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石的基本特征及宝玉石美学

2015-03-31 02:54朱艳艳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
地球 2015年1期
关键词:宝玉石功利性艺术性

文/朱艳艳(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

第一部分宝玉石的基本特征及其功能

宝玉石是有观赏、审美、收藏价值的天然艺术品;具有天然性、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和功利性五大最基本的特征。

作为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年青的领域,宝玉石学的现代理论体系正在形成,就其基本内容而言,应和它的基本相对应,包括宝玉石地质科学、宝玉石文化论、宝玉石艺术观和宝玉石经济学等四个主要部分。

①天然性:宝玉石制品的原料,原本都是天然的,是大自然的产物。后来出现了由人类化学合成的宝玉石,则必需明确标示“人工宝玉石”字样。天然的宝玉石和人工的宝玉石其质地、艺术性和经济价值有天 之别;其实人工宝玉石不过是天然宝玉石的一种仿制品罢了。可以说,天然性是宝玉石的本质。即宝玉石有一个“天然本质”。

②科学性:研究宝玉石的科学属于地质学的范畴。它重点研究宝玉石的化学成分,岩石和或矿物类型和特征,包括岩石的结构、矿物组成和结晶状况及其所属晶系、宝玉石的成因、产状、矿床类型、品位和储量,以及产地的地质条件和形成它们的地质环境等等。因此科学性是宝玉石的基础,即宝玉石有一个“科学基础”。

③文化性:中国有悠久的宝玉石文化历史,至少在一万八千多年前的周口店山顶洞人,就已普遍配戴打孔的石制装饰品。我国宝玉石文化有自己突出的特点,其核心是“人石合一”的思想,它源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把宝玉石人格化,“以玉喻人”就是其典型事例,中国人通常把洁白无瑕、晶莹剔透的美玉比喻为君子的胸襟坦荡,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并大量反映在各种文学作品和典籍中。另一方面,世界各国所推崇的“生辰石”,也已成为我国宝玉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我国有特色“宝玉石文化”,正像“茶文化”和“酒文化”一样深入人心。可以确切的地说,文化性是宝玉石的内涵,即宝玉石有一个“文化内涵”。

④艺术性:宝玉石之所以打动人心,正在于它具有超自然的美和超强的观赏价值,耐得永久品味并使人爱不释手,而成为人们恒久追求的目标。这恰恰表明,艺术性和超自然美是宝玉石的灵魂,即宝玉石有一个“艺术灵魂”。

⑤功利性:宝玉石具有重大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这正是它功利性的具体体现。由此导生了宝玉石企业和市场,推动了宝玉石产业和宝玉石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支撑社会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可见,功利性是宝玉石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即宝玉石有一个“功利动力”。

归纳起来,宝玉石的五个基本特征“各司其职”,即天然性是宝玉石的本质(天然本质);科学性是宝玉石的基础(科学基础);文化性是宝玉石的内涵;艺术性是宝玉石的灵魂(艺术灵魂);以及功利性是宝玉石的动力(功利动力)。这就使宝玉石基本特征及其功能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格架。

第二部分 宝玉石美学

(一)美学—人类对客观事物感性认识的学科

①美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是一门既古老、又年青的学科。

②我国朴素的美学观念在远古时期已经萌芽。

③国外启蒙时期的美学源于古希腊。

源远流长的美学观念,于十八世纪前半叶才形成一门独立学科。被誉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普鲁士哈利大学的哲学教授鲍姆嘉通最初以“感觉学”命名,后改称为“美学”。

④美学广泛研究一切对象,包括自然界、社会、人和艺术等。现代美学一般依据研究对象分为现实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人的美)和艺术美两个类别;按其表现形式则分为形式美(形象美)和内在美(抽象美);以其美的形态又分为壮美和优美(这与我国清代学者姚鼐所称的阳刚美和阴柔美完全相当,并有异由同工之妙)等等。

(二)形式美的六法则

形成美的基本要素是形体、线条、色彩、声音等。形式美的六项基本法则,即单纯齐一律、对称均衡律、调合对比律、匀称比例律(包括著名的“黄金分割率”,其比例是1.618:1)、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律,具有普遍重要意义,完全适用于宝玉石审美。

形式美的六法则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辩证关系;而多样统一律则蕴含着“从多样中求和”、“从和中寻求美”的我国古代的美学观念,以及对立统一的普遍规律。

(三)真、善、美

宝玉石的天然性、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和功利性、体现了宝玉石真、善、美的完美结合。符合规律性者为真,宝玉石的“真”就是它的客观规律性,宝玉石地质学的科学性体现着宝玉石的“真”。符合功利目的者为善,宝玉石的善正是间接由它的功利性表现出来,宝玉石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充分展示了宝玉石的“善”。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其高超的艺术性揭示了宝玉石之“美”;而宝玉石的“美”是以“真”(客观规律性,地质科学)为基础的,以“善”(功利目的市场经济)为背景的;也就是说宝玉石事业必须以地质学为科学基础,以市场经济为背景,才能健康持续发展。但重要的是,仅就宝玉石美学本身而言,在美的对象中,善的功利性和真的客观规律性都被扬弃了;换句话说,在宝玉石美学领域,功利性是间接的,客观规律性是潜在的因素。

(四)审美心理学

审美心理是宝玉石审美活动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所谓审美心理就是美感活动的心理形式。它以人感官为基础,包括感觉、知觉、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审美心理学首先从静态方面研究诸多审美心理因素的性质、特点、作用和相互关系,进而从动态角度探讨整个审美心理过程。

概言之,美的实质是美的主体和美的客体的统一;美的本质则在于和谐。

(五)审美观念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①共同性:宝玉石审美有其公认的客观标准,因此不同人群的审美观念具有共同性。事实已充分表明,尽管年龄不同、民族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文化不同、学历不同、道德观念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乃至历史时代不同,却往往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审美观,这确切说明形式美法则的普遍意义。

②差异性:无论在个体或群体的审美观念中,又存着显着的差异。审美主体审美观念的差异往往与道德观念、学历、职业、阶层、民族、年龄、文化背景和文化修养、生活经历、乃至兴趣爱好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这些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故在宝玉石审美活动中往往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形。

第三部分 结语

(一)美学的基本原理和法则普遍适用于宝玉石美学研究;但宝玉石美学又有它自己的特色和具体内涵。由于宝玉石的天然属性,源于大自然而带着大自然的纯朴和灵气,使它具有“天然美”的品质;同时它又是高档艺术品,充分体现了“艺术美”的诸多特征。

一般说来,宝玉石必须具备“美丽”,“耐久”和“稀有”三个基本特征,而“美”稳居首要地位。质地和纯净度、硬度、形态、纹理和线条、颜色、透明度(水头)和光泽,则是宝玉石评价的主要要素,这正是美学审美原则在宝玉石评价中的具体体现。美学的形式美六法则,是宝玉石审美中无可替代的基本法则,是宝玉石审美的基础。

(二)我国有悠久的宝玉石审美活动历史,以及自己的审美理论和传统,近代随着宝玉石事业的蓬勃又有了新的发展。但我国宝玉石美学体系还处于完善阶段,特别是广大群众的美学基本知识还有待大力普及和提高。因此仍需要不断加强宝玉石美学理论研究,自觉运用美学理论指导宝玉石审美活动,发现美、欣赏美,让美滋润我们的心灵,在宝玉石审美实践中,完善和发展宝玉石美学。

(三)既然宝玉石的艺术性是通过宝玉石美学表现出来,那么宝玉石美学就成为宝玉石艺术内涵的基础。事实上,正是由于宝玉石一方面站在宝玉石地质学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又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活的艺术灵魂,才使得宝玉石成为历代传承、恒久不衰、经久弥新,为全社会各阶层人士所普遍向往和喜爱的对象。更由于宝玉石强大的功利性,在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成为持续推动我国珠宝玉石产业迅速发展的巨大动力。展望未来,中国珠宝玉石产业有着光辉灿烂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宝玉石功利性艺术性
警惕功利性支教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最有价值的阅读,恰恰是非功利性阅读
常见宝玉石鉴定方法及步骤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几种蓝色宝玉石材料的宝石学特征对比研究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承德地区宝玉石找矿方向探讨
联合举办学术论坛 促进宝玉石产业发展 贵州省地质学会与宝玉石协会联合举办《贵州省宝玉石产业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