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土培肩,树木树人
——土木工程文化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2015-03-28 06:52张家平张王乐元王一琪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寒区土木工程学院

张家平,郭 雷,何 岩,张王乐元,王一琪

(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50)

培土培肩,树木树人
——土木工程文化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张家平,郭 雷,何 岩,张王乐元,王一琪

(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50)

基于土木工程的文化特点以及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学院办学历史积淀和发展,从工程文化育人的不可或缺性出发,指出近现代狭隘的专业技术教育的弊端和危害,工程师必须要有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以及崇高的人生志向、人文情怀和人格境界;同时土木工程教育也必须牢固树立“系统科学观、大工程观和工程文化教育观”三位一体的思想和理念,并进一步阐述和总结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理想、土木精神、土木特色,以及开展争做有品位的土木学院人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土木工程;文化;育人;品位

土木工程随着人类的出现而诞生,随着人类的进步而发展,它是与时俱进、灿烂辉煌的。从我国远古时代的“掘土为穴、架木为巢”的原始工程活动开始,一直发展到今天能建造摩天大厦、万米长桥以至移山填海的宏伟工程,土木工程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应该说,一座有文化品位的优秀土木工程作品,其文化内涵所散发的光辉常常超越其功能本身,其精神意义、折射的价值观和艺术感染力往往成为一个时期文化发展的标志,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前行。

看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发展和变化,可以有很多方面,但最直观的感受,却往往是基础设施和大量的公共建筑以及城市环境面貌的改变;在人类“衣、食、住、行”四大基本需求中,土木工程就占据了半壁江山。所以,土木工程和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连。特别是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土木工程建设的大发展、高速度和升级版可谓是如火如荼、势不可挡,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和重要。

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学院具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和积淀,培养土木类人才万余人,学生足迹遍布祖国及龙江大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办学之初的单一公路专业,发展到现如今的10个本科专业,已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大土木。特别是道路与桥梁专业独具特色、优势和品牌,其毕业生被业界誉为黑土地上“肯吃苦、干事业、能打硬仗”的“黄埔路军”。

1 现代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文化缺失

土木工程的巨大发展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暗藏着一些风险和不确定性。特别是大型或超大型工程项目,如果处理不好,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无法想象的。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加拿大魁北克大桥倒塌事故、我国甬温线动车事故等等,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和悲剧,令世人震惊、反思和警钟长鸣。

工程师的首要义务是把人类的安全、健康、福祉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1]。干有道德的工程、有良心的工程、造福人类的工程是一种大境界。事业特别重要、光荣而神圣,因此,必须要有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2],以及崇高的人生志向、人文情怀和人格境界,坚决远离和摒弃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豆腐渣工程,这是土木工程师伦理观必须坚守的基本底线。

尽管土木工程在其发展历史中与人类文化紧密互动,是人类文化的重要一员。但19世纪后,土木工程的文化特征与文化内涵却不被重视,土木工程教育逐渐演变成一种狭隘的专业技术教育。这种教育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忽视所带来的弊端,在20世纪中叶以后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这是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工作环境和顺利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3]。其次,由于工程师缺乏对自然、人类、科学技术的全面理解,造成科学技术的误用和滥用的现象有所抬头。如城市化摊大饼式的盲目发展,一些工程建筑刻意求高求大求长,对自然过渡索取和掠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各种极端自然灾害的不断出现,都给当今的土木工程发展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甚至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严峻而巨大的挑战。

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从某种程度上看,一个工程师健全的品格和素质,可能比他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因为工程师与科学家不同,他们不仅受自然规律的约束,同时还要受到社会发展的约束(包括历史、文化、地理、社会制度等)[4]。所以,必须重视土木工程人文、社会、经济、环境、法律、艺术的功能研究,牢固树立系统科学观[5]、大工程观和工程文化观的思想与理念,积极探索自然、工程、社会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有机协调,努力追求和实现人与工程、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无疑是当代土木工程发展所呈现出的新变化、新特征和新要求。

由此可见,提高工程师对土木工程时代特征与文化内涵的认知,在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开展土木工程文化教育不可或缺、非常必要。只有当土木工程人像重视土木工程的物质功能一样重视土木工程的文化功能,土木工程才能走上一条健康、和谐和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2 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文化的育人传承与积淀

回顾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学院近60年的办学历史,其中充满了曲折和艰辛以及奋斗和拼搏,一代代的道桥人、土木人的传承和发展,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财富。

2.1 土木理想

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学院广大师生的共同价值、理想与追求是:土蕴万物,木参九天。

土系指土木学院这片具有深厚办学历史和文化积淀的育人沃土;

木系指土木学院所培育的广大土木学子和栋梁之才以及事业发展。

“土蕴万物,木参九天”这一崇高理想,是土木学院近60年办学的文化精髓和浓缩,具有深邃的中华传统文化之源、以生为本的人文情怀和大爱,以及甘于奉献的荡然之气和博大的宏伟志向,激励着一代代土木学院人为之而奋斗和追求。

2.2 土木精神

土木工程属于艰苦行业,是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并有其行业规律和特点,以及内在的精神诉求和价值取向。有人说土木人土里土气、木头木脑、又土又木。其实这源于土木人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表象罢了,实则乃是大智若愚、大善若水、大爱无痕,具有脚踏实地的品格、乐观豁达的性格以及勇于担当责任的人格,在平实朴素里蕴藏着惊人的战斗意志和无限的创造力。

土木工程绝不只是“土”和“木”的简单组合与拼凑,更重要的是要赋予它生命、人本和文化的气息,以及内在的精神价值、灵感和创造力。土木工程不是僵硬、死板和冷冰冰的,她应该是鲜活、有灵魂和散发着文化光辉的,需要去挖掘、去发现、去思考、去培育、去创新。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土木学院立足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秉承和发扬“特别能承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现代龙江交通精神,以及甘当一粒“铺路石”、愿做一块“敲门砖”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土木精神。这种精神、品格和情怀具有“顶天立地、不惧困难、甘于奉献”的气质和传统。土木学子要深刻领会和传承这种豪情壮志和价值观,要让这种精神、品格和情怀永远烙印在心灵深处。

2.3 土木特色

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及其相关学科专业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3.1 专注应用型人才培养

办应用技术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面向工程建设生产一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这是黑龙江工程学院所确立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战略。

土木学院历经近60年的办学实践,一心专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建立了“大土木平台+专业方向模块”的两级理论教学体系和“实验实训+专项设计+综合应用”的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产学研结合为途径、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大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为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系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专业和黑龙江省级重点专业,现拥有省级教学团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校企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材、土工集中训练教学方式创全国之先河,多学科团队式双导师毕业设计改革成效显著,这些基础和优势是培养土木类应用型人才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2.3.2 突出工程文化教育

黑龙江工程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特别是工程文化教育的融合、发展与创新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一大突出亮点。作为办学历史悠久和规模最大的土木学院,土木工程文化更具特色和优势,拥有比较深厚的内涵和底蕴,并深深影响着一代代土木学院人的品格、精神和气质。

注重学生工程文化、工程素质的涵养和积淀;注重学生工程品格、工程气质的历练和塑造;注重学生工程伦理、工程道德的贯穿和坚守;注重学生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和教育,这就是在历史传承与发展中逐步形成的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文化育人的特质和内涵。

重视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的有机统一是黑龙江工程学院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为此,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品格与修养;既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也要重视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与效能;既要重视对人类千年文明成果的继承,也要重视对现代工程科学的探索与创新。特别是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定位,不断增强工程文化教育的内涵和品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

黑龙江工程学院工程文化博物馆和土木学院的道桥工程文化教育基地,是宣传普及工程文化知识和开展工程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和有形载体,并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文化育人功能和作用,是黑龙江工程学院涵养大学文化建设的一张新名片,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扬。特别是道桥工程文化教育基地荣获黑龙江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称号,以及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创办的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省内10余所高等学校参加的“龙建杯”校园工程文化系列大赛活动(该活动被中国科协评选为2013年全国科普日的优秀特色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工程文化育人的环境和氛围基本形成。

2.3.3 倚重寒区工程技术科学研究与教学

黑龙江省寒冷而漫长的冬季气候对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养护和管理产生重要影响。针对寒区地域工程的这种特殊性,学校分别与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交通科学研究所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寒区道路工程技术”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和“寒区公路养护技术”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汇聚并形成了寒区道路材料与改性技术、寒区路面结构与再生技术、寒区路基防护与病害防治技术、寒区土木工程维修与加固技术等优势科研方向,取得了一大批基于寒区工程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

重视低温条件下的土木工程科学技术研究,开设寒区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寒区道路病害与防治、寒区公路养护技术、寒区公路边坡稳定技术等专业选修课程,并将之渗透到专业发展、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之中,促进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这是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办学特色的又一突出体现。

3 积极开展争做有品位的土木学院人活动

品位是一种积淀,品位是一种素质,品位是一种境界,品位是一种文化。它体现为人高尚的品格、有见地的思想、渊博的学识、丰富的情感、谦逊的举止、优雅的谈吐、得体的衣着以及特有的气质和非凡的定力。贯彻落实校党委书记申林同志提出的“砥砺品格、锻造人格,做有品位的黑龙江工程学院人”活动的开展,是黑龙江工程学院新时期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对土木学院的工程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同的大学、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专业都有着不一样的品位,土木工程自有土木学院人的品位。有品位的土木学院人的特质应具体体现在——发扬团队协作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格;渊博的学识和包容天下的胸襟;坚毅、朴实、乐观向上的性格;诚信、守德和敢于责任担当的境界;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态度;顶天立地、敢为人先和能打硬仗的作风;甘当一粒铺路石,愿做一块敲门砖的奉献精神;不求外表的华丽和张扬,但求内化的精神品格和创造活力;有桥通四海、道行天下,土蕴万物、木参九天的豪情壮志。

面对当今社会品格的失落、人文的缺失、道德的滑坡、方向的迷失,功利化、行政化、官僚化、学术腐败等词语频频与大学挂钩的今天,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以及培育先进文化和创新思想的基地,大学人应该做些什么、守护什么、担当什么?应该如何重建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这些问题和困惑的破解正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重要和让人忧心忡忡。

开展向龙江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学习,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土木学院学生苏玉双孝老爱亲的感人事迹,做有品位工程学院人学习报告会,为尿毒症患者王晓龙同学献爱心捐助活动,举办土木学院师德论坛交流会,纪念12·9运动暨开展师生合唱大赛等等。这些充满正能量的一件件举动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做有品位的土木学院人活动正在步步走向深入,土木学院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并努力践行、争做有品位、有内涵、有高度文化自觉的土木人、大学人。

培土培肩,树木树人。土木学子深深根植于黑龙江工程学院的文化土壤和历史传承,并不断开花和结出硕果。精心打造具有扎实专业功底,深厚人文素质,以及高尚精神追求的土木人才,土木人的实践探索将永无止境。因为要培养健全的、和谐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以及有益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人。

[1]龙翔.工程师伦理责任的历史演进[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22(12):64-68.

[2]杨叔子.谈谈我对“CDIO——工程文化教育”的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08(9):6-7.

[3]殷瑞钰,汪应洛,李伯聪,等.工程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肖峰.从魁北克大桥垮塌的文化成因看工程文化的价值[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8(5):12-17.

[5]王卉佳,沙砾,李迁.从系统科学角度来审视工程文化的内涵[J].科协论坛,2011(3下):187-188.

[责任编辑:陈 克]

Improving environment,cultivating talents-exploration of cultural educ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ZHANG Jia-ping,GUO Lei,HE Yan,ZHANG Wangleyuan,WANG Yi-qi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rchitecture,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50,China)

Based on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ivil engineering,educational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our institute,starting from the indispensability of engineering culture education,the harm of the modern narrow professional &technical education is pointed out.It concludes that engineers shall afford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as well as the lofty ambition in life humanity and personality;then,the civil engineering education also need firmly establish“a concept of system science,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culture education”in trinity;finally,the civil ideal,civil spirit,and civil features are expounded and summarized,and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being an elegant civil engineer is carried out.

civil engineering;culture;education;elegant

G64

A

1671-4679(2015)01-0077-04

2014-11-01

黑龙江工程学院201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JG2013002);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项目(交教研1202-81)

张家平(1964-),男,教授,研究方向:道路工程.

猜你喜欢
寒区土木工程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不同施肥处理对寒区苜蓿草地产量的影响
《广东土木与建筑》理事单位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浅析土木大数据的逻辑、内容和应用
守望
高原寒区野外驻训卫勤保障回顾性探讨
驻寒区某部士兵常见病调查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