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15-03-27 04:07王越英
关键词:年龄结构老龄化劳动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2011年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诸多变化,如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开始下降等。劳动力资源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当前“人口红利”持续衰减,人口结构出现的新变化,给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新命题。我们应把握时机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调整经济结构,以促进我国经济较长时间的可持续增长。

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总量一直呈低速增长之势,这也使得我国人口结构近年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0~14岁少儿人口占比持续下降

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妇女生育水平持续下降,从而直接导致了少年儿童人口数量的持续下降。根据普查,1982年我国0~14岁人口为3.4亿,占总人口的33.6%,1990年降为27.7%,2000年为22.9%,2014年为16.5%。考虑到其他因素,我国今后0~14岁人口规模和比例还将持续下降。少年儿童人口减少,一方面使得少儿负担系数下降,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减轻,另一方面从人口的惯性延续看,目前的少儿人口就是若干年后的劳动力人口,少年儿童人口的持续减少将使得未来的劳动力市场难以及时注入新鲜力量,成为一个缺乏活力的劳动力市场,还可能导致人口的过度老龄化。

(二)我国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加

200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0.33%,而2012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1939万人,占总人口的14.3%。2014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1242亿,占总人口的15.5%,比上年末增加了0.6个百分点;65岁以上老人也达到了1.3755亿,超过总人口的10%以上。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寿命的持续性延长,人口老龄化进程还会进一步加快。预计,到2030年左右,老年人口比例将要突破25%,到21世纪中叶,则会达到35%,这意味着届时全体人口中,每3个人就会有1个是老年人,老年人口总量将会达到4.8亿之多。快速老龄化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日本的经验显示,即使是在收入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先进和基础设施完备的国家,老龄化也很可能导致经济的大幅度减速。

(三)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将持续下降,结构不断老化

2011年,我国15 ~59岁劳动年龄人口总量达到峰值9.4亿后,在2012年首次出现了下降,2013年出现绝对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正在缓慢下行,2014年总数为9.29823亿人,比上年减少67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7.2%,比上年末下降1.10个百分点。绝对量和占比的双下降,为近年来所罕见,进一步证实了中国的人口红利在逐步消退。未来15~9岁劳动人口数量还将继续缓步下降。在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下降的同时,不同年龄劳动力供给则出现明显分化趋势。其中,16~34岁的年青劳动力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下降的主要部分,其规模将在未来的10多年时间内从目前的4.2亿下降至2026年的3.2亿左右;与之相反,受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推动,35~9岁的中老年劳动年龄人口则将从目前的5.2亿增加至5.7亿左右,也就是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结构也在不断老化。可以预计,未来新增劳动力人口持续萎缩,高龄劳动力人口逐渐增多,将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常态。这给我国长期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经济发展方式提出巨大挑战,经济增长的潜力受到重大伤害。

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性

面对着目前和未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上两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老龄化和劳动供给减少,我们必须将劳动密集型生产逐步向技术型和人力资本密集型的生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将向依靠技术和人力资本方向转变。

(一)未来劳动力供给由上升变为减少,要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在这一变动趋势影响下,一方面靠资源消耗的劳动力扩张型经济增长得不到劳动供给的支持;另一方面,由劳动力市场供需转换决定的实际工资水平必然提高,劳动密集型生产的成本上升,形成对经济增长的阻碍。近年来,温州、东莞等地小企业出现了集体性经营困难,原因在于包括人工成本在内的各项成本逐渐上升。在过去近10年的制造业发展黄金期中,我国许多加工贸易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低端,这些弊端被低廉的劳动力要素价格优势所弥补。但近年人工成本上升,一些利润微薄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新增成本无法转嫁,盈利空间明显压缩。这是必然趋势,众多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加工贸易型企业必须迈过这道坎,通过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来重新塑造竞争力,这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转向依靠技术和人力资本

尽管在2010~2030年期间的20年里,我国劳动负担较轻,劳动负担系数维持在50%以下。但是劳动负担已经逐步上升,到2030年为50.20%,到2050年将增大到64.36%。与此同时,未来劳动负担将由少儿负担为主转变为老年负担为主。在2030年前后我国人口中老年负担将超过少儿负担,到2040年后老年负担将保持在35%~42%之间,而少儿负担基本保持在26%上下。劳动负担结构的转变意味着未来社会经济各方面结构的变革,未来将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到养老服务中去。劳动供给减少、负担增大、结构老化使得未来经济增长无法从人口年龄结构上获得支持,人力资本的提升、技术的创新进步将成为经济增长最终源泉,未来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必须走向集约化。

(三)人口老龄化、消费结构转变,促使经济结构发生转变

由于未来老年人口规模的快速增加,人口的加速老龄化,养老的劳动需求将以超过老年人增长速度的速度增加;同时,未来人口中老年人口的规模将超过青少年(0~14岁)人口,社会的消费和其他居民需求结构将发生巨大转变。这必然要求未来产业结构的全面转型,以养老服务和满足老年人需求为核心的老龄产业将成为未来产业成长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产业结构也会发生较明显的转移

三、对策建议

未来10~20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地认识人口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考虑人口因素的新变化,充分利用人口的有利因素,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更显紧迫和必要。

(一)继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改善人口年龄结构,缓解老龄化进程

合理的人口年龄结构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2013 年11月,我国调整了实施了近4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启动了“单独二孩”政策。但由于生育意愿的降低以及政策的局限性,“单独二孩”政策对于解决我国少子老龄化、减少家庭和社会风险以及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意义不大。因此,必须继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尽快实施“全面二孩子”政策。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目标,还能受到群众拥护,还能改善人口结构,缓解老龄化进程。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从目前来看,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我们能做的只能顺应劳动人口结构变化的特点,主动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首先,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实现三大产业之间及其内部关系协调和升级。要继续加强第一产业,巩固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提升第二产业,增强第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让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三大产业的产值和劳动力比例由目前的“二、三、一”结构调整为“三、二、一”结构。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等各种生产要素的结构组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作用。其次要改善需求结构。在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大需求中,要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形成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通过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把以政府投资为主转变为政府和社会共同投资,把以城市投资为主转变为城乡共同投资,把东部地区投资为主转变为东中西部共同投资,要更多投向农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更多转向民生领域;要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打造出口产品品牌,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最后鼓励企业层面的创新,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逐步实现产业和技术升级。

(三)加强有利于扩大劳动力供给的制度建设,有效利用好劳动力资源,实现其优化配置

未来的20年里,劳动力资源供给的减少将是不可扭转的,要把发展的轨道转到质量和效益上来,大力发展一些技术含量高和新型产业、高新技术等行业,才能尽可能的少用劳动力,减少劳动力需要的绝对数量,弥补劳动资源的不足。其次要注重劳动力素质的培养,在“人口红利”末期形成向“人才红利”的转变。劳动力短缺存在数量和结构性的短缺,结构性的短缺造成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不匹配,数量性的短缺迫使企业将对劳动力“量”的增长转变为“质”的增长为主。两者都需要提升劳动力资源的素质。大力发展培训、教育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比如在广大地区普及高中教育,完善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等。

(四)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当前我国城市化虽然转移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但农民工未被市民化却阻碍了劳动力供给。由于大量农民工不能在养老、医疗、保险等公共服务方面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他们的劳动供给能力和意愿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我国农村还有至少1亿多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只有农民工在城市里工作能得到更好的权益保证,才能吸引他们转移到城市就业,成为稳定的劳动力供给来源。

猜你喜欢
年龄结构老龄化劳动力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具有年龄结构的麻疹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人口总数变化的比例进入潜伏或染病群体的年龄结构传染病模型及稳定性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