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03-27 19:06孔凡凤,姜林波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职业化队伍辅导员

【摘要】高职院校辅导员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师资力量,也是管理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进程缓慢,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稳定性和工作的实效性,在新形势下,着力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doi:10.3969/j.issn.2095-7661.2015.03.0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61(2015)03-0062-03

[收稿日期]2015-07-16

[作者简介]孔凡凤(1979-),女,山东莱芜人,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物联网、高等教育。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ofession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ounselors’team

KONGFan-feng, JIANGLin-bo

(Hunan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llege, Changsha, Hunan, China 410015)

Abstract:Counsel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important faculties for talent cultivation, and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management team. But,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 the counselor team’s professionalization process is slow, which affects the stability of the team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the work. Under the newsituation, the focus on pushing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the counselor team’s professionalization is one ofthe urgent problem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unselor; professionalization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s

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1],是高职院校学生在三年大学生活中接触时间最多、关系最为密切的人,不但承担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承担着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其素质和能力,乃至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每位学生的成长、成才。

现在的辅导员已不再是早期的“政治辅导员” [2],其职责范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众化的高等教育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打造一支能适应新的工作需求的、高度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成为高职院校需迫切解决的问题。

1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受辅导员职业认同度低、职业发展局限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流动性较大、稳定性差,职业化进程缓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职业定位偏差,职业认同度低

辅导员工作相对于高职院校的核心任务来讲,被广泛定位为辅助性工作,其专任教师的身份历来得不到充分认可,更多地被作为基层管理人员来对待,辅导员的职务地位相对偏低。其次,辅导员本身对该职业的认识不够充分,缺乏明确的职业定位,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差,职业规划模糊,容易形成辅导员工作就是处理繁杂的日常学生事务,就是学生的“保姆”等错误认识,导致职业理想与职业现状偏差大,加之工作收入偏低,使得广大辅导员对本身职业的认同度低,从而导致辅导员工作的稳定性差,责任感不强,投入度不高。再次,辅导员工作普遍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所有与学生有关的管理部门都可能给辅导员安排或下达有关工作任务,致使辅导员工作职责定位严重偏差,影响了其育人的本职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剧了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感,降低了职业认同度。

1.2 专业匹配度低,工作实效性差

某些高职院校在辅导员招聘和聘任工作中,往往都是按照一个岗位来对待,不具体区分其工作对象的专业和年级差异。在招聘的条件中,往往不会限制所学专业,而更多的是对其学历层次和担任学生干部经历提出要求。这样的准入条件,会给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一方面,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大部分辅导员所学专业与学生的专业差异过大,会导致学生培养过程中的职业引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工作的实效性很差;另一方面,大部分辅导员所学专业与所在高职院校设置专业相关性差异过大,会导致辅导员的职业融入性和专业延续性较差,不利于辅导员的成长和工作的开展。

1.3 职业发展局限,队伍稳定性差

尽管国家明确了辅导员具有专任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 [3],但在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上,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首先,辅导员的职称晋升通道过于狭窄,晋升高级职称难度过大,尽管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院校将辅导员的职称评定进行单列,但其评定体系达不到职业化的要求,晋升指标偏少;其次,大部分高职院校未对辅导员进行职务分级,辅导员岗位在职务晋升上不通畅,大部分辅导员只能选择转至其他岗位获得职务晋升的机会;再次,受控制编制、降低办学成本等影响,辅导员成为高职院校党政机关管理人员的输送源,也给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带来不稳定的影响。正是由于辅导员职业发展受到各方面的限制,使得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普遍存在流动性大、稳定性差的问题,成为制约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1.4 培养培训不足,能力提升力差

和广大专任教师相比,辅导员的职业培养培训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将辅导员纳入学校师资培养培训的规划体系。现有的辅导员培训既缺乏系统性、专业化,又缺乏足够的时间和费用保障,往往以开会代替培训,以学习政策文件代替培训,这导致了广大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得不到提高,知识素养跟不上工作的需要,职业热情逐渐降低,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

2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对策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10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14]16号)文件以来,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成为各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向,十年来,各高校纷纷出台有关政策支持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某些高职院校在此方面进程缓慢,收效也不明显,因此,进一步研究并推进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1 实行对岗招聘,提高专业及能力匹配度

针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在辅导员准入条件制定中,既要重思想政治素质和学生工作能力素质,又要贴合自身实际,充分考虑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和素质。在辅导员招聘工作中,应转变原有的泛“辅导员”岗位招聘思路,针对其工作对象的特点,限定专业范围,实行对岗招聘,从而有效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及能力匹配度,保障录用的辅导员在专业融入性和职业发展性上具有较好的效果。

2.2 完善考评机制,落实辅导员分级岗位聘用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辅导员考评和聘任存在科学性、专业性不强的问题,辅导员考评体系往往局限在看得见、易量化的具体事务性工作上,简单地将辅导员进宿舍、进班级、进课堂的次数作为考评指标,简单地把学生的课堂出勤率、考试通过率、英语过级率、专升本升学率等作为考评指标,而忽视了有些真正发挥育人作用的工作,因此,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使之更贴合辅导员工作实际,更能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近些年,虽然各高校都推进或落实了岗位聘用工作,明确了高校各类工作人员的“责、权、利”,对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但对辅导员的聘用并没有真正解决其原有的矛盾和问题,没有对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其核心问题在于辅导员岗位级别的设置仍没有显著突破。要推进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就必须设置辅导员专有系列的岗位级别,要充分保证辅导员在这一工作岗位上的职级上升通道,并落实不同岗级的待遇,使之不低于其他岗位相当职级的待遇。

2.3 建立职业标准,完善辅导员职称评定体系

辅导员工作过于繁杂的任务内容,和其特殊的双重身份,导致对辅导员职业化的评价和定位不够明确,不但给辅导员的考评造成困难,更对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带来挑战。尽管部分地区上级主管部门和高校在辅导员职称评定中给予了政策倾斜,在教学工作量等方面降低了要求,但其评定体系还是与教师系列保持一致,没有形成独立的、更符合辅导员工作实际的评定体系,缺少对辅导员工作中体现在学生成长、成才方面业绩的考察权重,这导致了辅导员工作实际与职称晋升支撑条件的脱节,因此,要推进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就必须立足辅导员工作实际,加大对其实际工作业绩的考察权重,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定体系,引导广大辅导员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勇于创新。

2.4 强化职业培训,提升辅导员能力素质

要推进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辅导员的培养培训是重中之重。辅导员存在来源广泛、专业多样的特点,入职阶段,大部分仅靠学生时代从事学生干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所以一支合格的辅导员队伍必须经过系统的、专业化的培养培训。部分高职院校都会组织新入职的辅导员开展岗前培训,重在引导辅导员熟悉工作内容、把握工作流程、掌握工作规律、明确工作要求,但在此之后,正式的培训就少之又少了,即使有培训机会也大多是听讲座、学文件,这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能力提升和个人成长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要推进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首先,要高度重视辅导员的培养培训,要将辅导员的培养培训纳入学校师资培养培训计划,提供辅导员培养培训的制度、时间、经费和组织保障,确保辅导员培训有序、有效地开展;其次,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注重辅导员的政策理论水平的提升,又要注重辅导员工作技巧和能力的提升,既要把握辅导员整体素质提升的需要,又要贴合辅导员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再次,在培训形式的选择上,既要注重系统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又要注重知识讲授和案例研讨相结合,尤其是针对工作实际,不定期开展案例研讨,发挥团队作用,共同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工作能力。

2.5 塑造职业魅力,营造辅导员成长文化环境

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度是决定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效果的基础条件之一,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度不但受各种物质资源条件的影响,还受职业给其带来的理想信念、使命感和荣誉感的影响。高职院校要在切实改善辅导员发展困境的基础上,强化其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充分挖掘、培养、塑造优秀个人和典型事迹,利用校园媒体广泛开展宣传,并加大对优秀辅导员的奖励,增强辅导员的荣誉感,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营造良好的成长文化环境。

3 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且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是辅导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各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要切实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和组织保障,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探索,努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素质高、能力强的辅导员队伍。

猜你喜欢
职业化队伍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