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稀土”时代的到来

2015-03-26 09:00受访者提供
今日重庆 2015年9期
关键词:稀土科技材料

◇ 文/ 本刊记者 梁 策 ◇ 图/受访者提供

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在8月26日落下帷幕。来自各行各业的创客团队(企业组20个,团队组10个)从初赛、复赛的共684个优秀创业项目中脱颖而出。重庆太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新材料亚微米铜基及其衍生品的应用最终荣获企业组二等奖。

以0.07分的微小差距与一等奖擦肩而过,吉维群有些遗憾。“不过能参加这次比赛,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认可,我很满足。”

吉维群是山东人,1998年来到重庆后,一直在一家国有大型化工厂专做研发技术。这一做就做了将近20个年头,“我想换个环境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从总经理的位置退下来再从零开始打拼,吉维群下了很大的决心。

优秀的“中国创造”是吉维群的梦想。

研发是他的老本行也是他的强项,他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钻研那些化学元素上。在日复一日的“枯燥”试验中,终于让他发现了属于铜粉的新世界—亚微米铜粉。

利用含铜废料、含铜废渣、电镀度液、低品位含铜废矿等含铜废弃物通过全湿法制备出微亚米铜粉和铜浆。而微亚米铜粉,是吉维群率先全球研发提出的,其粒径介于工业铜粉与纳米铜粉之间,生产成本也低于工业铜粉,实际应用价值更是远远高于前两者。

由于铜粉质软,研磨加工困难,在潮湿空气中容易氧化变质,传统机械研磨法也只能生产2500目(¯10um)以上的大颗粒铜粉,加工生产与应用技术一直是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亚微米铜粉是一种功能性金属粉体新材料,其粒子细度突破了传统铜粉10μm,纯度更是高达到99.94%以上,极强的复合抗氧化能力更便于储存与使用。” 吉维群对他的新材料很看好。

三十多年来,国际上超微细铜粉制备仍处于理论研究与实验室研发阶段,而吉维群利用湿法还原制备工艺,实现了铜冶炼技术的重大突破,填补了世界超微细铜粉产业化的空白。超微细铜粉的大规模工业化清洁生产,也为超微细铜粉在相关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

在发展节能环保与绿色经济的新一轮大潮中,亚微米铜粉更是为下游产业的提升与产口性价比的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与技术支持。

“亚微米铜粉的很多独有特性会彻底颠覆人们现在对铜这一金属的认知。”吉维群认为这是可媲美稀土资源的新材料,“比如把铜粉加入润滑油里,在润滑的过程中,更是可以通过这种循环接触,将机器摩擦过程中损失的铜和金部分进行了修复。”

这是来自中国,领先世界的创新。

时间来到2010年,吉维群和他的团队就成功研发的亚微米铜粉这一新型材料成立起了太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个多年埋头于实验室搞研发的技术人员要怎样将自己的“中国创造”推广出去,这让他犯了难。

“因为国外的大企业都没有这样的技术,一家中国企业怎么会有这种实力。”这是摆在吉维群的一个现实处境。市场认知度的不够将吉维群从幕后推到了台前,努力开拓市场是他的首要任务。

经过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等各大高校的专业教授、工业协会的行业专家的认可和指导,以及软银中国的注资支持,相比公司成立之初,现在的太鲁科技已在全国各大省市设立了分支机构。成功推出的亚微米铜基精华油和润滑油在行业内是公认的口碑产品,这让“不讲概念,只做实事”的吉维群感到很欣慰。

高新区更是将太鲁科技纳入麾下,作为重点支持的技术创新公司。政府的大力扶持让吉维群和他的团队得到很大的支持和鼓励。在2012年年底,太鲁科技从石桥铺搬到了现在的金凤产业园区内,这里有很多和他们一样的创新企业,“这里的土壤更加适合铜基产业的发展。”

而在接下来的9月中旬,吉维群还要带着自己的创新产品到山东淄博参加全国性创新创业大赛,与来自全国各地最优秀的创客团队们进行一次终极角逐。

吉维群信心满满,“因为我们是中国自主创新创造。”

今年也是太鲁科技全面开拓市场的重要年头:加大在内燃机、机械加工、燃煤催化等领域加大铜基衍生品的占有率,启动新三板挂牌计划,筹划建设年产100吨亚微米铜粉材料基地……“不仅仅是做个产品做个材料这么简单,更要把它做成一个产业。”

吉维群要将这个“重庆造”的创新化工元素运用到世界绿色节能产业中去。

猜你喜欢
稀土科技材料
再谈稀土六价铬镀铬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王牌稀 土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国之所幸——记“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
科技在线
材料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