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对坏疽性胆囊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5-03-24 21:37黄庆
当代医学 2015年25期
关键词:坏疽声像胆囊炎

黄庆

B超对坏疽性胆囊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黄庆

目的 探讨B超检查对于坏疽性胆囊炎的诊断效果以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30例疑似坏疽性胆囊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结果 患者均有胆囊肿大、胆囊张力大、胆囊内胆汁黏稠、囊壁毛糙增厚、宽径比长径明显增高等,同时多数患者具有胆囊结石。患者均出现胆囊肿大现象,囊肿张力极高,长径平均11.53 cm,宽径平均(5.13±0.36)cm。30例患者胆囊壁明显粗糙且出现胆囊壁的增厚现象,增大厚度的程度不等,平均(0.82±0.11)cm。30例患者经B超检查诊断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2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4例。B超诊断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敏感性为86.7%,误诊率为13.3%。结论 B超检查能够对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早期的诊断,有利于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对病症的诊断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

坏疽性胆囊炎;B超;诊断价值

坏疽性胆囊炎主要是胆囊出现循环障碍,从而造成胆囊出血以及胆囊组织坏死的症状。影响患者的发病因素主要为年龄、性别、白细胞数以及糖尿病等。利用B超对患者进行诊断能使患者及时接受治疗,有效地降低了坏疽性胆囊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本研究对30例疑似坏疽性胆囊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B超检查对坏疽性胆囊炎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于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30例疑似坏疽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经B超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坏疽性胆囊炎。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34~73岁,平均(52.2±5.3)岁。30例患者在就诊时均出现右上腹剧痛现象,同时检测白细胞数明显上升,右上腹有明显肿大凸起,莫非氏征均显示阳性[1]。

1.2 方法 取患者仰卧位以及右前斜位进行B超扫描,扫描范围为右肋区。采用飞利浦IU 22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扫查,探头频率为3.75 MHz,同时采用惠普尖端影像设备[2]。

2 结果

利用B超声像检查患者的胆囊部位图像结构以及回声情况。患者均出现胆囊肿大现象,囊肿张力极高,长径可达9.21~13.82 cm,平均11.53 cm;宽径可达4.16~6.02 cm,平均(5.13±0.36)cm。30例患者胆囊壁明显粗糙且出现胆囊壁的增厚现象,增大厚度的程度不等,在0.46~1.22 cm,平均(0.82±0.11)cm。患者都存在胆囊腔内的胆汁黏稠。B超声像显示有22例患者胆囊壁处存在双边征、条纹状显像以及蜂窝样回声,同时在浆膜层出现光带粗糙、回声增强的现象;有10例存在液性暗区;有6例患者胆囊壁有裂隙、缺损,呈现不连续表现;有20例患者出现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出现片状不伴声影的光点或者光团,呈现出双边影像;有4例患者出现局部性囊壁增厚现象,呈现带状低回声带或透声环;有15例患者有胆囊结石,其中3例患者具有胆囊结石以及胆总管结石。

30例患者通过B超检查诊断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2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4例。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B超检查诊断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敏感性为86.7%(26/30),误诊率为13.3%(4/30)。

3 讨论

胆囊位于肋骨的右下方,处于肝脏后方,正常情况下为梨形囊袋,一般具有储存和浓缩胆汁的作用。囊袋结构为长6~9 cm,宽2.5~3 cm。胆囊炎一般都是由于细菌性感染或者化学性刺激,导致胆囊的基础功能发生病变,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3]。胆囊炎的病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有较大的联系,多见于中年男性。同时胆囊的结构大小与不同个体的身形有关[4]。对于胆囊炎的诊断通常采用影像学检查。急性胆囊炎在发病时均有以下几个病理特征:胆囊管堵塞;胆囊内压力增高;胆囊黏膜出血、水肿;囊内渗出增加等。这些病理特征均会造成患者胆囊循环系统破坏。比如说胆囊管堵塞时会使囊内压力不能缓解,促使囊内压力增高,此时就会使囊壁出现血循环障碍,从而产生胆囊壁坏疽或者穿孔[5]。正常人的胆囊在超声影像中显示轮廓清晰,囊壁光滑整齐同时各处亮线比较自然,胆囊后壁线比较明亮。胆囊内部无回声,后方回声增强[6]。

本研究中对30例患者进行B超声影检查,发现患者均具有胆囊肿大、胆汁黏稠、囊壁毛糙增厚、宽径比长径明显增高的症状。患者均出现胆囊肿大现象,囊肿张力极高,长径平均11.53 cm,宽径平均(5.13±0.36)cm。30例患者胆囊壁明显粗糙且出现胆囊壁的增厚现象,增大厚度的程度不等,平均(0.82±0.11)cm。(1)22例患者胆囊壁处存在双边征、条纹状显像以及蜂窝样回声,同时在浆膜层出现光带粗糙、回声增强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病菌感染和水肿出血,具体表现为炎性细胞的浸润以及浆膜下水肿出血。(2)6例患者胆囊壁有裂隙、缺损,呈现不连续表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胆囊内压力增大造成的供血障碍。血循环出现问题时会促使囊壁部分结构会因败血而组织坏死,同时会伴随穿孔现象的产生。(3)20例患者出现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出现片状不伴声影的光点或者光团,呈现出双边影像。这写现象产生的光点或光团回声主要是由于胆囊内积聚有脓液或者纤维碎片等。有研究认为胆囊腔后方的增强效应出现减弱或消失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坏疽性胆囊炎的特征性改变。(4)4例患者出现局部性囊壁增厚现象,呈现带状低回声带或透声环,边界呈现模糊状态,主要是因为发病时间比较短,渗出性积液也比较少,同时还有可能是肠气过多产生了干扰。(5)15例患者有胆囊结石,在B超声像检查中显示囊内较差的透声性,在囊内出现较多细小或粗大的回声斑点,这些回声斑点出现局部稀疏或密集的现象。胆囊出现积聚的脓液,无声影也未形成沉积带。一般在坏疽性胆囊炎病变的初期或者恢复期都可能出现沉积性异常回声。

B超声像检查对坏疽性胆囊炎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在手术证实前可以对30例患者中诊断出26例坏疽性胆囊炎病症,B超检查诊断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敏感性为86.7%(26/30),误诊率为13.3%(4/30)。因此可及时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依据。由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一般会在较短时间内因穿孔而造成胆汁性腹膜炎,一旦出现这种现象就会使患者产生严重的病理特征,甚至休克死亡[7-8]。胆囊出现积聚的脓液也会造成胆汁性腹膜炎,主要是因为胆囊壁全层坏死导致的积液渗出[2]。只有尽早地对患者进行准确的判断,才能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及早治疗。因此,B超检查对于患者的康复治疗有着重大的意义。

综上所述,B超检查对胆囊炎患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通过在早期采用B超对患者进行声像检查,及早地进行治疗。B超对于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明显的帮助,值得大力推广和运用。

[1] 龙涤,方富义,闭永浩,等.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5):2737-2739.

[2] 王志军,王加一,陈小莉,等.急性胆囊炎中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预测因素[J].重庆医学,2012,41(2):176-178.

[3] 孙丽,于敏,王锋,等.十二指肠-胆总管内瘘的声像图表现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27(5):477.

[4] 王勇,秦川.超声对非胆石性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8(7):1577-1580.

[5] 熊春来,岳叶洼.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影像学特殊表现及临床价值1例[J].医药前沿,2011,1(20):104-105.

[6] 哈力木拉提,吐尔洪·沙木沙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54例临床诊治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17):74-75.

[7] 李玉梅.B超检测胆囊炎的诊断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 2(33):28.

[8] 张军,赵莹,刘爽,等.浅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彩超诊断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4):49-5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5.047

江西 343000 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彩超室 (黄庆)

猜你喜欢
坏疽声像胆囊炎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足溃疡及坏疽合并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CT诊断价值
试论声像包装与品牌塑造的新定位
水库管理单位声像档案的管理探讨
坏疽性脓皮病误诊为带状疱疹1例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