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时代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

2015-03-28 18:52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虚无主义思潮微信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教学部,福建 漳州363000)

一、问题的提出

2015年4月,著名主持人毕福剑的一段视频在网络中广泛传播。视频中,毕福剑以侮辱性词汇公然诋毁党的领袖和革命历史,引发社会的强烈愤慨。随后,央视发表声明,指出毕福剑的言论已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并作出严肃处理。时隔3个月后,该事件带来的舆论风波已逐渐平息,但由此暴露出来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值得全社会加以深思和警惕。

近年来,各种言论充斥互联网、出版市场和荧幕。有的借助于“解密档案”,肆意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史和社会主义历史;有的借助于“学术创新”,恶搞严肃的历史事件;有的则通过“理性反思”,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甚至质疑共产党领导的合法性。微信等自媒体工具的普及更是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插上了便捷的翅膀,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大学生使用微信的比例更是高达九成以上[1]。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在信息传播方面已经进入了微信时代。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我国思政教育必须认真面对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历史虚无主义在大学生微信中广泛传播的原因

在大学生微信传播的各种非原创内容中,新闻事件类、心灵鸡汤及包含历史虚无主义内容的各类文章最为常见。这些历史虚无主义文章在大学生的微信中肆意传播,并得到广泛了解和接受,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传播材料方面:迷惑性强

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材料具备很强的迷惑性。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以“学术创新”、“历史解密”为幌子,随意地剪裁、篡改史料,常把现象当本质、把支流当主流,纠缠于历史细节。通过这些正确的“细节”,得出错误的结论,颠覆人们对于某些重要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的看法,腐蚀人们的思想,达到逐步歪曲历史的目的。在历史人物的评价方面,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随意地、片面地、孤立地放大和渲染某些历史事实,以点带面;在历史事件的研究方面,通常以假设作为前提,主观臆断历史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如《1949年大师远去兮,再无大师矣》一文中,通过简单地对比1949年前后的科技人文的发展和学术大师的人生轨迹,得出建国后“思想禁锢,学者无人格、无骨气”的结论,完全无视特殊历史时期我国在科技人文方面发展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闭和排挤,以及在“两弹一星”、人工胰岛素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实为荒谬。再如《今日中国欠蒋公一份尊敬和公正的评价》一文,通过讲述蒋介石的一些生平事迹,以及对于历史的简单陈述:“历史上,中国曾三次遭到外敌全面入侵,其中两次亡国,一是宋,二是明,唯一没有亡的,是中华民国”,得出蒋介石“若不是民族英雄,中国便无人敢称民族英雄!”的可笑结论。又如《“狼牙山五壮士”的细节分歧》以学术研究为名,通过对不同资料中体现的跳崖地点、跳崖方式和是否拔了群众萝卜等细节问题,质疑狼牙山五壮士事迹的真实性,试图全盘否定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及其为抗战作出的贡献。但这样直观明了的对比和以偏概全的描述,对于一些历史了解较少的大学生来说,的确具备很强的迷惑性。

(二)传播渠道方面:接受度高

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微信渠道进行传播,缺乏必要的监管,对于习惯通过微信获取各类信息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接受度较高。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微信传播的封闭性强。由于微信仅仅是好友之间才能看到,外部监管乏力,这就使微信成为相对封闭式的传播渠道,更具隐蔽性,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2]。在这种封闭的环境下,大学生很容易接触到各类历史虚无主义的文章。

二是微信传播重复性强。微信传播的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因此在信息传播时存在很强的重复性,经常会出现多个好友发布、在同一个时间段分享同一内容的现象,加深阅读者的印象,从而容易形成固化的观念[3]。诸如《今日中国欠蒋公一份尊敬和公正的评价》、《1949年大师远去兮,再无大师矣》等文章,都曾多次通过微信广泛传播。

三是微信好友之间的契合度高。由于微信好友一般都是手机通讯录和QQ的好友,有着类似的兴趣爱好和较高的心里契合度。因此,在微信传播的历史虚无主义文章,如果没有明显的破绽,好友之间比较容易接受,很多好友还会在第一时间予以转发,从而在更大范围得以传播。

(三)传播对象方面:历史认知存在缺陷

作为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重要对象,一些大学生历史知识欠缺,辨别能力差,历史认知存在缺陷,容易被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腐蚀。具体来看,大学生在历史认知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历史知识碎片化。我国历史曲折漫长,复杂难懂,而大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渠道有多种,包括历史书本、历史类小说、历史散文、演义类小说、影视作品等,相对比较零碎,导致对某些历史知识认识不全面,为历史虚无主义在微信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是历史认知情感化。大学生有着很强的叛逆和猎奇心理,对一些标新立异的学说很感兴趣。对于教科书里的内容通常都是不求甚解,对微信中常见的某些历史问题的“解密档案”、“真相揭秘”资料却深信不疑,带有明显的情感化。

三是历史理解庸俗化。当下我国社会处于一个复杂、多元的大环境下,各种观念、思潮层出不穷,对于大学生的历史理解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冲击。近期微信中革命先烈的事迹被无端质疑甚至恶搞,如邱少云被火烧一动不动违背生理学,黄继光舍身堵抢眼不符合科学论证,许多大学生信以为真,用自己的眼光去裁度历史事件,用简单的社会常识去分析事情,难以体会战场上视死如归的勇气,无法想象出共产主义信念在特殊环境下迸发出来的巨大力量,呈现出庸俗化倾向。

三、历史虚无主义对于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主要是指它对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的历史加以歪曲、否定。它从历史领域入手,妄图通过否定历史来否定现实,除掉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依据,否定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和合法地位,以实现消解或取代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4]。这种消极错误的社会思潮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必然会造成极其负面的影响。具体如下:

(一)部分大学生对共产主义产生信仰危机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否认历史进程的客观性和规律性,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而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之一。如果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就意味着放弃了对唯物史观的认同,那自然也会对马克思主义一系列重要理论产生怀疑和动摇以致否定,进而会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迷惘和困惑,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就会受到冲击,我们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就可能被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会受到冲击、迷失方向[5]。目前,部分大学生已经出现了对于共产主义的信仰危机,认为共产主义只是一种理想化的产物,遥不可及,现实中无法达到,从而淡化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

(二)部分大学生对党的领导产生怀疑

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以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遇到挫折为切入点,否定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共产党领导的合法性;夸大社会不公和贪污腐败,来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散布社会主义失败论,颠倒是非,混淆视听,动摇了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念。在历史虚无主义的蛊惑、蒙骗之下,部分大学生出现了党性认识淡化的现象,开始出现抵触社会主义的消极情绪,甚至出现了反党倾向,认为目前社会上的诸多问题的根源是共产党的执政造成,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产生怀疑,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未来前景也十分悲观。

(三)部分大学生形成错误的历史观

由于对历史知识的一知半解,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某些大学生形成了错误的历史观。他们在看待一些历史问题上,往往缺乏独立的、深入的思考,而是人云亦云,照搬着历史虚无主义的种种观点,完全被牵着鼻子走,歪曲历史、颠倒历史,缺乏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法,没有真正地透过现象看本质。一旦大学生形成错误的历史观,他们就会从历史虚无主义的受害者变成传播者,从而影响更多的大学生,像“拒绝壮烈论”、“躲避崇高论”、“告别革命论”等许多反历史的思想观念曾在高校中广泛传播。

(四)部分大学生价值观扭曲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通过对一些社会不良现象的肆意夸大和深入解读,通过庸俗化的理解,淡化“是非、美丑、荣辱”等价值标准和道德准则,误导部分大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甚至颠倒是非。在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开始愤世嫉俗,认为现实太残酷,生活压力大,对现实社会充满了仇恨,采取错误的行为去对抗社会;部分大学生出现强烈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自私自利,不考虑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还有的大学生缺乏人生目标,甘于堕落,放弃崇高,缺乏理想和前进的动力。可以说,历史虚无主义严重冲击了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的价值扭曲[6]。

四、高校思政教育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对策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如果任由其遭受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无疑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要研究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并付诸实践。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从国家、高校及思政教师三个层面出发,遏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进一步蔓延。

(一)国家层面

1.加强学术监督

历史虚无主义的形式多样,其中打着“学术”旗号的文章不在少数。这样的内容在微信中传播,无疑对大学生有着很强的蒙骗性。因此,国家应加强学术监督,充分调动和发挥国家的强大力量,及时有效地识破历史虚无主义学术内容,将其扼杀在传播之前,从而避免大学生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荼毒。

2.加强网络监管

在微信中转发的大量包含历史虚无主义的文章,都是源自于具体的网站链接或者微信订阅号。因此,国家要加大网络监管力度,从源头上切断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渠道。首先,国家监督管理部门,实时地对微信上的信息进行跟踪调查,对一些网站、论坛、博客、订阅号等信息空间进行分析与调查,可以通过奖励的方法鼓励网友举报。对于有关历史虚无主义的内容要及时删除,对发布和传播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站、论坛、博客和订阅号要根据情况予以整改、关停或封号,对于情节严重的,通过法律手段进行制约。

(二)学校层面

1.加强思政师资队伍建设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要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出要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不断优化和充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训体系”。在新的传播环境下,高校思政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还需要学习新技术应用能力,才能深入研究微信传播历史虚无主义的渠道、方式以及对于学生的影响,并在教学中加入辨别历史虚无主义的内容,反过来利用微信平台,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增强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效果。因此,高校要有意识地加强教师的历史观教育,提高他们对微信等新媒体的应用能力,建设一支与时俱进的思政教师队伍[7]。

2.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微信传播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校园里肆意蔓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滞后。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一方面可以充实大学生的生活,从而减少对于手机微信的依赖;另一方面能够传导正能量,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良好的人格品德和健康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鉴别和抵制能力。在校园环境营造方面,可在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教室等场所悬挂各种爱国教育的标语,以及有教育意义的名言警句。在学校广场及其他适合的位置,摆放伟人和革命志士的雕塑,并辅之以文字介绍,潜移默化间影响大学生的历史观,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软文化建设方面,可以利用学术讲座、有奖征文、论坛交流以及名人讲座等来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师层面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高校思政教师,要想引导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带头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高校教师要时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的审美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牢牢把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历史观教育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相结合,认真贯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有意识地弘扬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爱好和平、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优良品德和民族精神,使大学生能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和科学的历史观,有效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蚀[8]。

2.深入了解历史虚无主义

孙子兵法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高校教师要保护学生免受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袭,就必须要主动了解历史虚无主义,深刻把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性质、内容和对大学生的影响,深入分析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其传播渠道和方式。在充分了解历史虚无主义的前提下,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和研究历史虚无主义,一方面可以做到未雨绸缪,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学生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真正地做到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针对大学生微信传播的历史虚无主义文章进行对症下药地批判、打击。

3.以人为本,实施互动教学法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教育,不能单纯通过灌输式的教育,否则容易造成大学生的盲目性,无法真正调动起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反思能力,最终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要以人为本,实施互动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过程中,要方式多样,内容丰富,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结合时事,增加访谈、座谈、问卷调查等内容,使大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自己对历史知识存在的欠缺。还可以通过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在争辩与交锋中,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将真实的历史、科学的历史观印衬出来,这样才能使人信服。只有这种以人为本、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反馈,才能有效化解历史虚无主义对于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4.进行角色互换,注重课余辅导

对于思政教育工作者而言,要想有力破解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不仅要注重课堂教育,还需要转换角色,注重对学生的课余辅导和交流。课堂之外的教育,必须摆脱传统的说教式教育,积极与大学生进行互动,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通过微信就是一种很好的辅导和交流方式。

一方面,如今的大学生都是“90 后”,他们热衷于通过微信晒心情,个人心情、感悟、经历都一目了然,这样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其性格和兴趣偏好,以朋辈的姿态进行交流,陪伴他们共同成长。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一旦在其微信中发表的言论或转发的文章发现历史虚无主义的内容,就可以及时与之沟通,分析有关内容的漏洞和逻辑错误,进行有效的解释和引导,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的荒谬之处,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这种角色身份的转换和课余的辅导,有助于思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避免学生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

结语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不断地变化,各种错误思潮层出不穷,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逐渐泛滥,对大学生的影响值得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深入剖析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传播渠道及危害程度,深入了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从源头遏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产生和传播,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并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1]凤凰科技.2015 微信用户数据报告:已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EB/OL].(2015-6-1)[2015-7-25].http://tech.ifeng.com/a/20150601/41096795_0.shtml.

[2]刘杰,刘婵,郭小雨.增强高校统战活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基于辽宁省大学生社会思潮现状的抽样调查[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 (3):56-70.

[3]张连梅.新自由主义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及应对举措[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50-54.

[4]梅荣政,杨瑞.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与危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 (1):67-69.

[5]岳鹏,戴钢书.新世纪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述评——基于CNKI“2000-2012”年的研究文献统计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 (3):28-31.

[6]高军龙,寇荷超.大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时代价值——基于“中国梦”的视角[J].怀化学院学报,2015 (1):46-49.

[7]熊舒平.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8]陈连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4 (20):99-100.

猜你喜欢
虚无主义思潮微信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道路自信 理直气壮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微信
必须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微信
微信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