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鸣:市场化非电改终极目标

2015-03-31 09:01姚尧
中国经济信息 2015年3期
关键词:输配电电价市场化

姚尧

深圳电改有利于政府对输配电实现科学监管,但这仅仅是电改中的一环。

根据《深圳市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在建立起输配电价体系后,将推进售电侧和发电侧电价的市场化。鼓励电力价格开放竞争,实现输配电价和发售电的形成机制分离。但这种输配电价的核算方式是否合理,发售电价的市场化何时能够实现,以及电力作为特殊商品所涉及的调度问题并未提及也都引发了争议。

2015年1月28日,在刚刚参加国家发改委有关“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会后,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主任曾鸣接受了《中国经济信息》记者的独家专访。他认为:“此次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按国际通行的核价方法监管电网企业收入,对于推动能源体制革命、还原能源商品属性具有积极意义,为其他地区输配电价改革积累了经验。但下一步售电侧的市场化仍需时日,而且市场化也绝非电力改革的终极目标。所以电改之路依旧漫长,绝非一朝一夕。”

电改目标:安全经济节能环保

中国经济信息:电价改革是否是新电改最迫切需要进行的环节,而电力市场化是否是本轮电力改革最终所要实现的目标?

曾鸣:此次的电价改革,在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两端逐步引入竞争机制,由政府根据电网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方式制定输配电价,是对“放开两头,管住中间”改革理念的实践,也是使电力价格向电力市场化迈进的重要举措。需要注意的是,市场化应当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达到电改目标的手段之一,但市场化本身不是电改的目的。我们认为电力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应当是:在安全经济地满足全社会用电需求的情况下,做到节能环保。必须要综合考虑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体制传统,明确改革的对象和环节,并提出阶段性的改革目标和改革路径。目前首先开始的输配电价机制改革对电力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支撑作用。

中国经济信息:十二年前,中国就提出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的电力改革总体方向,为何迟迟未能顺利推进?

曾鸣:任何一项改革的推进都需要多个部门协调开展,这样才能使得相关措施更加的全面,具备全局性。至于改革的阻力,我个人认为电力体制的改革,不能简单理解为是电力市场的改革,或者说不仅仅是市场化改革。鉴于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节能减排、低碳环保、资源优化等目标才是改革应当考虑的,也是在电力系统整体规划和优化下才能够实现的。所以,大家所说的阻力,关键不在行业本身,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各个主体间的博弈。而要破除这种阻力,更多的是考验政府的协调能力,看政府能否站在改革要实现的节能减排、整体优化、能源安全等根本目标上来进行协调。

电价核算:改变电网监管方式

中国经济信息:深圳电价改革中电网的输配电价定价机制是否合理,对这一定价机制的调整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曾鸣:此次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是按国际通行的核价方法对电网企业收入进行监管,建立独立、规范的输配电价机制。其意义在于:首先,对电网输配电业务实行成本加收益管制方式,使电网企业摆脱了现行购销差价形成输配电收入的不确定性,更加专注电网资产运营和提高输配电服务水平;其次,有利于激励电网企业降本增效,保障电网企业在回收合理成本的同时获得合理收益,促进电网的良性发展;最后,输配电环节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性,推进输配电价改革,按成本加收益方式对电网输配电业务实行独立定价,监管电网企业的输配电总收入,这是政府加强对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价格监管的重要举措和有益探索。

核定输配电价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电力体制决定了输配电价机制,而输配电价机制对电力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支撑作用。电价改革是此次新电改中较为困难和十分重要的环节。

售电放开:前路漫漫其修远兮

中国经济信息:在深圳电改方案中明确提出“参与市场交易的发电企业上网电价由用户或市场化售电主体与发电企业通过自愿协商、市场竞价等方式自主确定,电网企业按照政府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您认为“市场化售电主体”能否很快出现?

曾鸣:本轮电改的重点之一就是售电侧市场放开,是深圳下一步电改的关键点之一。

当然,要真正实现售电侧放开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售电侧的放开取决于是否形成有序的市场机制和相应的市场结构。我国售电侧改革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一个竞争性的售电市场,从而提高市场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提高电网运营效率和供电服务水平,应考虑逐步放开售电侧市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用相适应的操作思路。通过售电侧市场的逐步开放,构建多个售电主体,放开用户选择权,形成“多买方-多卖方”的市场格局,构筑“放开两头、监管中间”的行业结构,建立政府监管下的电力市场体系,进而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最终实现增加全社会福利的目标。售电侧市场如何放开,交叉补贴、普遍服务问题如何考虑,市场规则如何设计以维护市场公平和保障市场效率,如何监管多元化市场主体等等问题,都需要引起顶层设计者的关注和慎重考虑。

中国经济信息:电力调度作为电力商品的特殊属性,在这次深圳电改中并未提及,这引起了多方质疑深圳电改的“诚意”,请问电力调度指什么,是否有必要独立?

曾鸣:通俗来讲,电力调度就是依据各类信息采集设备反馈回来的数据信息,或监控人员提供的信息,结合电网实际运行参数,综合考虑各主体生产运行情况,以及对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状态的影响,通过电话或自动系统发布操作指令,指挥现场操作人员或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各项调整,从而确保电网持续安全稳定经济低碳运行的管理手段。

我认为,本轮电改方案未将调度独立考虑在内是合理的。我的团队之前做过一项专题研究,通过梳理分析国际上的一些现状和经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我国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始终坚持了“统一电网、统一调度”;二是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调度与电网一体化设置的“大安全”管控体系。如果将调度机构从电网企业中独立出来,将割裂调度与电网企业的紧密联系,削弱我国“统一电网、统一调度”的体制优势,打破我国现有的“大安全”管控体系,不利于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电力系统低碳化、智能化发展以及资源的跨区域优化配置。所以,在目前的大环境和技术条件来看,我个人认为调度不适宜独立。endprint

猜你喜欢
输配电电价市场化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的几点思考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减少线损条件下的输配电技术创新探讨
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的收支平衡分析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
浅谈输配电体制与管理模式
浅析输配电线路运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