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管理会计》课程建设探究

2015-03-27 21:23张金寿刘菁婉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成本法管理会计岗位

张金寿,刘菁婉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安徽 淮南232001)

管理会计是一门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和应用型很强的学科,它为企业管理者规划和控制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提供信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以及企业在市场上竞争能力的提高,要求企业必须不断提高和改善经营管理水平,这就使得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大大加强。通过对《管理会计》课程相关的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分析,明确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的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企业管理会计活动的具体开展与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企业管理会计基础知识与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及业绩考核与评价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养成。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一)以就业为导向,以管理会计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设计

针对不同的企事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用人需求,依据相关岗位任职条件,按照职业岗位需求,开发管理会计课程,构建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及业绩考核与评价能力等管理会计基本知识与实务操作等专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职业素质的养成及社会能力。

(二)立足高职就业岗位,构建基于管理会计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体系

在对管理会计职业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将本课程内容组建为学习情境一管理会计入门、学习情境二决策会计、学习情境三规划会计、学习情境四控制会计和学习情境五责任会计等五部分。管理会计入门包括管理会计观念培养、成本习性与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法。管理会计观念培养是以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为载体,通过西方管理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发展推动讲解,使学生了解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的阶段,介绍管理会计的定义基本职能、基本内容和管理会计的特点,提出管理会计师知识体系和职业道德,从这些信息中培养同学们的管理会计基本观念。

(三)构建基于职业岗位为依据,工作任务驱动为导向,学习情境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以项目教学为手段实施教学,构建基于职业岗位为依据,工作任务驱动为导向,学习子情境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具体以管理会计入门为例,学习子情境二成本习性与变动成本法。成本习性与变动成本法以成本习性与变动成本法为载体,进而对成本习性的分析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分析,可以获得最有效的企业短期经营决策的内部管理方法。课程单元设计包含职业能力目标: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情境引例:华夏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本年度产销A 产品5万件,固定成本总额为15万元,预计利润为5万元。当年实际产销的该产品6万件,销售价格与成本均无变动,实现利润6万元。要求:试对该公司本年度的利润计划完成情况做出评价;知识准备:一是成本习性的分类与模型,包括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成本按性态分类;二是变动成本法观念及理论依据,包括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概念、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职业判断与业务操作:成本习性的分析,包括历史资料分析法、账户分析法、过工程分析法;典型任务举例: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区别,即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常用销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不同、损益确定程序不同等。使每一个项目,工作有任务,学习有情境,职业有判断、业务有操作,提高学生的管理会计职业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一)课程内容选取依据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管理会计被引入到中国,出现了各种版本的教材。伴随着企业实务与经营管理的需要,一些教学内容已略显陈旧,教学内容需要重新更新与整合界定。按照管理会计职业岗位需求,使管理会计工作更具有实践性,管理会计活动更加系统化、规范化、职业化、社会化,能以更广阔的视野着眼于企业的战略管理,我们围绕企业管理会计活动的主要内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五大块核心模块。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的现实情况和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以企业管理会计活动为主线,依照管理会计工学结合培养要求,课程设计理念符合管理会计职业工作过程,将本课程设计为五个项目模块,构建集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方法、实践操作为一体的,管理会计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体系。

(三)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从行业需求来看,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适用性,立足于“依托行业企业、积极开拓市场、面向基层一线、培养实用人才”的学院办学定位,以构建“现代银行柜员的高地、企业经管人才的重地和一线商务人才的要地”这三类人才培养基地为目标,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对财务人才需求市场,服务地方经济。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管理会计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教学理念,将本课程共划分为工作项目,项目模块顺序为:首先概括论述了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包括管理会计观念培养和成本习性与变动成本法及本量利分析;其次重点介绍了管理会计的具体工作项目内容,主要内容包括:预测分析、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标准成本、责任会计、平衡计分卡等;最后,涉及作业成本法、风险管理、战略会计等重要的管理会计问题。这种课程内容体系的安排,突出了该门课程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与财务管理实务操作能力,为学生深入学习其它专业课奠定了比较雄厚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一)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实践技能突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管理会计》课程组的负责人、主讲教师与行业实务专家共同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重视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本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设计:以就业为导向,以管理会计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培养。

(二)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设计思想

依照工作任务进行设计,提倡自主实践、行业(企业)现场教学,强调形式多样。科学安排学时,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实践的做相结合,最后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业竞赛,教学同时,做赛支持,形式多样。管理会计课程实现工作任务学习情境化、职业能力具体目标化(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目标落实(情境引例、知识准备、职业判断与业务操作、典型任务举例)项目化,体现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设计思想。

(三)课程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根据课程特点应对《管理会计》课程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革,提高教与学的效果。例如:案例教学:以管理会计理论为基础,以案例教学为手段,以提升学生的财务职业操作能力和职业岗位适应能力为核心,以管理会计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职业能力为目标,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新模式。充分考虑管理会计活动不能脱离特定的理财环境和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操作性要求;通过案例分析,训练学生的管理会计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1]吴韵琴.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改革[J].财会月刊,2008(9):98-99.

[2]郭晓玲.对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学科内容交叉问题的探讨[J].财会月刊,2005(6):39-40.

[3]蒋峻松,杨志华,蒋葵.关于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内容交叉问题的思考[J].交通财会,2001(4):9-11.

[4]王林娟.对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整合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86-187.

[5]刘明.试析管理会计学科体系的重构[J].科技资讯,2009(34):157-158.

[6]王娜.对高职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6):30-33.

猜你喜欢
成本法管理会计岗位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利润差异探究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光伏企业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构建研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浅谈中国制造2025与管理会计改革
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基于直埋成本法的地下综合管廊入廊费定价机制
实例研究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