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场设计的文化及传承探讨

2015-03-24 16:47谢春国
湖南包装 2015年4期
关键词:广场空间传统

谢春国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城市广场设计的文化及传承探讨

谢春国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城市广场的主要目的是规划服务社会群体,维护群众健康娱乐发展的场地,将人的生活方式与精神感受联系在一起。客观研究调查了解群众需求。阐述在城市这种聚集型生活模式下,城市广场的定义。文化特色广场的设计发展和意义。明白城市广场作为人们活动交往的空间,是城市空间环境里面极具艺术公共性的开放地,具备人文气息和生活气息的文化广场,而一座城市的文化广场,为这个城市的环境注入了一种形象,同时涵盖了思想文化,随着时间的推动,和自然环境、居住空间形成生动的语言。

城市广场;文化;传承

一个国家建筑群特色之所以拥有其他国家不能拷贝的特性,就是因为这个国家,她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不同的。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是保护中国独有的建筑特色,继承和发展是不可分割的,两者血脉相连。留住中国传统建筑元素,需要我们传承历史,和延续历史。人类群居生活,城市广场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造一个属于中国底蕴的特色文化城市广场,在依赖历史传统建筑元素遗产的同时,结合城市发展的特色和创造,是不可或缺的源泉。城市是一个丰富的大舞台,琳琅满目,但是今天的城市远远没有那么完美,给人千篇一律,高楼越盖越高,人口越发密集,成为现代城市的现状。

拥有充满历史文化的城市广场,是值得人品位的。而今面临的是文化积累逐渐消失,水泥钢筋混合的技术设施,让文化元素象征的力量随之萎缩。摒弃自己文化特色,以一种欧洲文化情调的概念,创造“东方香榭丽舍”、“东方波西米亚风情”。城市广场盲目地去模仿欧陆建筑的风格,这种风格席卷中国。“欧陆风”属于市场经济下需求的产物,在商业社会具有大众文化的特性。随意性、粗糙性、模仿性。盲目的“崇洋”恰恰是一种没有风格的体现,只有取其传统建筑上的精华,才能使我们所建造出来的城市广场,时间和文化生活上来看是本土的,符合本土的精神层面的传承。

1 城市广场的发展和意义

城市广场是城市景观作为群众交流、集会、传承文化的一个重要场所,贯穿千年,延续至今。开始有更多的城市开始关注城市广场的建设,在满足城市居民的社会公共活动场所空间的需求,开始满足群众对于精神层面上追求。在虚无主义的当下,快节奏的拜金主义,崇洋心理,造成人文价值的迷失和萎缩。所以在建设空间性广,集聚性强的城市广场空间的时候,将设计视野扩展到属于本土文化的传承,建立人文结构。综合性满足群众对城市广场的需要,身心有所放松,性情有所陶冶。

当代属于消费文化文主导的大背景,城市地段的建设伴随商业开发,但是因为经济追求而忽视传统文化元素,传承只能成为空谈。要建设属于中国特色文化的城市,城市中的城市广场是一个城市面向公众面的一个代表。历史文化的特色是沉淀下来的底蕴,而特色的本身并不代表着历史。一个拥有文化特色的建设,才是丰富的,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元素,并非是一味复制仿作,假古董只能成为一种不适应现在生活节奏的戏剧文化布景,背后没有深厚的历史血肉,去传递长远文化信息。

2 文化传承

中华传统建筑元素积淀,历史遗留的经典建筑艺术元素,是民族性的文化,一种传承。只有对自己文化元素的了解和认同,生活中的体验,才能保持一种文化素养。在当今大城市大时代的发展下,给当今城市人,保留一份失去的清醇和享受。在亚健康的状态下,体验一种融合文化的“慢城市”概念。

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建筑元素文化,渗透进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拥有丰富资源的多民族文化的地域,没有对自己传统建筑元素的认可,生搬硬照模仿欧洲风情。反而对自己文化的慢待,属于地域民族文化沉淀的东西,传承会越来越乏力,也最终不能将中国文化带动到世界,受不到别人的肯定,从而受到轻视。而一座城市的文化广场,为这个城市的环境注入了一种形象,同时涵盖了思想文化,随着时间的推动,和自然环境、居住空间形成生动的语言。

研究文化城市广场的独特性,对人流动态需求和商业散布点分列、最后明确落点如何延续传统元素在城市广场的运用,解读文化脉络,传承历史遗产的观念。传统建筑元素在城市建筑元素中的减弱,对于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群体对传统文化底蕴的认识和感知,也在逐渐的减弱。公众群体逐渐适应社会快节奏建造,对传统元素的的关注度,敏感度丧失话语权。而城市广场作为一个大视线、广阔、便捷的群众公共空间的休闲场所,更有力度表现出独具一格的传统文化元素,可以范围更广的让公众群众,直观、亲近、客观地接触。

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元素,作为一种财富。传统的继承和传统的发展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文化艺术是和自然科学不同的,自然科学发展得机械,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更新换代的很快,旧的被无情淘汰。

在现代城市广场的运用中,在注意文化底蕴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文化内涵的培养。在着手建设的过程中,建造传统元素的建筑和小景,应该注意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制作材料上考究和工艺上进行对比选择。传统建筑纹样的传承并不表现在单纯的对符号进行简单运用,而是要表现一种传承的文化需求,和文化传承的目的,和工艺呈现的过程和材料多方面的表现。

以一种中国人中庸的文化思维,建造以休息,娱乐设施这类的便利空间,能够和群众日常生活融合。在追求身心和自然上追寻天人合一的心态,遵循生态自然规律,长久传承。

3 城市广场的社会功能作用

功能分类:市政广场、、文化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纪念广场等。

3.1广场的功能意义

广场从社会群众的角度来说是游憩的场所,是区域性的综合活动区。给人提供可以活动的空间,在活动中心提供交通疏散,活动中心,交流中心等。建造开敞的空间提供活动区域,反应城市历史艺术文化的面貌。综合的满足社区和城市居民或游客的游憩需要,老人可以在这里活动,下棋休闲,品茗闲喧之地。青年少儿可以在户外回旋,让群众身心能够得到舒展性情得到陶冶的地方。

作为针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综合活动设计,在合理的考察处理城市建筑和环境的联系,更好的为人群提供宽阔舒适的户外综合性活动空间。

城市广场的众多功能性是其存在的价值,体现的是广场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依托。城市广场的功能性是要体现在群众的参与性,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和审美行为习惯。

城市广场的综合性功能为人的交往几率提供了环境和可能性。在钢筋水泥的城市庞然大物的建筑空间里,城市空间个人压抑拘束的不安感,更容易造成自我的防线,人与人的交流减少。城市广场成为一个协调的可能性,整合了城市空间的布局。在开放性的综合空间,可以有大空间举办公益活动,社区活动,提供聚会场所。带动商业竞争力,提供顾客的停留时间,开放性的交流,为顾客提空场所,满足不同群众的需求,丰富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形象。

3.2合理的设计

广场逐渐作为丰富人日常生活的精神场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熟悉的文化和生存空间来得到一种安全感,所以城市广场过于空旷和巨大亦或者拥挤,都会散失广场的意义。将大尺度空间划分给群体,小空间调整合适的尺度提供响应的私人空间,太空旷容易产生距离和疏远。所以需要了解普及这个群体的需求,符合人情味。

了解群体所需,儿童性格特点,在做到安全的前提下,配以游玩设施。

依据年轻人活跃性和活动多样性场地大小和设施都需要考虑。老年人对于散步,棋牌,太极拳的需求,多注意可识别性安全性,为群体提供安全可靠的综合公共空间。

3.3存在的问题

自然地理因素是城市广场的重要因素,许多城市在建设中,没有考虑地形环境天气因素,没有生态观念造成植被生长苦难;对于自然景观的破荒没有因地制宜;顺应潮流,“崇洋”没有考虑城市文化,千篇一律;没有意识到从心里识别上满足人群对于城市广场的需求;单调机械化地修整大面积草坪,面积宏伟视觉强烈,却缺乏对广场服务人群的关怀;千城一面,缺乏个性没有变通。

3.4广场空间的人机工学心理

广场设计空间设计上,满足人的心理行为,了解需求在设计中体现。细节方面,在公共空间和私密性的空间,做好空间分布处理。在广场设计地域,对于个人空间做好分布。人生活行为中存在一定距离感,掌控好公共之间的舒适距离,给人一种舒适的环境。在对于集体环境焦虑感,这时候就需要掌控好最适宜安全距离,广场在空间的私密空间会专门进行分割,在不同的功能区分布穿插长廊或者长亭,石凳。在广场建设不同的休息平台,供给友人驻足休息。在细节上处理出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关怀,做好无障碍通道和设施。

4 结 语

城市广场作为一个综合性空间,涉及面广泛。作为人类群居下的产物,城市广场在城市规划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要建造一个属于中国底蕴的特色文化城市广场,在依赖历史传统建筑元素遗产的同时,结合城市发展的特色和创造,是不可或缺的源泉。

通过对城市广场需求和演变,了解城市广场的构成,分析文化特性的传承对于文化地域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分析传统建筑元素在城市广场应用的可行性,可使用途径。对历史文化元素进行提炼,最后结合城市生活的交通和地理环境人口需求,构建赋予文化底蕴的特色文化城市广场。在继承和发展传承文化元素的时候,需要了解历史文化脉络,提高人文对历史底蕴的关怀。吸取优秀城市广场的布局经验和设计对比。同时在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上,力求做到广场的基础设施完善,增强现代广场的可用性。

[1]刘管平.岭南园林[J].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11.

[2]吴良镛,方可.以城市设计的观点和方法推进历史文化地段的保护和发展[J].建筑师,1999.1

[3]魏晗.浅谈现代景观设计的形式表现[J].小城镇建设,2003(8):52-53

[4]刘蔓.景观艺术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3

[5]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

谢春国(1978-),男,湖南省醴陵市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讲师,从事环境设计教学和理论科学研究,硕士。Email:1434883713@qq.com

2015-09-08

猜你喜欢
广场空间传统
布鲁塞尔大广场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空间是什么?
在广场上玩
创享空间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广场上的大钟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