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CT在颌骨牙骨质瘤的诊断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2015-03-24 21:37张澜
当代医学 2015年25期
关键词:颌骨曲面影像学

张澜

CBCT在颌骨牙骨质瘤的诊断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张澜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CBCT)在颌骨牙骨质瘤诊断的价值,并为手术进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以8例颌骨牙骨质瘤患者曲面体层检查结果和CBCT检查结果为研究资料,回顾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总结CBCT诊断颌骨牙骨质瘤的典型影像学特征,分析典型病例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在颌骨可见异常高密度影像是颌骨牙骨质瘤诊断的主要依据。位于上颌骨和下颌骨的牙骨质瘤影像学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位于上颌骨的牙骨质瘤多可见串珠样高密度影,病变部位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位于下颌骨的牙骨质多可见肿瘤病变位置与神经管关系清晰,肿块向舌侧膨隆,根尖区颊侧骨松质缺失。位于上颌骨的牙骨质瘤,采用口内腭侧进路摘除牙骨质瘤;位于下颌骨的牙骨质瘤,采用口内进路摘除牙骨质瘤。结论 CBCT诊断颌骨牙骨质瘤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有利于准确判断牙骨质瘤部位、大小,为选择手术入路提供依据,是一种有效的牙骨质瘤诊断方法。

颌骨牙骨质瘤;锥体束CT;异常;密度;手术入路

颌骨牙骨质瘤是临床较为少见的良性肿瘤。X线曲面体层检查、螺旋CT检查虽然可以发现颌骨牙骨质瘤,但是在肿瘤定位和手术进路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1]。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可以提供颌骨三维影像,有利于更全面的掌握颌骨病变,在改善诊断的同时,也为手术治疗提供了很好的支持[2]。鉴于CBCT的运用优势,CBCT在口腔颌面部病变检查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3-5],CBCT诊断颌骨牙骨质瘤的价值也受到了临床重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近年来强化了CBCT的临床运用,在诊断颌骨牙骨质瘤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0年8月~2014年1月确诊的颌骨牙骨质瘤患者共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行颌骨曲面体层摄片,再行CBCT摄片。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16~47岁,平均(29.2±4.8)岁;上颌骨牙骨质瘤4例,下颌骨牙骨质瘤4例。

1.2 方法 曲面体层检查分别由2名从业年限>5年的专业医师独立进行,进行常规检查。2名医师诊断意见一致,认可诊断意见;如诊断意见不一致,邀请本院专家2名和院外专家1名,进行评定,结果判定遵从“少数服从多数”原则。CBCT检查采用德国产伽利略口腔三维体层X线影像系统进行。患者站立位,标准模式扫描。扫描视野:15 cm×15 cm;电压:85 kV;电流:5~7 mA。原始数据传输至NNT工作站,进行冠状、矢状、横断面和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层距0.25 mm,层厚0.25 mm。

2 结果

2.1 影像学表现 曲面体层检查示颌骨见不规则、似牙骨质样高密度影。CBCT检查示:所有患者均在颌骨可见异常高密度影像。颌骨不同部位、不同大小牙骨质瘤影像表现存在差异。上颌骨内和12牙根之间的牙骨质瘤,肿瘤靠近12牙根腭侧黏膜,可见串珠样高密度区。位于上颌骨的牙骨质瘤,病变部位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位于下颌骨内的牙骨质瘤,1例病变位于54根尖下,矢状面示肿瘤在右下颌骨替补颊侧骨皮质下。2例位于65根尖下,病变位置与神经管关系清晰,肿块向舌侧膨隆,65根尖区颊侧骨松质缺失。1例位于45、46根尖区,影像学特征与位于65根尖下的牙骨质瘤较为相似,肿瘤位于牙槽神经管,可见根尖区颊侧骨松质缺失,肿瘤向舌侧膨出。位于上颌骨的牙骨质瘤,采用口内腭侧进路摘除牙骨质瘤;位于下颌骨的牙骨质瘤,采用口内进路摘除牙骨质瘤。

2.2 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1:该例患者牙骨质瘤位于上颌前牙区21、22根尖下。影像学示:根尖下和梨状孔底部有高密度区,牙骨质瘤位于牙根侧腭,离唇侧远但离腭侧近。病变组织与周围组织界限分明。手术采用口内腭侧进路摘除术。

典型病例2:该例患者牙骨质瘤位于45、46根尖下及牙槽神经管上,肿瘤占据根尖下及牙槽神经管。肿瘤向舌侧膨出,颊侧骨松质部分缺失。手术采用口内进路摘除术。

3 讨论

牙骨质瘤是一种硬组织良性病变。牙骨质瘤与牙骨质增生有密切关系,可发生与上颌骨及下颌骨。牙骨质瘤多见于女性。女性患者约占牙骨质瘤患者的60%~80%。牙骨质瘤发病率较低,而且在临床检查中受肿瘤的影响。如果肿瘤较小,患者一般不易自觉。大部分患者在肿瘤已经对周围组织造成不利影响后才到院就诊,少部分患者则在常规口腔摄片时发现[6-7]。随着现代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发现牙骨质瘤难度不大。异常高密度影像被认为是牙骨质瘤诊断的主要标准。牙骨质瘤患者病变组织普遍较骨松质密度更高,因此常规的X线摄片就可能发现牙骨质瘤。从临床来看,常规X线曲面断层摄片、螺旋CT等在发现牙骨质瘤方面均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X线曲面断层摄片只能提供二维影像,不能全面的判断颌骨状况,在明确牙骨质瘤部位、大小等方面的价值较小。螺旋CT虽然可以提供三维图像,但是费用较高,而且放射性更强,也制约了螺旋CT在牙骨质瘤诊断的运用[8]。

锥形束CT在近年来口腔颌面部疾病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CBCT可以提供多维影像,更全面、立体的展示颌骨状况,而且可以较为准确的确定病变位置、大小、骨质破坏程度,为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从CBCT的临床运用来看,CBCT具有分辨率高、扫描快、图像全面、放射剂量小等优势,被认为是目前口腔颌面部疾病重要的诊断手段。沙晓燕[4]等人比较了锥形束CT与曲面断层诊断下颌部疾病的价值。从他们的报道来看,相比于曲面断层,CBCT的影像更真实,结果判断更准确。廖锐[5]、孙伟[6]等人则认为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CBCT在颌骨病变诊断和手术方案制定的指导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CBCT未来将会成为颌骨病变诊断的主要方式。

在本研究中,探讨了CBCT在颌骨牙骨质瘤诊断与手术指导的运用价值。从结果来看,无论是X线曲面断层检查还是CBCT均可以很好的发现牙骨质瘤。异常高密度影像是判断牙骨质瘤的主要标准。患者病变组织密度显著高于周围正常骨松质。但是与CBCT诊断相比,曲面断层检查的全面性和立体性明显差于CBCT。CBCT可以提供病变位置、病变程度、等更详细的信息。关于曲面断层检查和CBCT在牙骨质瘤的价值比较,龙卫平等[8]认为曲面断层虽然在颌骨病变检查中运用较广,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等优势,但是曲面断层只能提供二维影像,不能全面反映颌骨状况,因此只能作为牙骨质瘤的初步检查手段。要确认牙骨质瘤病变位置、病变程度等,则还要结合CBCT。相比于曲面断层检查,CBCT可以进行任意角度的二维和三维重建,而且重建图像层间距较小,可以防止信息遗漏。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CBCT不仅可以发现颌骨牙骨质瘤,而且CBCT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肿瘤范围、肿瘤位置、肿瘤对骨质的破坏等。通过CBCT所提供的信息,为临床选择手术进路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证实了CBCT在颌骨牙骨质瘤诊断和手术入路选择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

综上,CBCT诊断颌骨牙骨质瘤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有利于准确判断牙骨质瘤部位、大小,为选择手术入路提供依据,是一种有效的牙骨质瘤诊断方法。

[1] 曹安怡,葛红珊.CBCT在口腔颌面部骨组织评估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4(7):95-98.

[2] 孙晓峰,卢明星,邹荣海,等.锥形束CT在颌骨囊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口腔医学,2013,33(11):768-771.

[3] 常晓峰,胡娜,贺龙龙,等.CBCT在闭合式上颌窦内提升术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6):921-924.

[4] 沙晓燕,祁森荣,王昊.锥形束CT与曲面断层在诊断下颌骨骨折中的比较研究[J].北京口腔医学,2011,19(3):160-163.

[5] 廖锐,孙苗根,顾亚军,等.锥形束CT在颌骨囊肿诊治中的临床应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2,30(3):262-266.

[6] 孙伟.腔颌面锥形束CT在口腔各领域的临床应用(综述)[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3,28(6):30-32.

[7] 晋林,赵兵,叶虎.口腔锥形束CT定位颌骨内埋伏多生牙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4,42(8):1072-1074.

[8] 龙卫平,殷宪华,翦新春,等.CBCT在颌骨牙骨质瘤的诊断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3,29(9):570-57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5.056

新疆 83200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口腔科 (张澜)

猜你喜欢
颌骨曲面影像学
简单拓扑图及几乎交错链环补中的闭曲面
种植体-颌骨界面微动损伤的多指标评价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相交移动超曲面的亚纯映射的唯一性
关于第二类曲面积分的几个阐述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