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饲养方式对鹅繁殖性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2015-03-30 00:03汤青萍沈明君章双杰宋迟刘宏祥
水禽世界 2014年5期
关键词:繁殖性能

汤青萍+沈明君+章双杰+宋迟+刘宏祥+赵东伟+邹剑敏

摘要:比较分析传统池塘养殖和新型戏水池养殖扬州鹅的产蛋性能和孵化性能,探讨两种饲养方式的优劣,以期证明新型戏水池养殖方式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池塘养殖开产略迟(比戏水池养殖晚4d),但高峰产蛋率达到了43.30%(比戏水池养殖高5%),产蛋率>35%维持的天数达到了59d,入舍母鹅产蛋数达到58.70个(比戏水池养殖入舍母鹅产蛋数56.24个高2.46个),池塘养殖鹅群产蛋性能更好一些。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池塘养殖(88.97%、89.58%、97.90%)与戏水池养殖(87.92%、87.69%、98.05%)均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率、节水、养殖效率等因素,新型戏水池饲养方式可以在鹅养殖业中大面积推广使用。

关键词:扬州鹅;饲养方式;繁殖性能

中图分类号:S83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1085(2014)05-0032-04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鹅大国,饲养量占世界总量的90%以上,2012年我国肉鹅出栏为6.26亿只。鹅肉鲜美,且近年来鹅肉独特的抗癌作用被科学家不断证实,鹅绒的保健功能也逐渐被人们认识,鹅产品的需求量日益扩大,呼吁鹅养殖业扩大生产,增加供给量。

传统的利用湖泊、河流、池塘养鹅易造成水体污染,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和环保政策的高压,迫使鹅养殖业改进原始的生产方式,步入规模养殖的新时代。集约化、浅戏水池养殖,是规模化养殖场目前采用较多的养殖模式。但有不少人质疑这种养殖方式的效果,尤其是对繁殖性能的影响,认为没有水面,不利于鹅交配,会导致受精率降低。

本文通过比较传统池塘养殖和戏水池养殖方式鹅群繁殖性能的优劣,深入研究鹅整个产蛋周期的产蛋和孵化性能变化,同时探讨戏水池养殖方式在鹅生产中的可行性,为规模化鹅养殖寻找最佳养殖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实验鹅采用扬州瑞农科技有限公司饲养的扬州鹅。2012年饲养的鹅群采用池塘水面加鹅舍养殖,鹅舍、运动场、水面面积比为1:1:2,养殖密度为3只/m2;2013年鹅群采用新型鹅舍,湿帘纵向通风,60m×1.50m×0.15m戏水池,鹅舍、运动场、水面面积比为1:1:0.12,养殖密度为3只/m2。

两种养殖方式育雏、育成阶段都采用传统地面养殖,使用的饲料、免疫程序相同。

1.2  统计方法  测定2012、2013两年的鹅群的开产日龄、入舍母鹅产蛋数、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计算方法参照NY/T 823-2004[1]规定。开产日龄是指鹅群产蛋率达到5%时的日龄。

母禽饲养日产蛋数(个)=

=

1.3  数据统计分析  运用SPSS软件中One-way ANOVA统计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所有数据以Mean±SD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蛋性能比较  不同饲养方式鹅的产蛋性能比较见表1。

从表1可见,传统池塘养殖开产略迟,但高峰产蛋率达到了43.30%(比戏水池养殖高5%),产蛋率>35%维持的天数达到了59d,入舍母鹅产蛋数为58.70个(比戏水池养殖56.24个高2.46个)。从产蛋结果来看池塘养殖较好。

从图1可见,鹅产蛋与鸡、鸭一样,从开始见蛋,产蛋率快速上升,至高峰后维持一段时间,然后缓慢下降。图1也可以更直观地看出两种养殖方式产蛋曲线的差异。

2.2  孵化性能比较  从表2可见,两种饲养方式统计的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均无显著差异。

从图2可见,三个指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产蛋初期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都偏低,然后保持在比较恒定的水平,到产蛋后期略有下降。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曲线基本重合。

该场孵化车间由于2012年底才建成,故池塘养殖方式孵化数据只有2013.1.30~2014.6.11的,为了减少差异,我们只做了两种养殖方式孵化后期的比较,统计时间从每年的1月开始,统一用戏水池养殖整个孵化期第11次孵化表示。

从图3可见,戏水池养殖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都保持在85%以上,整个产蛋期比较稳定,健雏率都在95%以上。池塘养殖方式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波动幅度比较大,受精率一致低于85%以下、健雏率前期也有一个大的下降,不过也都在95%以上。

3  讨论

3.1  产蛋性能  本研究中池塘养殖开产日龄为240d,入舍母鹅产蛋数为58.70个;戏水池养殖开产日龄为236d,入舍母鹅产蛋数为56.24个。《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2]对扬州鹅的描述:开产日龄为185~200d,68周入舍母鹅产蛋数为58~62个,产蛋数与本研究中两种养殖方式相当,但开产日龄却比较早。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种鹅实际生产中,通常在育成阶段会采用一定的限饲手段,控制种鹅开产时间,让种鹅适当晚2周时间开产,以达到减少小蛋(蛋重过小,不适宜做种蛋)的数量、产蛋率快速上升的目的。段修君等[3](2005)报道的水禽基因库中饲养的扬州鹅开产日龄为235d,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张高娜等[4](2009)报道江苏立华公司饲养的扬州鹅开产日龄为233~239d,产蛋量为71~74个,开产日龄与本研究结果比较接近,但产蛋量比我们高很多,这是由于我们的产蛋量统计到63周龄(公司为了降低成本,产蛋率低于5%就会淘汰或是降低营养水平让其停产),而张高娜统计到68周。总体来讲我们统计的数据还是有代表性的。

传统池塘养殖比戏水池养殖高峰产蛋率高5%,产蛋率>35%维持的天数高32d,入舍母鹅产蛋数高2.46个,从产蛋的结果来看传统池塘养殖鹅群产蛋性能确实更好一些。但池塘养殖开产较晚,群体产蛋率从见蛋(产第一个蛋)上升到5%的时间较长,且整个产蛋期产蛋率波动较大。池塘养殖受到外界环境变化影响较大,而戏水池养殖鹅舍环境可人为控制光照和温度,鹅群产蛋整齐度较好,开产也较早。

3.2  孵化性能  本研究中池塘养殖受精率为88.97%,受精蛋孵化率89.58%;戏水池养殖受精率为87.92%,受精蛋孵化率87.69%;比段修君(2005)报道的水禽基因库中饲养的扬州鹅受精率为78.29%,受精蛋孵化率81.65%水平都要高。这可能是由于基因库保种生产群体太小。整个产蛋期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前后稍低,中间平稳。两种饲养方式统计的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均无显著差异。这样的统计结果可以打消对没有大水面的集约化养殖方式的顾虑。

3.3  其它方面  戏水池养殖公母比例为1:6,池塘养殖公母比例为1:7,养殖的公鹅数增加了15%。戏水池养殖比池塘养殖可节约47%的水面(土地面积);传统养殖一群鹅数量通常在1000~1500只左右,而戏水池养殖一栋鹅舍就可以养到3500只左右,土地利用率极大地提高。业界有共识:传统水面养殖如果换水不勤,水质恶化会造成鹅交配时的污染,鹅生殖器感染,死胎率增加;戏水池养殖用水极少,可做到天天换水,对环境污染大大降低。

4  结论

新型集约化饲养方式与传统饲养方式相比,产蛋量减少约2.5个,但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均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率、节水、养殖效益等因素,新型戏水池饲养方式可以在鹅养殖业中大面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宽维,高玉时,王志跃,等.NY/T8 23-2004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3]  段修君,龚道清,魏洪延,等.不同鹅品种繁殖性能的比较[J].中国畜牧杂志,2006,42(17):17-19.

[4]  张高娜,韩厚明,王志跃,等. 扬州鹅PRL基因内含子2的SNP检测及其与产蛋性状的相关分析.河南农业科学,2009,12:136-139.

猜你喜欢
繁殖性能
调控母猪的营养水平改善其繁殖性能的措施介绍
复方中草药对母猪繁殖性能及子代发育的影响
二元母猪背膘厚度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二元母猪不同时期背膘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群养系统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汉梅”与“大梅”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比较研究
贵州白山羊繁殖性能研究
通过胎盘效率改良母猪繁殖性能的研究进展
通过胎盘效率改良母猪繁殖性能的研究进展
利用遗传评定提高公猪生产性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