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2015-03-26 02:04段丽娟张跃亭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技能院校

□文/段丽娟 张跃亭 李 杰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保定)

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近年来,河北省政府及教育厅大力重视高校创业教育的完善与推进,重视和加强创业教育,省内96%的高校已通过选修或必修的形式开设了创业课程,但由于起步较晚,与兄弟省市及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一、河北省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从文献的收集、分析入手,寻找研究的切入口,进而设置调查问卷,发放到河北省部分高校。对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保定金融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近30 所高校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工作,收回有效问卷23 份,进而获得对河北省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现状的清晰了解,取得一手资料。

(一)创业教育缺乏正确的指导理念,教学目标不明确。教育理念决定教学目标,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开展的。经过调查访谈,发现众多高校的创业教育理念存在两种误区:一是认为创业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伟大的创业家,推动社会进步;二是认为创业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创办自己的公司或企业,创业教育就是创办企业的教育;三是认为创业教育就是由一系列的创业实践活动构成的,如开展创业计划大赛、校企结合、开展名企业家讲座、创建科家园,等等。以上观点或者把创业教育引向功利主义的方向;或者认为创业教育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的简单技能培训,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分离。

错误的创业教育理念最终导致了教学目标的不明确,甚至有失偏颇。再由于河北省的创业教育起步晚、许多高校缺乏成熟的创业教育师资,导致许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目标的设立,多停留在务虚的层次上:比如注重创业精神的培育、创业思维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塑造,等等。

(二)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不完善。调查发现:有的高校虽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创业教育课程并配备了相应的学分,但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尚不完善,缺乏针对性、操作性和系统性。不同院校创业课程的具体内容,由于缺乏统一的教学指导大纲及师资因素的差异,相差非常大。有的选用自编教材,有些选用外购教材,还有少数学校使用任课教师讲义,不用教材。

就具体课程开设情况而言,由于将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创新与创业家精神的培养及创业技能的培养,所调查院校开设的相应课程包括:《创新思维与方法》、《创业与创业家》、《商机的识别》、《客户开发》。

(三)创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不合理。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23 所本专科院校中,有11 所院校将创业教育课程作为独立课程开设,所占比例为47.8%;12 所院校创业教育作为职业指导课程中的某一章节来进行讲授,所占比例为52.2%。且普遍开设课时较少,大多为5~10 课时;开设时间多设为本专科二年级或三年级。

被调查院校中,9 所院校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必修课,所占比例为39.1%;12 所院校将创业教育作为选修课,所占比例为52.2%,还有2 所院校将创业教育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呈现,通过开设专题讲座、企业家讲座的形式来完成教学目标。无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创业教育课程开设的数量及课时还是远远不够,无法完成创业教育相关技能的传授。(表1)

(四)创业教育课程活动匮乏。创业教育具备很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授课之外,还要在课内外开展各种各样的课程活动。所调查院校中的10 所会开展创业计划大赛,所占比例为43.5%;6 所院校开展创业模拟活动,所占比例为26.1%;4 所同时开展创业模拟和创业计划大赛,所占比例为17.4%;以上活动形式将学生头脑中的创业理想以书面的形式呈现,但是如果没有创业基地或启动资金,这些创业计划就只能是想法或点子而已。3 所学校会开展参观访问、企业家讲座活动,所占比例为13%。(表2)

表1 创业教育课程开设形式

表2 创业教育课程活动形式

二、河北省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对策建议

(一)明确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虽然创业是推动社会进步重要的形式,但创业是一种高风险的活动,因此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创业者毕竟是少数。因此,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创业者,更是为了培养创业型人才。

所谓创业型人才是那些富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在不同的社会领域和行业中,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创造新知识、新价值和新财富,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人。

目前,发达国家的公司普遍通过股票期权、股权赠与、鼓励内部创业等方式奖励或推动那些创业型人才,使他们也成为股东,从而帮助这些创业型人才实现他们的曲线创业之路。比如内部创业,创业型人才置身于成熟的企业内部,拥有成熟的资源、人才、资金等支持,而且容易创业成功。因此,创业教育要明确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创业者和创业型人才。

(二)明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创业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政府、民间力量协同参与,与共同努力。因此,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要建设差异化、多元化、目标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必须坚持“差异化、导向性、务实化”的三个基本原则。

1、差异化原则。河北省的高校有普通本科、有高职高专、有以理工教育为主的院校,也有以人文教育为主的院校,不同类型的高校学生,具有不同的专业知识背景、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发展目标追求,因此在设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需要制定不同层次、不同侧重点的课程体系。比如,针对理工类一流高校,开设技术创业创新类课程,以培养科技创业型人才为主;人文类高校和高职院校,开设商业模式创新类课程为主,以培养商业模式运营型人才为主。

图1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陀螺

2、导向性原则。我国之所以创业家缺乏,不仅与创业教育起步晚、创业扶持政策等相对落后有关,同时与缺乏相应的创业氛围有关,比如,缺少像欧美国家成熟的风险投资与天使投资公司、缺少像纳斯达克那样的成熟的创业板市场,创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乏力等现状,归根结底,是缺乏相应的人才。因此,开展创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大规模的创业家,还要培养大批为创业提供配套服务的经济服务人才、政府与公共服务人才等,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创业企业的发展。因此,拥有金融类专业的高校,可以开设风险投资课程、天使投资管理等课程;拥有公共管理类专业的高校,可以考虑开设《创业政策》等课程。

3、务实化原则。虽然创业需要上述基础素质,但它不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创业教育必须提升到务实的层面上来:通过实用的创业过程教育、创业本领教育,创业实践的训练,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等。没有务实的课程教育,创业教育不仅空洞乏味,而且不能真正实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富民强国”。

(三)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内容。以“四大模块、一个平台”的“陀螺模型”,作为构建河北省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架构。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河北省高校搞好创业教育的基本任务和重要工作,也是创业教育的核心。结合国内外先高校的先进创业教育理念、兄弟省市的创业教育实践并根据教育部和河北省高校教师的水平,我们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分成四大模块:“创新与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创业企业管理技能、创业服务”;一个平台“创业实训、实践平台”。(图1)

创业教育课程可以形象的比作成一个陀螺:“创新与创业精神”是学习“创业技能”的前提,有了创业技能再学会“创业企业管理”才能成功创业,辅之以“创业实训实践平台”,将强化所学创业理论,学生走向社会后进行实际创业,良好的“社会创业服务体系”将使得创业这个大陀螺良性地旋转起来。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就是一个完整的陀螺。

1、创新与创业家精神。创新是创业的基础能力,没有创新,就没有竞争力优势。创业的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内容。创业精神是激发学生勇于担当、敢于探索的精神,它不仅包括激发学生创办自己的企业的精神,还包括在组织内部如何通过创新来增加新的业务、开拓新技术来实现新增长的精神。此类课程可以包括《创新思维与方法》、《创业与创业家》等课程。

2、创业技能。创业的核心技能包括识别商机的能力、在商机下通过创新产品或服务来把握住商机的能力、设计先进的商业模式的能力。这些能力虽然看上去和管理能力有所交集,但这些技能是区别创业者和管理者的重要方面。创业能力突出表现为发现商机并创办企业,创业者可以不懂管理而通过外聘成熟的管理人才来管理创业企业,比如google 等企业。而管理能力可以通过类似MBA 教育来训练获得,管理教育侧重培养的不是创业家,而是让企业发展壮大不摔跤的人。因此,创业课程的核心课程应该以《商机的识别和评价》、《客户开发——探索与验证》、《商业模式设计》三门核心课程。

3、管理技能。一个理想的创业人才,除了具备上述核心能力外,如果同时拥有创业企业管理能力,将更有助于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创业管理领域是一个大系统,包括公司常识、财务管理、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资本运作、风险管理、知识产权保护、沟通与团队管理、信息管理、战略管理等。

4、创业服务。一个成熟的创业氛围除了需要有高素质的创业者外,还需要配套的适合创业的环境,比如各种优惠的创业政策、创业板市场、风险与天使投资等支持。因此,创业课程还需要在有条件的高校开设上述课程:《风险投资管理》、《天使投资管理》、《创业政策》、《创业板市场》等相关课程,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创业服务人才。

5、创业实训、实践平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创业者和创业型人才,实训、实践是完善和巩固理论知识最好的方法。实训和实践理念的延伸,也是现代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各高校可以基于自身的不同资源背景,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训实践支持,建立创业实训、实践平台,通过实践提高创业技能。比如,建立以校友创业家资源为支撑的创业实训、以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园为支撑的大学生创业实践等,都能够将创业理论与实践能力很好的结合起来。

(四)创业教育课程结构。在创业教育课程结构设计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院校层次和特点,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规模和办学特色,密切结合专业教育,分类开展创业教育教学。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2012年4 号]的文件要求,普通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不得少于32 学时。因此建议:

1、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将创业教育开设成必修课,但仅有32 学时的高校,可以将创新与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商机的识别和评价》、《客户开发——探索与验证》、《商业模式设计》)两个大模块设计成一门课。根据不同的子模块知识量设计教学课时。而创业企业管理模块则安排经管系(专业)教师以选修课的形式来完成。

2、注重创业教育、或者希望以创业教育作为办学特色、或将创业作为管理专业培养方向的院校或专业,则可以考虑将《创新与创业精神》、《商机的识别和评价》、《客户开发——探索与验证》、《商业模式设计》作为四门单独的课程进行安排。创业企业管理模块中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比如《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课程可以单独开设。

3、未开设创业教育成为必修课的院校,可以将创新与创业精神置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以2~8 学时进行安排;而《商机的识别和评价》、《客户开发——探索与验证》、《商业模式设计》等创业考核技能和知识则置入《就业指导》课程中,并以6~12 学时进行安排。创业管理类知识和技能以选修的形式进行安排。在课程结构设计中,不论何种形式,都需要注重与实践、实训相结合,并和专业相结合,创业教育必须改变“千人一面”的现状,立足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开展创业教育,制定面向全校、立足长远的创业教育发展战略,加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构建创业教育师资的成长平台,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

(五)创业教育课程活动。根据卢梭、杜威等教育学家的观点,并借鉴芬兰等国的先进创业教育经验,鼓励学生业余时间到创业期的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并鼓励在课程中进行模拟创业,或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尝试创业的实践,如此习得的知识将更加深刻。

[1]Dimo Dimov.Beyond the Single-Person,Single-Insight Attribution in Understanding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7.12.

[2]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

[3]毛京一.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J].今日南国,2009.10.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技能院校
秣马厉兵强技能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拼技能,享丰收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画唇技能轻松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