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市场导向机制下如何做好校企合作

2015-03-27 21:41于锟曲正鹏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11期
关键词:技工教育技校职业培训

于锟 曲正鹏

摘要:技工教育对中考、高考淘汰生而言是不错的就业前培训机会,在技校学得一技之长对其未来发展很有益处。我国目前的技工教育与企业实际的脱节比较大,导致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梳理了相关政策与各技校做法后,认为要想缩小技校所学与企业所需之间的距离,一定要做好校企合作。

关键词:技工教育;校企合作;市场导向机制;技校;职业培训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1-0168-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1.082

今年,我国的就业形势很不乐观。据调查,今年我国的大学生就业率不足四成。相比2013年,我国的毕业生已有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到了2014年,毕业生仍在增长,已经突破700万,2014年被称为“更难就业季”。而另一方面,却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无法找到他们想要的人才,企业的用工荒也愈演愈烈。各大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就业难”和“用工荒”奇怪并存的现象。我国教育部也认识到了这种现象的存在,制订了一系列的措施,在今年的国家规划改革中,将实行大专院校向职业教育的转变,部分工科院校要转型,对新型职业教育进行扩充和完善。转型后的学校以及现有的职业学校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将学生送出去,校企合作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法宝。

在某外企公司,同样一台变频器,经由中国技工装配完成后,就是一台普通的机器。但是同样的器件,经过德国技工装配完成后,却是一台“豪华版”的变频器。究其原因,在德国技工那里,哪怕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都是认真选择的,而中国技工却是从车间的犄角旮旯里随便找个螺丝安上去完事。这种差距,不只是技术工人的差距,更是技工教育或者说技工教育制度的

差距。

1 为什么要进行校企合作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正处于调整、升级阶段,逐步由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工业产业结构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对技术工人的素质和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我国的各种教育体系中,重视理论教学的研究和发展,忽略了对于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规划,这样的思想导致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人才过剩,一线的实践工作者又缺少必要的理论储备,在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中,迫切的需要中间人才,来对于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啮合,这样既懂专业理论又懂实践技能的人才才是目前社会亟需培养的,技工教育的发展培养模式亟需改变,对未来技工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国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的核心就是教育改革,改革的突破口就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通过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对新教育模式的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在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校企合作模式,就是职业教育中摸索出来的一条新道路。

2 如何做好校企合作

2.1 “走出去,请进来”

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派老师驻厂,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学习企业的先进工艺和管理经验,研究行业发展的新技术和新思想,通过企业学习夯实自己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称为真正的专业性人才,符合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要求,称为一名能为人典范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教师带着问题出去,带着答案回来,将实践成果快速植入课堂,以此来提高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并通过走出去的方式,丰富教师的知识内容、完善知识结构,从而做到教学内容和企业现场“不脱节”,所讲专业知识“不落伍”,坚持以企业为导向,依托企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充分结合,让学生学到“真本领、真功夫”。通过企业调研,促进学校与企业合作,为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实训室建设带来新的思路。

采取“请进来”的办法,积极聘请企业专家进行指导,规范课程设置和理顺人才培养思路。在项目设置和实践教学上寻求突破,不断完善和改进学校教学模式,充实一体化培养模式。引进企业的生产线和生产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大多数职业学教学“硬件”设备滞后于企业实际生产应用的大难题。聘请技术专家为在校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讲座,丰富课程内容,加强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邀请兼职教师走进班级进行专题报告和专业授课,实现“师资共享”目标。

2.2 将企业文化引入学校

对于许多技工院校的老师来说,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无论我们要求多么严格,校规校纪多么详细,总有学生无视它们,而学生的表现与企业要求也相去甚远。如何才能让学生清醒的认识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达到“正身、正业”的目的呢?校企合作是一座桥梁,联系了学校和企业,企业文化进学校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更贴近于生产实际,让学生能更好更快地融入角色,能够使得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得以锻炼,同时又能切身感受不同的企业文化、社会和企业对于职业道德的要求、各个岗位职责的具体要求、企业对于员工更细致、更量化的技能质量标准的要求。

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宣传,专家讲座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企业认知介绍,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综合素质拓展训练,使学生对企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加强其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其归属感,并以名人(如许振超)的成长经历为榜样,激发学生的奋斗意识。

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宣讲,让学生认识到企业对员工的严格要求,不仅是技术层面,更是素质修养层面的。将企业的产品知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企业员工工作要求融入到教学理中,如采用企业“工资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使他们提前融入到企业氛围中,体会到未毕业就有的工作就业感受。

2.3 采用“订单式”培养方式

订单式培养,即委培,顾名思义就是委托培养。由企业委托学校为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订单式委培,就是在招生时就通过合同形式明确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单位,职业责任和职业标准。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方案,教学计划、大纲等,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这种校企合作方式更直接,更具有针对性。

订单式的培养方式是顺应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职业培养方法,现代化社会大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改变,市场决定需求。职业院校的培养要紧跟行业未来发展的步伐,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订单,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样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专业性也更强,企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进入学校课堂,可以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让企业减轻负担,为人才的发展赢得时间,对于企业、学校和个人来说,是一种“三赢”模式。

3 校企合作的先进性

首先,校企合作的先进性是社会化大生产与市场需求。社会大生产需要大量的人才,大量能快速实现岗位替代的人才,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让学校了解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培养人才,通过市场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实现理实一体化的结合,顺应时代要求,去培养现代化的人才。

其次,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学校引进企业设备和人才管理模式,更快更好地培养一线人才,也不必担心未来学生的就业去向。企业也不用担心人才需求,通过校企合作,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企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学校和企业的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是未来教育的一种“双赢”模式。

4 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

4.1 法制保障

职业教育的发展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一切要以遵纪守法为前提。政府应以法律文本形式明确企业和学校在职业教育中的权利和义务,制定相应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为校企合作的长久深入发展做好法律保障,为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4.2 行业保障

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由企业专家、技术工人、学校骨干教师组成团队,确定行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方案、职业岗位能力定位和制定校企合作长期规划,监督学生培训的全过程,协助指导学生学习和实习,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定位,修正改善教学环境和教育培养方案,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4.3 人员保障

建立一支团结向上的教育队伍,凝聚各行业的教育人才,在教育人才储备上做好保障。通过行业宣传和政府指导,保障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企业也要有足够的专家团队,定期指导教师和学生,从而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全面完成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赵浩兴.关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战略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3).

[2] 马成荣.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3).

[3] 蒋丹.论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责任编辑:王 波)

猜你喜欢
技工教育技校职业培训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请参加天津万里路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
河南:推动职业培训步入法治轨道
欲成 “大家”, 先为 “小匠”
智能手机在技工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
浅议技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先前学习在职业培训中的认证及启示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探究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