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总目录

2015-03-28 07:18
关键词:文学研究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总目录

第1期

本刊特稿

於可训 论文学批评的主体及其实践活动

1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李彦姝 诗性与魔性的互照——知青文学中的生态书写

18

杨华丽 李超之死及其意义挖掘

25

周银银 复杂的缠绕——鲁迅与槐树的渊源关系探析

33

新时期文学研究

李永中 魂归何处——当下小说中青年的思想构成

38

姚 亮 吊诡的尊严——解读《玉米》的女性形象

44

新诗研究

陈素英 从记忆文学看《海绵的重量》

49

邹建军 论诗的内质与外形问题——以陈有才近作为个案

56

李俏梅 尚未消失的风景——论黄礼孩诗歌中的自然描写

62

张经洪 日常生活语境下的诗性光辉——关于杜青诗歌的“私人化”写作

68

古代文学

胡 燕 论苏颋制敕新变与唐文演变之关系

73

梁 艳 “《易》尚随时”观对白居易思想和创作的影响

78

陈晖莉 晚明文人山水欣赏观演变探析

84

哲学研究

陈 鑫 公孙龙《指物论》诠释与今译

89

周黄琴 论觉浪道盛的“以儒解庄”思想

94

语言研究

杨遗旗 黎语核心词:“女人”、“男人”、“人”

101

张松才 胡 伟 “又A又B”框架构式研究

110

翻译研究

杨国华 从不定点理论对比分析《狂人日记》的四个译本具体化策略的

异同

117

贾立平 现代汉语双音化对翻译的审美诉求

123

教育与教学研究

周德艳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

127

李雨桐 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132

会议综述

周 娟 贾 倩 “全球视野中的中国文学:创作·批评·研究高峰论坛”综述

137

彭兴滔 “左翼文学与历史背景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41

第2期

本刊特稿

黄雅莉 李渔自然审美观中的物我关系——以《闲情偶寄·芙蕖》为论

1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牟利锋 “历史的态度”与“艺术的态度”——胡适、王国维文学批评方法之异同

16

周逢琴 新剧“中兴”:甲寅还是癸丑?

21

宫 立 陈敬容集外文三篇

25

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刘东玲 论丘东平的文学创作

29

杨剑龙 荀利波,等 历史小叙事中的温情记忆——程小莹长篇小说《女红》研讨纪要

34

张 欣 黄土地上的黑风景——论杨争光的小说创作

40

蔡郁婉 莲花幻路:救赎之途——论安妮宝贝《莲花》中的救赎主题

48

文学新视角

马 静 陈国恩 《色·戒》的叙述话语转换——比较张爱玲与李安的阐释模式

53

王 莉 讲述政治·批判现实·确立日常生活——80年代小说婚姻故事讲述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嬗变

58

赵孝悌 《白鹿原》叙述语言新探

63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马〕李树枝 “来回”马来半岛与中国大陆——论杜运燮诗作之马来半岛空间书写与蕴涵

70

罗克凌 中国现代作家笔下的“南洋”风景:风候、山水与森林

75

文学研究新著评介

李新宇 揭示乌托邦神话的奥秘——序林霆《被规训的叙事——十七年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研究》

81

王瑞瑞 开拓散文理论研究的新维面——评颜水生《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转型》

84

外国文学

杜雪琴 《小艾友夫》的伦理之维与哲理之思——以大海峡湾为中心

88

孙梦天 安吉拉·卡特超童话故事中的性别解构

94

生态文明

王学荣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生态意蕴——基于马恩文本的学理性分析

100

孟 剑 孙爱东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生态环境研究——以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为例

105

经济与管理

吴学品 李骏阳 农村消费的流通环境效应——基于海南、江苏等四个省市的农村调查数据

110

陈丽琴 张秀伟 黎族民族旅游中的地方性知识与女性旅游精英的成长

117

语言研究

段曹林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唐诗修辞概观

122

赵亚男 符史涵 “上/下”的不对称性及认知分析

130

艺术研究

丁聪辉 从渊源流变看原生态广场舞的美学特征——以闽南“拍胸舞”为例

138

钟海北 城市综合体建筑美学意义初探

141

第3期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陈红旗 底层叙事与民族认同:1930-1937年间的左翼小说

1

王智慧 论左翼文学精神及其流变

14

鲁迅研究

曹清华 编辑出版活动对鲁迅文体的影响

18

王初薇 科学的人文品格:论鲁迅的“立人”科学观

23

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雪漠研究

张 凡 党文静 生命质感和灵魂超越——评雪漠的《野狐岭》

29

宋登安 雪漠及其两次“超越”

36

陈彦瑾 雪漠《野狐岭》中国作家协会研讨纪实

41

散文研究

黄增喜 慢,作为自然的节律——论刘亮程散文的生态意义

52

常恺蓉 汪曾祺散文的“自然之趣”

59

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

孙德喜 论叶橹的诗歌批评

62

赵 旭 龚鹏程对《中国小说史略》批评之探析

68

古代文学

祝秀权 论 “主文谲谏”的周代献诗

73

张美娟 唐代西域赋的主旨与创作模式

82

徐文翔 明代中后期文学世俗化中的民歌因素

87

哲学研究

黄 斌 反生产力问题研究

94

林晓希 《药地炮庄》:意不在庄——以《内篇·逍遥游》为例

100

历史研究

郭培培 宋代游民群体形成原因探究

104

杨丽容 荀铁军 论清代康乾时期岭南社会的士风——以何梦瑶为例

109

文献研究

张兴吉 《关于日本人海外活动的历史调查:第29卷——海南岛篇》述论

116

张俊之 中古汉语视野下的日藏王羲之《大报帖》

123

教育与教学研究

毕 诚 主动面向世界——中国教育改革开放新起点

128

唐 文 程建伟 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模式的解析与重构

134

会议综述

王习明 李飞虎 何化利 农村土地制度与中国道路——首届“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中国农村发展论坛”综述

139

第4期

本刊特稿

张 炯 论文学的人民主体性

1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王卫平 范译鹤 张天翼、沈从文都市讽刺小说比较论

7

鲁宇征 刘 勇 英美意象派对中国新诗理论的影响

13

汤志辉 关于老舍在齐鲁大学的几则新材料

20

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朱崇科 沈从文《月下小景》重读——兼及鲁迅《故事新编》

24

周和军 论《致无尽岁月》中的“汉味情结”

32

常智奇 真实永远是小说美学的第一要素——谈杨少衡先生四篇小说的艺朮局限

36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池雷鸣 史料拼贴与历史书写——以几部加拿大新移民华文小说为例

41

宋晓英 《纸爱人》多重意义上的存在主义解读

46

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

廖太燕 再评胡先骕——兼论现代文学批评史的重写

50

王福湘 “双百方针”的历史回顾

55

文学研究新著评介

金 星 杨洪承 发现、阐释与重估——评李宗刚《中国当代文学史论》

59

王士强 寻索先锋文学的精魂——评张立群《先锋的魅惑》

64

魏文文 现代中国文学的海外行旅——评杨四平《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

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68

古代文学

范允龙 刘 枫 先秦幽默文化探赜

73

薛 泉 李东阳与台阁体

79

外国文学

邱 艳 曾宪文 道德自律与自救的价值追寻——论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伦理叙事

84

宋虎堂 论《新寒士街》中的隐含作者

91

海南文史

符和积 海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构成、发展与特性

96

曹 量 王育龙 海南岛发现古代铜鼓述略

107

政治与法律

何华征 论数据化民主进程中的电子政务与微博问政

113

赵宜凯 肖 祥 西部民族地区政府生态安全责任的运行机制研究

118

艺术研究

于 丹 论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文艺神祇

123

简贵灯 从“曲论”到“剧评”——戏曲批评的一种流变与生成路径

127

侯胜川 当代武术生产中的暴力美学现象探析

133

教育与教学研究

朴联友 师范院校思政课强化德育效果的探索与实践

137

刘 田 论声音色彩情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41

第5期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许祖华 鲁迅小说中意蕴及修辞各异的“我”的抒情话语

1

刘永丽 作为符号与隐喻的汽车——现代文学中的汽车书写

12

刘衍瑞 后革命时代归来的张爱——意识形态转变与八九十年代张爱玲的复出

19

新时期文学研究

徐 勇 回避历史与走向传统——寻根作家题材转变的文学史意义

24

张慧敏 中国民间话语再生论——读解莫言《生死疲劳》

32

张 毅 舞台人生与人生舞台——毕飞宇《青衣》中戏子的身份与认同

39

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

宁丽萍 批评·理念·话语权——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左翼批评话语生成透析

43

方图欢 吴 杰 当代创作与研究者文化身份的焦虑与确认——第四届中国新锐批评家高端论坛综述

51

文艺理论

王 伟 现实主义:旧形式与新可能——论詹姆逊的现实主义观

59

廖述务 理论资源与文学理论体系建构的深层危机

63

艺术广角

沈嘉达 家国情怀与个人伦理——叶问系列电影的比较分析

67

凌 逾 跨媒介整合艺术——港派麦兜与台派几米

72

海南文史

陈昌云 丘濬文学成就论

81

黄淑瑶 神圣的消解与自我的迷失——从黎族文身诸说看文身女性角色演变

88

南海区域研究

李洁宇 “基线”研究及南海争端中的“基线”因素

96

汪树民 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的对抗及原因分析——以阿基诺三世上任以来为例

103

政治与法律

唐欣瑜 我国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利救济方式研究

111

谢 丹 试论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

115

教育与教学研究

冯春萍 大学章程与依法治校——以民办高校章程建设为视角

121

向 婕 杜秀君 初中英语教师家庭作业设计观调查研究

126

书 评

孙 民 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道路——评韩庆祥《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130

吴礼权 唐诗修辞的境界与唐诗修辞研究的境界——评段曹林《唐诗修辞论》

136

钱浩君 传播学视野下的平衡的张力——论曾庆江《媒体平衡论》的三大学术特色

141

第6期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杨 义 20世纪文学全史论纲(上)

1

翟永明 历史变革中的褶皱与暗影——贾平凹《腊月·正月》中的大众形象分析

29

新时期文学研究

兑文强 历史的文学书写或一种新史传文学——阿来《瞻对》的文体学分析

36

刘茉琳 拒绝遗忘的疼痛 永不愈合的伤口——论郭小东《1966的獒》

42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赵国泰 《武陵王》诗话

49

冯清贵 诗性乌托邦——论孙春平小说的理想主义建构

59

文学研究新著评介

蒋进国 观念史:现代文学史的崭新书写方式——评王本朝《中国现代文学观念与知识谱系》

65

王云霈 刘进才 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拓展——评金宏宇《文本

周边——中国现代文学副文本研究》

72

古代文学

孙 培 “当其意”与“解其诗”——明清诗歌的主观阐释思维与方式

75

刘 丽 论清初汉官的“南方情结”

79

哲学研究

高 兵 《大学》修齐治平与中庸思想

84

罗 彩 试论郭象“名教”的内在结构

88

生态文明与生态省建设

赵光辉 杜明娥 杨英姿 关于“人文海南”建设的几点思考

94

余中元 高铁对海南旅游用地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研究

99

语言研究

蔡激浪 彭明珠 海南黎语量词研究综述

103

李清桓 邹 岚 海口闽语线条语义量词“线”“桠”“目”等

理据与用法浅析——兼论与黎语、现代汉语等比较

109

翻译研究

刘永杰 许悦萌 浅析文本类型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114

赖德富 外宣翻译的非线性适应与选择过程研究

118

艺术研究

张志峰 秦腔脸谱四大谱式演进述论

124

王素芳 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热播后的冷思考

131

教育与教学研究

沈胜林 沈胜刚 大学生领导力及其发展动态述评

136

刘泓序 刘和忠 我国青年进取精神的时代特征

141

第7期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杨 义 20世纪文学全史论纲(中)

1

刘启涛 守成·反思·拓展——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博士论文30年

20

新时期文学研究

王素霞 渴望升起——论叶兆言《很久以来》的“历史”与“虚构”

29

张永健 爱的大蠹 恨的丰碑——《我知道风儿向哪个方向吹》序

34

邢孔史 回归故土——评黄海星组诗《在一个叫嘉积的地方生活》

39

穆旦研究

蒋永影 穆旦诗歌中的中西因素辨析

44

魏 巍 放逐与怀乡、归回与失丧——试论穆旦诗歌中的基督教因素

51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尤作勇 都市表象下的原初诉求——论白先勇的台北都市题材小说创作

55

徐 旭 《暗恋桃花源》中的三重互文

59

文学研究新著评介

陈 辽 华文文学独特风景线的呈现——评方忠《雅俗汇流》及其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64

朱献贞 为文学正名 为批评定位——评贺仲明《重建我们的文学信仰》

67

粟 超 多维视野下的纯文学谱系建构——论毕光明《纯文学视境中的新时期文学》的三种研究维度

72

古代文学

宋 健 陈子龙“庄屈善怨”说述评

75

王美伟 《四库全书总目》与《人间词话》词论之比较

80

政治与法律

裴建国 政府采购法制建设

86

许戈雷特 浅谈我国政府采购信息公告制度的完善

90

经济与管理

李云海 公共财政支持下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探究

98

于 瑾 刘晓文 服务质量审计实施模型及其在高接触型服务企业中的应用

104

符青松 关于我国城镇化的内涵

109

南海区域研究

贾庆军 “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海区域秩序的建构——一种历史的启示

114

郑泽民 近年来越南南海政策与作为评析

121

语言研究

潘晓军 胡承佼 “不要说”与“不用说”的共时变异与历时发展

126

刘 燕 “那么大”的语义模糊与歧义分析

132

教育与教学研究

谢彦波 论“智”的儒家传统价值及其当前道德教育意义

137

林 静 语篇在英语阅读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142

第8期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杨 义 20世纪文学全史论纲(下)

1

陈思广 问题设计与大二中国当代文学阅读教学——以谢冕、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为例

24

抗战文学研究

吴 辰 房福贤 从《说倭传》看中国抗战文学的甲午源流

31

王学振 左翼作家的抗战书写——以空袭题材为例

38

新时期文学研究

晓 苏 论当代小说中的粗鄙语言

46

唐诗人 脸面叙事的深度模式——以陈希我小说为例

54

刘巧莉 人鬼两界的精神寓言——论王十月《米岛》

60

文学研究新著评介

王 彬 审美范式视野中的新诗转型研究——评吕周聚《中国新诗审美范式的历史转型》

64

宋学清 新世纪中国批评伦理的重建——兼评张丽军《“当下现实主义”的文学研究》

68

外国文学

陈文玉 《嘉莉妹妹》是一部自然主义作品吗?——存在主义视角下的《嘉莉妹妹》与嘉莉的“美国梦”

72

周丽敏 王文霞 生态批评视阈下的莎翁《暴风雨》

78

哲学研究

宋 涛 论尼采重复思想的当代价值

83

胡志刚 论尼采对柏拉图主义世界二重化的批判

88

性别研究

戴锦华 失踪的母亲:电影中父权叙述的新策略

94

王志华 励志还是加压——由“超能广告”看当前中国职业女性的生存境遇

108

语言研究

冯青青 基于调素理论的普通话轻声调值分析模型

114

郭奇军 “就你X”的意义类型与话语推理机制

119

王 慧 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对情绪词的释文探析——以“愉快”类情绪词为例

125

教育与教学研究

关世民 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语言模因表征机制研究

130

舒晓兰 试论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36

邓百意 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探析

139

第9期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张 均 “胡风派”与《文艺月报》的前前后后

1

章 涛 “十七年文学”城市书写的不同路径及其内在矛盾

9

梁丽芳 加拿大汉学:从亚洲系、东亚图书馆的建设以及

研究生论文看中国文学研究的蜕变

19

寻根文学研究

熊修雨 三十年来话寻根——论寻根文学的意义

25

孙 莹 “文化”命题下的形式新探——寻根文学创作论

32

新世纪小说研究

刘 煦 新世纪“反右”题材小说的三种倾向

41

路文彬 小城里的中国人生——吴子长中篇小说集《逃离》序

45

新诗研究

陈 卫 找寻路上风景 探究合理路径——沈奇1980年代以来的诗论与诗歌写作

48

姚则强 “你”是“我”的眼——杜青论

55

晏 亮 陈 炽 由《新诗集》和《分类白话诗选》看早期新诗翻译

与创作

61

文艺理论

简圣宇 巴赫金的寄托和民间文化的局限

66

王 伟 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与美学研究——当前中国美学界论争的批判性考察

74

潘吉英 误读·还原·参照·融合·对话——论结构主义在中国的接受路径

8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刘华初 唯物史观视角下的生态真理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88

梁玉琴 弘扬科学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93

陈 颖 申明远 邓小平反腐败斗争思想论析

96

历史研究

张兴吉 抗战胜利七十年来海南抗战史研究综述

100

熊 斌 抗战时期消费合作社联合社研究

106

陈 力 战时滇缅公路的中美角力——基于“滇监会”改组风波的视角

111

教育与教学研究

宋爱芬 盖笑松 余咏梅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黎族儿童入学

准备的影响

118

宋婧婧 早期对外汉语教材《语言自迩集》语体研究

125

杨云升 “一带一路”建设与外语人才培养

130

于 舸 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创新

135

书 评

阮 忠 历史与人生在疏证与校注中变得厚重——陈志平、熊清元《金楼子疏证校注》评述

139

刘 亮 将唐代文学研究推向深入的创新力作——评卢燕新《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研究》

143

第10期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刘克敌 沿着鲁迅的道路——对王瑶与陈平原之学术研究的不完全考察

1

傅修海 瞿秋白文艺“新社会”视野及局限

7

宫 立 熊佛西与王统照关于中华戏剧改进社的通信

11

蔡 东 袁洪权 底层隐没与家国重构——从艾芜对《百炼成钢》第十三章的“删改”谈起

16

影视文学研究

陈旭光 王一川 等 “北大学人电影研究自选集丛书”首发式暨

“北京大学的电影研究”研讨会纪要

26

王梦秋 任茹文 从小说到电影——《活着》中土地意象的电影符号转换

36

欧孟宏 论中国左翼电影的起源

41

学者研究

陈夫龙 朱德发的“1980年代”

51

赵启鹏 诗、思、史的完美融合——论朱德发人本主义、 理性精神及其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王国的构建

56

文学研究新著评介

周维东 “重述历史”的价值与意义——评杨华丽《“打倒孔家店”研究》

63

木 风 文艺学创新与文艺学者的心路历程——读方守金《文艺学与民间情怀》

65

唐 定 开拓与创新——评《何建明评传》

69

古代文学

王 尔 进与退、外与内的轨迹——杜牧诗文中的“山东”与“关中”

71

李秋菊 程式化与灵活性的统一——论清末民初时调(小曲)曲词的特征

78

外国文学

丁 琰 余炯枚 精神分析视野下的爱情心理与经典阐释——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为例

87

曾 丹 他者形象的颠覆——小说《福》中星期五身份解读

91

哲学研究

李晓龙 蒂里希论“正义是存在之形式”

95

梁 忠 “真际”之“有”的方法论困境

100

经济与管理

毕普云 赵 丽 海南房地产投资贡献率研究

106

裴广一 浅论管理哲学的出场路径:从主义之争到创新管理

110

政治与法律

梅献中 试论环境保护政府动员型公众参与——以APEC蓝为例

115

任帅军 论法律评价中的法治精神与法治文化

121

语言研究

谢俊涛 双音节轻声词的声学特性研究述评

128

张 恒 关于“离”引导时间点的用法

132

教育与教学研究

张 林 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功能的异化表现及其应对

135

房 娟 海南义务教育辍学学生现状调查研究

141

第11期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陈红旗 批判、讥嘲与揭露:1927-1930年间革命作家的杂文创作

1

李 静 “看/被看”模式下的作家性别化创作论

8

刘长华 鲁迅称冯至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又一辩考——立足于中国神话思维与冯至诗歌的叙事时空意识

13

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倪厚玉 周 宁 论曹文轩的文学观

19

刘继业 《日夜书》:向感性、诗意和文学性的谨慎回归

24

唐利群 《狼图腾》:生态政治与强权想象

31

经典重读

程小强 祥林嫂的“罪与罚”——《祝福》的另一种读法

37

夏楚群 临界境遇下的忏悔与救赎——重读《古船》

43

新时期文学研究

王金胜 “现代化”想象与现实塑形——“改革小说”的现实书写与意识形态

49

苗思露 文画同源 以墨为魂——汪曾祺作品中的绘画美

56

文学研究新著评介

胡梅仙 沉稳叙事 人史互证——读吴定宇《守望:陈寅恪往事》

63

郭 涛 影像研究的理论自觉:文化编年与时代互文——评陈旭光《影像当代中国:艺术批评与文化研究》

68

古代文学

赵运涛 李 婷 海南岛古代“游记”的视野拓展

75

范明英 巴渝竹枝词的雅俗文化互动研究

7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杨 晶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治理的思想及其启示意义——与诺曼·莱文商榷

84

王增智 党内整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传统”的重要途径

91

历史研究

贾未舟 略论晚明第一代儒家天主教徒

96

崔一楠 赵 洋 试论建国初期土改运动的多质性——以四川绵阳为例

102

新闻与传播

郑 恩 王昊轩 新媒体传播权利运动——基于“国家-市场-社会”的视角

108

李雪聪 《光明日报》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以“光明调查”栏目(2013-2014)为例

115

翻译研究

马海燕 论旅游文本信息翻译的层面性——以雷琼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宣传翻译为例

122

李双梅 曾传生 也谈生态翻译三维原则——以海南特色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为例

128

教育与教学研究

方晓斌 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134

崔 燃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引入地方音乐资源可行性对策探析

141

第12期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日〕杉野元子 北京的骆驼祥子与香港的骆祥致——1962年香港影片《浪子双娃》考

1

禹权恒 “民国机制”与鲁迅的言说空间

7

宋颖慧 论延安文学中劳动英模形象的创构

11

当代文学制度研究

曾令存 近二十年来当代文学制度研究

17

毕 海 中国当代文学出版制度的建立与沿革

26

新诗研究

张文民 信手拈来成“经典”——从选本看卞之琳《断章》的阅读接受

32

游迎亚 早期新诗选本的诗体辨析

40

吴 昊 当代诗歌细读的可能性——评洪子诚《在北大课堂读诗(修订版)》

46

海南文艺研究

汪 荣 族群文化、现代性遭遇与地理的想象——王海小说中的南方诗学

51

李 音 字的世相——谈梅国云“笔外意象”

57

文学研究新著评介

丁 帆 重新建构文学精神资源的理性思考——《象征行为与民族寓言——17年历史剧创作话语形态论》序

61

杨洪承 努力揭示真正的现实精神——《象征行为与民族寓言——17年历史剧创作话语形态论》序

64

温潘亚 《象征行为与民族寓言——17年历史剧创作话语形态论》前言

67

古代文学

张浩文 陈海燕 中国古代小说的“拟史化”倾向

71

邹 欣 譬喻论诗——论叶燮《原诗》的说诗方式

76

外国文学

郑朝琳 《黄色墙纸》的女性哥特解读

82

严晓驰 《海的女儿》中的女性成人礼探索

88

哲学研究

姬海涛 批判与重建:罗尔斯契约论思想探析

93

王志强 “自恋”的出场澄清——对弗洛伊德“自恋”理论的文本考察

99

政治与法律

崔汪卫 商业秘密立法保护相关问题研究

105

刘 政 试论我国现代假释制度的法理重塑

112

吕 量 当前国家公务队伍从政道德建设机制研究

118

语言研究

闫亚平 非陈述性附加问句的语用功能及其句法体现

122

杨遗旗 论汉语音乐性和词体起源

128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总目录

133

猜你喜欢
文学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我们需要文学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对“文学自觉”讨论的反思
文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