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浅析

2015-03-27 21:23李丽黎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理实语文课程院校

李丽黎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太原030012)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近几年来在高职教育各类专业中广泛使用、很具实效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它的基本内涵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形象和抽象交错出现,由此形成融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课程模式。

关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它最初应用于高职工科专业,目的是为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石,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以应用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大学语文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研究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广泛深入的研究,使这门基础课程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也是势在必行的。在教学中理论和实践并举,抽象概念与具体运用相结合,学习中既传授理论知识,同时又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便于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及教学反思

作为强化母语意识、培养人文精神的大学语文课程,在教育部要求高职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之后,许多高校广泛响应号召,纷纷开设大学课程。但是,综观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状况,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社会因素

当前社会上对高职院校的看法,普遍定义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同时受社会经济环境功利性的影响,以及严峻就业形势的干扰,大部分高校在开设课程的时候更多地注重对专业课程、技能课程的设置,部分院校没有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甚至只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缺少对经典文章的赏析,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开设与不开设之间,从某种程度上也为大学语文课程造成了非常尴尬的处境。

(二)学校因素

受整体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对大学语文课程不甚重视。另外,大部分高职院校是从原来的中专院校转换而来,本身对校园文化、人文精神的培养不甚重视。具体表现,首先体现在大学语文课程的安排随意性较强,随意开设或者取消课程安排。或者安排上也是以就业为导向,若就业需要写作,就安排应用文写作课程;就业需要口才,就安排演讲与口才课程,缺乏全面、系统地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意识,造成的结果就是片面地、片段化的学习,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也是差强人意;其次还体现在课时安排上为专业课让路,课时相对偏少,或者集中一学期授课,而这样短时期的强化培训则很全面难提升人文精神。

(三)教师因素

基于大环境的不重视,学科的边缘化,教师在教学中,也存在应付差事的情况。大部分教学是高中语文的延伸,授课中仍然是仅注重对音、形、义、翻译等方面的教学,内同单一,课本上有什么讲什么,缺乏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不能更深层次地触动学生思想、灵魂,存在人文精神缺失的状况。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填鸭式、一言堂教学仍在继续,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常常是老师讲老师的,学生玩学生的。

(四)学生因素

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成绩较差,不能很好地认清学习的目的及意义,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较差。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心理,认为语文课程不如专业知识来的更加实用,轻视语文课程的心理普遍存在。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分析

理实一体化教学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良好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学习效果和课堂效果起着重大的作用。课堂上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充分讨论,根据设定的任务,充分地融入课堂。由于学生兴趣提升,变为课堂中的主动者,因此,上课睡觉、玩手机的现象大大减少,搜集资料、讨论问题、积极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学习兴趣的提升,任务目标贴近生活,同学们学习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升,并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味到学习的快乐,分析讨论的环节,也使得学生自学能力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同学们从日常生活入手,丰富了情感体验、提升了写作水平、锻炼了语言表达。

理实一体化模式教学,也为教师提出新的挑战。首先,在授课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改为启发式、引导式、谈话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其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认真筛选,尽量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相关度强的内容,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也更为严格。教师不仅要讲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具备实践的能力,对同学们的实践练习,起着更为重要的演示、指导作用。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方式,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理性认识反过来指导实践。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也是符合“知行合一”的规律,对教学效果起着良好的作用。

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光、电、声、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更为形象直观地为同学们进行展示,提升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动手、动笔的课堂训练,学生的技能得到提升,成就感得到满足,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也符合职业教育重实践、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特点。

三、建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将大学语文课程分为三个模块,即阅读欣赏、实用文写作以及口语交际,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力争培养学生既具有良好高尚的人文情操、一定的写作功底,又具有良好交际口才的能力。

(一)阅读欣赏——实验式教学模式

实验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程序可以归纳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感性认识、分析讨论——理论归纳、情感升华——触类旁通、由此及彼”

在阅读欣赏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并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体验、情感体验,设置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构建以学生认知为主的情境,让同学通过联想、想象进入设定情景,提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接下来,在认清文意的基础上,每小组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论。之后,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针对同学的发言进行总结归纳,得出最后的结论,指出文中所彰显的人文精神及内涵。最后,结合类似篇章,延伸阅读,扩大同学们的认知水平。

如在《春江花月夜》这篇诗歌的赏析过程中,首先启发同学的想象,在春天的夜晚,一轮明月从海面上缓缓升起。月光照在海面上,伴随着万里江波动荡闪烁,万里江山都倒影着明月的光华。接下来,欣赏诗歌朗诵,品味作品。给同学们提出问题:此时此刻,假如你站在江边,望着初升的明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诗人张若虚,面对明月,又触动了他的哪些情怀?在同学们讨论、发言之后,对其回答进行总结,诗人以生花妙笔描绘出了一幅春花月夜、浩浩长江的巨幅花卷,并且又结合了宇宙与人生这一短暂而又永恒哲理的思索,出色地描绘出了人间普遍存在的离别相思之情。全诗语言清丽生动,意境优美,是一首融景、理、情为一体的不可多得的佳作。在归纳总结之后,再一次引发学生思考,明月的诗歌有很多,明月意象也常出现在传统诗歌作品之中。那么究竟有哪些与明月有关的诗歌,明月意象又都渲染了哪些意境呢?在同学讨论发言之后,再次总结,大抵四种意境,分别为: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以月蕴含时空的永恒、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通过总结拓展延伸同学的知识。在授课中,主要调动同学的积极性,通过情境设定、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知识延伸,达到对整首诗歌的理解,并且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望月产生的感受,沟通古今,在历史的长河中品味前人文化的精髓,陶冶性情,丰富情感体验。

(二)实用文写作——实训式教学模式

实训式教学模式的程序可概括为:创设工作情境——明确写作目标——分组讨论写作框架——讲解写作要点——经典例文解析——有针对性练习

在这一模块的教学中,主要是还原工作中情景,让同学们搭建写作框架,对要写作的文体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接下来通过要点的介绍、经典例文的分析、以及实际的操作练习,达到掌握写作该种文体的目的。

如在学习写作求职信这一文体时,先设定求职这一情境,明确求职者需要向求职单位展示推销自己,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从而获得职位这一目标。接下来,学生分组讨论在求职信的写作中应遵循哪种写作格式,介绍哪些基本信息,如何结尾、收束全篇,采取何种语气进行自我介绍。之后,教师介绍求职信的写作要点:写作中符合书信的格式规范,在内容中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所求职位、消息来源、自身所具备的才能,结尾表达希望获得该职位的愿望,运用谦虚、谨慎的语气行文。并且通过经典例文的解析,加深学生对该种文体的认识。最后通过强化练习,进一步巩固掌握该种文体的书写。

(三)口语交际——实践式教学模式

实践式教学模式的程序可概括为:设置场景——布置活动任务——分组讨论——要点解析——实践练习——指导及归纳——巩固

口语交际这一模块,主要是从日常口语、学习及职业口语这三部分的内容入手,介绍口语交际中涉及的礼仪、沟通技巧、表达方式等知识。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更多地设置情境、布置任务,让同学们在实践练习的过程中,提升口语表达的能力。

如在学习朗诵这一章节时,教师课前布置下次课将举办一次班级朗诵比赛的活动,要求每人准备一篇朗诵材料。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首先讨论,在朗诵过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朗诵有哪些技巧。同学讨论发言之后,针对同学们的发言,对于同学归纳准确的要点,如朗诵之前选择合适的文本,纠正文中易读错的字词,并充分体会朗诵材料的情感基调,朗诵时要充满感情,声音要清晰、响亮,用普通话朗诵等,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对于同学们不了解的朗诵技巧这部分内容再做详细的讲解,教师在讲解中,与同学的练习相结合,使学生充分掌握诸如停顿、重音、语速、句调之类的朗诵技巧。要点讲解之后,根据课前布置的任务,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朗诵,教师及学生代表在台下针对每一个同学朗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并且布置课后朗诵任务,要求学生按照纠正后正确的方式进行朗诵,以达到巩固朗诵效果的目的。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考核方式

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大学语文课程考核成绩由期末考试、日常考核、平时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期末考试占40%,日常考核占30%,平时成绩占30%。在考核中侧重平时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以调动同学们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越来越突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势在必行。作为基础学科的大学语文,在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刚刚起步时,难免会同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冲突,但经过一系列的探索研究,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分割的问题,从理论走向实践中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

[1]张静文.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探索[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8(1):86-88.

[2]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论着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周治南.高教提速与广义语文课程设计[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75-78.

[4]吴秀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5]吴宓.文学与人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6]孔庆东.高职语文的教学改革方向[J].中国大学教学,2006(7):22-23.

猜你喜欢
理实语文课程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理实一体化课程过程考核的研究与探索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电气控制与PLC”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