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陈述性附加问句的语用功能及其句法体现

2015-03-28 07:18闫亚平
关键词:感叹句人际沟通句法

闫亚平

(复旦大学 中文系,上海200433)

一、引言

非陈述性附加问句,是指在非陈述句,即祈使句、感叹句和反问句后面附加上一定的“表疑部分”,如“好不好”、“是吧”等,而具有一定语用功能的附加问句。[1]换言之,非陈述性附加问句其实就是祈使性附加问句、感叹性附加问句和反问性附加问句的总称。因这几类下位类型的附加问句不仅在构成形式上与陈述性附加问句有很大不同,所具有的语用功能与陈述性附加问句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我们总称为非陈述性附加问句。比如:

(1)女同志适开口:“请你们到里间办公室谈好么?”(王朔《懵然无知》)

(2)赵秃子 ……哼!紧着干活还吃不饱呢!对不对?老虎!(老舍《王老虎》)

(3)陈白露 (回过头来)这有什么稀奇,我要是你的亲生女儿,你还会这么体贴我?你说是不是?(曹禺《日出》)

例(1)中的“表疑部分”“好么”附加在祈使句“请你们到里间办公室”之后,属于祈使性附加问句。例(2)中的“表疑部分”“对不对”附加在感叹句“紧着干活还吃不饱呢”之后,属于感叹性附加问句。例(3)中的“表疑部分”“是不是”附加在反问句“我要是你的亲生女儿,你还会这么体贴我”之后,属于反问性附加问句。

“形式——功能,本为同根;绿叶红花,相互映衬,缺一不可。”[2]31语言研究中形式与功能具有互文性和一定程度的对应性。在挖掘某一语言手段的语用功能时,也要注重分析其形式、结构上的特点,这样既有助于语用功能的充分挖掘,又能使人们认识到形式与功能的对应关系,从而更好地把握这一语言手段。因此,本文在对所搜集例证进行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试对非陈述性附加问句,即祈使性附加问句、感叹性附加问句和反问性附加问句的“人际沟通互动功能”和“语篇连贯功能”及其句法体现作一详细分析。[3]

二、祈使性附加问句的语用功能及其句法体现

(一)人际沟通互动功能

1.希求应允

祈使性附加问句的人际沟通互动功能主要为希望或请求听话人应允。这时,前面祈使句表达发话人的要求、请求、劝告和建议等,后面的“表疑部分”主要为“好不好、行不行、成不成、好吗(么)、不好吗(么)、行吗(么)、不行吗(么)、成吗(么)、不成吗(么)、好吧、行吧、成吧、怎样(怎么样)、啊、嗯”等。比如:

(4)我松开胡亦,像马一样毫无表情地说:“二位作家,等会儿行吗?……”(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5)他继续像个扮演白痴的蹩脚戏子连连发问,就差没流口涎了,“你们谈什么书呢?借我看看好不好?”(王朔《我是你爸爸》)

(6)王老虎 ……玉姑,饶了咱这一回行不行?(老舍《王老虎》)

(7)胡晓凤 翠珊,你别对我这样,行不行?……(老舍《桃李春风》)

(8)萍 (烦)我劝你,不要这样胡想,好不好?(曹禺《雷雨》)

(9)我求你了爸爸,您别老那么一副厚颜无耻的样子好不好?(王朔《我是你爸爸》)

(10)让我们再试一试好吗?一切都重新开始。他满怀希望地说。(毕淑敏《预约死亡》)

(11)方大凤 妈,让咱们都和和气气的过日子,不好吗?(老舍《方珍珠》)

例(4)、例(5)中发话人通过祈使性附加问句希望听话人应允前面祈使句所表达的要求,即“等会儿”和“借我看看”。例(6)、例(7)中的祈使性附加问句传达了发话人请求听话人应允其请求的功能,即“饶了这一回”和“别对我这样”。例(8)、例(9)中祈使性附加问句前面的祈使句表达发话人的劝告,后面附加“表疑部分”“好不好”来希望听话人应允其劝告。例(10)、例(11)中前面祈使句表示发话人的建议,后面附加“表疑部分”“好吗”、“不好吗”构成祈使性附加问句希望听话人接受其建议,即“让我们再试一试”和“让咱们都和和气气的过日子”。

2.调节语气

(1)弱化语气

由于祈使句本身是用于表达命令、请求、劝告、警告、禁止、要求等的句子,一般语气比较强烈。但通过附加上“表疑部分”构成祈使性附加问句却可以帮助发话人弱化语气,以向听话人委婉地传达其所要表达的意思。比如:

(12)周冲 你给太太再拿一个杯子来,好么?(四凤下)

周繁漪 (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们)冲儿,你们为什么这样客气?(曹禺《雷雨》)

(13)鲁四凤 (哀诉地)哦,大少爷,你别再缠我好不好?今天一天你替我们闹出许多事,你还不够么?(曹禺《雷雨》)

(14)陈先生 别,别!别再灌了行不行?灌醉了,连长回来又要骂人!(老舍《王老虎》)

例(12)中发话人周冲作为周家的少爷本可以直接使用祈使句以命令的口气让仆人四凤给周繁漪再拿一个杯子来。但由于其喜欢四凤,没把四凤当做下人,于是就通过一个祈使性附加问句“你给太太再拿一个杯子来,好么?”把命令转化成了请求。所以周繁漪才会问周冲“为什么这样客气”。可见,言语交际中祈使性附加问句可以发挥弱化发话人语气的作用。同样地,例(13)、例(14)中发话人本可以直接通过祈使句表达其请求,但由于其请求对听话人来说是不愿意去执行的,所以通过附加上“表疑部分”“好不好”、“行不行”构成祈使性附加问句来弱化语气,减少听话人的心理抵触情绪,以最大限度地争取听话人的应允。

(2)强化语气

言语交际中,祈使性附加问句也可以帮助发话人加强语气。比如:

(15)冬儿敲响板壁大声央求母亲送福子去医院,辣辣吼道:“别大惊小怪好不好?蛔下虫来不就结了!”(池莉《你是一条河》)

(16)我什么时候说你欠我了?你自己不要那么虚弱好不好?不要对自己的尊严那么敏感好不好?……(王朔《我是你爸爸》)

(17)王老虎 (不耐烦)得啦!你别

掉文了,行不行?……(老舍《王老虎》)

例(15)中冬儿求妈妈(辣辣)送弟弟去医院,但在那个穷苦艰辛的时代,发话人辣辣认为没有必要也没条件去医院,着急无奈之余通过一个祈使性附加问句“别大惊小怪好不好?”来表示对女儿冬儿的责怪,语气强烈。例(16)中发话人马锐在受到听话人马林生(爸爸)的一番委屈之后,通过两个祈使性附加问句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愤慨和对听话人的责怪之意,语气比较强烈。例(17)中发话人王老虎也是通过祈使性附加问句来表示对听话人说话方式的不满,语气比较强烈。而如果直接说成“你别掉文了”这样的祈使句,相比之下,语气马上就会减弱许多。

(二)语篇连贯功能:启动话轮

祈使性附加问句在会话中也发挥着一定的语篇连贯功能,可用来启动话轮,表示会话的开始。比如:

(18)陈先生 (又生一计)这样好不好?你也走,咱俩一道逃命!(老舍《王老虎》)

例(18)中发话人陈先生为了动员听话人马占元和他一起逃跑,用一个简短的代词“这样”来指代后面的祈使句,并把“这样好不好?”放在祈使句“你也走,咱俩一道逃命”之前,在希求听话人应允的同时,也发挥着启动话轮的作用,以引起听话人的注意,表示他开始说话了。

三、感叹性附加问句的语用功能及其句法体现

(一)人际沟通互动功能

1.求取核实

(1)让人证实有关的情况

感叹性附加问句可就前面感叹句所表达的情况来求取听话人的证实。这时其句法形式主要为“感叹句+‘是不是’/‘对不对’/‘是吧’/‘对吧’”等。比如:

(19)柳条儿 (见真要打,忙拦住铁牛)干吗?干吗?老虎跟我闹着玩呢!是不是,老虎?(老舍《王老虎》)

(20)孟小樵 甭伤心!在外边,你孤掌难鸣,斗不过他们。现在,你回到北平来了,我,三元,都会帮助你,不能再教你受委屈!是不是?三元。(老舍《方珍珠》)

(21)破风筝 您先别伤心,只要您肯好好干,我跟白老二不能看着您饿死!是不是?老二!(老舍《方珍珠》)

例(19)中王铁牛见到王老虎在追打柳条儿,就要来打王老虎。柳条儿为了不让他们兄弟俩打起来,就对铁牛说“老虎跟我闹着玩呢”,并通过感叹性附加问句来求取当事人王老虎对前面感叹句所表达情况的证实。例(20)、例(21)中发话人也分别通过感叹性附加问句来求取话语内容涉及的当事人对前面感叹句所表达情况的证实。

言语交际中,为了增强话语的分量和气势,发话人也会特意让有利于自己的一方来证实。比如:

(22)周巡长 我一天到晚老忙,哪有工夫下饭馆?

丁副官 干脆折干儿好了!你们作艺的比我们混官面的来项大的多!是不是?巡长!

破风筝 大家都不容易!(老舍《方珍珠》)

例(22)中发话人丁副官为了达到敲诈听话人破风筝的目的,为了增强话语的力量和气势,特意让自己的帮凶周巡长来证实前面感叹句所表达的情况,即“你们作艺的比我们混官面的来项大的多”,而不选择话语中涉及的另一位不利于自身利益的当事人即破风筝来证实。

此外,有时发话人通过感叹性附加问句表面上是求取听话人的证实,实则通过这一要求证实来委婉地表达对听话人的责备。比如:

(23)老虎 咱也这么想过,可是,换个地方,一来,没这里自由;二来,不能马上升排长;三来,嘻嘻!说实话,咱当兵就是为了要发点财,正式军队——

玉姑 (不等他说完,抢先接着)不能任你抢劫!是不是?(老舍《王老虎》)

例(23)中发话人玉姑故意不等听话人把话说完,通过一感叹性附加问句“不能任你抢劫!是不是?”表面上是寻求听话人王老虎的证实,实则是通过这一要求证实来警醒听话人,暗示其想法不对,委婉表达对其的责备。

(2)核实发话人的推测

发话人也可以通过感叹性附加问句让听话人对其根据观察或揣摩所得出的推测加以核实、确认。这时“表疑部分”主要由“是不是、对不对、是吧、对吧”等来充当。比如:

(24)宋爷爷 (一一地看她们)一看你们的神气,我就得说,你们都考上了!对吧?

余志芳 爷爷您的眼力不错!(老舍《女店员》)

(25)淑菱 这里有毛病,一定有毛病!二叔,你看是不是?

洗仲文 现在有好多靠不住的女人!(老舍《残雾》)

例(24)发话人通过感叹性附加问句来求取听话人对其观察所得的推测“你们都考上了”的核实。例(25)中发话人淑菱通过感叹性附加问句“这里有毛病,一定有毛病!二叔,你看是不是?”来求取听话人根据揣摩所得推测的核实。

有时,发话人使用感叹性附加问句表面上是寻求听话人的核实,实际上表达的是对听话人的责备、嘲讽等。比如:

(26)王利发 我知道!你既买我的好,又好去对娘娘表表功!是吧?(老舍《茶馆》)

(27)赵秃子 (跟上去讥笑)年头儿可真变了,乡下的大姑娘,如今也会讲自由啦!可惜我的官太小,人家瞧不上眼,要是我也当上了排长,还怕不也跟我在这儿谈知心话!(走向虎)你说是不是?王老虎!(老舍《王老虎》)

例(26)中发话人王利发通过感叹性附加问句“你既买我的好,又好去对娘娘表表功!是吧?”表面上是寻求听话人小唐铁嘴对自己推测的核实,实则通过这一要求核实来表达对其的责备和嘲讽,表明自己对他那一套小算盘早就看得一清二楚。例(27)中发话人赵秃子话语中使用的感叹性附加问句“可惜我的官太小,人家瞧不上眼,要是我也当上了排长,还怕不也跟我在这儿谈知心话!你说是不是?王老虎!”,表面上是寻求听话人王老虎对其推测的核实,实则间接表达了他对玉姑来找王老虎这件事的嘲讽。

2.寻求认同

由于感叹句本身表达了发话人强烈的感情,语气比较强烈,使得这种附加问句最常见的人际沟通互动功能为寻求听话人的认同。这时,前面感叹句表述的是人之常情的事理或不容置疑的事实或发话人认为正确的“道理”,“表疑部分”主要由“是不是、对不对、是吗(么)、对吗(么)、不是吗(么)、不对吗(么)、是吧、对吧”等来充当。比如:

(28)林辉 道路是弯曲的,前途是光明的!不管绕多少弯子,河水总得流到海里去!对吧?(老舍《春华秋实》)

(29)黄胖子 官厅儿管不了的事,我管!官厅儿能管的事呀,我不便多嘴!(问大家)是不是?(老舍《茶馆》)

(30)胡力庵 你笑什么呀?我说的是真话!咱们是老世交,你穷我阔,你有文才,我有家财,咱们要成了亲家,我告诉你吧,这一县都得属咱们管!你说是不是,大哥?(老舍《桃李春风》)

(31)卜希霖 顶好一分钟也不谈!我知道你的任务重要,可也应当体谅一位有病的英雄!是不是,同志?(老舍《西望长安》)

(32)王力 ……你别再以为自己只是个唱玩艺的姑娘,而要想自己是个顶天立地的新女子!对不对,珍珠?(老舍《方珍珠》)

(33)辛翠珊 ……你的工作是最有意义的,所以我帮助你也就有了意义!是不是?伯父!(老舍《桃李春风》)

例(28)、例(29)中发话人通过感叹性附加问句来寻求听话人对前面感叹句表述事理的认同。例(30)、例(31)中前面感叹句表述不容置疑的事实,后面附加“表疑部分”“是不是”来寻求听话人对这一事实的认同。例(32)、例(33)中通过感叹性附加问句就发话人自认为正确的“道理”来寻求听话人的认同。

而当句法形式为“感叹句+不是吗(么)”时,可用来表示强烈寻求对方的认同,甚至带有不容置疑的意味。

(34)诸所长 不能那么说,大叔!身体好,工作才能好,咱们都是给国家干事儿的!不是吗?(老舍《全家福》)

(35)栗晚成 我……我学过的东西都早忘干净了!我在大学还没毕业就去参军。当时我想:学业固然重要,可是参加解放战争更重要!不是吗?(老舍《西望长安》)

同样是寻求听话人的认同,例(34)、例(35)与例(28)—例(33)相比,语气就强烈得多,强烈寻求听话人的认同,带有一种不容置疑的意味。

(二)语篇连贯功能

1.启动话轮

会话中,感叹性附加问句可用来表示会话的开始,启动话轮。比如:

(36)柳条儿 (很快的由磨盘后跑出来)我说是不是?到一块儿准又打起来!

你们这两个小子都吃了什么啦?我问你们!(老舍《王老虎》)

例(36)中发话人柳条儿把“表疑部分”“我说是不是?”放在感叹句“到一块儿准又打起来”之前,以此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启动话轮,表示她要开始说话了。

2.润滑话轮

感叹性附加问句也可以用在发话人陈说的中间,增强话语的互动性,润滑话轮,推动会话不断向前。比如:

(37)小贩 (看着怪可怜,动了善心,走上去故意向孙兜生意而打岔)排长,你老拿盒烟抽吧!审犯人也得提提精神!是吧?六爷,瞧你老跟马老总都已经有点乏啦!

例(37)中发话人小贩在陈说部分的中间使用了一个感叹性附加问句“审犯人也得提提精神!是吧?”,表面上是寻求听话人的认同,但实际上并不等待或者确切地说并不需要听话人的回答就继续陈说下面的内容。所以,这一感叹性附加问句实则发挥的是增强话语的互动性、润滑话轮的作用。

3.自然而巧妙地引入第三方

通过感叹性附加问句,发话人可以达到自然而巧妙地引入第三方的目的。比如:

(38)张乐仁 对!根儿就在这里。咱们知道了这个道理还不够,要让大家伙都知道才行!大伙儿都明白过来,就能有力量!梁师傅,您说对不对?(老舍《春华秋实》)

(39)辛水寿 力庵,我没跟你要钱啊!这(指兄)是我的亲哥哥!我跟他要钱是应该的!大哥,你说是不是?(老舍《桃李春风》)

(40)孟小樵 我完不了!向三元也完不了。以前,他在侦缉队里,后来他当特务,日本人在这儿的时候他也当特务,国民党回来他还是特务;以后,共产党来到,他说不定还要再升一步呢!是不是?三元!(老舍《方珍珠》)

例(38)中发话人张乐仁通过感叹性附加问句在寻求比较德高望重的梁师傅认同的同时,也自然而巧妙地实现了把其引入到当前的交谈中来的目的。例(39)中发话人辛水寿通过感叹性附加问句“我跟他要钱是应该的!大哥,你说是不是?”在寻求话语中涉及的当事人认同的同时,也自然而巧妙地把其引入到了当前的交谈中来。例(40)中发话人孟小樵话语中使用的感叹性附加问句在求取当事人向三元认同的同时,也实现了把其引入到当前的交谈中来的目的,以壮大其话语的力量和气势。

四、反问性附加问句的语用功能及其句法体现

(一)人际沟通互动功能:寻求认同

反问性附加问句由于其前面是用反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意思,从而着重强调其所要表达的内容,所以整个问句所表达的人际沟通互动功能主要为寻求听话人的认同。这时,句法形式主要为“反问句+是不是/对不对/是吧/对吧/啊/嗯”等。比如:

(41)唐铁嘴 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你说对不对?(老舍《茶馆》)

(42)辛永年 没有困难,怎能见出咱们克服困难的本领呢?是不是?(老舍《桃李春风》)

例(41)中发话人唐铁嘴通过一个反问性附加问句来寻求听话人王利发对前面反问句所强调内容的认同,语气比较强烈。例(42)中发话人辛永年通过反问句来强调:正是有困难,才可见出咱们克服困难的本领。并通过反问性附加问句来寻求听话人刘习仁的认同,语气较坚决,含有不可辩驳之意。

(二)语篇连贯功能:自然而巧妙地引入第三方

反问性附加问句在语篇连贯方面主要发挥着自然而巧妙地引入第三方的功能。比如:

(43)“你是工会副主席,应该起带头作用,你都不参加,谁还肯参加?是吧?阿英。”(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例(43)中发话人钟珮文为了动员大家加入合唱队,通过这一反问性附加问句来寻求在场的当事人阿英认同的同时,也发挥着将其巧妙地引入到当前交谈中来的目的。

五、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可看出祈使性附加问句、感叹性附加问句、反问性附加问句所发挥的语用功能与陈述性附加问句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且不如其全面、多样。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这些非陈述性附加问句的使用频率较低。当然,这种语用功能上的不同在句法形式上也有着较鲜明的反映。

[1]闫亚平.汉语附加问句的句法特征——基于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4(5):42-50.

[2]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功能·称谓·性别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闫亚平.现代汉语附加问句的句法形式与语用功能[J].语文研究,2015(3):44-50.

猜你喜欢
感叹句人际沟通句法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低年级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研究
感叹句
我有话要说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感叹句
影响临床护生沟通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人际沟通技巧在对台传播中的运用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