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效教学为目标,深化高职课堂教学改革

2015-03-28 11:19代相龙孙克松
关键词:有效性院校高职

代相龙 孙克松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新世纪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培养了无数的职业应用型人才,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大众化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后工业化阶段向信息化转型,我国高职教育必须要从外延与内涵上进行整体提升。教育部2003年在各高等院校启动了相关教学改革工程,以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十几年已过,它取得的成效甚微。高职教育要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职课堂教学亟待转型的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介于学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之间,这就决定了其在教学理念上,要以服务为核心;教学内容上,要以就业导向为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产学研结合为根本。当前,高等职业课堂教学中脱离实践应用的“满堂灌”、“填鸭式”方法依然存在,这种重理论知识的机械式教学方法严重地损害着高职教育质量。[1]温总理于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使其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无论愿景多么美好,倘若我们不注重高职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那么它将很难实现。高职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有效性,采取有效性教学方式,让教学与人才培养实现共鸣式发展。

二、制约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瓶颈

我国当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已是不争事实,阻碍其提高的不利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教学专业化程度不够高

高职院校是人力资源集中的领域,教学质量的关键取决于师资水平的高低。高职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师教学专业化程度密切相关。高职教师如果没有接受系统而正规的师范教育和教学能力的专门训练,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信息就难以转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2]教师的能力不仅仅体现于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和科研能力,而且体现在教师掌握教学原理及技能的能力。从提升高职教学水平、培养人才方面考量,高职院校吸纳新青年教师仅凭学位“取人”的政策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二)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根深蒂固

高职院校由于在教学理念层面对“高职”二字定位不准,导致其在教学层面与普通高等学校区分度不高。高职教学“保姆式”教学仍然占据主流,教师依然延续旧式方法将上课做成自己的单人“脱口秀”。本该理论、实操兼顾的综合评定教学方式,却依然绕不开以卷面成绩论高下的怪圈。教学现代化,从本质上说乃人的现代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主体性,要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教学的初衷是让学生凝聚知识没有错,错在未能正确理解“教师责任‘授人以渔’”。

(三)课堂教学环节间缺乏合理沟通

高职课堂教学过程可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在通常情况下,高职教师会在课前准备好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料(PPT、教案等),做好备课;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慷慨激昂地加以讲授;课后,教师为巩固教学成果,会进行课外作业的布置、论文的撰写或者科学研究等。乍一看,这样的教学设计没有什么问题。可是,问题恰恰就出现在上述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的反馈沟通上。通常教师要么对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和任务不进行反馈,要么含糊而过。美国学者哈蒂在进行大数据分析后,得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十大因素中,排第一的是反馈。课堂教学缺乏正确反馈,无疑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重大缘由。

(四)信息化教辅工具应用程度偏低

身处信息时代,数字化的教学资源虽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资源,但是其在高职教学过程中所居地位已然越发突出。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资源正改变着课堂教学中信息记录、呈现的方式。[3]以“数字”提升教学质量不能只是一句口号,“电子书包”、“MOOC”、“国家精品课程”等系列教育平台的建设,既然为我们开展有效教学提供了极佳环境,我们要好好把握。众所周知,当前的好多高职院校课堂教学难见甚至不见“信息化教学”的身影,单纯打开电脑放映PPT真不能称之为“信息化教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及熟练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以有效教学为目标进行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一)专业性与实操性相结合原则

为确保高职院校“教书育人”基本目标的达成,我们必须要提高高职教师的从业门槛,严格高职教师专业标准,对其教学资格、条件、师德等做出详细规定。只有进行过专门化教学训练的专业化教师才能确保育人成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很明确地主张要通过信息技术支撑工学合作的方式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会理论教学仅是教师能力必备的一方面,高职院校的特质决定了它的教师实践动手能力也不能弱。唯此,高职学生才能个个“德才兼备”。

(二)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则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既是高职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性原则,又是教学有效的保障性原则。对待教学,我们既要秉持科学探索的原则积极找寻教学的一般普适原则,又要明白教学乃是科学把握人跟人之间依赖情感、兴趣、需要、价值等进行的互动交流过程。根据上述原则,良好的教师应该既能够恪守教师规范,掌握教学技巧,又要个性鲜明、情感丰富。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均可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根据学科性质、教学原则、学生身心特点等来选择教学方法,进行创造性教学;教师讲授过程中,可以通过感性化、节奏化的讲解使学生上升至理性认识的高度。

(三)时代性与独创性相结合原则

高职培养的人才终究要迈入社会,其必然要符合社会所需,符合时代所求。依当前社会及教育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革新理念,坚持时代性与创新性的教学原则。随着社会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高职课堂教学必须要整合数字信息技术、资源来改革教学方式,创设高职信息化模式。伴随国家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职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也必须主动寻求改变,转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高职培养的人才才能在市场经济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提高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以有效性教学为目标的高职课堂教学改革才能够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成才比例,提高职业人才数量。要提高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们不能盲目行动,要讲求策略。

(一)以有效性教学为目标的教学师资改革

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因素不容忽视。教师的自身素质决定了高职人才培养的高度。当前各大高职院校选聘的入职教师虽大都接受过入职教育,但是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能力方面的考量因素远远不够。对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要加大改革力度。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对师资结构的优化,高素质教师的大力度引入等方式来完善教学师资队伍。理想的师资形态是队伍结构合理,成员专业知识扎实,高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丰富。

(二)以有效性教学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改革

欲提升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离不开课程体系的创新性建设。综合社会、学校、学生等各方因素重组课程,使其呈现开放性、适应性。根据高职院校各专业课程的差别,对课程结构进行综合化和模块化设计。建设精品课程,并以此为导向实现课程体系与有效教学的有机融合。课程开发还离不开与学生学习实际的密切联系,唯此,才能提升高职学生学习的参与度。针对传统高职课程“难”、“繁”、“偏”、“旧”的弊端,以有效性教学为目标结合时代及学生特性、采取有效措施重构合理化课程体系。

(三)以有效性教学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改革

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实现由“教师主体性”、“学生主体性”思想向“师生主体间性”思想的转向。以此为基础,师生间的有效合作和交流才能比较方便地实现。高职课堂教学要广泛开展课程理论及实践探索研究,深化专业教学工作。依据课程专业及学生特点,集合时代信息技术认真选取适合的教学理论、方法灵活施教。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将所学会运用的能力,切实提升高职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以有效性教学为目标的评价标准改革

高职课堂教学要积极调整以“教师中心”或“知识本位”的传统评价价值取向。通常,课堂教学评价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需求,只重视教师教学任务完成状况的评价。如此这般,我们无从知晓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情感等方面发展状况。要想有效应用评价这个“指挥棒”,重构高职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越发迫切。有效的评价标准,不仅要针对教师的教学任务,也要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需求及教师教学反馈。建构高职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务必要做到科学化、可操作化,如使学生受益的“终端评价”就不失为一好的评价方式。

[1]张俊龙.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2):161.

[2]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9-60.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四次专题新闻发布会热点话题摘录[J].教育发展研究,2010(5):1-11.

猜你喜欢
有效性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