70%噁霉灵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30%苯醚甲·丙环乳油3 000 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2.5%咯菌腈悬浮剂1 500 倍液、50%福·异菌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剂1 000 倍液等,7~10 天1 次,连续2~3 次。

猜你喜欢
病部菊苣菌核
虎奶菇菌核的平板培养及形成机制研究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5株梯棱羊肚菌菌丝生长特性研究*
苹果轮纹病与炭疽病的区别
梨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菊苣无公害栽培技术及利用
红旗农场菊苣高产栽培
蔬菜史话·菊苣
外科日间病部运行对医疗费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