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肱骨小头骨折13例疗效观察*

2015-04-03 10:05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西安710054
陕西医学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克氏肘关节优良率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西安 710054)

乔 锋 郑世成 贺金龙

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肱骨小头骨折13例疗效观察*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西安 710054)

乔 锋 郑世成 贺金龙

目的:探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肱骨小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肱骨小头骨折28例,传统组15例采用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治疗;改良组13例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比较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肘关节功能的恢复。结果: 两组患者骨折分类无差异,术中所有骨折均达牢靠固定,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6~21月,平均11.4月。传统组、改良组骨性愈合时间分别为65.2±3.4d、45.6±2.8d;对肘关节术后功能根据 Cassebaum 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传统组关节功能为优10例,良3例,一般2例,优良率86.7%;改良组关节功能为优11例,良1例,一般1例,优良率92.3%;两组优良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肱骨小头骨折,克氏针张力带较无头加压螺钉能提供更坚强固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临床效果较好。

肱骨小头骨折(Fracture of the humeral capitulum,FHC),为关节内骨折,多为粉碎、薄片状,固定方式直接影响早期功能锻炼,常致肘关节功能恢复欠佳。自2009年3月至2013年6月,我们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肱骨小头骨折13例,并与传统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28例,男性 15例,女性13例,年龄24~72岁,平均 49.2 岁;均为新发骨折,按Bryan-Morrey分型,Ⅰ型9例,Ⅳ型19例;按Dubberley分型[1],ⅡA型10例,ⅢA型18例。其中传统组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5~71岁,平均 48.7 岁;Bryan-Morrey分型Ⅰ型6例,Ⅳ型9例;Dubberley分型A型4例,ⅢA型11例,采用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治疗。改良组13例,男性6例,女性7例;年龄分布24~72岁,平均49.4岁;Bryan-Morrey分型Ⅰ型3例,Ⅳ型10例;Dubberley分型ⅡA型6例,ⅢA型7例,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本组病例不包括肱骨髁间或波及肱骨内髁的骨折,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骨折分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2 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麻,患者仰卧位,患肢置于侧台,驱血上气囊止血带。采用臂丛或全麻,患者仰卧位,患肢置于侧台,驱血上气囊止血带。采用肘关节外侧入路,从外上髁处锐性分离伸肌肌群显露骨折,术中尽量保留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防止其从外上髁止点处剥离。切开关节囊,显露骨折,清理骨折断面。对于Ⅰ型骨折,直视下,将肱骨小头复位满意,由外向内钻入2枚克氏针至内侧髁,为避免损伤尺神经,针尖不出皮质。同时注意穿针方向,防止从前、后及下方进入关节腔。此时肱骨小头与内侧髁达到初步固定,但肱骨小头仍有向前翻转的趋势。然后从外髁关节面的后上方,斜向前下内钻入1~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肱骨小头,针尖不出关节面,为防止肱骨小头前后分离翻转移位,改良组用细钢丝将上述3~4枚克氏针的针尾“8”字或环形固定,完成固定后,被动活动肘关节,确认骨折固定牢靠并透视确认克氏针长度合适,未进入关节腔,关闭伤口。传统组的复位方法与改良组相同,只是没有使用钢丝做环形或“8”字固定。复位满意后,先用克氏针临时固定,然后从外髁的外后方向前内钻入2~3枚导针,透视见位置良好,拧入无头加压螺钉固定,被动活动肘关节,确认骨折固定牢靠,透视确认骨折复位良好,螺钉的方向、长度合适,关闭伤口。

两组术后伤口均放置引流条,预防感染24~48h,常规口服消炎痛2周。传统组配合石膏外固定或支具外固定3~6周,之后去除外固定开始肘关节主、被动屈伸功能锻炼。改良组术后3即开始行肘关节主、被动屈伸功能锻炼。定期门诊复查,待骨性愈合后取出内固定,传统组的内固定物无法取出。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SPSS,美国)进行统计学处理。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患者年龄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t检验,性别、分型及优良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值取双侧0.05。

结 果

本组28例患者从受伤到手术的平均时间3.3d(2~5d);手术时间为42~55min,平均47min;术后5~14d,平均8.3d出院。全部获得临床随访,术后随访时间为6~21月,平均11.4 月。未出现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肱骨小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传统组35~120d,平均65.2±3.4d、改良组28~75d,平均45.6±2.8d,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改良组优越于传统组(P<0.05)。根据 Cassebaum评分系统对肘关节术后6个月的功能进行评价,传统组优10例,良3例,一般2例,优良率86.7%;改良组优11例,良1例,一般1例,优良率92.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改良组优越于传统组(P<0.05)。

讨 论

肱骨小头骨折的发生率较低,女性多于男性,多由于跌倒时上肢处于伸直位,前臂旋前,手掌着地,暴力经手掌沿桡骨干传递,经桡骨头对肱骨小头剪切所致。由于肱骨小头向前与肱骨干轴线成15°的夹角,所以骨折线位于冠状面,多为薄片状,呈粉碎,常累及滑车。且由于肱骨小头前方、远端均为关节面,所以固定非常困难,没有牢靠的固定,术后就不能早期活动,常致肘关节功能屈伸受限。

目前的固定方式主要有无头螺钉[2]、Herbert螺钉[3]、可吸收克氏针、带螺纹的克氏针、重建钢板等[4],各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固定的主要难点是如何解决骨折前后分离移位。①矢状面置入螺钉或带螺纹的克氏针固定不仅操作空间小,而且固定欠牢固。由于骨折块为薄片,由后向前置入螺钉时, 螺钉不能穿过软骨面进入关节腔,故进入前方骨折块的螺钉较短,而且松质骨的固定力量弱,如一次不成功,则彻底无法固定,甚至可能造成骨块劈裂。②克氏针或可吸收克氏针固定中,交叉克氏针仍然无法解决骨折前后分离移位,同时由于克氏针针尾的处理困难,甚至可能造成骨折的移位甚至劈裂,而针尾过长,影响肘关节活动或固定针进入前方关节腔。③采用钢板或微型钢板固定,肱骨小头多为粉碎骨折,且骨折线位于冠状面,所以螺钉很难固定前方的薄骨片,甚至螺钉正好进入骨折间隙,所以难以达到牢靠固定。钉板系统适合肱骨外髁为整体或骨块较大时。

我们使用张力带固定治疗肱骨小头骨折,效果良好。前后方向的克氏针可以将骨折块的上下位置固定,防止骨折块向远近端移位,而针尾可提供张力带钢丝的附着点;由外向内穿入的克氏针,将肱骨小头、滑车以及内髁固定为一个整体;通过上述交叉克氏针,可以保证骨折的初步稳定性,但仍有前后分离移位的趋势。我们通过钢丝将各克氏针聚拢固定,克氏针和钢丝构成一个环形结构,防止其分离移位,使得骨折达到坚强固定。我们在术中被动活动肘关节时,见骨折固定牢靠,没有移位趋势,所以术后可以不用外固定,骨折愈合时间(45.6±2.8d)明显短于传统组(65.2±3.4d)。术后允许早期活动。传统组优良率为86.7%,改良组优良率为92.3%,改良组优良率优越于传统组。

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肱骨小头骨折注意事项:①术中应尽量保留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防止其从外上髁止点处剥离。②注意克氏针的方向和深度,不能完全依靠X线,由外向内的克氏针,可以通过长度相同的克氏针进行比对,而前后方向的克氏针,可以在直视下判断,可以先出关节面,然后再向后退,使得针尽量长,但又不出关节面。③骨折如波及滑车,则力求解剖复位,复位时尽量向内、后、上推挤骨块,复位满意后,可以由外向内,也可以由后向前用克氏针固定,然后再复位桡骨小头。④争取一次成功,反复钻孔可能造成固定失效或骨块劈裂。⑤操作轻柔,尤其是针尾的处理,防止造成骨的劈裂和克氏针松动。

[1] Dubberley JH, Faber KJ, MacDermid JC,etal. Outcome after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capitellar and trochlear fractures[J].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American ,2006,88A:46-54.

[2] Ruchelsman DE, Tejwani NC, Kwon YW,etal.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capitellar fractures with headless screws[J].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American,2009,91A:38-49.

[3] Mahirogullari M, Kiral A, Solakoglu C,etal. Treatment of fractures of the humeral capitellum using Herbert screws[J]. Journal of Hand Surgery-British and European,2006,31B:320-325.

[4] Heck S, Zilleken C, Pennig D,etal. Reconstruction of radial capitellar fractures using fine-threaded implants (FFS)[J]. Inju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Care of the Injured, 2012,43:164-168.

(收稿:2015-08-12)

*西安市科技局社会发展项目(SF1512-1)

@肱骨小头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肘关节

R683.4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5.11.017

猜你喜欢
克氏肘关节优良率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三种生物制剂农药对克氏原螯虾影响研究初报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运动疗法联合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治疗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