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钢琴学习中的生理机制探究

2015-03-29 09:56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钢琴演奏弹奏生理

袁 媛

(长沙师范学院 音乐舞蹈系,湖南 长沙 410100)

学龄前期是钢琴手指技术训练的黄金时期,人们常说的“童子功”也正是指这一时期学琴所练就的扎实基本功。幼儿进行钢琴手指技术训练具有如下生理优势:手指韧性大、关节活动性好、关节周围的肌肉伸展性大于成人。同时,从生理角度看,这一时期幼儿也有许多不及成人的地方,比如他们的手指小而软,不易承受大量高强度的手指训练;身体各项机能处于发展阶段,限制了不少教学内容的可行性,如身长不够而无法踩到踏板、手指长度及张力不够,无法进行六度音或以上音程的弹奏等等。但这些问题会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和身体机能发育而得到解决。针对这一时期儿童钢琴学习生理特征进行研究,将有益于儿童钢琴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为他们后续的钢琴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儿童钢琴学习的生理结构

在儿童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参与钢琴弹奏的主要生理结构有:运动器官、神经系统、感觉器官。

(一)运动器官

运动器官是人体完成各种动作和从事生产劳动的重要器官。由骨、骨连接(关节)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手指在弹奏钢琴时处于一线的位置,在演奏中,手指是所有的音乐表达、速度、力度、音色控制的基础。天生就能达到以上手指技术的儿童是其极罕见的,但大多数孩子经过正规的指导学习,手指骨骼、关节以及肌肉技能得到定向锻炼,掌握手指弹奏的基本要领、完成肢体间的协同合作,形成良好的演奏状态。钢琴教育家但昭义老师一直强调手指的独立支撑是所有技术的基础,他认为正是由于手指支撑传导击键的力压下琴键才产生了钢琴的发音;指关节的有力支撑是所有手指运动的前提,更是钢琴演奏各项技能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对于许多初学且手指柔软的孩子来说,经过正确的、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后,是否每个手指能按照弹奏钢琴的基本手型支撑站立,并且各指能具备相对独立的支撑能力,十分重要。

在儿童学习手指技术的初级阶段,就应重视基本手型,其要求基本与成人一致:手指弯曲形成半圆形;手指的每个关节必须向外自然凸起;手腕与琴键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手掌摆正;大拇指摆放在琴键上,手指触键位置应大致在黑键与白键距离一半处。需注意的是,虽然原则上要求摆放手型时一个手指对准一个琴键,但幼儿手指、手掌都与成人有很大区别。因此对于手小的孩子来说,初学时若太过苛刻地要求他们一个手指对准一个琴键的话,反而可能造成手过于紧张僵化,出现手掌塌陷、指关节凹进的情况。

(二)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系统,也是人体运动的管理协调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神经系统具有传递、协调、统筹人体各器官生理活动的功能,使人体能够不断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在神经系统的整合、调节、支配下,人体各器官之间的功能才得以相互协调、配合,并维持人体各项机能的平衡与统一。儿童,特别是幼儿,正处于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其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尚未健全。因此,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孩子们注意力容易分散、活泼好动、容易激动、自控制能力较差、弹奏时动作不协调、技术缺乏精准度等诸多问题。因此,在钢琴学习中,需要考虑到各个儿童不同动作的发展条件以及身体、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情况,不宜过早地让孩子接触过于精密细致的技巧动作训练。

(三)感觉器官

钢琴演奏时的读谱、听辨、弹奏、音色调控、情感表达等内容需要调动人体听觉、视觉、触觉、动觉等感官系统的功能,锻炼各感官系统间的协调能力、反应力和记忆力。随着音乐边看边听边动边想象,能帮助孩子对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有更真切的感知。孩子在最初接触钢琴时,往往容易将注意力都集中在手指技术上,而忽视了了聆听自己的弹奏。因此需要培养孩子在弹奏时,要提醒他们多注意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弹奏出的声音,培养他们逐渐形成能根据自己弹奏的声音调节演奏的能力。歌唱是儿童最自然直接的内心表达方式,对于提升儿童对音乐的理解力、表现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钢琴学习中,孩子们能借助唱谱,加深对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节奏、情绪等方面的感知。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舞蹈,培养孩子对音乐节奏、音乐情绪的理解。在调动多元感官辅助钢琴学习这一点上,有许多优秀的音乐教学法可以借鉴参考,如奥尔夫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等,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引导。

二、儿童钢琴学习的生理优势及局限

钢琴演奏中的技术、技巧,是以实现钢琴演奏艺术为目标的手段和工具。儿童作为钢琴学习的最大人群,其弹奏技术生理优势和局限性表现在:手指的可塑性强、但同时也易损伤;灵敏度高、相对来说耐力较差;以及前文所提及的支撑力较弱等方面。

(一)儿童钢琴学习的生理优势及教学引导

1.可塑性强

手指的可塑性是由手指的柔韧性来决定的。所谓手指的柔韧性是指手的肌肉、肌腱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及弹性,以及关节运动的幅度和范围的大小。钢琴手指的各项技术训练需要演奏者具备良好的手指柔韧性,这也是具备钢琴演奏技能可塑性的重要条件。

儿童时期学习钢琴就具有自身得天独厚的生理条件。儿童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指关节、肌肉群等各个方面的生理特征决定了他们拥有成人不可比拟的良好柔韧性。

在钢琴演奏中,良好的手指柔韧性有利于手指之间的配合衔接,完成各种技巧动作;有利于各个指关节的灵活运动,完成流畅演奏;有利于手掌的伸缩跨越,完成远跳动作;有利于弹奏中力量的传递,形成良好音色。儿童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手指韧性较好、可塑性较强这一优势进行教学,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促进儿童钢琴学习中手指机能的完善与发展,在逐步提高手指独立性与颗粒性的同时兼顾灵活性与技巧性。

可塑性强是儿童进行钢琴训练的一大优势。儿童相对于成人来说更容易完成一些基本的演奏技巧,且这些技巧一旦掌握,就能根深蒂固为今后的学习、演奏奠定坚实的基础。

2.手指灵敏度高

从生理角度来看,手指的灵敏度与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分析综合能力和灵活性,感觉器官的功能,运动技能的熟练程度等有密切关系。钢琴演奏中的手指灵敏度,是指手指在完成各种演奏技巧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迅速、积极、协调、敏捷、精准的动作能力,它是演奏者手指技术、肢体协调、音乐素质、神经系统反应能力的集中体现。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所有乐音将随着时间稍瞬即逝,演奏者的手指必须迅速对音乐旋律中不断变化的音符、节奏、强弱、音色、情感进行准确的演绎和诠释,这就需要演奏者的手指具备快速敏捷的操控能力和应变能力。

有研究表明,儿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钢琴手指训练后,其手指的灵敏性、操控性、协调性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其效果往往比成年人经历相同的训练更为突出。当然,除了年龄优势外,儿童手指的灵敏度与其技术训练的巩固程度和熟练程度密切相关。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应抓住其有利的生理条件,通过合理的训练,巩固、完善儿童钢琴弹奏的手指技巧,丰富弹奏经验,加强对音乐的综合分析迅速判断能力,以此提高手指运动的灵敏度。

(二)儿童钢琴学习的生理局限及教学对策

1.手指易损伤问题对于钢琴学习而言,虽说儿童手指因其特定的生理优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但另一方面,相较成人而言,儿童手指更容易在学琴时受损伤。人们常说钢琴手指技术训练必须练好“童子功”,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在对儿童生理发育的状况不甚了解的情况下,让儿童过早地承受高强度的技术训练。这种做法是极不科学的,不仅没能让孩子很好地掌握钢琴演奏技巧,反而有损儿童的身心健康。

事实上,年龄过小的儿童并不宜过早地进入正式的钢琴学习和训练。因为此时的幼儿,其骨骼和关节尚未发育完全,长时间、强力度的钢琴手指技术训练,将制约其骨关节和韧带的正常发育生长,重者还可能导致骨骺受损、骨骼发育畸形。

一般情况下,儿童适宜正式学习钢琴的时间为五岁左右,这个年龄的孩子无论在认知能力还是在理解接受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手指骨骼、肌肉、韧带的发育也日趋成熟,而且他们对音乐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意识和愿望,此时学习钢琴更有益于兴趣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开始学琴后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毫无顾忌让他们进行钢琴手指技术训练了。因为此时儿童的手指发育尚未完全,骨骺仍在骨化,不能承受强力度的弹奏;手指大肌肉虽然已得到较好发育,但还不宜经受长时间的耐力训练;手指韧带还在生长过程中,更不宜过度拉伸跨越。因此,每次练琴前应该让孩子们先进行手指预备练习“热身”,让手指、手腕适当活动适应,不要一上琴就直接练有难度的技巧动作,以防止练习方法不当而导致的手部肌肉和韧带受损。

2.手指耐力较差问题

手指耐力素质是指手指在长时间机械运动或工作中的抗疲劳能力。手指耐力表现为手指进行某一运动所能持续的时间。钢琴演奏的手指技术训练要求手指具有相应的耐力。因此,对于钢琴手指训练来说,发展耐力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由于儿童手指肌肉的发育尚未成熟,其手指的承重力、耐力也远不及成人,此时若加入太多耐力训练会很容易造成儿童手指、手臂肌肉过度劳损,严重时会引发肌腱炎。教师应关注到不同时期儿童手指肌肉生理发育特点,适时地安排相应的练习与训练。对于4-7岁的儿童,手指练习应以指关节的站立、手掌的支撑、手指的柔韧性与独立性训练为主,暂不宜加以过多的重力、爆发力、耐力型训练。

三、建立符合儿童生理特征的钢琴教学目标

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在身高、手臂与手指的长短、骨骼与肌肉的发育等生理条件方面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且力量也有限。因此,有些对于成人能轻松完成的演奏技巧,对于孩子们来说就不那么容易做到了。如果教师在儿童钢琴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幼儿的生理特征,可能就会由于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其学习效果受影响,甚至导致弹奏中的某些毛病产生,因此根据儿童钢琴学习中的生理特征及问题,建立符合儿童生理条件的钢琴学习标准尤为重要。

(一)钢琴教学中需重视的儿童生理特征问题

1.座位问题及应对

对于幼儿来说,为了保证孩子的发育和掌握正确规范的弹奏姿势,不可忽视琴凳高度。若孩子个头小,脚够不着地,还需准备踏脚凳。在正确的演奏姿势中,双脚是重要的支撑点,它是躯体重力的承受点,也是演奏中保证身体能灵活移动的重心支点。孩子若双脚不能着地、演奏时没有让身体稳定的支点,使身体重心失衡、容易引起紧张心理,也容易养成双脚悬空晃动的坏习惯。各个孩子由于年龄不宜、生理条件也各不相同,所以对每个人的要求不可能完全一样,教师和家长需要灵活区别对待。此外,钢琴上应有专门的照明设备,使用柔和的光源照在乐谱上,以保护孩子的视力。

2.音域问题及应对

在没有得到提示时,孩子演奏时遇到音域较宽的情况,往往容易在琴凳上左右移动,以配合音乐的进行。一方面,孩子弹奏得吃力,非常容易影响演奏的质量,音乐不甚连贯;另一方面,演奏姿势十分别扭:身体倾斜、重心不稳,失去支点。因此,在弹奏中要考虑到儿童的身体条件,演奏的音域不宜过宽。通常要根据最低音、最高音,坐在这两音中间。

3.跨度问题及应对

在弹奏中,常会遇到儿童手小,但个别音程、和弦跨度非常大的。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方便孩子弹奏的音程、和弦。如在不影响演奏的情况下省略个别难以够到的音,以手指伸张和收缩的交替弹奏、远距离和近距离结合的弹奏来取代过多的、连续的手指伸张,以免肌肉紧张。

4.指法问题及应对

指法标记是为了保证音乐的流畅,但有些指法不一定适合孩子。这种情况,可以根据孩子手的实际情况,将指法稍做更改,使之易于弹奏、表现。

5.触键与音色问题及应对

在这个问题上,应给予其充分的锻炼时间。著名钢琴家、教育家露丝·史兰倩丝卡曾这样比喻:(少年儿童或者初学时期的钢琴学生)就好像是一个年轻的画家,只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色彩。在她看来,虽然老师们在教学中总是不断提醒学生,练习时一定要仔细聆听,不断调整手指触键以达到理想的音响效果,但是学生们在学琴的初期,双手的控音意识是十分模糊的,对音色的想象力也相当贫乏,甚至只有一些原始粗糙的音色,所能表现的声音只有手指触键力度大小的差别。对于儿童来说,一双刚刚接触钢琴的小手,还没有足够的力气,往往也不太理解如何正确地使用力气弹奏,在这种前提下,若是总被说“声音太小了,大声点,用力弹”这类的话,就容易导致孩子毫无方法地去使琴键“响”,也不利于孩子掌握正确的弹奏姿势和触键方法,甚至也不利于他们良好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因此,音量控制能力的掌握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掌握,并且也依赖于与相关生理功能的正确锻炼以及人体的生长发育情况。

(二)建立符合儿童生理条件的钢琴教学目标

随着钢琴理论研究的不断成熟,人们开始广泛地吸收和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为钢琴教学理论及演奏技术理论打开了更为广阔和科学的新天地。人们开始意识到,钢琴不仅是关乎手指运动的艺术,或者仅仅从人体肌肉的角度出发来研究都是不够严谨、完善的。在钢琴技术、钢琴教学中,还需要关照到人体的骨骼、关节、神经系统等方面。加之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具有不同的生理特征,因此,我们在儿童钢琴教学或学习时,应多借助其他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在教学、学习中更遵循特定的人体生理特征、原则。通过对人体的演奏所需器官的生理机能的分析使钢琴教学者和演奏者有正确的钢琴演奏概念,从而能更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和学习。

[1]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3]刘庆刚.钢琴的演奏与教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4]陈宇萌.林尔耀谈钢琴教学[J].钢琴艺术,2006(3):25-26.

[5]但昭义.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

[6]齐建芳.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8]朱智贤.幼儿心理的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9]詹姆斯·W.巴斯蒂安.巴斯蒂安钢琴教学成功之道[M].汤蓓华,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10]齐建芳.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1]罗伯特·库蒂塔.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音乐天赋[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12]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的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钢琴演奏弹奏生理
弹 奏
打破生理“平衡”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DIY式”小创新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