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5-03-27 07:53赵桂英
关键词:大众文化政治思想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们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际国内形势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深入,国际交往也日趋频繁。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这一切都将带来社会现象的复杂多样,也让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因素更加复杂多样,且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换言之,整个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环境凸显出了“新”这样一个特色。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世界天天在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 ①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必须以积极的姿态去应对,在不断变化的一切外部因素特别是在与大学生关系紧密的大众文化中,寻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出路。

一、遵循大学生的思想活动规律

(一)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特点

在面对文化发展带来的新形势下,为了更好的发挥大众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相互冲突中的形成巨大渗透、融合、创新之合力,必须考虑到大众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活动的新情况。这些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大众文化的态度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体而言主要包括:

首先,高校大学生思想活动的选择性。改革开放后,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传播媒介发展更加迅速,信息是大批量的涌进,各种思想观念相互碰击,加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需求的增长,就有了对多种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选择性的需求,并且这种选择性会随着大学生接触的东西的增多而增强。由于每个学生都从自己所处的地位出发,依据个人经历来看世界,在对待事物上就难免会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因此,一些错误或不好的思想也就可能会趁机而入,占领大学生的思想文化领地。

其次,高校大学生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大学生所接受的信息常常影响他们对事物的态度,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的思想在信息的作用下具有多变性。这也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时、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最后,高校大学生思想活动的差异性。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对大学生进行相关教育时必须坚持原则性,懂得区分不同形式或不同性质的思想等相关问题,这样才能在引导教育上有的放矢,同时对一些会特别容易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东西要严格把关,不能粗心大意,工作必须认真到位,以防让不好的或错误的东西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造成思想观念的混淆。

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一种历史因素一旦被其他的、归根到底是经济的原因造成了,它也就起作用,就能够对它的环境,甚至对产生它的原因发生反作用。” ②而能动作用是通过人去实现的,人的一切行为又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真正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必须从遵循大学生的思想活动出发,注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及自身需求,从而获得大学生思想意识上的认同,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这样整个高校的社会环境尤其是思想道德建设环境也就真正得到的优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在目前不断扩大和深化的全新的大众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大部分的大学生已经形成比较鲜明的自主独立意识,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自我认识、自我选择性增强了。因此,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对大学生的主体性给予高度的重视,承认大学生是校园生活各方面的主体,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并帮助他们树立在校园生活中的各种主体意识,培养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主体能力,满足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需要,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主题之一。

1.满足大学生人格需要,重视他们人格教育

人是社会的人,在与人交往中有受到人尊重的需要,这是人性的内在要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就必须切实的做到尊重学生。一方面要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尊严。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受到尊重,这是马斯洛关于人的五大需求理论之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是平等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教育内容才能让他们心悦诚服的接受,否则不仅思想教育工作达不到解决思想问题的目的,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对立情绪,使矛盾进一步激化,思想工作更难做。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教育中树立“服务意识”。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在教育中都处于核心地位,一个是施教主体,另一个也是受教主体,诚如柏拉图告诫大众时所说“教育的基本原理——应当向幼年的心灵说清楚,但是不能有一点强迫性,因为一个人自由的人在获取知识时也是个自由的人——在强迫的情况下获得的知识不能铭记在心。因此不要强迫——” ③在教育中的两大主体地位都是平等的,都应该相互尊重,教育的方式必须合理,教育态度必须端正,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借鉴大众文化中以人为本,重视大众的参与积极性,保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平等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

2.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人都有发展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集中体现人的发展的本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以使他们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以人为本除了重视尊重学生以外,还需要把开发学生的潜能、价值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任何物质利益都具有时代性,都是短暂的,唯独精神性是永久性增值的。在通过精神文化产品、载体、设施而进行的非物质性消费活动时,反复使用或是和被人共享,大学生可以获得观念、思想等无形的东西,而他们精神境界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尝试创造一些更好地精神产品来影响或教育别人,从而达到教育人、培养人、陶冶人和塑造人的目的。所以在大众文化包围的状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摒弃传统工作中的旧观念,创造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力弘扬主旋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是维护、发展国家意识并使之不断传承的主要途径和有力工具。面对新形势下某些低俗、消极的大众文化,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弱化主导文化所倡导的理想、信仰,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消费观念以及人生追求,强有力冲击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与有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积极姿态的来应对这种挑战,保持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领导权,发挥好“主渠道”的作用,做好用社会主流思想意识来统领高校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渗透到大众文化中,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须做好促进多元文化价值观念整合的工作,加强集体主义的教育;另一方面,把握好社会的共同精神基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更好的规范和指导大众文化的健康的发展。

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必须以全新的姿态去应对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好的肩负弘扬主旋律的重任,就得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借鉴大众文化的正面因素,充分利用好大众文化为大学生提供的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新的内容,更好的向大学生传播社会主流文化,弘扬高尚的人生理想,对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产生正面的文化合力,有助于他们实现教育理念的创新,树立坚定的信仰,朝着伟大的理想不断的努力奋斗。

三、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当代大学生们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不断增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党和国家深入分析目前大学生思想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解决方法,有一条最为显著,就是要求在解决大学生实际生活的困难中,结合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理论性较多的实践工作,但是教育实践告诉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只是抽象的,脱离了大学生活生生的社会生活的客观实际,无法满足大学生的思想需求,缺乏说服力和感召力,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收不到实效,甚至还会引起人们对它的反感。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最值得注意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因为大学生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在具体的认识和处理大学生心理问题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两个结合:

一方面,进行全面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而大学生无疑是将来社会的主要开拓者,在参与社会建设中,会遇到很多挫折,因此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全面健康的心理教育,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必须改变只强调政治觉悟和道德教育,很少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的传统。

另一方面,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孤立化,而忽视了它和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系统,全体教职工都是心理健康的教育者,各项活动都可以成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

注 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8页。

③[美]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第42-43页。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