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米诺效应”设计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2015-03-29 00:38过文学俞斯敏江西省上饶中学江西上饶334000江西省玉山一中江西玉山334700
化学教与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实验设计

过文学 俞斯敏(江西省上饶中学 江西上饶 334000;江西省玉山一中 江西玉山 334700)

利用“多米诺效应”
设计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过文学1俞斯敏2
(1江西省上饶中学江西上饶334000;2江西省玉山一中江西玉山334700)

摘要:利用“多米诺效应”的思想,对部分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实验组合设计,使实验环环相扣,提高原子经济性,减少环境污染,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

关键词:多米诺效应;含氮化合物;实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5-0089-01G633.8

文献标识码:B

“多米诺效应”是指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最大特点是在始端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

含氮元素化合物是中学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有许多性质实验[1]。基于绿色化学理念,我们对含氮化合物的部分性质实验进行“多米诺效应”设计[2],将不同反应紧密联系,省去中间实验环节,减少或消除引起环境污染。

一、实验用品及仪器

医用注射器(3个)、硬质玻璃管(1根)、输液管(1根、剪成若干段)、止水夹(4个)、Y形管(1个)、Cu丝、浓HNO3、蒸馏水、NaOH溶液

二、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1.在硬质玻璃管放几根螺旋状Cu丝且装满蒸馏水;注射器I中抽取约7~8mL空气,按图连接好装置。

2.取下注射器Ⅲ将活塞拔出,装入几根螺旋状Cu丝,塞上活塞抽取一定量的浓HNO3,排尽空气连接在输液管上,观察实验现象。

3.打开K1、K2、K3,缓缓推动注射器Ⅲ活塞,将产生的气体推至硬质玻璃管中,关闭K1,观察实验现象。

4.关闭K2,打开K4,将注射器Ⅱ中的气体与注射器I中的空气混合,观察实验现象。

5.将注射器Ⅰ和注射器Ⅱ气体合并在其一注射器中,并抽入NaOH溶液处理。

三、实验现象及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1.注射器Ⅲ中Cu丝表面有气泡出现,活塞向下移动,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反应方程式为:4HNO3(浓)+Cu=Cu(NO3)2+2NO2↑+2H2O。

2.注射器Ⅱ中出现无色气体,硬质玻璃管中Cu丝表面有气泡出现。反应方程式为:3NO2+2H2O= 2HNO3+NO;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

3.注射器Ⅱ和注射器Ⅰ中的气体混合后变红棕色。反应方程式为:2NO+O2=2NO2。

4.气体又变成无色。反应方程式为:2NO2+2NaOH =NaNO3+NaNO2+H2O。

五、装置优点

“多米诺效应”游戏具有趣味性,利用“多米诺效应”对含氮化合物部分性质实验进行组合设计,在形式表现上激发了学生探究实验化学的兴趣;在实验操作和效果上多个实验前后相互传承,

有效地克服试剂浪费,产物污染环境。整个实验装置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有利于课堂演示和课后探究,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及环保意识,均取得不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王艳华,戴雪松,鲜鱼小东,陈宝智.化学工业重大事故的多米诺效应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5)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5.032

猜你喜欢
实验设计
吹蜡烛
不同的温度
有趣的放大镜
有用的电池
拉一拉
哪个凉得快?
漂浮的绣花针
无字天书
变“斜”的直线
纸花一朵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