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跪拜礼”

2015-03-30 18:55赵彬花
大众标准化 2015年2期
关键词:现代文明长辈韩国

● 赵彬花

近日,笔者看了一则环球网的新闻报道,“1月12日,上海嘉定区民办斌心学校举办的‘孝敬文化节’上,800多名学生齐刷刷在父母面前下拜磕头,在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头发,永远留念,现场学生和家长泪流满面,场面感人。”简短的新闻,引起了公众热议,有的人持反对态度,有的人赞成。我们不妨看看以下观点:

跪拜不如尊重。跪拜礼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跪拜礼是施礼一方以非平等的姿态去表达,预示着一方要无条件地屈从于另一方,这与时代精神、社会文明、现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时下,人与人之间虽然年龄身份不同,但人格尊严是平等的。孩子年龄尚小,在仪式上所做的表演只是被动地服从,让学生给家长下跪,只会在无知、纯洁的学生内心种下臣服权威、逆来顺受的种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科学精神。

让孩子向家长下跪,强调的是家长的尊严,其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奴性教育”。只有在孩子心中播下尊重的种子,它才能在日后结出尊重的果实。学生与家长之间只有通过心灵的接触,成为知心朋友,情感才能更加真挚,才更能相互尊重,这比下跪教育要强不知多少倍。

教育不能形式化。孝顺父母非得用膝盖表达?诚然,表达情感需要外在的形式,却不能总是靠机械地礼教。孩子孝顺父母完全可以是平等关系基础上的情感升华,即相互尊重、将心比心地理解和沟通。对孩子开展孝道教育,应诠释孝道的真正内涵,以懂得孝顺在生活中的表现方式,变成孩子与父母间人伦情感交融的互动,而非仅表达孝道外在仪式化的符号。而动辄让孩子下跪的孝道教育,事实上也掉入了教育程式化与文化传承仪式化的窠臼,蹈了假大空的覆辙,这也是教育的形式主义。

以上观点很犀利,跪拜礼被扣上了沉重的帽子:跪拜礼就是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应该坚决摒弃,但也有人投赞成票。

跪拜礼未尝不可。通过下拜磕头,让孩子懂得了如何去尊敬父母、如何去孝敬父母,懂得父母的含辛茹苦,懂得了他们为了自己做出的牺牲,这样难道不好吗?有人讲,下拜磕头是封建礼俗、是糟粕,但在一些地方,向长辈行下拜磕头之礼,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春节民俗,这样的方式没有什么不好,反而让尊老爱幼的民风更加醇厚。因此,宣扬孝敬文化,我们不妨多看一看疗效,少关注一些形式。

看完以上观点,孰对孰非?礼节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一种情感的流露。我们时常在韩国电视剧里看到,新婚夫妻给长辈行跪拜礼,在特殊的节日里,晚辈给长辈同样行之以礼,这些镜头体现出的是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韩国人崇尚儒教,尊长重老,而儒教源于中国,为什么跪拜礼在韩国被视作尊重长辈的一种礼节,而在我国却被一些人视作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礼数”?文章开始的镜头,也许有人看到那就是浮浅的形式,但是文章中在座的父母,行礼的孩子未必是那样的心思:我想当时在座的每一位父母都会在想,眼前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孩子心性单纯,更是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随着时间、时代的变迁,旧时一些繁文褥节我们是应该禁止,但是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内涵的传统事物我们是不是应该保留,是不是在保留中再给予其更积极向上的精神实质?

再看韩国电视剧里的一些礼节,长者进屋时大家都要起立。父母外出回来,子女都要迎上去。早晨起床和饭后都要向父母问安等等。其实,一种事物你用积极的心态去认识它,那就是向上的,比如说“跪拜礼”,在特定的时候,那表现的就是一种深深的尊重和情感。当然,什么事物的存在大都有它的氛围,在韩国,因为儒教成为国民崇尚的精神信仰,所以跪拜礼自然既定俗成,在外人看来,它透出的是韩国礼仪之邦最温馨的部分。但是我们国家,一些传统的东西早被所谓现代文明的“高大上”冲洗得干干净净,自然一些人再看到“跪拜礼”,那就只剩下下“别扭”了。

一位作者这样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现代社会不能将此跪拜礼广泛推广,但在一定的场合还是可以施行的。施行此礼,可使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强化对父母、长辈的感恩、尊重之情,这和现代文明实在没有背道而驰,因为我们国家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交,一些事物只有通过形式的表现才能有血有肉,当然,这样的形式在你眼里,在他眼里要纯粹,那么内容赋加的形式一同也就美好起来了!

猜你喜欢
现代文明长辈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摩擦力催生现代文明
在韩国走马观花
长辈篇
《弟子规》小绘本
《犬之岛》:形式主义的美学突围与现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揭示现代文明冲击下藏族生活的常与变——评次仁罗布小说集《放生羊》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文明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长辈对晚辈可否说“请”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