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难点及发展对策

2015-04-02 17:12张新臣
时代农机 2015年10期
关键词:经济作物济宁市机具

张新臣,潘 潇

(济宁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山东 济宁 272000)

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是201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一项重点要求。近几年来,济宁市积极探索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玉米机收率突破9 3%,机械化植保防治、机械化秸秆处理和机械化烘干处理水平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大田主要粮食作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但是,花生、大蒜、棉花等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缓慢,目前只有耕整地环节实现了完全机械化,种植、收获、机械植保等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较低,棉花收获、大蒜播种等生产环节机械化还是空白,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1 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概况

(1)经济作物种植基本情况。济宁市地处山东省的西南部,黄淮海平原与鲁中南山地交接地带,东部是丘陵山区,中西部是平原、洼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济宁市经济作物种植非常广泛,主要有棉花、大蒜、花生、甜瓜、葡萄、林果等等,常年种植面积在27万hm2以上,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到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30%左右。花生、棉花、大蒜是济宁市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中花生常年种植面积4万hm2,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曲阜、邹城和泗水丘陵山区,棉花种植面积7.26万hm2,主要集中在南部和西部的金乡、鱼台、嘉祥等地,大蒜种植面积6.67万hm2,主要集中在南部和西部的金乡、鱼台、微山、嘉祥等地。

(2)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程度。近几年来,济宁市农机部门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多措并举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作物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52%,但是还远远低于全市综合机械化87%的水平。就经济作物生产环节来说,耕整地机械化水平较高,基本全部实现机械化,但种植、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较低,目前花生机播率在80%以上,花生机收率仅为13.7%,大蒜机收率只有13.2%,棉花种植、收获以及大蒜播种环节当前还是空白。

(3)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装备现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济宁市花生播种机保有量5523台,其中覆膜播种机1705台;花生收获机保有量872台,其中花生挖掘机778台、花生联合收获机94台;棉花播种机保有量192台,棉花拔柴机761台;大蒜收获机保有量4000余台,主要以带大蒜收获功能的田园管理机为主,专门的大蒜收获机械只有796台;没有棉花联合收获机、大蒜播种机。整体来看,济宁市经济作物机械装备程度低下,主要以小型、单环节作业机械为主,功能单一,生产效率低,部分生产环节还没有成型、成熟的机具,有些机具适应性、可靠性还不够过关,人工需求还是很大,远远不能满足群众对机械化生产的要求。

2 推进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难点

(1)机具研发滞后,缺乏成熟机械。经济作物种类繁多,所需机械品种多样,再加上市场需求不旺,机具研制成本较高,预期收益较低,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研发意愿不强,新机具研发停滞不前,机械市场投放量较少。还有的经济作物生产机械研发难度较大,比如大蒜播种机目前国际上都没有稳定成熟的机械。另外,目前投放市场的机械也以小型单环节作业的居多,作业适应性不强,机具可靠性差,机械性能低,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像大蒜收获机,目前大都是简单的挖掘式机械,功能单一,在不同土壤环境里,沙壤土作业效果较好,粘壤土作业效果较差,甚至不能作业。花生联合收获机同样存在不同土质、不同墒情适应性差的问题,极不利于机械的大面积推广。

(2)种植规模偏小,种植模式不一。经济作物大都一家一户种植,地块较小,种植分散,不利于进行机械化作业。山区丘陵作为经济作物种植集中区域,地形条件复杂,大型农业机械根本无法进行作业。受经济作物本身种植特性和农民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经济作物种植模式混乱,比如大蒜种植,有的垄作,有的平作,有的套种,行距、株距随意设计,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的适用性,影响了机具的推广使用。

(3)机艺融合不够,作业规范缺失。多年来,各级政府和农机、农业部门一直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上,对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认识程度不高,工作不深不细,农机农艺融合深度不够,"两张皮"问题依然突出。比如花生生产机械化,目前生产技术路线比较成熟,已经制订了一套涵盖花生生产全过程的作业规范,但是由于不同部门各自为政,引导、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农户依然固守传统的种植习惯,推广效果不好。另外对于棉花、大蒜等大宗经济作物,目前种植模式非常混乱,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作业规范,严重影响了收获机具的适用性,影响了机具的研发和推广使用。

(4)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对于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扶持、当地财政金融扶持以及各项发展举措明显偏软,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一直处于农民自愿、自由放任状态。由于政府不够重视,新机具研发、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机具研制缺乏创新意识,机具引进推广缺乏必要的试验、示范场所,缺少必要的技术服务手段,导致而经济作物生产机械数量少,装备水平低。

3 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对策

(1)加快机具研发和技术创新。围绕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整合调动农机科研、生产、推广、管理、使用各方面力量,建立健全经济作物机械研发创新协同攻关机制。市级财政要拿出专项资金,积极开展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项目,建立农机装备研发创新平台,积极鼓励和扶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机具研发,特别要以大宗经济作物、区域优势经济作物为重点,加大机具研发创新力度,力争尽快推出先进适用的经济作物生产机械。

(2)加强农机农艺的融合。要着力抓好机艺结合,充分解决“两张皮”问题,把机具适应性作为选择作物品种、制定栽培模式的重要指标,同时大力推行适宜机械作业的农艺模式,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实现区域化布局、规范化种植,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农机管理部门要主动作为,主动联系农业等相关部门,找准作物品种、种植模式和机械作业要求等农机农艺融合结合关键点,共同制定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合作业要点,逐步建立起部门合作、联合推动的工作机制。

(3)搞好示范引导和技术培训。层层建立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引进示范新机具、新技术,并采取现场会、观摩会、演示会等多种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机械化生产优势,展现机械化作业效果,示范群众,引导农民,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同时结合开展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等活动,广泛开展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县级农机校培训主阵地作用,充实师资力量,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尽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懂操作、会保养、善经营的经济作物机械化人才,为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4)进一步创新推广模式。政府及农机部门在充分发挥农机推广机构公益推广作用的同时,积极鼓励农机合作社以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订单作业等形式,开展经济作物耕种收全过程或部分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服务,不断提高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质量。鼓励农机合作社开展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创新示范,建立自己的试验示范服务基地,使农机合作社成为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推广的重要力量。

(5)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把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财政部门要确保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推广所需经费,并在支农惠农资金安排上对经济作物机械化给予倾斜;发改、金融等部门要在涉农项目和信贷资金安排上对农机部门给予支持;科研部门要组织好大宗经济作物机械的研发和生产;农业部门要指导和帮助农民改进种植模式和农艺;农机部门要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经济作物机械实施优先补贴,同时要借鉴小麦、玉米跨区机收的成功经验,积极组织开展经济作物机械跨区作业,最大限度地提高机具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另外,还要落实工作责任,分解任务目标,加强督促指导,努力强化工作措施,确保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

[1]王方艳,尚书旗,杨然兵,等.山东省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J].农机化研究,2010,32(4):213-216,220.

[2]张梅,朱广文.农机和农艺技术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J].农机化研究,2013,35(10):222-225.

猜你喜欢
经济作物济宁市机具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山东省济宁市明珠中心小学活动掠影
电务系统大型机具上道时的作业防护
保护地高效经济作物的栽培技术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