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规模化应用型IT类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2015-03-27 23:13
关键词:规模化应用型实训

谢 琪

(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服务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311121)

近40年来,以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的相互渗透使得“硬件软化”成为趋势,嵌入式软件的发展促进了多种工业产品和民用产品的智能化;互联网应用的持续升温,促使家用电器和个人信息设备都向网络终端设备的方向发展,打破了计算机上网一统天下的局面;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安全等新信息技术(IT)的快速发展,电子商(政)务、智慧城市等技术日趋成熟,构成了对使用互联网日益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使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进入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从而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形成.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以及互联网数据流量的迅猛增加,宽带化将是网络技术发展长期的主题;信息技术正从典型的技术驱动发展模式向技术驱动与应用驱动相结合的模式转变[1].

以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国务院确定的“十二五”期间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指出,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增加急需的专业学位类别,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制定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政策,建立企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2].因此,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催生了规模化应用型IT 类人才培养的需求.

1 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为特征的信息产业在近几年得到快速的发展,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在不少地方已经成为支柱性产业,对人才呈现旺盛的需求.据IDC 预测,2015年将是云计算爆发的元年,就业机会增长迅速,在公有云和私有云IT 服务领域将创造1 380万个就业机会;信息安全人才将需要135万,而目前只有20万人;到2015年物联网的产业有望达到5 000亿的产值,许多企业年薪百万还招不到合适的人才.那么企业对各种IT 应用人才的需求是什么呢?

通过对杭州市具有代表性的59家从事服务外包的IT 企业进行了调研,发现本科生是其主要的成员;而计算机、软件工程、电子信息(物联网工程专业)则是主流,特别是英语和日语专业的学生也占10%左右;而在企业招聘中,学生的自主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独立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其主要考察的依据,特别要注意的是是否参加过实训与实习企业非常看重,而学校的成绩则不是很看重[3].企业特别需要具有职业意识、企业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工程设计与应用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视野、合作精神与创新思维的中高级应用型IT 人才.但目前无论在数量还是专业能力等方面都与现实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规模化应用型IT 人才的培养已是迫在眉睫.

2 地方高校应用型IT 类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若干典型问题

地方高校理应规模化培养应用型IT 人才以服务地方,但还存在许多问题.

2.1 教学模式陈旧,课堂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2.1.1 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缺乏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培养

有不少教师对教学理论理解不够,以教学理论指导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模式陈旧.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往往是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主动思考不够,对学生的技能训练不够,更不要谈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更少.而IT 人才的培养,更需要学生的思考、技能的训练,仅靠传授知识是无法达到培养目标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传授的,而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很重要的作用应该是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锻炼技能;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今后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毕竟育人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首要的地位,但这些往往被忽视了.

2.1.2 课堂教学内容更新缓慢、前沿IT 技术引入课堂欠缺、学生学习兴趣缺乏

IT 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新的技术和应用层出不穷,但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多年不变,新技术和新应用很少呈现在课堂中,本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技术与新应用,如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安全、大数据等,在教师的课堂中很少出现,教师以讲课本为主要目标,导致课堂知识相对枯燥,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教师缺少课程知识、前沿知识与新的应用之间的关系研究,也缺少对前沿技术的研究、缺少产业动态的研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明显不佳.

2.1.3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没有起到促进人才发展的作用

目前高校IT 类人才的学业评价还是以期末考试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平时学生则对学习不够重视,上课玩手机比比皆是,甚至出现了“高校课堂是否要收手机的怪现象”,上课迟到情况时有出现,平时在寝室沉迷游戏的同学也比比皆是,作业敷衍了事,教师因为学生评教的原因,不敢对学生要求太严格;等到期末学生就突击复习,以应付课程考试为目标,IT 人才的培养中以期末试卷考核为主的评价方式难以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也不能促进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难以体现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

2.1.4 外语教学投入大,但应用能力欠缺,教育国际化相对薄弱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IT 人才,外语应用能力是必须具有的能力,但目前的状况是学生学习外语被动的多、应付考级的多,因为缺少应用的环境,例如全英文授课少、用外语进行专业设计与开发几乎没有,导致学而不用;作为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难度大,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少,影响了国际化视野的培养.

2.2 规模化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欠缺

2.2.1 少量优秀学生参与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难以实现规模化IT 人才的培养

目前,虽然有一些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但是数量比较少;教师带学生做科研的目标似乎也是希望学生协助教师完成科研任务,在人才培养作为目标上面似乎体现不够.另一方面,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对培养应用型IT 人才的应用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参与大赛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少,也不是规模化训练学生参赛,只是组织个别优秀学生参加比赛,以获奖为主要的目标,这离规模化学生的培养尚有不小的距离.

2.2.2 缺少一支工程应用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制约了应用型IT 人才的培养

因为受学校职称评审、人事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影响,以及教师已经过惯了安稳日子,教师进企业培训的积极性始终没有被激发;有些教师虽然具有工程应用能力,但从经济效益上来考虑,在企业兼职、甚至自己办企业比在学校带学生“划算”得多,导致教师队伍中缺少一支真正能指导、愿意指导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强的队伍,制约了应用型IT 人才的培养.

2.2.3 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难以在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为了规模化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通过支付经费的方式与企业签订规模化培养人才的协议,但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往往不从学生的个体出发,通过大班、集中式的教学,让学生做虚拟的项目的方式进行训练,这样对学生的教学与管理很方便,但培养的效果则不是很理想.

2.2.4 地方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缺少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观

尽管地方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十分重视地方高校应用型IT 人才的培养,但缺少持续的政策支持,无法保障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而企业以利益为先,在人才培养方面缺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学校期望企业把优秀的工程师派到学院,把最新的技术带到课堂,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以期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而企业则从成本的角度考虑,以及受到学校人才培养规律的限制,难以持续派出优秀的工程师来校培养学生,所以,一些公司派一些低水平、甚至临时招募的人员来学校教学、指导学生实训,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3 对策

针对地方高校应用型IT 人才规模化培养中的问题,地方高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达到规模化应用型IT 人才培养的目标.

3.1 加强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1.1 改变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

必须改变教师一讲到底、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MOOC、微课等课程资源建设,也可以收集国内外优秀的MOOC、微课等资源,实施创意—设计—制作—分享为特征的创客模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课堂教学,以参与式、讨论式、研究性学习方式,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思考起来.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利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或者在课堂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利用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就资源中的要点、或学生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对于实践教学,除了演示性、验证式实验以外,更多的要开发一些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确保课堂上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

3.1.2 以企业的发展与学生的需求驱动教师更新教学内容

应用型IT 人才的培养,核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前沿知识、产业应用技能是人才与产业接轨的关键.因此,按照现代教学的理念,与企业合作修订培养方案,压缩现有课堂教学的课时,开设前沿知识、产业应用技能培养的课程,加强课程群的建设,由首席教师组织课程组教师、连同企业的优秀工程师一起组织教师随时更新课程的内容,开发课程资源(或者引入国内外一流大学的课程资源).同时,变革管理模式,允许每年适度微调课程设置与课程大纲,使课程具有生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给学生转专业、选择授课教师的自主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那些愿意投入的、教学好的教师多指导学生,而不更新知识结构、不投入课堂教学的教师则被迫重视教学,形成良性循环.而职称晋升、分配则应该向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倾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由学生点菜式选课,让教师开设新课程,满足学生产业技能提升的需要.

3.1.3 推行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抓好平时的学习过程

发展性评价认为,发展是一个过程,它应伴随和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重心在“过程”,应是通过关注学习“过程”而促进“结果”的提高.因此,对学生的学业评价要通过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来促进其发展,强调收集并保存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能表明其学习状况的所有关键资料,因为正是对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能够帮助教师形成对学生学习变化的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他们的优势和不足,给予激励或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因此,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师可以按照知识点的进度、设置若干梯度型的实训项目,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以训练,教师及时给予评价、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学生可以根据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师不断给予评价,而课程成绩应该包含每个实训项目的成绩.对于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题库,让学生平时就某一进度或若干知识点进行测验,成绩不理想,则重新学习、再测验,直到学生掌握知识为止、或者到学生满意的分数为止.过程性评价的推行,可以让学生平时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改变以往平时空、期末忙的现状,而且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则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这项工作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要设计充分的项目库和试题库,要充分投入时间,给学生的平时学习给予及时的评价,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不断促进学生的学习.

3.1.4 拓展教育国际化渠道,强化学生应用外语的能力

应用型IT 人才需要有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派遣他们去国外的IT 企业实训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英语教学提倡开设大学英语+商务英语+雅思英语三年学习不断线,使学生达到具备过六级、能出国、能应用的目标;提倡加大日语教学的力度,让学生过日语二级,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出国进修和就业质量.积极筹办全外文专业、招收外国留学生等,让学生的外语在平时用起来,加强与国际学生的交流;拓展教育国际化渠道,与国外的高校和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建设国外实训基地,派更多的学生去国外实训、到国外的高校进修,增强国际化竞争的意识和能力.这样,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才能真正得到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才会得到加强.

3.2 探索以项目驱动、企业孵化、校企产学联动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以项目开发带动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3.2.1 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课程案例库,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高校作为人才的集聚地,有企业需要的人才资源,因此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外的实训基地,有利于加快对人才的培养.企业提供优秀的工程师、研发经费、把真实的项目放到校内实训基地,学生在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通过真实的项目的训练,可以掌握项目开发的流程、锻炼项目开发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渗透了职业意识、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真实的项目今后可以成为课程案例库,为后续规模化培养应用型IT 人才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积极探索新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项目驱动、成果孵化、企业学院产学联动”的新模式,通过企业提供的真实项目的训练,这些学生在四年级可以顺利地进入这些提供项目的企业、或者项目相关联的企业进行实训和实习,解决了规模化进企业和分散性进企业实训效果不佳的局面.这样的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有力推进社会服务,充分发挥合作双方的积极性,是校企需求的结合点和利益共生点,长期实施这样的合作,可以逐步形成集聚实力、搭建平台、有的放矢、多方联动的合作办学思路,对有效落实学生的实训实习企业,加强与优秀IT 企业的沟通与联系,与实训企业建立稳定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实现学生到优秀IT 企业参加实训实习,而企业高管、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师可以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培养中,达到规模化培养应用型IT 人才的目标.

3.2.2 以参与教师的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带动规模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以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服务工程学院为例,学院的所有专业是当前IT 行业紧缺的专业,学院成立了物联网与软件信息服务研究院、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院、数字媒体与人机交互研究中心、服务科学研究中心,其研究内容完全与产业接轨,因此,鼓励学生进入两院两中心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同时积极组织规模化的学生参加ACM 程序设计大赛、全国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应用能力大赛、全国“挑战杯”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的训练,以科研训练和大赛的训练,培养规模化、应用型IT人才.

同时依托研究中心、企业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探索出一条以学生为主体、企业主导、教师指导的新路子,在校企双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吸纳社会各种资金,形成学生培养经费来源多元化的渠道,共同促进应用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入创新创业基地的项目,可以由教师、研究中心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进行自主项目申报,对好的项目可以进行项目孵化,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孵化流程,对于具有市场价值的创新成果,通过“项目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模式指导学生创业团队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3 保障措施

3.3.1 强化教师的分类引进与分类培养,构建一支培养应用型IT 人才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根据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从全球范围内引进人才,特别是要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有高水平成果、具有很强的开发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或者来自企业一线的优秀工程师,他们能把握学科发展前沿、了解产业应用前景,能出一流的科研成果、能承担重大项目、能用外文授课和开发,具有承接国内外工程项目的能力.

注重在职教师的培养,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培养教师的工程能力;或者派教师进企业进修,了解产业前沿技术,熟悉项目的开发过程与方法,锻炼项目的组织与实施能力,构建一支培养应用型IT人才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同时,引进一支兼职企业工程师队伍,用于部分课程的建设、教学,参与学生的实训、创新创业的指导.

3.3.2 在学校的制度上保障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改革学校的分配制度,向人才培养工作倾斜.分析高校教师更愿意投入科研工作的原因是做科研比投入教学“好处多”,导致人才培养成为“良心活”.因此,高校的分配制度、职称评审制度等需要改革,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认可度和奖励力度,使教师愿意投入教学工作、创新创业的指导工作等.我院在第二轮分配制度改革中已经对推行教学改革、实施过程性评价、全英文授课、创新创业指导等教学业绩分配进行了较大的倾斜,以促进人才的培养.

3.3.3 地方政府需要制定可持续、有效的人才培养制度做保障

最近,杭州市政府专门出台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属高校产学对接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杭政办函〔2014〕56号)”的文件[4],每年投入3 000万用于特需专业的建设、师资培养、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等,必将有力地推动地方高校应用型IT 人才规模化培养.

4 结语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用无所不在,社会对应用型IT 人才的需求巨大,而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改进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平时的参与度、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做好教师、学校与企业的全面、深度合作,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创设平台、借助各种资源,助推学生的成才;地方政府则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地方高校以保障,而地方高校则通过改革机制体制来推动人才的培养.

[1]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EB/OL].(2010-12-24)[2014-10-30].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8s LCvOr QRQv LYA Nxq3GHK6z4xvc UFr TKT9jcCq Lu8os1w N2vrocRd B4B8SZTJQIJ43Puc X8GeUIEz0b4V9CObq.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EB/OL].(2010-10-18)[2014-10-30].http://www.gov.cn/zwgk/2010-10/18/content_1724848.htm.

[3]陈永强,夏莹杰,张森.面向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CDIO 公共实训模式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2(3):38-41.

[4]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杭州市属高校产学对接工作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14〕56号)[EB/OL].(2014-05-28)[2014-10-30].http://www.hangzhou.gov.cn/main/wjgg/ZFGB/201405/szfwj/T485520.shtml.

猜你喜欢
规模化应用型实训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