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高血压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的研究

2015-03-24 03:42孙大明昌艳艳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实验性乌头肝素

孙大明 昌艳艳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 朝阳 122000)

遗传性高血压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的研究

孙大明 昌艳艳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 朝阳 122000)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时血压等改变的观察,证实高血压容易出现实验性心律失常。同时,分析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保护。方法:制作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动物模型经常用SHR)、WKY、LH和LL大鼠。结论: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下降、血压波动性增大、心肌肥厚等虽然是引起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这是多种原因的作用。

高血压;心律失常;清醒大鼠

乌头碱制造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大鼠模型,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麻醉状态下的大鼠,实施实验性心律失常,进而抑制大鼠的感受性反射敏感性,且会损坏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进而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敏感性进行增强。

使用规格为200iu/ml的氯化钠注射液配制肝素化生理盐水,浓度为0.9%;使用规格为20iu/ml的渗葡萄糖溶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进行配制;肝素化PVP溶液运用9克聚乙烯毗咯烷酮与规格为200iu/ml的肝素生理盐水进行溶解。对大鼠的腹腔进行麻醉注射:规格为50毫克/千克的盐酸氯氨酮、规格为5毫克/千克的地西泮。麻醉后的大鼠实施卧位固定。规格为200IU/ml的肝素化生理盐水对大鼠实施股静脉注射,

对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血压进行监测、对大鼠ABR功能的测定、麻醉状态下用乌头碱诱发高血压大鼠心律失常模型以及乌头碱诱发清醒自由活动大鼠心律失常。

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的方法,对每组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乌头碱的用量差异进行比较。运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法,对血流动力学参数、器官受损害的程度以及乌头碱的给药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清醒自由活动的WKY和SHR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SHR的SBP,DBP不小于WKY(167±17vs 134±10mmHg,118± 19vs 96±10mmHg),P<0.01;SHR的SBPV,DBPV也不小于WKY(8.95±2.33vs 7.58±0.967mmHg,6.76±1.52vs 5.75± 0.905mmHg),P<0.05;但是SHR的BRS不大于WKY(0.349±0.272 vs 0.729±0.458ms/mmHg),P<0.05;SHR与WKY的上述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种动物之间的HP和HPV接近。

致使能够自由活动的WKY和SHR大鼠,心律失常发生变化时的乌头碱的用药量,血流动力学参数情况以及BRS与这次药量之间的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WKY的BRS的乌头碱用量呈正相关,室颤、心跳停止时的表现。可以看出,大鼠发生心律失常时,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大鼠发生心律失常时的乌头碱用量没有关系。同时,大鼠发生心律失常时,乌头碱的用量与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没有内在联系。WKY和HR的所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跳停止时的乌头碱用量无关。

讨论

经常运用的诱发心律失常的药物是乌头碱。它经常实施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判断。在这次实验中,2种高血压大鼠的SBP、DBP,与对照组的大鼠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波动性都比较大。这种实验结论与临床的研究是相同的。高血压大鼠实验性心律发生失常时,乌头碱的阈剂量都不小于正常血压的大鼠的用量。即使这两组大鼠在发生心律失常时,不同时段运用乌头碱阈剂量的增高,也能说明高血压容易导致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属于中医心悸、怔忡等病症范畴。中医认为此病病机属本虚标实,并以心之阳气不振为根本。治疗当以治虚为本。即治疗冠心病的原发病,又不失灸甘草汤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旨意,而达到标本兼顾的目的,在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方面有独到的创新之处[1]。

柴胡三参胶囊可明显抑制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能作用于此类离子通道而发挥其抗心律失常作用。乌头碱致心律失常的机制为乌头碱能激活心肌细胞的快Na+通道,使Na+通道开放,加速心肌细胞Na+内流,促使细胞膜去极化,加速起搏点的自律性,同时还能提高心房传导组织和房室束-浦肯野系统等快反应细胞的自律性,从而形成一源性或多源性异位节律,缩短心肌不应期,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乌头碱可明显增加钙离子内流,抑制外向钾电流,使复极时间延长,超过原有APD的20%,增加后除极发生率,引起折返激动,诱发心律失常。心复平对乌头碱,氯化钡所致的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均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提示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a+内流、促进Na+的流出、降低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延长不应期等因素有关。目前,药理学家和临床心脏病学者一致认为,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应对最佳靶点有作用,且至少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离子通道有作用。心复平对多种药物诱发的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具有对抗作用,然而其确切机制还有待于应用膜片钳等技术进一步研究[2]。

结论

两种高血压大鼠的SBP、DBP、SBPV、DBPV皆大于各自的对照组,而BRS皆小于对照组,每组内HP和HPV无差异。

6.2 高血压大鼠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

6.3 出现心律失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付长庚.从内风论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理论探讨和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

[2] 李志明.心律失常现代中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R544.1

B

1009-6019(2015)07-0042-01

猜你喜欢
实验性乌头肝素
充满实验性的现代艺术
课堂上的实验性法律方法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乌头属5种植物ITS2和psbA-trnH鉴别适用性研究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含乌头碱中成药理论中毒风险的数学分析
德钦乌头块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高乌头的研究进展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