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大学生消费观浅析

2015-03-26 02:04吴雪晴张媛媛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消费观生活费工程学院

□文/吴雪晴 张媛媛

(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江苏·徐州)

一、引言

新常态是一种趋势性的、向上的、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新常态就是新的,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它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近40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新常态在经济领域方面是指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化为中高速增长,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共同呈现新常态。新常态要求消费者逐步转变消费观,培养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消费。

消费观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处置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准备进行或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消费观是社会经济在人头脑中的反映。同时,消费观又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并会对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特定人群的消费观念及其发展规律,能够帮助其树立正确消费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学生因其所受教育和社会地位的特殊性,产生了一些独特的消费观,这些消费观折射了新常态下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

二、调查综述

为了了解徐州工程学院大学生消费现状,从2014年9月至12月期间,我们对在校大学生以问卷形式进行了两次抽样调查。第一次抽样调查收回的有效问卷为1,163 份。其中,女生卷比例占53.1%,男生卷比例占46.9%;第二次抽样调查收回的有效问卷为200 份,女生卷占比57%,男生卷占比43%。

(一)生活费水平。由图1 可以看出,月生活费在800~1,200 元之间的占比最多,为30%;其次是月生活费在1,200~1,600 元之间的,占比28%。占比18%的是月生活费1,600~2,000 元。剩下的800 元以下,2,000 元以上都在7%~9%之间。徐州工程学院大学生月生活费主要集中在800 元到2,000 元之间,标准差较小。(图1)

图1 徐州工程学院学生生活费分布图

(二)服饰与化妆品花费。总体来说,女受访者在服饰与化妆品上面的花费超过男受访者约三分之一,男女对比明显。女性更愿意在穿着上多花费来打扮自己。

(三)月社交费用与学习费用。社交费用包括话费、上网费、礼物费和请客费等。大部分学生在100~150 元之间,并表示“认为社交费用是必须的”。

学习费用包括考试报名费、书籍费和学习费等,在0~50 元的学生占比高达41%,100 元以上的仅占13%。可见,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花费占比很少。

(四)消费习惯。一半以上学生认为自己属于计划型消费者,并表示想买的东西会综合考虑价格和实用性之后购买。83%的大学生能够至少保证收支平衡。但是,大学生消费观的欠缺也很明显。超过90%的被调查者没有记账习惯,超过70%的学生购物时会先考虑外型、品牌而不是功能。1/3 的人表示会考虑购买奢侈品或有购买奢侈品的习惯。同时,认为自己维权意识较强的只有不到1/5。

三、新常态下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结构不合理。1,163 份有效问卷中,有64%的人表示有过购买超过本身收入水平物品的想法或行为。17%有过购买奢侈品的行为,在有过购买奢侈品的大学生中,47%的大学生所购买奢侈品占月生活费的1/3 以上。调查显示,月学习费用在50 元以下的超过1/3。由此可见,大学生消费时受冲动性和享乐主义所影响,并且在学习方面花费的费用比重过小。同时,有35%的人认为在相同价格水平上会偏向于购买外国产品而不是中国产品。我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下,要求我国转换增长动力,平衡经济结构,加强产业创新和品牌吸引力等附加价值。这就要求消费者应当转换消费思维,从实用性、功能性等方面综合考虑购买物品。同时,新常态也意味着将消费市场转移到国内,这也对消费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消费时更注重对国内产品的倾向性。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又重要的消费群体,并没有及时调整消费结构。

(二)消费计划性差,理财观念淡薄。在所有抽查样本中,每月保证有盈余的有27%,50%的学生收支平衡,23%的学生支出大于收入。同时,只有9%的受访者有每天记账的习惯,在有记账习惯的大学在中,有73%的人认为记账有助于自己合理分配生活费。月收支状况可以体现出大学生对消费是否有节制,是否有自制性。有68%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有过不知道钱怎么花的疑惑。从以上数据看出,大部分大学生缺乏控制金钱的能力,甚至不清楚生活费的去向,也就是理财观念淡薄。

(三)缺乏自立意识。由图2 可见,74%的大学生全部依靠家庭提供生活费,自身能提供部分或全部生活费的只占26%。绝大部分大学生极其依赖家庭给予自身生活费,自立能力不够,自立经验不足,自立意识不浓。(图2)

图2 徐州工程学院学生生活费来源图

(四)攀比心理、从众心理强,易受促销影响。1,163 份有效问卷中,有342 份表示看到他人的物品,自己有想要购买的想法,占比29%,有39%表示会和同学共同买某些物品,其中大部分为女性。有1,099 份表示曾经购买过不需要的东西或有过购买之后后悔的经验,其中,895 份表示购买的后悔物品价格超过100 元,占比77%。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还有攀比性强,从众心理强的特点。

在“双十一”之后,笔者追加200 份问卷专门调查“双十一”促销对徐州工程学院学生的影响。有79%的受访者在“双十一”期间购买物品,22%的受访者购买物品超过200 元,36%认为自己在购物时有些冲动。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消费还容易受到物品促销的影响。

四、解决措施

(一)学校加强引导教育。在新常态下,消费观念也应随之改变。大学生作为消费群体中的一部分,具有能较快接受新消费理念、消费方式的特点。但我国大学却忽略了在大学生消费观方面的教育。学校的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当开设与合理消费相关的选修课和专题讲座。学校关于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应当包括:新常态的定义及对我国经济影响、消费心理学基础教育、消费行为分析、消费道德普及和绿色消费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理性的消费观,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即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消费经验与教训。

(二)学校建立健康的消费环境。健康的消费环境包括学校内部环境和学校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指在学校内部加强大学生消费观的引导。在校内网站、校报和宣传栏上进行宣传,在学校食堂超市把关食品安全,改善学生生活条件。同时,开展宣传正确消费观的各类文化活动,利用广播、演出等形式,将正确的消费观念深入人心。外部环境为学校外部的饭店、超市和娱乐场所等。学校方面,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合理布局商业区,整治违规小店,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建立一个和谐健康的教学区域。

(三)家庭控制花销。作为大学生生活费的重要来源,家庭对大学生生活费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应在源头控制,做到与学生勤沟通,帮助学生养成记账习惯,发现特殊大笔花销及时询问等。家庭控制大学生花销不仅能够有助于增强家庭之间的沟通,也有助于养成大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面对快速增长的物价和膨胀的购物需求,只靠家庭提供生活费显然是会加重家庭额外负担的。通过兼职或奖学金方式自己供给一部分生活费,不仅可以减轻家庭负担,还可以培养自立能力和自立精神,提高自身独立性,更好地适应毕业后的生活状态。社会实践包括校内和校外。选择校外兼职是要注意自我保护,要倾向于选择能够同时实现自身价值和取得一定收入的社会实践。

(五)注重培养理财技能。理财就是指对所有的财务进行管理的行为,以实现财产物品的保值甚至增值。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也应学习理财技能,培养理财知识。首先,应当养成理财的意识。例如,每月盈余存入银行,养成记账习惯等。记账是计划型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合理型消费不意味着过度节约型消费。有的放矢,将钱花在刀刃上,保证每一块钱都花得有意义,都能为自己带来提升。在学习之余,大学生可以查看理财书籍,上网查阅理财视频。手中余钱有了去处,自然会减少浪费。

五、结论

本文以新常态下大学生的消费观为主题,通过对徐州工程学院学生的调查研究,了解到大学生消费观基本比较理性,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如消费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消费计划不完善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应当通过学校、家庭和自身的共同作用,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责任意识,增强大学生自立能力和理财能力。在新常态下,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有利于个人的健康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有利于我国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市场转型。同时,树立绿色、科技化偏好的消费观,有助于推动形成绿色环保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有助于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1]程磊,李彦宾,王瑾.家庭理财教育与大学生消费行为相关性分析[J].会计之友,2011.17.

[2]胡方卉.浅析韩国娱乐文化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2.1.

[3]元悦.基于大学生群体的团购网站消费者满意度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3.12.

[4]王琦.浅谈大学生网购行为与电商发展[J].中国商贸,2012.33.

[5]杨娜.消费者对零售商自有品牌认知与购买行为的实证研究[J].对外经贸,2013.11.

[6]范二平.品牌价值提升策略研究[J].企业经济,2013.1.

[7]李攀,宋永高.品牌个性、品牌认知与品牌关系的关系探讨[J].经济论坛,2012.10.

猜你喜欢
消费观生活费工程学院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发愁
未满60周岁四种情形可主张被抚养人生活费
福建工程学院
@大学生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费?
基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消费观
福建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