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业融合的外部性与政府干预

2015-03-25 07:37马荣华尹亚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中山5840广东金融学院金融系广东广州505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政府干预产业融合外部性

马荣华,尹亚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中山5840; .广东金融学院金融系,广东广州505)

论产业融合的外部性与政府干预

马荣华1,尹亚红2
(1.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中山528402; 2.广东金融学院金融系,广东广州510521)

摘要:产业融合具有明显的正外部经济效应,产业融合带来的私人边际收益小于社会边际收益,如果政府不对产业融合进行干预,则市场产生的产业融合数量会小于社会所需要的产业融合数量。因此,政府应该积极介入到产业融合中去,对产业融合进行干预,降低企业进行产业融合的边际成本,增加企业进行产业融合的边际收益,以使市场出现的产业融合数量尽量接近社会所需要的产业融合数量。在产业融合的初始阶段,企业因为收集了解和掌握其他行业的信息要付出巨大成本,政府要帮助企业尽快脱离这个高成本区。

关键词:产业融合;外部性;政府干预

网络出版地址: http://www. cnki. net/kcms/doi/10.13937/j. cnki. sjzjjxyxb. 2015.04.018.html网络出版时间:2015-08-20 15:30

关于产业融合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形成新产品和新产业的作用,学术界已经取得了一致的看法,但是对于我们应该如何促进产业融合,意见还很不一致。有的学者认为产业融合是市场行为,应该交给市场去做,政府不应该参与进去[1],也有学者认为产业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政府应该介入到产业融合中去,应该采取适当措施促进产业融合的产生[2]。本文认为产业融合具有明显的正的外部经济效应,企业从产业融合中获取的私人边际收益小于社会边际收益,或者说企业由于产业融合付出的私人边际成本大于社会边际成本,如果政府不对产业融合进行干预,则市场产生的产业融合数量会小于社会所需要的产业融合数量,因此,政府应该积极介入到产业融合中去,对产业融合进行干预,降低企业进行产业融合的边际成本,增加企业进行产业融合的边际收益,以使市场出现的产业融合数量尽量接近社会所需要的产业融合数量。

一、产业融合的外部性分析

(一)产业融合不仅给企业带来微观经济效益,还会给社会带来宏观经济效益

1.产业融合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

传统产业可以通过产业融合来促进创新,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和向高级化方向发展[3]。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融合,可以使传统产业获得高新技术的元素,对传统产业产品的生产方法、市场竞争优势和价值创造都有影响,最终改变传统产业的产品市场需求和竞争力[4]。产业融合就是不同产业之间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界限模糊,可以改变原有产业结构,使产业转型升级[5]。产业融合带来的产业边界模糊甚至消失可以使传统产业融入进高新技术产业中去,带来产业融合和产业创新的连锁反应,最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2.产业融合可以创造新知识

产业融合可以把不同的产业信息汇集在一起,把不同行业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受其他行业知识和信息的启迪,使人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6]。

3.产业融合可以形成新的产品和产业

不同行业和产业的信息交集在一起,不同行业和产业的技术和产品相互影响和嫁结,借助其他行业和产业的技术和产品为己所用,容易衍生出新的产品甚至新的产业[7]。

4.产业融合可以扩张知识的使用范围

创造知识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创造出来的知识要获得经济回报就需要把知识尽量和尽快应用起来,知识在应用过程中获得的边际收益非常巨大,但是要付出的边际成本则近似为零[8]。以前由于产业之间的相互分割,不同产业的技术和知识都基本上局限在自己产业范围内应用,不为其他产业人士所知,更不可能被其他产业所用,产业融合则把不同产业的技术信息汇集交叉在一起,这有利于不同产业知识的扩散使用,扩大已有产业知识的使用范围[9]。

5.产业融合有利于培育大企业,节约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

企业之间的交易是要付出成本的,企业数量越多,企业之间的交易也就越多,社会为此需要付出的成本也越大[10]。产业融合可以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使经营范围向其他产业领地扩张,使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不断增加,最终使企业规模扩大,从小企业逐渐演变成大企业,产业融合还会引起不同企业之间相互兼并和收购,使一些小企业合并后变成一个大企业。企业数量减少了,全社会的交易成本也就减少了[11]。

6.产业融合能够通过完善产业链来促进完整产业集群的出现

关联性强的产业之间首先出现产业融合,产业融合带来的新产品和新产业一般和原产业关联性很强,因此产业融合能够促使产业链不断延伸,最终促进完整的产业集群形成[12]。

7.产业融合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产业融合可以通过打破产业区域边界来促使区域经济一体化[13]。

8.产业融合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产业融合把不同行业(产业)的信息汇集在一起,把不同产业的人才汇集在一起交流沟通,可以给社会造就大量同时精通多个行业技术,了解多个行业情况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最稀缺的就是这种复合型人才[14]。

9.产业融合对促进产业竞争有利

产业融合使不同的产业之间、不同的企业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扩大竞争范围。产业融合过程就是不断有新产业和新企业加入竞争过程,使竞争程度不断提高[15]。企业一般是和处于同一产业内的同类企业竞争,与产业外的企业很难形成竞争关系,产业融合使市场边界和业务边界不断模糊,使不同产业互相渗透,使原先不存在竞争关系的企业之间出现竞争关系。在产业融合过程中,不断有来自其他产业的新竞争参与者,使竞争程度不断提高[16]。

10.产业融合对提升产业竞争力有利

产业融合扩大了原有的产业的发展空间,使它们有机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和市场份额,使产业竞争力提高,产业的技术研发获得更有利的物质和市场条件,产业研发能力的提高又可以推动产业技术融合向前发展[17]。技术融合把企业推进到融合的各个层面,使产业融合由可能变为现实,不同产业内企业间的横向联系加速了产业融合进程,提高产业竞争力。

(二)产业融合具有累积效应

产业融合的效果可以通过多个渠道累积,也就是前面的产业融合可以为后面的产业融合提供更好的基础,产业融合越到后面就越容易产生,产业融合可以按指数式增长[18]。

1.产业融合可以增加产业种类

在产业融合过程中会不断出现各种新产品、新行业和新产业,增加产业数量,产业数量增加又使后面的产业融合具有更好的基础,因为产业融合是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进行的,原有产业种类越多,产业融合就越有可能出现,所以前面的产业融合能为后面的产业融合提供更好的条件,产业融合具有累积效应[19]。

组织市场调查和产品营销队伍分期分批到省内其他地区及香港、澳门、江、浙等地帮助投资者实地考察相关产品销售市场,联系产品销路,为供销双方牵线搭桥。

2.产业融合催生的产业一般是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性、网络性和系统性,新兴产业通过嫁接改造方式融入到传统产业中去,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又使以前不可以融合或者很难融合的产业变得可以融合了[20]。

3.产业融合模糊了原有产业的边界,对产业内部融合有利

产业融合使一些产品和行业的产业属性变的模糊不清,使它们不再严格得归属于某一产业,而是和多个产业都有关联性,可以同时在多个产业里和其他行业融合发展,使得产业内部融合的可能性增加。

4.产业融合有利于打破政府的行政分割,使后面的产业融合更加容易出现

产业融合需要需要不产业之间的信息相互沟通,不同产业的要素自由流动。产业范围越大,产业数量越多,产业融合越有可能产生,地方政府的行政分割使不同地方的产业隔离开来,人为地缩小了产业范围,减少了产业的数量,这对产业融合是极为不利的。产业融合和行政分割打破是相互促进的,产业融合促使不同行政区域内企业交流合作增加,使不同地方政府形成越来越多的利益共享,促使各个地方政府加强沟通,协调各自的利益,使行政分割不断削弱。

5.产业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降低跨产业的信息沟通成本,使产业融合更可能产生

产业融合需要企业了解掌握其他产业的技术产品信息,精通多个产业技术产品情况的人才是非常稀缺的,使产业融合的初始阶段极为困难。由于产业融合把多个不同产业结合在一起,使企业不断了解掌握其他产业的情况,这可以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精通多个产业情况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为以后的产业融合减少信息沟通成本,从而给产业融合带了极大方便。

在产业融合的开始阶段,需要企业搜集其他产业的信息和掌握其他产业的技术产品情况,这些事情都需要企业付出很大的成本。所以在产业融合的初始阶段,产业融合的成本是很高的,但是到了产业融合的高级阶段,前期收集到的其他产业的信息和掌握了的其他产业的技术产品情况都可以继续为己所用,不需要为此再付出巨额成本了,成本收益的比较使产业融合变得更加划算。

(三)产业融合给企业带来的长期收益大于短期收益

产业融合需要企业先吸收消化其他产业的技术产品信息,在掌握了其他产业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再考虑把其他产业的技术产品为己所用,这其中还涉及到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所以在产业融合开始的很长时间,企业都要为产业融合付出巨大的代价,只看得到要付出的成本,而见不到通过产业融合能获得到的收益,使众多企业对产业融合的兴趣不大。

(四)产业融合的本质是创新

产业融合就是把多个产业放在一起,多个产业的技术产品信息共享,互相冲击,不同产业的人才聚集在一起相互沟通和启迪,相互借助对方的力量来发展自己,形成新的知识、产品、行业甚至产业。所以,产业融合的本质是创新活动,是创新的一种途径。创新是具有明显正外部性的一种活动,企业通过产业融合来创新是要付出巨大的成本的,但是企业的创新成果在使用中的边际使用成本极小,使产业融合这种创新活动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属性。如果政府不对产业融合这种创新活动加以干预,则私人企业所提供的产业融合会严重少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产业融合。

二、政府对产业融合的干预

(一)政府干预产业融合的思路

虽然产业融合具有正的外部经济效应,需要政府对其进行干预,但是这不意味着政府对于产业融合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干预。政府只能通过市场来引导产业融合,通过降低企业产业融合的成本,增加企业产业融合的收益来诱导产业融合出现。产业融合的主体仍然是企业,政府只是为企业的产业融合提供各种帮助。在产业融合的初始阶段,企业因为收集了解和掌握其他行业的信息要付出巨大成本,政府要帮助企业尽快脱离这个高成本区。

(二)政府干预产业融合的具体措施建议

1.技术融合,组建研发工业园

把具有技术关联的一些企业的技术研发部搬在一起,组建技术研发工业园。这些技术研发部既可以为自己的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也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不同行业的技术研发人员聚合在一起,经常交流沟通,有利于产生新思想,对突破性创新有非常大的帮助。在技术研发工业园里,各个行业的技术信息汇集在一起,实现技术共享,有产业融合意向的企业可以经常到这里了解技术信息,进行咨询。

2.中介组织牵线搭桥

产业融合一个很大的障碍是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多数企业只知道自己所处行业的技术情况,对于其他行业是门外汉,他们不知道其他行业有什么技术可以为自己的产品创新服务,也不知道自己的技术可以为其他什么行业服务。因此,政府可以引进或者组建一些为产业融合服务的中介组织,为有产业融合意向的企业牵线搭桥,收取一定的中介费用,这对于产业融合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3.组建产业融合区

把具有技术关联性和消费关联性的产业融合在一起,组建产业融合区。产业融合区内具有一定关联性的不同产业的技术、产品、市场等信息汇集在一起,容易触发产业融合的产生。

4.政府制定产业融合指导意见

政府制订指导产业融合5年~10年的规划,计划好产业融合的步骤,各个阶段产业融合的重点和目标,提出产业融合的方法措施,出台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产业融合的奖励措施和优惠政策。

5.组建产业融合协会

政府出面组建产业融合协会,该协会可以是属于民间性质的组织,引导对产业融合有兴趣的企业加入该协会,成为该协会的会员。企业有关产业融合的供给和需求的各种信息都在该协会登记,使其成为产业融合信息汇集,信息交流的平台。该协会可以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有关产业融合的论坛或者座谈,组织一些不同产业和不同行业的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交流和走访活动。

6.大力发展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它可以和多种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和产业融合本质都是创新,很多创意产业本身就是通过产业融合发展起来的,创意产业的发展又可以推动产业融合的发展。

7.培养和引进产业融合人才

产业融合需要大量同时熟悉各类产业技术和产品知识的复合性人才,政府要鼓励企业对员工培训,使员工了解其他行业的相关知识,政府要引导科研单位培养跨行业的复合型人才。

8.创造良好的产业融合环境

良好的外部对环境产业融合有利,比如鼓励创新精神和保护知识产权等。好的产业融合环境使市场竞争更公平、交易费用更低、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护。

9.建立技术和产品展示中心

建立一个展示大厅,把各行各业的企业的技术和产品放在一起进行展示,使用电子屏幕对这些技术和产品加以说明介绍。所有企业的员工随时可以来这个展示中心参观,寻找可以借为己用的其他行业的技术和产品。在参观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灵感,找到和其他行业企业融合发展的方法。

10.打破地方政府的行政分割

不打破市与市之间、县与县之间和镇与镇之间的地方行政分割,产业融合将无从谈起,行政分割使行业与行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信息无法沟通,要素无法流动,各自为政,每个地方政府都抱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使不同行政地区之间的产业融合困难重重。

11.鼓励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兼并收购

企业之间的兼并收购是目前推动产业融合最有效和最可行的措施,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政策鼓励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进行兼并收购。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和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都不乐观,这正是企业之间兼并收购的好机遇,可以在这个良好的机遇下出台各种鼓励民营企业之间的兼并收购,鼓励经营好的企业去兼并收购经营差的企业,有项目的企业兼并有闲置土地和厂房的企业。

参考文献:

〔1〕陈柳钦.产业发展的相互渗透:产业融合化[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3) :31-35.

〔2〕吴海瑾.产业融合——产业创新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科技与经济,2009(1) :50-52.

〔3〕林民盾,杜曙光.产业融合:横向产业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2) :30-36.

〔4〕吴颖,刘志迎.产业融合——突破传统范式的产业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5(2) :67-69.

〔5〕陈家海.产业融合:狭义概念的内涵及其广义化[J].上海经济研究,2009(11) :35-41.

〔6〕周旭霞.产业融合:浙江民营企业的一种创新模式[J].经济问题探索,2008(8) :119-124.

〔7〕胡金星.产业融合产生过程的模型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12) :111-114.

〔8〕陈柳钦.产业融合的发展动因、演进方式及其效应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 69-73.

〔9〕柳旭波.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理论的新发展[J].长白学刊,2006(2) :61-63.

〔10〕曹卫,郝亚林.产业融合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03(3) :14-17.

〔11〕马健.产业融合识别的理论探讨[J].社会科学辑刊,2005(3) :86-89.

〔12〕刘珂.产业融合推动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探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82-85.

〔13〕李玉红,麻卫华.产业融合现象成因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3(1) :53-55.

〔14〕何立胜,李世新.产业融合与产业变革[J].中州学刊,2004(4) :59-62.

〔15〕马健.产业融合与融合产品的需求增长——基于修正的Bass模型的分析[J].当代财经,2005(2) :82-87.

〔16〕李美云.国外产业融合研究新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12) :12-27.

〔17〕陈晓涛.技术扩散与吸收对产业融合演进的影响[J].科技管理研究,2006(11) :45-48.

〔18〕GERUM E,SJURTS I,STIEGLITZ N.Industry Convergenc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of Innovation[R].Phillips University Marburg,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Economics,2004:213-156.

〔19〕BRORING,STEFANIC.Innovation Strategies in Converging Industries: a Resource Obased Perspective[R].Research Paper,University of Muenster,Institut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2003:112-143.

〔20〕ELMAR GERUM,INSA SJURTS,NILS STIEGLITZ.Industrial Convergenc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of Innovatio[R].Phillips University Marburg,D 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 ratio and Economics,2004:176-198.

(责任编辑周吉光)

Analysis about the Externality of Industry Merge and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MA Rong-hua1,YIN Ya-hong2
(1.Zhongshan Institute,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Zhongshan,Guangdong 528402; 2.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Guangzhou,Guangdong 510521)

Abstract:Industry convergence has obvious positive external economy effect,the private marginal revenue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is less than the social marginal benefit.If government does not intervene industry fusion,the number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by market will be less than the number convergence needed social,therefore,government should actively intervene in the industrial convergence,intervention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reduce the marginal cost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increase the marginal revenue for industrial convergence,in order to make the number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by market as far as possible close to the number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needed by the social.In the initial stages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enterprise need to pay huge cost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information of other industry,government will help enterprise to separate itself from the top cost area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industry convergence; external economy effect;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作者简介:马荣华(1972—),男,江西赣县人,经济学博士,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产业经济学。

基金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互惠共生问题研究”(2013WYXM0124)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背景下人民币ODI与广东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2013WYXM0087)。

收稿日期:2015-06-11

DOI:10.13937/j. cnki. sjzjjxyxb. 2015.04.018

中图分类号:F26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875 (2015) 04-0099-05

猜你喜欢
政府干预产业融合外部性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环境负外部性的环境法新解析
政府干预对上市公司环保投资的影响
企业并购中政府干预的动机与效果:综述与启示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
金融发展、控股权性质与债务期限结构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旅游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