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5-03-25 08:06许玉凤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9期
关键词:三角形意识小学生

许玉凤

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而写作是一项重要的语言输出技能,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学习者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写作;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是天生,主要是靠后天的培养和教育的结果,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小学数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学习者能主动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充分发挥潜能的一种心理趋势。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意义

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成为推动人类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要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培养小学生的的数学创新意识正是向他们提供养料,使之茁壮成长,成为一个创新型人才。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对策

1、营造学习环境,孕育创新意识

良好的环境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起滋养、激发、导向和支持作用。反之,则压抑、束缚、限制、甚至泯灭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宽容、博爱的心深入学生之中,以饱满的热情、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思维成果的态度很是影响学生的情绪,他可能孕育着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一位教师上课时,学生坐的规规矩矩,教室里一点声音也没有,气氛似乎有点沉闷,讲课中教师提了一个问题:“?*8=?”,半天无人响应,不得不指名,一个学生忐忑不安地站了进来,因害怕答错了,说话声非常小,结果还是答错了,引来同学一阵轰笑,教师一声斥责,这样的课堂学生是不喜欢上的;而在另外一个课堂上,也是类似的题,一位学生回答“?*8=?”学生的轰笑被教师用目光制止,说:“别紧张,别紧张,只差一点点,再仔细想想。”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个个纷纷举起手,你一言我一语,答得比较认真,无拘无束,灵感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闪现。不难看出这两种对待学生思维成果的态度对课堂氛围的影响,对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影响。

2、强化思维训练,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中常会遇到学生因定势思维的影响,不能灵活进行知识迁移的情形。如果教师能适时点拨,根据题目有多种解法,启发学生仔细反复思考,适时地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有的教师在教学例题:16-9时,很注意鼓励学生探求不同的计算方法,先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独立去探索。有的学生用破十法,先算16-10,再算6+1;有的拆减数,把9折成6和3,先算16-6,再算10-3;有的利用学具小棒,一根一根去数来减,做法多样,人人参与。然后老师安排了学生间的交流活动,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最终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学生有机会展示个性、乐于探索、勇于创新。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多向思维的训练,这样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自主探究,形成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这样必将有助于培养他们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创造数学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我先出示了张老师从家到学校的三条路,然后设疑:“你认为李老师每天上班走那条路更合算呢?”学生马上作出判断,并说出理由。接着放手让学生自己用手中不同长度的小棒,摆三角形并做好记录,在探索中自然地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尝试实验思考总结和讨论的空间,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但能主动获取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4、注重实践锻炼,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生的创新是一种内在的隐形活动。所以,必须要借助于外在的显性的实践活动。当前,小学教学中有一定的模型、学习的工具,学生通过实践,不仅能掌握知识点,还能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发展思维的创造性。小学生是喜欢玩的,对此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既能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又与教学知识接轨的游戏来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理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习生动有趣,事半功倍。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向抽象的过渡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看、听、摸、数、摆、量、说等以及多种器官的协调统一,去感受、去探索、去发现数学方法和规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器材,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将学生推向主体的地位,这样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发展。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可先让学生制作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的框架,然后分别挤压框架,会发现三角形因坚固没有任何变化,但是长方形却变成了平行四边形。经过这些动手操作,让学生轻松的得到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

总之,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主阵地,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大胆质疑、猜想,尽情地说,大胆地问,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树立,创新意识就能养成。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57.

[2] 蒋宗尧.创新教学引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三角形意识小学生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