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业经济转型 实现农业产值翻番——青川山区农业发展战略思考

2015-04-03 14:38向峥楠唐方文蒲军华
四川农业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产值转型创新

向峥楠,唐方文,蒲军华

(四川省青川县农业局,四川 青川 628100)



加快农业经济转型 实现农业产值翻番
——青川山区农业发展战略思考

向峥楠,唐方文,蒲军华

(四川省青川县农业局,四川 青川 628100)

摘要:根据青川县农业现状,经分析认为,青川发展现代农业应采取的战略措施是稳定粮油生产,发展蔬菜,主攻特色经作,实行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整合农业资金,集约投入,实施差异化发展,强化疏理流通领域,大力进行农村经济转型,促使农业总产值在“十二五”期间,从2010年的8.69亿元上升至2015年的17亿元,在“十三五”末的2020年达到30亿元,力争在10年内,全县农业总产值翻两番。

关键词:农业;转型;创新;产值;翻番

1基础情况

青川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毗连川、甘、陕三省,南北宽85km,东西长95.1km。可用于农业耕地面积62500hm2,占幅员面积19.43%,分为平坝、台地、高丘陵、低山、低中山、中山和水面7个类型,地面结构是“四水七六山,二十地和田”。

2青川农业历史优势

2.1茶叶

盛唐时期,青川七佛茶叶进贡为朝庭之用,天长日久,朝庭官员称之为“七佛贡茶”。七佛贡茶采制方法沿用至今,经久不衰。

2.2土产

山珍海味是产自山野和海洋的名贵珍稀食品,言极为帝王贵族名贵珍稀的最佳菜肴。青川自古有黑木耳、白木耳、竹荪、香菇、羊肚菌等食用菌,野猪、娃娃鱼、青鳝、盘羊、青鹿、山鸡等珍稀动物,还有银杏、珙桐、天麻、灵芝等中药材,名贵土特产品种繁多,数量巨大,历史悠久,长期盛名。

2.3稷粟

1980年青川县乔庄镇发现战国木牍(公元前309年)《为田律》,据考证唐虞之际青川已设置农官,迄今在青川县关庄镇尚存“农官梁”碑碣。建文帝朱允炆避难于青川县青溪镇境内(现存遗址华严庵),仰食怀儿谷粟米,怀儿谷产于青川县桥楼乡境内,后来成为朝庭贡米,为帝王之食。

3青川农业经济转型成果

改革开放后,在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中扩大油料种植,增加蔬菜种植基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主攻特色经济作物,把食用菌和茶叶作为青川农业的支柱产业;农村经营模式从农户经营进入了“企业+科技+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改变了农业生产和经营模式,农业从种植业经济转向了特色经济作物产业经济和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农业经济转型取得了初步成果。

3.1 绿色山珍产业发展迅速

1984年,青川成立了食用菌研究所,主要从事黑木耳、香菇、竹荪和天麻等食用菌研究。1998年,通过与浙江广元食用菌研究所合作,提高科技含量,其产量得到逐年提高。2014年,全县食用菌达到1.25万t,产值达到7.78亿元,其产量和产值比2002年翻4番有余,食用菌(绿色山珍)已成为青川农业的主导产业。

3.2茶叶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

1997年,青川县抓住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对口帮扶的机遇,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来抓,经过十几年不懈的发展扩大,至2014年茶叶面积达到15667hm2,比1985年增长10.95倍,产量达到3620t,比1985年增长76倍,产值达到3.5亿元。青川县被农业部确定为优势茶叶发展区域,授予“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七佛贡茶已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四川名牌”产品,2014年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评估价值为7.13亿元,同时入选为“中国茶叶词典”,七佛贡茶饼茶制作以“传统技艺”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茶叶产业已成为青川农业的主要产业之一。

4战略目标

根据青川县农业现状,经分析认为,青川发展现代农业应采取的战略措施是稳定粮油生产,发展蔬菜,主攻特色经作,实行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整合农业资金,集约投入,实施差异化发展,强化疏理流通领域,大力进行农村经济转型,促使农业总产值在“十二五”期间从2010年的8.69亿元上升至2015年的17亿元,在“十三五”末2020年达到30亿元,力争在10年内,全县农业总产值翻两番。

5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可行性

2010年后,随着青川县农业项目的实施,现代农业装备水平的提高和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以及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产业体系迅速发展,农业总产值高速增长,2010年农业总产值为8.69亿元,2014年末农业总产值达到14.8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超14%,如果以后逐年递增率按14%计算,“十二五”末2015年农业总产值可以达到17亿元,“十三五”末2020年农业总产值可以达到30亿元。由引可见,通过努力这个增幅指标是可以实现的。

6当前存在的问题

6.1农村土地政策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农村土地承包前改田改土,小块变大块,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承包后是大块变小块,同一块地成了若干承包户的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同一块地上,张家要种小麦,李家要种水稻,王家要种蔬菜,赵家要栽果树,不利于规模经营。改革开放后,许多农民外出务工,现在农村中85%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或经商,出现人去楼空、土地无人耕种的尴尬局面;特别是2008年青川遭遇特大地震灾害后,灾民举家外迁,县内50%左右的居山农户迁往平坝,但是,他们仍然是山林、土地的承包户,形成了山林无人管,土地无人种,农村的优惠政策他们仍然享受的普遍现象。在农村出现了“人在平坝住,地在老林头;相隔几十里,去地日竿头。日正当空午,不敢林中休;从早忙到黑,种地没赚头”,“户去地还有,双头马儿优;人走地常在,政策我享受;不种是我地,他种我来收;闹到信访去,合同最可依”的合法不合理的新格局。

6.2农业投入不足

农业项目少,资金少,规模小,建设慢,建成后没有扶持性资金再投入,建成的项目经济效益低,没有持续增长性。

6.3农业人才少

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相应产业的人才少,专家少,科技队伍跟不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2010~2020)》的要求,满足不了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6.4企业上市难

青川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企业1个,省级企业5个,市级企业21家,他们的资产不雄厚,经不起风吹浪打,满足不了国家上市公司的要求,不能跻身于上市公司之列,不利于农村经济的转型,制约了农业经济增长速度。

7战略措施

7.1继续扩大灾后重建项目成果

2008年“5.12”地震后,依靠中央基金完成了种植业重建项目17个,应继续管好用好灾后重建项目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特色产业基地,抓好农业园区建设,扩大设施化农业,开拓创新农产品生产和经营模式,不断增产增值,扩大项目成果。

7.2 进行农村工作重点转移

笔者认为: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完成后,统计全县种地实有人数,土地荒芜面积,多少山林没有人管理等情况;了解人走地在,户空地在的农户数量,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平台,土地规范化经营机制,把农村土地有效运转起来,发挥更大的效益优势。农村工作应该进行四大转移:一是农村人口集中化,促向城镇化转移;二是对农民技能化培训,促进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服务业转移;三是根据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工作新措施新政策,促进联产承包合同转移;四是农村山林土地确权后,成片规划,向产业化转移,在规划区域内极大地减少山林土地承包人进行生产和经营,由懂技术,会经营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合作社或企业业主进行生产和经营。

7.3力推特色产业企业向国家级上市公司发展

力推产业型企业成为国家的上市公司,通过农村经济工作重点转移,山林、土地、水域规划集中,现代农业园区产村一体,做强做实现有产业,产业向企业集中,企业向国内国际发展,力推现有产业型企业成为国家级上市公司。

7.3.1力推青川山珍公司上市成功2005年国家级青川县川珍实业有限公司安装了ERP分销管理系统,从生产、购进、加工、销售到市场资金回拢等环节全程管理和监控,加强了抵抗各类风险措施。2009年省级龙头企业四川省唯鸿食品有限公司落户青川,公司按照“统筹规划、连片建设、集中打造、梯次推进,整体实施”的思路运作,进展快,效益高,资产雄厚,市场竞争能力强。青川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中,到2020年末青川黑木耳、香菇、竹荪等食用菌总产量要突破1.8万t,产值突破10亿元。如果青川县川珍实业公司与四川省唯鸿食品有限公司相互合作,形成集团,整合强大资产,使资产和规模达到国家上市公司条件要求,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成为上市公司,将有力推动青川食用菌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7.3.2推进茶叶企业进入上市公司行列继续提升青川“七佛贡茶”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努力打造青川县七佛贡茶集团,力争“十三五”期间七佛贡茶集团成为国家级上市公司。在“十三五”期间青川茶区95%以上新茶园进入茶叶盛产期,茶叶产量将成直线上升,其产值将成倍翻番,青川七佛贡茶集团成为国家级上市公司很有可能。

7.4强化农业科技队伍建设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2010~2020)》的要求,全国人才发展将从现在的1.14亿人增加至1.8亿人,增长58%的总体目标。青川在农业方面应从人才优先,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强化农业科技队伍建设,以实现《青川县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县乡两级建立120人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县级要有农业科术推广研究员、高级农艺师、总农艺师和农艺师职数相配,符合条件的乡镇要配备高级农艺师,实现零的突破。

总之,农业是第一产业,种植业又是农业中的主体,光靠种地是无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需从农业改革政策入手。一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与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将农业科普教育辐射到田间地头,家喻户晓,生产高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与经营;二是拓展农业功能,将农业与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旅游服务业紧密结合起来,开发休闲农业;三是形成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发展领军人、农业服务超市“1+3”等广元特色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农业生产力,创新农业生产和经营模式,彻底进行农业经济转型。青川要站在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上,内引外联,沿着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经济先行区、生态文明示范县”三大目标和实现“生态青川·美丽家园”奋勇前进!

作者简介:向峥楠(1986-),男,汉族,农学学士,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5-7-1

猜你喜欢
产值转型创新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沣芝转型记
我国循环经济产值已达2万亿元