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反对形式主义的初步尝试——以1953年清理统计报表为例

2015-03-29 13:05张富文
关键词:统计表报表表格

张富文

(河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454000)

1953年开展的清理统计报表工作,作为反对形式主义的初步尝试,取得了重要成绩,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学术界尚无专文对该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本文试图从清理统计报表工作的微观视角切入,从滥发统计报表的存在与影响出发,通过系统分析清理统计报表的部署推进、具体措施、社会影响,以小见大地探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反对形式主义的重大努力。

一、严重的滥发统计报表现象及其影响

1953年,由于全国统计机构尚未完善,统一完整的统计报表管理制度也没有形成,中央及地方一些部门为了掌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自行制定并下发各种统计报表,造成了滥发统计报表的混乱局面,这也是造成区乡任务多、会议集训多、公文报告表册多、组织多、积极分子兼职多[1]135等“五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统计报表的混乱已经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据国家统计局清理办公室1953年11月初步统计,中央25部门共发表格6 187种,各大行政区共发5 977种,33个省、市共发22 829种,全国合计竟达34 993种[2],这使很多基层干部疲于奔命、穷于应付,妨碍了日常的生产工作,严重干扰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也给党和国家的形象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大量滥发统计表引起人民群众不满,造成人民群众的恐慌,严重影响党和人民政府的形象。为了完成统计报表中的数据,不少基层干部强迫人民群众填报,引起人民群众反感。有些表格项目不当,在农村造成混乱,甚至会逼死人命。山西临晋县四区柴家庄在贯彻婚姻法中,村干部在统计夫妻感情时,有一个村民被填写为“感情恶劣”,因而怀疑村干部与其妻子通奸,造成人命事件[3],影响非常恶劣。有些地方提出不仅要调查明面的东西,而且要调查人民群众“箱里柜里”的东西,引起群众一些不应有的顾虑和思想混乱。

滥发统计表的广泛存在,使广大基层干部忙于应付各种报表,干扰正常工作,影响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成为各级干部的沉重负担。很多干部反映,“乡干满街跑,为了统计表”“乡干下乡,统计一筐”“干部好当,表格难挡;工作搞得好,表格吃不消”[4]。县以下各级干部,因为滥发的统计报表,需催要数字、填写报表,结果“专、县干部出不了城,区干部下不了乡,村干部上不了地”[5]。大量滥发统计表不仅干扰广大基层的各项工作,更影响统计的权威性,而因为上报统计数据的不准确,也会妨碍中央人民政府有关决策的科学性。

二、清理统计报表的政策推进

1953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央关于解决区乡工作中“五多”问题的指示》,专门提出“滥发公文表册和向下级或农村随便要报告等项不良制度和不良办法,必须坚决废止,而代之以有领导的统一的和适合情况的制度和办法”[1]136。文件下发到中央各局及地方各级分局,并转省市委、地委和县委、中央各级部门和中央人民政府各级党委,从这时起,一些地方就开始部署清理滥发的统计表。

1953年7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由毛泽东亲自起草的《关于坚决制止滥发统计表报的指示》,该指示明确指出:“县以上党政民各级机关所发统计报表,在农村中已泛滥成灾,达到了完全不能容忍的程度。”[1]283要求中央各部委、中央人民政府各党组(主要是国家统计局)、各中央局、分局、省市委在接到本指示后,坚决制止滥发统计报表的严重现象。1953年8月12日,刘少奇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坚决制止滥发统计表报的第二次指示》,责成国家统计局负责督促各部门、各地区清理过去所发出的统计报表[6]。1953年9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下发了由周恩来签发的《关于清理现行调查统计表格及禁止滥发统计表格的指示》,要求“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及各业务部门必须对目前泛滥着的调查统计表格做一番认真的清理,并对今后颁发调查统计表格加以严格控制”[7]。与此同时,批转国家统计局《关于制定和审批调查统计报表的暂行办法》,该办法对清理滥发统计报表提出8项具体规定,并提出由国家统计局负责督促检查中央各业务部门及各地的表格清理工作,于1953年年底将全国清理结果报送政务院。

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清理滥发统计报表的相关指示与办法下发后,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各级党委与政府都认真执行,有力推进了全国清理滥发统计报表的工作。在政务院的指示下发之前,中央各部有些单位已经开始清理滥发统计表。铁道部在1953年4月已经开始清理,劳动部在6月已经开始清理,重工业部在7月已经开始清理,公安部8月已经开始清理。1953年9月5日政务院指示下发以后,国家统计局9月20日召开中央各部办公厅主任、计划局长和统计部门负责人会议,布置清理统计报表工作,此后各部普遍开展清理统计报表工作,12月底,各部完成统计报表的清理工作[8]。

各大区及部分省市党政领导机关根据中央关于坚决制止滥发统计表报的两次指示和政务院相关指示,拟定了清理报表与审批报表的指示与办法,经大区党政机关批转、颁发执行。西北行政委员会于1953年8月5日发出指示,明确要求县以上人民政府对本部门的报表统计工作加以检查,对于所有现行的统计报表切实加以清理[9]。华北区在反“五多”与“新三反”运动中,对清理报表工作已经作了布置,接到政务院9月5日指示后,又对华北区一级清理表格工作拟定了几项具体规定,于1953年10月初步进行了布置。内蒙古自治区清理报表工作在1953年3月全区统计工作会议上作了口头布置,4月3日政府颁发了《内蒙古自治区统计表格审查办法》,政务院指示下发后,颁发了补充指示。西南区省市以上机关185个单位已将中央机关在西南颁发的统计表格清理完毕。大区一级颁发表格的清理工作正在进行,准备在1953年11月底结束。中南区一级机关及湖南、武汉、广东、河南在10月份以前作了布置,江西、广州在10月份作了重点“补课”[3]。1954年3月中旬,中央各部委、大区、省市都作了清理滥发统计报表的总结报告,标志着1953年全国性的清理滥发统计报表工作的结束。

可见,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下发指示和相关清理办法,有力地推动了清理报表工作的开展,并督促检查各地清理报表工作。各部委、各大区及地方省市按照中央精神和政务院要求,认真推进清理统计报表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清理统计报表的具体措施

1953年冬季开始,中央各部委、全国各地区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清理滥发统计报表的相关指示精神,在反对“五多”运动和“新三反”运动的基础上,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认真清理了统计报表,取得了巨大成绩。

(一)中央统一领导,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分工负责,逐级清理统计报表

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制止滥发统计表的工作,中央领导人高度重视,毛泽东、刘少奇亲自起草有关制止滥发统计表报的指示,并下发全党。朱德以国家副主席的身份,多次强调要制止滥发统计报表。周恩来亲自签发了《关于清理现行调查统计表格及禁止乱发调查统计表格的指示》,并以政务院的名义下发各级人民政府。中共中央责成国家统计局负责督促各部门、各地区清理统计报表的工作。国家统计局专门成立清理报表办公室推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中央各部委及其所属专业管理局,是在该部门首长的统一领导下,由统计部门会同有关机构制定相关办法,进行统计报表的清理。中央各部委按照中央及国家统计局的要求,在部门领导的负责下,成立了清理表格的专门机构,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组织所属部门的报表清理工作。

各大行政区报表清理工作也是在大区行政委员的统一领导之下,由大区统计局会同各级业务部门制订清理办法逐级清理。在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各大区高度重视清理统计报表工作,根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精神下发清理统计表的指示及补充指示,并且成立清理统计报表的专门机构,来推进清理统计报表工作的开展。

(二)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为清理统计报表提供良好思想基础

加强反对乱发统计表格的宣传,统一各级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是清理统计报表的重要条件,“必须依靠党政领导机关来动员,通过报纸来宣传,并要求各业务部门也对颁发的统计表格进行一次认真的清理,应该废止的迅速废止”[10]52。

全国各地在清理统计报表的过程中,都注重了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各大行政区利用党报党刊,对滥发统计表的现象给予了揭露与批评,为清理统计报表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有的地区和部门采取了定期汇报、通报、出版清理表格专刊等方式来推动群众揭发现行表格的混乱情况[2],提高了思想认识。上海市加强清理统计报表的宣传教育工作,各部门在“新三反”斗争中,在口头上、文字上、会议上向广大干部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使其认识到滥发报表的危害性和严重性[11]。东北局重视清理统计报表的宣传教育,尤其是做到了“法令下乡”,宣传方式上采取了散发并反复讲解政府严禁滥发统计报表的法令,利用各地滥发统计报表中的突出事例,在报纸刊物上进行公开的揭露和批判,或选择若干非法表格举办小型展览会等[12]。这些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使广大领导干部认识到滥发统计报表的严重情况及危害,提高了思想认识,推动了清理报表工作的开展。

(三)通过建立统计报表审批、制定、下发等一系列制度,以制度规范清理统计报表

1953年9月5日,国务院在下发《关于清理现行调查统计表格及禁止滥发统计表格的指示》的同时,批转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制订和审批调查统计报表的暂行办法》。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统计局的办法,国家统计局于1953年9月5日发出《关于〈制订和审批调查统计报表的暂行办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于1954年6月发出《〈关于制订和审批调查统计报表的暂行办法〉问题解答》,以使全国各地更好地以制度规范的形式来清理滥发统计报表和防止以后此类现象的发生。中央各部委、各地区一般按照本办法,制订了本部门、本地区的“审批报表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以制度化的形式改变滥发统计的混乱状态,有力地推动了清理统计报表的工作。

全国各地也注重建立相关制度。1953年8月5日,西北行政委员会于第17次行政会议通过了《西北区各级政府机关制订及审批调查统计报表暂行办法》[13],对西北区清理统计报表问题作了详细规定。东北区专门制定了《关于清理调查统计表格若干规定》和《关于东北区调查统计表格登记及报审办法》,明确提出清理报表的过程也就是贯彻表格审批制度的过程[14]。1954年1月,北京市统计局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制订及审批调查统计报表的暂行办法》,结合北京市情况,制定了《关于制订及审批调查统计报表的补充办法》,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实施[15]。

可见,1953年清理统计报表工作的过程,就是统计报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章立制的过程。清理统计报表工作的开展,推动了统计报表的制定、审批、颁发的规范化、程序化;反过来,统计报表的建章立制促进了清理统计报表工作的顺利开展,因为制度具有根本性、长远性、决定性,这对以后此类现象的发生具有重要的规制作用。

(四)培训统计干部,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为推进清理统计报表提供组织干部保障

培养统计干部,提高全国统计干部的政治认识和工作能力,对清理统计报表工作、制止滥发统计报表具有重要的意义。广大统计干部在清理统计报表工作中起着领导、执行作用。但是在一些地区的统计干部中存在着思想认识不清、业务能力不强的情况。

有些统计干部认为“统计就是数字搬家”“工作是加加减减”“看见一片数字就脑袋疼”“统计升会计”等[16]。部分统计干部认为“统计就是算盘干部,加加减减,扣扣数字而已”,不安心工作[17],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有一些统计干部业务生疏,“表上有数、心中无数”,而且政策水平较低[18]。这些情况对于完成国家统计工作,认真开展清理统计报表的工作有巨大妨碍。

鉴于此,国家统计局长薛暮桥强调:“必须培养出几千个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干部,才能把我们的工作做好。”[10]47因此,全国各地对相关干部进行政治思想、业务水平方面的培训,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业务水平,有力推动清理统计报表的工作。华北局各地恰当地讲解了统计工作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意义,表扬了积极钻研业务安心工作的干部,批判了个人主义思想,把大家组织到工作中来[16]。河北省加强统计干部培训,提升各级统计干部业务水平,截至1954年1月,区级以上干部已经配齐,共有2 088名,其中受过统计训练的干部有1 200名;乡村中不脱产的统计员有5万余名,其中有3/4受过“一事一训”的训练。工业系统前后培训500余人;基建方面培训了1 750余人,贸易方面设有长期培训班,文教、卫生等方面也训练了一批干部[17]。统计干部作为推进清理统计报表相关指示与政策的执行者,其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对有效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各级人民政府清理统计报表的相关决策,深入推进清理统计报表的历史进程具有关键作用。

四、清理统计报表的社会影响

经过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清理滥发统计报表运动,清理了大量不必要的统计报表,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1953年的清理统计报表过程中,全国废除表格总数约占原发表总数的70%。在全国废除的表格中,中央各部约占原有表格的56%,各大行政区约占50%,各省市约占77%。县级以下的表格一般废除了95%以上,有的县区表格全部废除[19]。这些数量巨大的无用表格的废除,大大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这对于一穷二白、刚刚站稳脚跟、百废待举的新中国来讲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1953年清理统计滥发统计报表运动不只是单纯的清理滥发统计报表,而是以清理统计报表为载体,涉及统一领导、机构完善、干部培训、思想教育、制度完善等一系列活动,这对完善新中国统计制度,使筚路蓝缕的统计工作走向正规化、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对发挥统计工作更好为新中国各项建设服务具有奠基作用。清理统计报表是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在国家统计部门的督促下,在各个业务部门的积极配合下进行的,有效地克服了各地的分散主义,加强了统计工作的统一领导。清理统计报表的过程也是我国各种统计制度不断创制、完善的过程,为以后统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初步的制度基础。

清理统计报表的工作是结合“新三反”、反对“五多”等中心任务开展的,对反对官僚主义、分散主义、形式主义和文牍主义,解决各地“五多”问题,推进1953年整党,密切联系群众,树立党和新生人民政权的良好形象具有推动作用。1953年1月5日,中共中央向全党下发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央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的指示》。而广泛存在的滥发统计报表现象是官僚主义、分散主义的直接产物,是农村“五多”的重要项目之一。因此,全国各地纠正统计报表的混乱情况,制止滥发统计表,是作为反对官僚主义斗争的重要内容来对待的,与反对区乡农村“五多”同时进行。而在清理滥发统计报表中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分散主义、反对“五多”又反过来促进了清理统计报表运动的开展。正如时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的李富春在1954年2月第三届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指出的,“回想一年前,即毛主席提出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分散主义、反对‘五多’以前,统计报表很多很乱,其中有合法的,也有不合法的。经过一年来的工作,这种混乱情况基本上被克服了”[20]。清理统计报表,促进了“新三反”、反对“五多”运动的开展,对反对官僚主义、整顿各级党组织、改进党的作风、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具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1953年全国清理统计报表运动作为新中国初期反对形式主义的一次初步尝试,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它不仅成功地清理了不必要的统计表报,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为防止此类事情的发生初步奠定制度基础,是新中国统计工作制度化、正规化的肇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从深层次清理了附着其上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促进了整党运动,改进了党的作风,有助于党和国家良好形象在人民群众中的确立。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清理统计报表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进行的,并结合当时一系列政治运动开展的,运动意味大于常规意味,因此,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这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1]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2]全国清理调查统计表格工作总结[J].统计工作通讯,1954(3)﹒

[3]全国各地清理统计报表情况报道[J].统计工作通讯,1953(10)﹒

[4]泛滥成灾的调查统计表[N].人民日报,1953-09-12(3)﹒

[5]华北局关于克服官僚主义 解决农村“五多”改善党对农村工作领导问题的报告[J].党的工作,1953(206).

[6]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244—245.

[7]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清理现行调查统计表格及禁止滥发统计表格的指示[J].山西政报,1953(18).

[8]中央各部清理统计报表情况报道[J].统计工作通讯,1953(10)﹒

[9]西北行政委员会关于切实检查清理统计报表的指示[J].陕西政报,1953(8).

[10]薛暮桥.薛暮桥文集:第4卷[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11]上海市关于清理统计报表情况的报告[J].统计工作通讯,1953(5).

[12]东北行政委员会统计局关于清理调查统计表格的若干规定[J].统计工作通讯,1953(5).

[13]西北区各级政府机关制订及审批调查统计报表暂行办法[J].陕西政报,1953(8).

[14]华北行政委员会办公厅.华北行政委员会重要文件汇编:第3卷[M].北京:华北行政委员会办公厅,1954:720.

[15]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志·综合经济管理卷·统计志[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23.

[16]华北行政委员会统计局1953年统计工作基本总结[J].统计工作通讯,1953(12).

[17]河北省人民政府统计局1953年统计工作总结[J].统计工作通讯,1953(12).

[18]东北行政委员会统计局1953年东北区统计工作总结[J].统计工作通讯,1953(12).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统计工作重要文献汇编:第1辑[M].北京:统计出版社,1955:55.

[20]李富春选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2:116.

猜你喜欢
统计表报表表格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统计表格的要求
LabWindows/CVI中Excel报表技术研究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神奇的统计表
从三大报表读懂养猪人的成绩单
本刊表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