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来帮去帮成仇

2015-03-26 02:32刘云
现代家长 2015年1期
关键词:饭馆姐夫毛衣

刘云

据婆婆说,大姑姐当年为了供我老公上学,不得已辍学打工。当时她每月工资100元出头,全部拿回家,自己一分不留。尽管对此说法我有些怀疑,但我清楚婆婆的意思,是让我们报答大姑姐。

我和老公结婚时,大姑姐的女儿已经4岁。孩子是我婆婆一手带大的,一直没入园。我怀孕后,婆婆对我大姑姐说:“把这丫头送幼儿园吧,云快生孩子了。”大姑姐却说:“那得花多少钱啊!”婆婆说:“让你弟给你交。”我不解地问老公:“姐夫工资比你还高,为什么让你交呢?”老公说:“也没多少钱,交就交吧!”就这样,我们给外甥女交了两年的入托费,直到她上小学。

后来,大姑姐又生了二胎。婆婆对我和老公说:“你姐不争气,生了俩闺女,你姐夫那人也是个不靠谱的,这段时间又辞了职,你俩都有工资,只有一个孩子,以后多帮帮你姐。”我老公当场表态:“放心吧妈。”

当时我和老公要还房贷,要养孩子,经济上并不宽裕。可每个星期,我老公都会买了鸡鱼肉蛋送到他姐家。我自然有些不悦,但我不想为难老公,有时候甚至强装笑脸陪老公一起去他姐家送东西。每次去,大姑姐和姐夫都没有一句客气话,好像我们就该帮他们改善伙食。都说礼尚往来,可我们两家只有“往”而没有“来”。大姑姐手巧,毛衣织得好,她对我说:“你买点线,我给你们织件毛衣吧!”我给了她300块钱,让她自己买毛线。可结果,她给我老公织的毛衣严重“缩水”,穿在身上又瘦又小,而穿在姐夫身上却刚刚好,我老公干脆做了个顺水人情送给了姐夫。而织毛衣省下来的线,大姑姐正好给我姐夫织了个坎肩。更可笑的是,有一次我公公住院,我老公的同学们前去探望,带去了牛奶等各种营养品。我们刚把客人送走返回病房,那些东西全都不翼而飞了。婆婆讪笑着说:“你姐刚才来了,我让她把东西拿回家给孩子吃,反正你爸也吃不惯那些洋玩意儿。”诸如此类的小事很多,我憋急了会对老公发牢骚,老公不争辩,只是劝我:“你是知识女性,别和她计较。”

这些小事倒也罢了,大姑姐和姐夫还变着法儿地算计我老公。姐夫打零工混了几个月之后,大姑姐对我们说:“你姐夫炒菜特别好,还学过厨师,我们想开个小饭馆,以后你们全家只管去吃饭。”他们租了一间门面房,房租一年1.5万元,姐夫说:“丫头舅舅,你先给我垫上,等赚钱了我还你。”可他们的饭馆却老是不赚钱,开了大半年就转让了。至今都过去好几年了,他再没提过还房租的事,事情不了了之。

饭馆关门不久,他们有了大手笔,要投资一个项目,说稳赚不赔,让我们帮着贷款,我和老公都是公职人员,可以信誉贷款。我提醒老公:“贷款是用咱俩人的名字,到时候他们还不上咱们是要担责的。”老公笑着说:“没事,也不是外人。”姐夫跟我们保证:“你们尽管放心,到时候肯定不给你们添麻烦,不到期我就还上。”没料想,贷款快要到期的时候,大姑姐对我老公说:“有一批囤货没卖出去,还贷有难度。”这下我老公急了,因为贷款数额不菲,我们实在没钱垫付,如果到期不还麻烦就大了。我老公天真地跑到大姑姐家打探货物什么时候能卖出去,又不敢催促,每天晚上回家都愁得睡不着觉。到贷款期限还剩一天的时候,姐夫突然出差了。大姑姐无辜地说:“钱都在你姐夫那儿,我也没办法啊!”我老公第一次对他姐发了火:“你们是要整死我啊!”

后来多亏朋友帮忙周转了一笔钱,才帮我们解了燃眉之急。更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大姑姐为这事竟跑到我婆家大哭大闹,说什么“亲弟弟上门逼债”,自己当年省吃俭用养了一只白眼狼。婆婆也不问青红皂白,把我老公叫过去一顿臭骂。

老公是真伤了心,以前滴酒不沾的他从他妈那儿回来后猛灌了半斤白酒,醉得不省人事,我的心都碎了。

这还不算,大姑姐还夹枪带棒地“教育”我儿子:“你爸忘恩负义,你长大了可别学他。”我简直气坏了,质问她:“有你这么教育孩子的吗?他爸怎么忘恩负义了?”大姑姐从此也跟我记了仇。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和老公都明白这个道理,对大姑姐以前的付出我们始终铭记在心,这么多年来也一直在尽力报答。可我觉得,她不能睡在功劳簿上,对我们的回报视而不见啊!

有句话叫“帮理不帮亲”,通常是指居中调解别人矛盾时,应站在有理的一方。这话同样适用于亲人之间的帮扶——帮要帮得有道理,该帮的时候帮,不该帮的时候哪怕得罪人也不能帮。这是因为,一旦让亲情“绑架”了帮扶,帮到最后可能还是得罪人。

猜你喜欢
饭馆姐夫毛衣
免费午餐
藏在毛衣里的爱
不要,不要穿这件毛衣
免费午餐
京味小饭馆 见证大时代
温情暴击躲不过的“毛衣杀”
漫长的收买行为
喝醉的代价
斯诗私塾
你昨晚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