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叙利亚之战及其走向

2015-03-29 15:19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
党政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中东莫斯科叙利亚

俄军叙利亚之战及其走向

战略转变因何发生

俄罗斯在叙利亚的行动无疑是国家政治发展的里程碑。近25年来;克里姆林宫首次正式在境外实施不以维和或“强制和平”为由,而是出于战略原因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俄当局没有放弃展示力量。高加索战争、介入前苏联邻国的冲突、1999年示威性的突袭普里什蒂纳——依靠军事力量仍然是政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我国已经不再是世界超级大国。然而,上述事件都是在后苏联地区框架内发生的,对俄罗斯来说,适应“被砍掉”的新角色有时是困难和痛苦的。在约定“势力范围”之外的行动未被考虑过。首先,这被认为是没有必要的,野心有地理上的限制。其次,阿富汗的阴影仍挥之不去。

为什么发生了转变?去年春天,乌克兰冲突还被视为俄罗斯变身全球性新势力的突破,而到了2015年初,这却确立了俄罗斯地区性国家的地位。其顶峰是明斯克进程——一场拖沓而艰苦且显然不会有好结果的外交马拉松。莫斯科被“困在”两个外围。最关心乌克兰冲突的是欧洲,而欧洲是世界政治的外围。乌克兰则是欧洲的外围,甚至连旧世界也并非所有人都关心这出戏的结局。

争夺中东意义重大

俄罗斯领导人感到,从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来看,乌克兰是没有前途的。西方主要国家乐于维持这种模式,即与莫斯科对话的唯一话题是协调乌克兰问题。中国尽管对俄罗斯沉迷于乌克兰态度平静,但还是感到困惑——难道没有更有意义的事?

中东问题尽管无休无止,但意义却重大得多。它位于几个战略方向的交汇点,而不像乌克兰那样在羊肠小道的尽头。与大马士革的关系几乎成为俄罗斯唯一的外交资产,这更像是许多情况交融的产物,而不是莫斯科有意为之的结果。争夺中东未来的战争正是围绕它展开的。普京的政治嗅觉发挥了作用——他抓住了破局的机会,迫使其他人对俄罗斯的倡议作出反应,而不是反过来。执政多年来,俄总统已经不止一次地在国际和国内舞台上表现出这种特质。

莫斯科的作用在技术上与北约2011年在利比亚的作用相似。北约的空中掩护帮叛乱者扭转了局势。区别在于,俄罗斯支持的是有战斗力的正规军,两者的协同程度和效率更高。这也使得俄罗斯的打击比美国或法国更加有效。

况且还建立了联盟。这不是普京在联合国所说的联盟,而是更加务实的联盟——伊朗、伊拉克与俄罗斯、叙利亚团结行动,黎巴嫩真主党也可能加入进来。这是一个严肃的地区联盟,可以认为,它将在战争结束后继续存在。

战局走向几种可能

如果能避免意外情况,那么扭转战局、把“伊斯兰国”组织赶到几个月前的地方就是胜利。热情洋溢的莫斯科官方媒体发出了对敌人大获全胜的声音,但中东的经验未必支持这种乐观。不过,如果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地位得到加强,莫斯科就可以摆脱乌克兰的泥潭,在更广阔的战场一展拳脚。恢复昔日的叙利亚并不现实,但为巴沙尔守住一方领土,使其成为俄罗斯在中东的立足点是可行的。不过到那时,心存不满的逊尼派政权很可能再度发起地区战争。

如果巴沙尔政权存活下来,再迫使他下台就很难了。在主要敌人被消灭后放弃权力是愚蠢的。不过,只要它存在,长期稳定的可能性就很小。中东已进入变革时期,这并不取决于“伊斯兰国”组织的命运。

如果情况不按照预想发展(即利比亚模式),而按照伊拉克、甚至更糟的越南模式发展,那么俄罗斯将面临内外交困的大麻烦:人力物力损失、国内恐怖主义爆发、外部压力。幸灾乐祸的人会很多。

除了军事政治的好处和坏处外,还有一个存在主义的观点。从2013年秋天围绕着欧盟联系国协定的乌克兰事件爆发以来,俄罗斯一直沉浸在军事政治狂热的气氛中。这是有客观理由的:国际局势白热化,各种可能的情绪升温。但这种狂热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动员和议事日程已经代替了其他一切,特别是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来取代危机前已经耗尽、完全跟不上形势的旧模式。尽管有关国家利益和对外政策服从内部需要的箴言不绝于耳,但地缘政治成就仍然有自我价值。让世界摆脱“伊斯兰国瘟疫”的话题当然比有关提高退休年龄的讨论有趣得多,但永远用一个话题代替另一个是不可能的。

(摘自《参考消息》2015年10月6日(俄)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文)

猜你喜欢
中东莫斯科叙利亚
莫斯科第一届宠物狗节
大雪袭击莫斯科
崛起,莫斯科大公园
美军撤离预示着新的叙利亚
车“游”
俄罗斯撤军叙利亚
中东三季度硫磺合同继续走低
联防联控严防中东呼吸综合征
山推800万元装载机大单落定中东市场
聂中东艺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