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发展SWOT分析

2015-03-26 06:33汤春华王先祥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6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汽车环境

□文/汤春华 王先祥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湖南·长沙)

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产品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生活、生产中,对我国安全、交通、城市规划也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对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也有着重要作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低迷,能源紧缺、环境恶化、产能过剩、城市交通拥堵等制约性因素阻碍了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的汽车产业结束了十年高速增长后,开始向低速平稳增长转变。而汽车产业在新环境下要持续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和增加自主品牌的份额。本文通过运用SWOT 分析法,具体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并提出参考意见,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出谋划策。

一、中国汽车产业的优势

第一,市场巨大。中国人口在世界上最多,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水平逐渐提升,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而庞大的人口基数对汽车的需求是巨大的,广阔的陆地面积对汽车的容量也是庞大的,所以中国的内需市场是巨大的。中国的汽车市场在世界上已是第一;2014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72.29 万辆和2,349.19 万辆,都居世界第一;国内汽车保有量接近1.4 亿,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2014年中国的千人拥有汽车量是105.83,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4,475 万辆,这还很低,可想而知,巨大的内需对汽车产业提供了多大的助力。

第二,劳动力庞大和廉价。世界第一的人口让中国具有庞大的劳动力数量,并居世界第一,且2014年劳动力成本是美国的1/3。2014年中国16~60 岁的劳动力数量是91,583 万人,在如此大的基数下,熟练的工人数也居世界第一。中国的受高等教育比例和入学率还在不断地升高,高素质人力资源不断增加,巨大的人才储备使得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将长期存在。但同时也抑制了工资增长和阻碍中国劳动力成本提高,影响了劳动力工酬分配。对于汽车产业来说,中国的劳动力显然具有很大的优势。

第三,原材料较充足。2014年中国的钢产量有11.26 亿吨,已连续20 多年居世界第一,机械产品、橡胶加工、纺织材料等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这些产业与汽车产业联系密切,对汽车产品成本具有一些优势。将会吸引一定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优势也会有所提升。

第四,中国的文化底蕴深厚。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并形成了传统文化,产生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在一些时候人际关系影响双方的合作,会以人情来增加竞争筹码,优先考虑双方合作,本国公司对其的了解是跨国公司没有的优势。

二、中国发展汽车产业的劣势

第一,技术水平落后。2013年中国的汽车技术水平还只达到世界的37.5%,核心技术更是落后,技术创新不足,严重阻碍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如发动机技术和零部件研发都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难点,研发不足或者跟不上世界汽车水平的发展,相应的会增加成本和降低对市场的吸引,减少市场的需求。

第二,人才的流失。中国具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才储备,与汽车产业相关的人才也是很多,但进行研发的人才却不足,人才外流的很多。从1978~2009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有162.07 万人,而学成归国人员仅有49.74 万人,约占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的31%。2013年流失顶尖人才数量是世界第一,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这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是很不利的,没有人才就难以创新,就难有领先的技术,就会依赖外资技术,自身的成本也会增加。

第三,企业竞争力不足。中国的汽车产业集中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较低,主要是相关企业数量多,数量众多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却分散在全国各地,整车工厂之间及与零部件企业相距上千里,严重阻碍产业聚集,难以形成大规模和产生大效益。再者,自主品牌率不足,且汽车质量与进口车质量存在差距,影响品牌形象的建立,难以形成大的竞争力。

第四,能源与环境的制约。当前国际能源消耗巨大,存量日渐变少,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使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估计全球石油还能生产40年,能源减少意味着需要开发新的能源来代替或着这个产业消亡,保护环境则需要研发新型车减少对环境的伤害,这一切都制约着汽车产业的发展。

三、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机会分析

第一,市场的需要。中国的市场随着人们消费能力提高,在庞大人口基数下,对汽车的需求是巨大的。2014年中国的千人拥有汽车量是114,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5,447 万辆,需求量很大,需求的增加还将进一步吸引国际资本,扩大汽车的领域,加快汽车产业的发展。

表1

第二,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俄罗斯是中国汽车主要的出口国之一,2014年的出口数量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达到31.99亿美元。2014年由于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引起了俄罗斯对欧盟的反制裁,并且双方的贸易争端不断升级,俄罗斯以禁止进口西方国家生产的汽车来报复。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减少了一个重要的竞争者,有利于汽车出口俄罗斯,扩大中国的汽车产销量。

第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由于新环境的要求,需要新的能源和新型车替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新兴产业,有利于中国拉近与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差距,并且政府给予较大的补贴力度,使其成本大幅下降,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其2014年新能源汽车总产量与总销量比2013年分别增加3.5倍和3.2 倍,呈爆发式增长。

第四,本国独特的人际环境。中国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复杂的人文环境,注重伦理道德,对人际关系较为看重,会被人情影响,优先考虑双方合作,亲戚资源的利用率很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相对较少,对于汽车的销售和生产及产品推广都会更加顺利,增加了竞争筹码,对于本国的企业来说是一种优势,有利于和跨国企业的竞争。

四、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威胁

第一,汽车市场竞争激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在南美及中美、中东、非洲、俄罗斯等都有汽车销售或者生产基地,贸易额不断增加,相应的美日欧等多个国家也进入中国的汽车市场,还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个性需求和新环境下时代的需求使中国的汽车产业面临威胁,进一步加剧汽车市场的竞争。

第二,核心技术落后。新环境下对于汽车产业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技术研发尤为重要,技术水平的领先则可以创造巨大的财富。2013年中国的汽车技术水平还只达到世界的37.5%。中国的一些核心技术的落后严重阻碍汽车产业的发展,国际竞争力降低,导致市场份额占有不足,使中国的汽车产业面临威胁。

第三,环境污染成本很高。环境主要污染来源之一就是汽车尾气排放。中国在2014年据环境表现指数称空气污染是排在最后,如何解决环境污染成了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大威胁,美国智库称中国由于空气污染产生的成本占中国GDP 的6.5%,据2009年中国网络的财经报道称每年因为环境污染损失将近1 万亿元,如不解决,将会产生很高的污染成本,终将阻碍汽车产业的发展,甚至衰退。

五、基于SWOT分析法的中国汽车产业模型分析(表1)

根据上节对中国汽车产业优势(S)、劣势(W)、机会(O)和威胁(T)四因素的分析,并以优势(S)和机会(O)组合、优势(S)和威胁(T)组合、劣势(W)和机会(O)组合、劣势(W)和威胁(T)组合,得出一系列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可选择对策。现就这些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及匹配,制定出中国汽车产业相应的对策。

一是扩大内需,开展更多的汽车推广活动,提高人们对于汽车产业的认知,促进人们与汽车产业的联系,便于人们购买汽车及与汽车产业相关的活动,扩大人们的千人拥有量,从而增加相应的就业机会和岗位,带动经济发展,加快汽车产业发展。

二是加强自主创新,积极地研发新技术,并且与现在环境相结合,进行实践应用,方便检验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从而进行研究,以便于突破目前所存在的困境,并推广新能源车,结合新环境的要求,以产生污染少的废物排放和消耗少的动力系统等,减少对环境的伤害,从而保护环境,实现汽车产业新的发展方式,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

三是提高人才待遇,吸引人才的到来,规范市场环境,避免无故人才流失,影响汽车产业的研发、销售和品牌建立,为汽车产业的发展铺就好前方道路,以便持续地、稳定地、更快地发展。

四是加强与其他国家大的汽车企业合作,借鉴并完善自身的产业结构。现代的经济发展非常快,汽车产业的变化也是很快,中国的汽车产业比起欧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汽车企业合作,有利于我们了解其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进行技术的交流,促进技术的创新,从而改善自身产业结构的不足,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的完善,使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更进一步。

[1]李少楠.我国汽车产业出口的现状、问题及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4.34.

[2]赵福全.中国汽车产业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未来10年将持续增长[J].2015.1.

[3]修国义,刘倩.我国汽车产业创新系统构建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1.2.

[4]基于SWOT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2010.10.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汽车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