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城市服务技术学院烹饪学院“活态”破解鲁菜人才危机

2015-04-02 06:47
餐饮世界 2015年8期
关键词:杠子鲁菜活态

现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讲究的是“活态”传承,而这个词放在鲁菜的传承中似乎也是再贴切不过。建设中国鲁菜第一学府,以“活态”传承破解鲁菜人才危机,这就是今日的山东省城市服务技术学院烹饪学院展现给世人的面貌。

众所周知,鲁菜是最讲究技法、烹调难度最高、最见功力的菜系,培养一个成熟的鲁菜厨师是一个漫长且不可“批量生产”的过程。老厨师手把手教授的烹秘笈心得往往是鲁菜烹调的秘笈,很多时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大量的实践烹调更是通往鲁菜大师的必由之路。现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讲究的是“活态”传承,而这个词放在鲁菜的传承中似乎也是再贴切不过。活态,让新生代厨师有面对面与鲁菜大师交流的机会,将鲁菜烹调的精髓以“活”的姿态展现在年轻厨师的面前是行之有效的传承;加紧鲁菜的创新研发,将鲁菜以更加鲜活的“面孔”展现给广大食客是卓有成效的传承;而这也是山东省城市服务技术学院烹饪学院一直坚持做的事情。建设中国鲁菜第一学府,以“活态”传承破解鲁菜人才危机,这就是今日的山东省城市服务技术学院烹饪学院展现给世人的面貌。

中国鲁菜第一学府

山东省城市服务技术学院烹饪学院被誉为“中国烹饪学府”,近几年,学院年均招生数600 人以上,开设味道美学人才班(本科毕业生)、技师班、高级班、中级班、各类项目班和各项技能短期培训班,在校生2400 余人,在全国同类职业院校中位居前列。依据职业教育特征、烹饪(中西点、西餐)专业特点和行业企业要求,打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和专业吸引力的专业环境及其文化陈设。依托深厚的鲁菜文化底蕴,结合职教特点,逐步凝练出“拉出岁月,擀出年华,爆出青春、炒出情怀、烤出幸福、雕出人生”独具特色的烹饪文化体系,形成了“厨艺为本、做人为先”的立足当前、继承传统的素质教育理念。

不断创新办学模式

烹饪(中西点)专业自2000 年逐步实行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目前已全面开展实施,现已成为烟台市技工院校中心教研组烹饪(中西点)专业一体化教学示范教学基地。定期邀请烹饪名家、大家为学生进行绝技、特长表演,文化和专业知识讲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烹饪文化、艺术的无限魅力。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烹饪(中西点、西餐)理论与实践教学计划。使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衔接日臻完美,形成灵活实用的技能模块化教学和技能达标模块化考核模式。总结提出影响深远的“讲、演、学、研、品、评、练”烹饪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要求教师能够“一手拿书,一手拿勺”,边讲解边演示,让学生体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操作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课堂与厨房零距离对接。烹饪教学以市场发展趋势为导向,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在校内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积极探索“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课堂在厨房的实景教学模式,实现了以专业学科为本位向以职业岗位与就业为本位的转变。

多年来,通过政策引导,对专业教师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培训活动,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广泛开展“师徒结对”活动;通过“请进来”的方法,聘请各类专家到校讲座、指导或担任兼职教师、客座教授、专家委员会委员、兼职专业带头人;通过集体备课、立标课、达标课、说课比赛、教师技能大赛等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业务交流;通过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认证考核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安排教师进行企业实践锻炼,带来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提高专业技能素养;通过

糖酥杠子头

热菜烹饪课堂

随着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学院还全面更新一体化教材。同时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收集与一体化教学相关的其他习题册作为教辅材料。产学研结合,在科研应用、课题开发中提高教师创新能力;通过技能竞赛中锻炼和提高教师操作技能。

目前学院拥有22 个不同种类、多种功能的烹饪(中西点、西餐)专业一体化实验实训室,一个大学生创业园,一个食品研发中心,一个中国鲁菜创新基地,总建筑面积约为10000 余平方米,设备总价值达到1000 多万元,专业高档炉灶167台,各类工作台280 个及一批先进的配套设施,工位数达到750 多个,配有电子评判、电子监控、电视网络系统等教学设备。具备日常专业实践教学、职业资格鉴定、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功能,有健全的一体化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实验实训室开出率100%,自开率在95%以上。多次承办国家、省市级烹饪大赛,屡次获得“烟台市烹饪技能比赛最佳组织奖”、“山东省烹饪技能比赛最佳组织奖”、“全国烹饪技能比赛最佳组织奖”,被山东省人社厅指定为烹饪大赛专用场地。

一体化教学 培养复合人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师只讲理论,缺少实践性指导,而实习指导教师只管实习教学,缺少理论的系统性,势必造成理论与技能的脱节。烹饪学院主推的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不再沿用“先讲理论课,后进行实习操作”的老套路,而是按企业的一个个典型工作任务把理论与实习教学穿插进行,强调知识的“实用、必需、够用”及“教、学、研、做”紧密结合的过程。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分为若干个工作模块,每个模块由两名双师型教师指导,以分工协作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生在某一工作站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即可进入下一个工作站进行下一工作任务,即采用了“教室与车间零距离、理论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师傅零距离、学生与徒弟零距离、产品与作品零距离”“五个零距离”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积极完善订单式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培训基地等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学院还全面更新一体化教材。同时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收集与一体化教学相关的其他习题册作为教辅材料。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有计划地组织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交流研讨,争取在2016 年底前完成8 本一体化教材的编写工作。

研发、创收双管齐下

面食课堂

一体化教学

除了日常的教学之外,身为“中国鲁菜创新基地”的山东省城市服务技术学院烹饪学院还承担了很多鲁菜研发的工作。烹饪学院副院长王杰特别介绍到:“近期我们就在为鲁商集团研发多款药膳菜品。除此以外,学院还经常为酒店等企业研发菜品。这些研发的菜品是传承、创新鲁菜的一部分,同时也为学院带来了一部分收入。在烟台的很多烹饪学校都需要学生缴纳金额不低的实操原料费,可我们这里是完全不收费的。所需要的费用全部通过各种渠道创收而来。为酒店研发菜品是其中之一。”为了能够开源创收,学院特别重拾经典面食“老商校杠子头”即糖酥杠子头。“其实山东省城市服务技术学院就是人们口中的‘老商校’,糖酥杠子头是烟台名吃之一,相传清末年间,杠子头首先流传于山东潍县城(今潍坊)西留饭桥一带乡村,当年15 岁的曲永伦就是从一位姓隋的潍坊师傅学做的‘杠子头’,经过3 年的时间,他才将做杠子头的手艺学到手。要做杠子头,面胚的硬软很重要,原始的杠子头是把面放进一特制的墙洞里,加上水,用杠子捣、和成的‘死面’;接着演变为用手揉和的硬面,软了一些;后来他发现这样的杠子头硬梆梆的,不大适合烟台人的口味,于是他就结合烟台本地有名的糖酥烧饼的口味,将杠子头里加入糖、油及一定比例的老面,做成了当年‘风靡’一时的‘糖酥杠子头’。而1973 年烟台中餐学习班(烟台商校的前身)刚成立,曲老师就在商校组织大家做杠子头。那时候每天至少也能卖出500 斤面的糖酥杠子头,曾经创下一天卖过5000 个的纪录。现在烟台虽然也有地方卖糖酥杠子头,但很多人都反映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为了还原人们心中的糖酥杠子头味道,学院现在也开始制作糖酥杠子头。”烹饪学院的杠子头由曲永伦老师的弟子把关制作,绝对的老味道。“本身制作杠子头已经是烹饪学院学生们必学的项目,我们现在就是将其商品化,以代加工的形式帮助酒店定制礼盒。”除糖酥杠子头之外,学院还会售卖粽子、汤圆、月饼等节日礼品,销量都很惊人。

对于山东省城市服务技术学院烹饪学院来说,研发是对鲁菜的传承,创收的目的也是为了传承鲁菜,而这种开放式传承之路必将把其带入一个更高的领域。

猜你喜欢
杠子鲁菜活态
活态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意义
“鼓和虎”等
在“活态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
红狐狸
红狐狸
红狐狸
乡味小厨诚献夏日经典鲁菜美馔
活态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李光璧:重塑80后们的鲁菜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